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卷第十

楊氏家藏方 作者:楊倓


卷第十 虛勞方一十二道

柴胡鱉甲丸

治虛勞客熱,榮衛(wèi)不和,全不思食,寒熱相間,咳嗽痰涎,肢體倦怠。及傷寒熱不解,潮作寒熱,日漸消瘦,并宜服之。

柴胡(去苗) 鱉甲(醋浸一宿,炙黃) 地骨皮 人參(去蘆頭) 枸杞子 白茯苓(去皮) 白芍藥 知母 貝母(去心) 麥門冬(去心) 黃 (蜜炙) 山梔子仁(炒)

上件一十二味各等分為細(xì)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煎烏梅、青蒿、小麥湯送下,不拘時候。

卷第十 虛勞方一十二道

香肚丸

治虛勞羸瘦,潮熱盜汗,肢節(jié)酸疼,行步少力。

鱉甲(一枚,九肋者,醋浸一宿,炙黃) 柴胡(去苗,二兩) 杏仁(半斤,湯浸去皮尖) 青上件 咀,用豬肚一枚去皮膜,釀藥在內(nèi),用綿縫合,以童子小便四升煮爛如泥,切碎,同十丸,溫熟水送下,空心、食前。

卷第十 虛勞方一十二道

內(nèi)補散

治五臟勞氣,肌肉消瘦,發(fā)熱盜汗,不進(jìn)飲食。

沉香 丁香 木香 安息香(酒化,去砂石) 麝香(以上五味各二錢半) 鱉甲(酒炙黃色)

(去皮) 人參(去樸(去粗皮,生姜汁浸炙兩) 秦艽 知母 牛膝(酒浸分,濕紙裹煨)

上件為細(xì)末。每服三錢,水一盞半,生姜五片,棗三枚,同煎至一盞,溫服。一方減大黃、

卷第十 虛勞方一十二道

人參蛤蚧散

治虛勞咳嗽、咯血,潮熱盜汗,不思飲食。

蛤蚧(一對,蜜炙) 人參(去蘆頭) 百部 款冬花(去梗) 貝母(去心) 紫菀茸(以上四味草(炙) 鱉甲(醋炙上件為細(xì)末。每服三錢,水一盞半,生姜三片,煎至一盞,溫服,不拘時候。肉桂雖去風(fēng)寒

卷第十 虛勞方一十二道

五枝散

取一切傳尸勞蟲。

青桑枝 石榴枝 桃枝 梅枝 蔥白(五味各七寸) 楊柳枝(五寸) 青蒿(一握,如無以子以上除阿魏余并銼用,小便一升半煮諸藥,耗及一半去諸藥滓,將藥汁化阿魏再煮十?dāng)?shù)沸,再濾去滓,放溫分作二服,調(diào)后藥:朱砂(別研,半兩) 檳榔末(半兩) 麝香(別研,半分)

上三味為細(xì)末,研極勻,分二服,用前藥汁調(diào)下。五更初一服,三點再一服,辰巳間取下蟲入臟必然猶能使不傳它人。

卷第十 虛勞方一十二道

知母散

治虛勞心肺有熱,咳嗽唾膿血。大能解勞除熱,調(diào)順榮衛(wèi)。

黃 (一兩,蜜炙) 白芍藥 生干地黃 黃芩 麥門冬(去心) 人參(去蘆頭) 白茯苓(去上件 咀。每服五錢,水二盞入生姜三片,淡竹葉三十葉,小麥五十粒,同煎至一盞,去滓

卷第十 虛勞方一十二道

人參紫菀散

治虛勞咯血,痰涎上盛,咳嗽喘急,寒熱往來,肩背拘急,勞倦少力,盜汗發(fā)浮腫,并皆治之。

人參(去蘆頭,一兩) 紫菀(洗,去蘆頭,一兩) 陳橘皮(去白,一兩) 貝母(去心,二兩) 甘草(半兩,炙) 紫蘇葉(四兩) 桑白皮(二兩) 白茯苓(去皮,半兩)

杏仁(去皮尖,上件為細(xì)末。每服三錢,水一盞,生姜五片,煎至七分溫服,不拘時候。

卷第十 虛勞方一十二道

秦艽扶羸湯

治肺痿、骨蒸、勞嗽,或寒或熱,聲嗄羸瘦,自汗,四肢怠墮,不美飲食。

紫胡(去苗,二兩) 人參(去蘆頭) 鱉甲(米醋炙) 秦艽 地骨皮(以上四味各一兩半) 半一分)

上件 咀。每服五錢,水一盞半,生姜五片,烏梅、大棗各一枚,煎至八分去滓,通口服,

卷第十 虛勞方一十二道

青蒿散

治虛勞骨蒸,咳嗽胸滿,皮毛干枯,四肢懈墮,骨節(jié)疼痛,心中驚悸,咽燥唇焦,煩躁,涕唾腥臭,困倦少力,夜多盜汗,肌體潮熱,飲食減少,日漸瘦弱。

天仙藤 鱉甲(醋炙) 香附子(炒去毛) 桔梗(去蘆頭) 柴胡(去苗) 秦艽 青蒿(以上七上件為細(xì)末。每服二錢,水一盞,生姜三片,同煎至七分溫服,不拘時候。小兒骨蒸勞熱,

卷第十 虛勞方一十二道

解勞散

治虛勞積氣,堅硬噎塞,胸脅引背徹痛。

白芍藥(一兩半) 柴胡(去苗) 鱉甲(醋浸炙黃) 枳殼(去穣麩炒。以上三味各一兩) 甘草上件 咀。每服五錢,水一盞半入生姜三片,棗子一枚,煎至七分溫服,食后。

卷第十 虛勞方一十二道

前胡散

治童男、室女骨蒸潮熱,及熱在肌肉,及吐血等疾。

柴胡(去苗) 前胡(去蘆頭) 胡黃連 烏梅肉上件各等分 咀。每服五錢,水酒、童子小便共一盞半,豬膽一枚取汁,豬脊髓一條,蔥、

卷第十 虛勞方一十二道

神仙奪命丹

釣傳尸勞蟲。

石燕子(一枚,火燒令紅,醋淬七次) 母丁香(一錢半) 水磨雄黃(二錢) 酒蠟(半兩) 鱉上件為細(xì)末,將酒蠟、鱉血同化開為膏子,次入余藥和成劑,丸如綠豆大。每用一丸裝在鉤藥吞見。)

卷第十 心氣方一十道

琥珀丸

安神、養(yǎng)志、寧睡,固精血,悅顏色,滋益榮衛(wèi)。

人參(去蘆頭,一斤,切碎,用井水三升,銀鍋內(nèi)熬去水一半,濾過,取人參汁再熬成膏,香安心) 防風(fēng)(蒲熟干地黃(洗焙取粉) 辰砂(研細(xì),飛過上件為細(xì)末,次入辰砂、乳香、琥珀、安息香膏子、人參膏子,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

卷第十 心氣方一十道

天王補心丸

寧心保神,益血固精,壯力強志,令人不忘。清三焦,化痰涎,祛煩熱,除驚干口燥,育養(yǎng)心氣。

熟干地黃(洗焙,四兩) 白茯苓(去皮) 茯神(去木) 當(dāng)歸(洗焙) 遠(yuǎn)志(去心) 石菖蒲百部 柏子仁 杜仲以上十七味各一兩)

上件為細(xì)末,煉蜜為丸,每一兩作一十丸,金箔為衣。每服一丸,煎燈心、棗湯化下,食后

卷第十 心氣方一十道

定志丸

治怔忪健忘,精神恍惚,睡臥不寧,一切心疾。

人參(去蘆頭) 白茯苓(去皮) 石菖蒲 遠(yuǎn)志(去心) 龍齒 酸棗仁(微炒) 鐵粉(別研)

(別研)

上件各等分為細(xì)末,次入朱砂、鐵粉同研勻,絞生地黃汁,浸蒸餅為丸如梧桐子大,別用朱

卷第十 心氣方一十道

養(yǎng)心丸

治憂思太過,健忘怔忪,睡多恐惕,夢涉峻危,自汗不止,五心煩熱,目澀昏倦,失精,口苦舌干,日漸羸瘦,全不思食。

茯神(去木) 人參(去蘆頭) 綿黃 (蜜炙) 酸棗仁(去皮稱,別研成膏。以上四味各一兩)

各半兩) 朱砂(三上件為細(xì)末,入二膏和勻研細(xì),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食后、臨臥,濃煎人參

卷第十 心氣方一十道

遠(yuǎn)志丸

治憂愁思慮過多,苦勞心神,恍惚健忘,睡臥不寧。

遠(yuǎn)志(去心) 石菖蒲 茯神(去木。以上三味各一兩) 天竺黃 酸棗仁(炒。二味各半兩)

上件除別研外并為細(xì)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溫熟水送下,食后、臨臥。

卷第十 心氣方一十道

靈砂寧神丸

治男子、婦人大病之后,傷損榮衛(wèi),或發(fā)汗、吐下太過,或失血過多之后,精不能復(fù)常,心神恍惚,不得睡眠,飲食全減,肌體瘦弱,怠墮倦之,嗜臥無力,四常服補虛益氣,滋養(yǎng)榮衛(wèi),令人肌體充實,飲食進(jìn)美,悅澤顏色,精神爽,諸疾不辰砂(二兩,不夾石,絹袋子盛,于銀、石器內(nèi)懸。于器內(nèi)用椒紅三兩,取井花水調(diào)椒紅盛砂研(蜜炙。以上件為細(xì)末,次入辰砂研勻,用棗肉和杵一、二千下,令勻熟,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

卷第十 心氣方一十道

真珠丸

治心氣不足,及上焦有熱,涎壅上盛,睡臥不寧,身體發(fā)熱,口燥咽干。

真珠末 白術(shù) 朱砂(別研。一半入藥,一半為衣) 白茯苓(去皮。以上四味各半兩)

人參上件為細(xì)末,用豬心血為丸如梧桐子大,朱砂為衣。每服三十丸,煎人參湯送下,食后。

卷第十 心氣方一十道

茯神丸

治心虛血少,神不守舍,多驚恍惚,睡臥不寧。

人參(去蘆頭) 茯神(去木) 黃 (蜜炙) 熟干地黃(洗焙) 當(dāng)歸(洗焙) 酸棗仁(去皮炒)

上件各等分為細(xì)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煎人參湯下,不拘時候。

卷第十 心氣方一十道

定神丸

治心氣虛弱,神志不寧,睡臥不安。

白茯苓(去皮,二兩) 人參(去蘆頭,一兩) 白附子(一兩,炮) 酸棗仁(一兩半,炒) 麝上件為細(xì)末,湯泡蒸餅為丸如綠豆大,金箔為衣。每服三十丸,煎人參湯送下,食后、臨臥

卷第十 心氣方一十道

四味補心丸

益血補心,安神定志。治怔忪驚悸,恍惚健忘。

當(dāng)歸(酒洗焙干,二兩) 朱砂(一兩,別研) 肉蓯蓉(酒浸一宿,焙干,二兩) 杏仁(一百上件為細(xì)末,以杏仁膏同和,如干,以浸藥酒煮薄糊添和,杵千余下,丸如綠豆大。每服三

卷第十 消渴方六道

鉛丹散

治消渴,止小便。

栝蔞根 甘草(二味各一兩) 澤瀉 石膏 赤石脂 白石脂(四味各五錢) 鉛丹(火飛) 糊上件為細(xì)末。每服三錢,冷水調(diào)下,日三服??噬跽咭苟雇凑邷p之。多服令人腹痛,

卷第十 消渴方六道

栝蔞根散

治消渴飲水不止。

熟干地黃 生干地黃 葛根 栝蔞根上件各等分,焙干為細(xì)末。每服二錢,溫米飲調(diào)下,不拘時候。

卷第十 消渴方六道

豬肚丸

治消渴。

栝蔞根(一兩半,生用) 牡蠣粉 黃丹(別研。各半兩) 水銀 黑鉛(二味各八錢,結(jié)砂子)

上件為細(xì)末。男子患用米生養(yǎng)草豬肚一枚,婦人患用 豬肚一枚。貯藥在內(nèi),以綿縫合,用自飲日

卷第十 消渴方六道

縮水丸

治消渴。

甘遂(半兩,用麩炒透,裹黃褐色) 黃連(去須,一兩)

上件為細(xì)末,水浸蒸餅為丸如綠豆大。每服二丸,薄荷湯下,不拘時候,忌甘草三日。

卷第十 消渴方六道

神授丸

止消渴。

密陀僧(二兩,研) 黃連(去須,一兩)

上件為細(xì)末,湯浸蒸餅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丸,日加五丸至三十丸止,用出了蠶者空繭

卷第十 消渴方六道

獨連丸

治消渴。

雞爪黃連(去須,四兩,米醋一升于研缽內(nèi)熬盡,取出曬干)

上為細(xì)末,米醋煮面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溫熟水送下,不拘時候。

卷第十 水氣蠱脹方一十五道

導(dǎo)水丸

治男子、婦人水氣腫滿,眾藥不能治者。

人參(去蘆頭) 木香 丁香 檳榔 青橘皮(去白) 陳橘皮(去白) 香白芷 郁李仁(去皮)

柳根 桑根白皮 大皮上件各等分為細(xì)末,每藥末二兩,煉蜜為丸,分作四丸。每服一丸,臨臥,用冷荊芥茶清嚼

卷第十 水氣蠱脹方一十五道

禹余糧丸

治十種水氣。凡腳膝微腫,上氣喘滿,小便不利,即水氣之候。

蛇黃(大者三兩,以新銚子盛,入一秤炭火中燒,蛇黃與銚子炭火一般通赤,用鉗取銚子出者。賣者同煮,醋一處研至以上三味為主,其次量人虛實,入下項藥。治水多是用轉(zhuǎn)下冷藥,惟此方上件三物,既非大羌活(去蘆頭) 木香 白茯苓(去皮) 牛膝(去苗,酒浸一宿,焙干) 川芎 肉豆蔻(面裹皮(去白) 京三棱(炮以上各半兩,量人虛實、老壯斟酌多少,入前三味物。如虛人、老人,全用半兩;少、壯人丸,可也藥只補脾

卷第十 水氣蠱脹方一十五道

十水丸

治十種水氣,四肢腫滿,面目虛浮,以手按之,少時方起,喘急不得安臥,小便赤遠(yuǎn)志(去心) 石菖蒲(一寸,九節(jié)者) 椒目(炒焦) 羌活(去蘆頭) 巴戟(去心) 肉豆蔻(牽牛(炒黃。四味各上件為細(xì)末,面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加至三十丸,溫米飲送下,空心、食前。

卷第十 水氣蠱脹方一十五道

茯神琥珀丸

治水氣乘肺,遍身浮腫,中焦痞隔,氣不升降,咳嗽喘促,小便不利。

赤茯神(去木) 漢防己(二味各一兩半) 陳橘皮(去白,一兩三錢) 苦葶藶(揀令凈,稱三凈,稱一兩七錢半上件將前三味為細(xì)末,后五味各研為膏,同前藥拌勻,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

卷第十 水氣蠱脹方一十五道

消腫丸

治水氣腹脹,小便赤澀,頭面、四肢、陰囊皆腫,喘急咳嗽,睡臥不得。服之小便腫脹悉消。須忌鹽、醬、藏淹之物。

淡豉(二兩,新好者,研) 巴豆(一兩,去殼,河水半升煮干,去心、出油取霜) 京三棱(分)

上件為細(xì)末,以生面水調(diào),搜和杵千下,丸如綠豆大。每服五丸,濃煎桑白皮湯送下,食后

卷第十 水氣蠱脹方一十五道

塌脹丸

治水病渾身腫脹,喘急,小便不利。

白樟柳根(三兩,銼細(xì)) 赤小豆(五兩) 陳橘皮(去白,二兩) 木香(一兩)

上件為細(xì)末,滴水和丸如綠豆大。每服三十丸,煮赤小豆湯下,不拘時候。

卷第十 水氣蠱脹方一十五道

冬瓜丸

治十種水氣,浮腫喘滿。

大冬瓜(一枚,先于頭邊切一蓋子,取去中間穣不用。以赤小豆水淘凈,傾滿冬瓜中,再用籮,焙干上為細(xì)末,水煮面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煎冬瓜子湯送下,不拘時候,小便利為

卷第十 水氣蠱脹方一十五道

海蛤湯

治水氣肢體腫滿,元氣發(fā)動,遍身壯熱,小便不通。

海蛤 澤瀉 木豬苓(去皮) 木通 滑石 桑白皮 葵菜子(七味各一兩)

上件為細(xì)末。每服二錢,水一盞入燈心十莖,通草二寸,同煎至七分溫服,食前。

卷第十 水氣蠱脹方一十五道

茯苓湯

治脾氣不實,手足浮腫,小便秘澀,氣急喘滿。

白茯苓(去皮) 澤瀉 香附子 橘紅 大腹皮 干生姜 桑白皮(細(xì)銼,炒。七味各等分)

上件 咀。每服五錢,水一盞半,煎至七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卷第十 水氣蠱脹方一十五道

桃仁散

治脾弱下虛,氣不升降,榮衛(wèi)不調(diào),水道不利,三焦不順,面目虛浮,環(huán)臍腫脹,不安。

桃仁(湯浸去皮尖,麩炒黃) 大腹子(面裹煨黃色) 白術(shù) 赤茯苓(去皮) 紫蘇子(五味各上件為細(xì)末。每服二錢,煎紫蘇湯調(diào)下,不拘時候。

卷第十 水氣蠱脹方一十五道

木通散

治脅肋刺痛、膨脹、小便赤澀,及大便不利,或作浮腫。

紫蘇梗 木通 陳橘皮(去白。以上三味各二兩) 甘草(一兩,炙)

上件 咀。每服三錢,水一盞入生姜三片,棗一枚,燈心十莖,同煎至七分,去滓溫服,不

卷第十 水氣蠱脹方一十五道

商陸散

治十種水氣,取水。

商陸根(取自然汁,一盞) 甘遂末(一錢)

上用土狗一枚,自死者,細(xì)研同調(diào)上藥,只作一服??招姆?,日午水下。忌食鹽一百日,忌

卷第十 水氣蠱脹方一十五道

分水散

治面浮水腫。

土狗(一枚) 輕粉(一字)

上件為細(xì)末。每用少許搐鼻中,其黃水盡從鼻中出。

卷第十 水氣蠱脹方一十五道

消脹丸

治蠱脹,推氣退腫。

法曲(四兩,焙) 干葛(二兩) 肉桂(去粗皮,一兩) 蕤仁(三十粒) 巴豆(二十五粒,去(一兩) 黑牽牛(一上件為細(xì)末,用 豬肚一枚凈洗,將前件牽牛盛在內(nèi),用無灰酒五升,慢火煮之,酒盡肚爛溫

卷第十 水氣蠱脹方一十五道

蘿卜子丸

治蠱氣脹滿,四肢虛浮,上氣喘急,大小便秘澀。

蘿卜子(四兩,炒令黃色) 雷元(一兩,炒煮) 白附子(一兩半,炮) 檳榔(半兩) 陳橘皮上件為細(xì)末,酒煮面糊為丸如綠豆大。每服十丸至三十丸,橘皮湯送下。

卷第十 小腸疝氣方二十四道

神仙保真丸

治真元不足,臟氣虛弱,觸冒寒氣,閉塞下元,心腹絞痛,自汗厥逆;及奔豚下有聲,腹急脹。

川楝子(去核,一兩炒) 蓬莪術(shù)(煨切,半兩) 肉豆蔻(去核,面裹煨香) 木香(半兩) 檳兩,將一半炒香,一夾石者三分,用無灰法酒將附子細(xì)末再打糊搜和余上件除附子、 砂外,余藥并為細(xì)末,將熬下附子、 砂糊搜和上件細(xì)末,為丸如梧桐子大大痛

卷第十 小腸疝氣方二十四道

金鈴子丸

治小腸氣發(fā)動疼痛。

金鈴子(去核炒,四兩) 茴香 益智仁 石菖蒲 巴戟(去心) 破故紙(炒) 葫蘆巴(炒。

上件為細(xì)末,酒煮面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至五十丸,米飲送下,食前。

卷第十 小腸疝氣方二十四道

三茱丸

治膀胱疝氣,時發(fā)疼痛,久而不除,漸至堅大,此藥以內(nèi)消。

山茱萸 吳茱萸(湯洗七次) 食茱萸 青橘皮(去白) 茴香(微炒) 肉桂(去粗皮) 金鈴子上件為細(xì)末,酒煮面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朱砂為衣。每服三十丸,溫酒或鹽湯送下,食前。

卷第十 小腸疝氣方二十四道

內(nèi)消丸

治小腸膀胱疝氣,下部等疾。

木香 茴香 沉香 硫黃(別研) 附子(炮,去皮臍。以上五味各半兩) 砂(二錢,別研)

上件為細(xì)末,湯浸蒸餅為丸如綠豆大。每服七丸,綿灰溫酒下,食前。

卷第十 小腸疝氣方二十四道

必效丸

治偏墜膀胱疝氣,小腸氣痛不可忍者。

桃仁(半斤,用茱萸四兩炒桃仁令紫色,去茱萸,令碾桃仁為細(xì)末,卻入和后眾藥) 茴香(膽蟲上件為細(xì)末,面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丸,空心,溫鹽湯送下。仍用前件炒藥,茱萸搗

卷第十 小腸疝氣方二十四道

消疝丸

治寒在下焦,臍腹?fàn)客?,膀胱重墜,久而不愈,漸至腫大,甚者生瘡,時有膿汁,赤痛,不可忍者。

金鈴子(去核炒黃) 赤樸兒(焙) 茴香(炒,稱。三味各二兩) 肉桂(去粗皮,半兩) 甜瓜上件為細(xì)末,酒煮面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至一百丸,空心、食前,溫酒或鹽湯下

卷第十 小腸疝氣方二十四道

氣寶丸

治一切氣滯,心胸痞滿;及酒食所傷,脾胃積滯,膀胱疝氣,攻注腰腳。

茴香(炒,稱二兩) 陳橘紅(一兩) 木香(一分) 黑牽牛(四兩,以吳茱萸二兩,慢火炒,上件為細(xì)末,拌勻,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至三十丸,生姜湯下。更看虛實加減

卷第十 小腸疝氣方二十四道

解鈴?fù)?/p>

治奔豚氣疼痛,手足蜷縮,不可忍者。

茴香(一兩,用青鹽一兩研細(xì)同炒,和鹽用) 蝎梢(一分,去毒炒) 蓬莪術(shù)(用紙數(shù)重裹,上件為細(xì)末,酒煮面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溫酒、鹽湯送下,空心、食前。

卷第十 小腸疝氣方二十四道

橘核散

治寒溫腰痛,小腸氣。壯筋骨,暖下元。

五靈脂(去砂石,用醋少許炒干) 延胡索 破故紙 茴香(鹽炒黃色) 草(去梗生用)

川楝子(去上件為細(xì)末。每服二錢,熱酒調(diào)下,不拘時候。

卷第十 小腸疝氣方二十四道

茴香散

治一切氣疾,臍腹?jié)M,膀胱疝氣,小腸氣痛。

京三棱(炮切) 蓬莪術(shù)(炮切) 金鈴子(去核,數(shù)炒赤。三味各一兩) 茴香(炒)

青橘皮(上件為細(xì)末。每服二錢,水一盞,生姜二片,煎至七分溫服。如小腸撮痛,炒生姜,酒調(diào)下

卷第十 小腸疝氣方二十四道

澤瀉散

治膀胱疝氣,小腸氣痛。

馬藺花 川楝子肉(炒) 茯苓皮 澤瀉 茴香(炒) 麥門冬(去心) 石燕子(紅,醋淬七上件各等分為細(xì)末,入麝香少許。每服一錢,用鹽酒調(diào)下,空心、臨臥。

卷第十 小腸疝氣方二十四道

香橘散

治小腸氣發(fā)作,攻筑疼痛,及諸般冷氣刺痛,并皆治之。

茴香(炒) 青橘皮(湯浸去白) 京三棱(炮切) 檳榔(雞心者。四味各一兩) 木香(半兩)

上件為細(xì)末。每服二錢,入鹽一捻,沸湯點服,不拘時候。

卷第十 小腸疝氣方二十四道

香殼散

治小腸疝氣。

黑牽牛(三錢) 茴香(一兩,炒) 延胡索(半兩,炒) 枳殼(去穣半兩,麩炒)

上件為細(xì)末。每服二錢,熱酒調(diào)下,食前。

卷第十 小腸疝氣方二十四道

胡桃散

治小腸氣。

胡桃肉(湯浸去皮) 破故紙(炒) 大棗(煮去皮,核)

上件各等分為細(xì)末。每服二錢,溫酒調(diào)下,食前。

卷第十 小腸疝氣方二十四道

七疝湯

治男子七種疝氣,攻注小腸,急痛牽搐,不可忍者。

川烏頭(一枚,重三錢者,炮,去皮臍) 干蝎(全者,十四枚,去毒炒) 鹽(炒,三錢)

上件 咀,水一碗,煎至七分一盞,去滓放溫作一服,空心、食前。

卷第十 小腸疝氣方二十四道

金鈴子散

治膀胱疝氣,閉塞下元,大小便不通,疼痛不可忍者。

金鈴子肉(四十九枚,銼碎如豆大,不令碎細(xì)。用巴豆四十九枚,去皮不令碎,與金鈴子肉上件除巴豆不用外,將二味為細(xì)末。每服二錢,溫酒調(diào)下,食前。

卷第十 小腸疝氣方二十四道

木香丸

治膀胱寒疝,腫硬疼痛。

地膽蟲(去頭、翅、足) 斑蝥(去頭、翅、足) 紅娘子(去頭、翅、足) 巴豆(四味各十枚椒(去目炒上件同糯米為細(xì)末,次用木瓜肉四兩,豬腰子一對去筋膜,同好酒二升熬爛,研成膏子,入

卷第十 小腸疝氣方二十四道

豬胞丸

治膀胱疝氣腫大,牽引作痛。

豬胞(一枚,酒煮,切、焙) 甘遂(生用) 澤瀉(炒) 黑牽牛(炒。三味各二錢)

續(xù)隨子(稱一錢)

上件為細(xì)末,酒煮面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嚼茅香酒送下取效,小便如米泔是效

卷第十 小腸疝氣方二十四道

尋氣丸

治小腸疝氣,偏墜疼痛。

甘遂(二錢,炒) 石燕子(雌雄各一枚) 斑蝥(三枚,去翅、足炒)

上件為細(xì)末,酒煮面糊為丸如綠豆大。每服三丸,麝香、溫酒送下,空心、食前、臨臥服。

卷第十 小腸疝氣方二十四道

應(yīng)痛丸

治疝氣痛甚者。

胡椒(一百二十粒) 巴豆(七枚,去殼) 斑蝥(二十一枚,去頭、足、翅用)

上件為細(xì)末,煨蒜為丸如綠豆大。每服三丸,溫酒或熟水送下,食空服或痛時便服。

卷第十 小腸疝氣方二十四道

止痛丸

治疝氣、小腸氣,并婦人血氣,痛不可忍者。

蕓苔子(一兩) 斑蝥(去翅、足,四十九枚。二味一處慢火炒深黃色,勿令焦,揀去斑蝥四上件為細(xì)末,酒煮面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一丸。小腸氣,炒茴香酒下。血氣,炒生姜醋

卷第十 小腸疝氣方二十四道

神仙導(dǎo)氣散

治小腸氣發(fā)作疼痛不可忍者,并香港腳等疾。

甘遂(二兩半) 木香(一兩半,銼碎)

上件入水二升,一處文武火熬令干為細(xì)末。每服二錢,用豬腰子一只,入藥末在內(nèi),以濕紙

卷第十 小腸疝氣方二十四道

逐寒散

治膀胱腫硬,下部癢痛,陰汗不止。

蛇床子(二兩) 本 山茵陳(二味各一兩) 防風(fēng)(半兩)

上件 咀。每用稱半兩,以水五升同煎五、七沸,放溫去滓淋洗。

卷第十 小腸疝氣方二十四道

金殼散

治疝氣疼痛,淋渫下部。

谷精草 枇杷葉(各一兩半) 郁金(一兩)

上件 咀。每用一兩半,水五升,煎數(shù)沸,乘熱熏之,去滓通手淋洗。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talentonion.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