內外例第三
隱元年注:所傳聞世,外小惡不書,書者來接內也。
祭伯來。傳:奔也。注:內外皆書者,重乖離之禍也。
二年注:凡書兵者,正不得也,外內深淺皆舉之。
又傳:外逆女不書。注:內逆女常書。外但疾始,不常書者,明當先自正,躬自厚而薄責于人,故略外也。
三年傳:外大夫不卒。注:原仲不卒?!舶福何娜?、定四年,傳同。〕
宋公和卒。注:貶外,言卒所以褒內也。
四年傳:外取邑不書。注:義與上逆女同?!舶福毫?,莊元年、三十年,宣元年,昭二十有五年,哀八年,傳同?!?
十年傳:《春秋》錄內而略外,于外大惡書,小惡不書;于內大惡諱,小惡書。〔入諱例者,不重出?!?
十一年注:內適外言如,外適內言朝聘,所以別外尊內也。
桓五年傳:外相如不書?!舶福罕灸昙跋逦迥?,傳并同?!?
十年傳:內不言戰(zhàn)?!彩辍⑹?,同?!?
十三年傳:內言戰(zhàn),恃外,故從外也。
十八年注:加我君者,錄內,猶君薨地也。
莊元年注:內女歸例月,外女不月。
二年傳:外夫人不卒。注:內女卒例日,外女不日。
四年傳:外夫人不書葬?!舶福呵f三十年、襄三十年,傳同?!?
九年傳:內不言敗。
十一年傳:外災不書。〔案:二十年,宣十六年,襄九年,傳同?!?
十九年:伐我西鄙。注:鄙者,邊垂之辭,榮見遠也。〔案:此類皆內辭?!?
二十五年注:內朝聘言如者,尊內也;書者,錄內所交接也。
二十七年注:凡公出在外致,在內不致。
僖四年:來盟于師。傳:言來,與桓為主也。注:以從內文。
十六年傳:外異不書?!舶福何娜辏晌迥?,昭十八年,傳同?!?
二十五年注:外小惡正之者,宋以內娶,故公族以弱,妃黨以強。疾其末,故正其本。
二十六年傳:乞師,卑辭也。外內同若辭,重師也。
二十八年注:內殺大夫例,有罪不日,無罪日。外殺大夫皆時?!舶福阂娭M例?!?
公朝于王所。注:不書諸侯朝者,外小惡不書,獨錄內也。不書如,不言天王者,從外正君臣,所以見文公之功。
三十二年:鄭伯接卒。注:不書葬者,殺大夫也。就葬別有罪無罪。惟內無貶公之道,不可去葬,故從殺時別之。
宣元年:公子遂如齊逆女。注:有母言如者,緣內諱,無貶公文。
十五年傳:外平不書。
成二年:季孫行父、臧孫許、叔孫僑如、公孫嬰齊帥師,會晉郤克、衛(wèi)孫良夫、曹公子手,及齊侯戰(zhàn)于鞍。齊師敗績。傳:曹無大夫,公子手何以書?憂內也。注:大夫敵君,不貶。隨從王者,大夫得敵諸侯也。不從內言敗之者,君子不掩人之功,故從外言戰(zhàn)也。君獲不去師,敗績者辟內敗文。
三年注:內不言叛?!舱言曜⑼?
十五年傳:殊會吳,外吳也。《春秋》內其國而外諸夏,內諸夏而外夷狄。王者欲一乎天下,曷為以外內之辭言之?言自近者始也。
襄九年傳:大者曰災,小者曰火。內不言火者,甚之也。注:《春秋》以內為天下法,動作當先自克責,故小有火如大有災。
昭二十三年:戊辰,吳敗頓胡沈蔡陳許之師于雞父?!惨娺M黜表〕
釋曰:昔文王系《易》,著君德于乾二,辭與五同,言以下而升上,以內而及外也。夫子贊之曰,庸言之信,庸行之謹,閑邪存其誠。善世而不伐,德博而化有,旨哉!慎言行,辨邪正,著誠去偽,皆所以自治也。由是以善世則合內外之道也。至于德博而化,而君道成,《春秋》所謂大一統(tǒng)也。夫治亂之道,非可一言而盡。易變動不居,由一陰一陽而窮天地之變,同歸于乾元用九以見天,則《春秋》推見至隱,舉內包外,以治纖芥之慝,亦歸于元始正本以理萬事。故平天下在誠意,未聞枉己而能正人者也?!洞呵铩分?,極于凡有血氣之倫,神靈應而嘉祥見,深探其本,皆窮理盡性之所致。為治平者,反身以存誠,強恕以求仁而已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