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四庫全書
春秋識小録卷一
上元程廷祚撰
春秋職官考略上
宰
周禮天官卿曰太宰其屬有小宰宰夫等官春秋諸國雖有此官然其爵命未必相同其職司亦未必盡與周禮合今但以類相從云耳
周
隱元年宰咺杜氏以爲(wèi)天子大夫疏引宰夫職曰凡邦之吊事掌其戒令與其幣器財用謂既掌吊事或即充使咺蓋宰夫也周禮宰夫下大夫也
桓四年宰渠伯糾
僖九年宰周公會諸侯杜曰天子三公
僖三十年宰周公來聘杜曰天子三公兼冢宰也宋【太宰 少宰春秋宋國職官備于他國故今俱以宋爲(wèi)首】
桓二年宋殤公時華督爲(wèi)太宰已而督弒殤公諸侯受其賂遂相宋公按此則太宰宋之相也
成十五年向爲(wèi)太宰魚府爲(wèi)太宰
襄九年宋災(zāi)使西鉏吾庀府守杜曰鉏吾太宰也府六官之典正義曰鉏吾太宰傳無其文說本賈逵
襄十七年皇國父爲(wèi)太宰
魯【太宰 宰人】
隱十一年羽父請殺桓公將以求太宰按自是以後
魯無太宰矣
哀三年桓僖宮災(zāi)子服景伯命宰人出禮書以待命
杜曰宰人冢宰之屬
齊
昭二十七年齊侯飲魯昭公酒使宰獻(xiàn)而請安疏曰燕禮者公燕大夫之禮也公雖親在而別有主人鄭元云主人者宰夫也宰夫太宰之屬掌賓客之獻(xiàn)飲食者也
鄭【太宰】
襄十一年諸侯復(fù)伐鄭鄭使良霄石?如楚告將服于晉按石?爲(wèi)良霄之介則太宰之官非鄭所重矣又昭元年趙孟曰武請于冢宰矣杜曰冢宰子皮則鄭上卿又有冢宰之稱猶之曰蔿敖爲(wèi)宰也
楚【太宰 少宰】
宣十二年楚少宰如晉師
成十年太宰子商
成十六年太宰伯州犁
昭元年薳啓疆為太宰
昭二十一年太宰犯
吳【太宰】
定四年伯州犁之孫嚭爲(wèi)吳太宰
司徒
周禮地官卿曰大司徒其屬有小司徒等官
周
襄二十一年晉欒盈奔楚過周王使司徒禁掠欒氏
者歸所取焉
昭二十二年司徒丑杜曰悼王司徒也
宋
文七年鱗矔為司徒
成十五年華喜為司徒
襄九年宋災(zāi)使華臣具正徒杜云時為司徒疏引周禮大司徒掌徒庶之政令小司徒凡用衆(zhòng)庶則掌其政教凡國之大事致民
昭二十二年邊卬代華定為大司徙
哀二十六年皇懷為司徒
魯
昭四年南遺謂季孫為司徒
鄭
襄十年子孔為司徒
衛(wèi)
哀二十五年司徒期
楚
宣十一年令尹蔿艾獵城沂使封人慮事以授司徒陳
襄十七年司徒卬
昭八年司徒招
哀十一年初轅頗為司徒
司馬
周禮夏官卿曰大司馬其屬有小司馬等官
宋【大司馬 少司馬】
隱三年大司馬孔父
僖二十二年大司馬固杜氏以為公孫固又司馬杜
氏以為子魚
文七年樂豫為司馬旋以讓公子卬明年宋殺大司
馬公子卬
文十六年華耦為司馬是年耦卒蕩虺為司馬成十五年蕩澤為司馬是年又使老佐為司馬襄六年宋樂轡以弓梏華弱于朝平公曰司武而梏于朝難以勝矣杜曰司武司馬時弱為司馬是年奔魯
襄九年宋災(zāi)使皇鄖命校正出馬工正出車備甲兵
庀武守皇鄖時為司馬
昭二十一年華貙為少司馬時貙之父華費遂為大
司馬
昭二十二年宋使公孫忌為大司馬杜云代華費遂哀二十六年皇非我為大司馬
魯【家司馬附】
昭四年南遺謂叔孫為司馬按昭二十五年叔孫氏之司馬騣戾家臣亦有司馬之名又襄二十二年華氏以公鉏為馬正杜云馬正家司馬按周禮家司馬屬夏官主卿大夫采地之軍賦者即使家臣為之
鄭
襄二年子國為司馬
襄十四年司馬子蟜
楚【大司馬 左司馬 右司馬】
僖二十六年子西為司馬
宣四年子越為司馬已而蒍賈為司馬
成十六年鄢陵之戰(zhàn)司馬將中軍時子反為司馬哀二年楚殺右司馬公子申
襄三年司馬公子何忌
襄十二年司馬子庚
襄十五年蒍子馮為大司馬公子槖師為右司馬公
子成為左司馬
襄二十二年公子齮為司馬
襄二十五年蒍掩為司馬
昭十七年司馬子魚
昭二十三年司馬薳越
昭二十七年左司馬沈尹戍
昭三十一年右司馬稽
哀四年左司馬眅
哀十八年右司馬子國
陳
襄二十五年司馬桓子
蔡
襄八年司馬公子爕
吳
哀十一年艾陵之戰(zhàn)吳子呼叔孫曰而事何也對曰
從司馬杜曰從吳司馬所命
司寇
周禮秋官卿曰大司寇其屬有小司寇等官
宋【大司寇 少司寇】
文七年華御事為司宼
文十六年公子朝為司宼
文十八年樂呂為司宼
成十五年向為人為大司宼鱗朱為少司宼是年二
司宼出奔楚樂裔為司宼
襄九年宋災(zāi)使樂遄庀刑器杜曰樂遄司宼
昭二十年少司宼華牼
昭二十二年樂挽為大司宼
哀二十六年樂朱鉏為大司宼
魯
文十八年莒仆來奔季文子使司宼出諸竟
宣十八年臧宣叔逐東門氏杜曰時為司宼
襄二十一年臧武仲為司寇
定元年孔子之為司宼也孔子為司宼在定公十年
後
晉
襄三年魏絳曰請歸死于司宼按昭十四年晉士景伯如楚叔魚攝理則晉之刑官又有理之名矣
齊
成十八年慶佐為司宼
鄭【野司宼附】
昭十八年鄭災(zāi)子產(chǎn)使司宼出新客禁舊客勿出于宮又使野司宼各保其徵杜曰野司宼縣士也按周禮司宼之屬有縣士掌野各掌其縣之民數(shù)而聽其獄訟若邦有大役聚衆(zhòng)庶則各掌其縣之禁令郊外曰野縣士聽郊野之獄訟故傳謂之野司宼
衛(wèi)
昭二十五年衛(wèi)公孫孟縶奪齊豹司宼
哀二十五年衛(wèi)侯之入也奪司宼亥政
司空
周禮大宰以官府之六屬舉邦治六曰冬官即司空也
魯
隱二年司空無駭杜曰魯司徒司馬司空皆卿也昭四年孟孫為司空以書勲疏云按周禮司勲屬夏官今司空書勲者又是春秋時諸侯之法不可盡與禮同
晉【大司空】
莊二十六年晉士蒍為大司空杜曰大司空卿官按
此時晉猶未改諸卿之名故杜云然
文二年司空士縠
成十八年右行辛為司空按文二年杜曰晉司空非卿也襄十九年有司馬司空在軍尉輿尉間為六卿之屬則非復(fù)從前所謂司空矣疏云雖則非卿職掌不異故傳曰右行辛為司空使修士蒍之法
襄三十一年司空以時平易道路
鄭
襄十年子耳為司空
司城
春秋宋無司空而有司城所謂以武公廢司空也
宋
文七年公子蕩
文八年蕩意諸
文十六年母弟須
文十八年公孫師
襄六年子罕
昭二十二年樂祈
哀二十六年樂茷
曹
哀七年曹伯陽使公孫疆為司城以聽政按司城宋官曹不應(yīng)有蓋曹後衰弱奉宋之政令已久其見滅于宋宜矣
司敗
楚
文十年子西見成王曰臣?xì)w死于司敗杜曰楚名司
宼為司敗
宣四年若敖之亂箴尹克黃使于齊還歸復(fù)命而自
拘于司敗
唐
唐亦有此官見定三年按論語陳亦有司敗蓋唐陳
皆近楚之國設(shè)官或相慕效也
師傅
太師太傅太保天子三公也周禮典命公之孤四命鄭衆(zhòng)云九命上公得置孤卿一人按此則上公之國乃得置孤侯國有之僭也
晉【太師 太傅】
文六年太師賈佗太傅陽處父按此則晉嘗置二孤
矣
宣十六年晉侯請于王以黻冕命士會將中軍且為
太傅
成十八年士渥濁為太傅疏云此大夫官非孤卿也
羊舌肸亦然
襄十六年羊舌肸為傅
衛(wèi)【少師】
襄二十七年衛(wèi)侯以公孫免余為少師
楚【太師】
文元年楚穆王以潘崇為太師
襄十七年太師子谷
蔡【太師】
襄二十五年太師子朝
隨【少師】
桓六年楚武王侵隨隨使少師董成
史
周禮春官之屬有太史小史內(nèi)史外史御史等官雖各有所職大抵俱以典策為重
周【太史 內(nèi)史】
桓十七年天子有日官杜曰日官天子掌歷者疏云周禮太史掌正歲年以序事頒告朔于邦國天子掌歷者謂太史也
莊二十二年周史有以周易見陳侯者杜曰史周太
史也
哀六年楚子使問諸周太史
桓二年周內(nèi)史聞之按內(nèi)史掌王之八枋之灋以詔王治又凡命諸侯及孤卿大夫則策命之
莊三十二年內(nèi)史過
僖十六年內(nèi)史叔興
文元年內(nèi)史叔服
襄十年晉滅偪陽使周內(nèi)史選其族嗣納諸霍人杜
曰內(nèi)史掌爵祿廢置者
虢
莊三十二年史嚚杜曰史太史也
魯【太史 外史】
文十八年太史克
昭二年晉韓宣子來聘觀書于太史氏
昭十七年夏六月甲戌朔日有食之太史答季平子按桓十七年諸侯有日御杜曰日御典歷數(shù)者蓋即太史也
哀十一年太史固
襄二十三年季孫召外史掌惡臣而問盟首焉孔穎逹以諸侯無內(nèi)史不得有外史此蓋史官身居在外季孫從內(nèi)召之故曰外史非官名也不知是否按周禮外史掌書外令掌四方之志
晉【太史】
宣二年太史董狐
襄三十年史趙
昭十五年辛有之二子董之晉于是乎有董史杜曰
辛有周人也其二子適晉為太史
昭二十九年蔡史墨
哀九年趙鞅卜救鄭占諸史趙史墨史龜按周禮太史之職大祭事與執(zhí)事卜日其所掌雖有此一條而卜筮之事自有太卜等官專掌也春秋時如周之太史晉之史趙等俱嘗以占卜見殆其後又稍稍侵官耶
哀二十四年晉餼臧石牛太史謝之
齊【太史 南史】
襄二十五年太史書崔杼弒其君又有南史疏云南史是佐太史者蓋小史也以其居在南謂之南史耳
昭二十年史嚚
哀十四年太史子余
鄭【太史】
襄三十年使太史命伯石為卿按天子策命之事內(nèi)史所掌今鄭以太史主之者孔穎逹謂諸侯兼官無內(nèi)史故也
昭元年公孫黑強與于盟使太史書其名且曰七子衛(wèi)【太史】
閔二年狄人囚史華龍滑與禮孔以逐衛(wèi)人二人曰
我太史也實掌其祭
楚【左史】
昭十二年左史倚相疏引禮玉藻云動則左史書之
左史之義蓋本于此
哀十七年左史老
祝
按周禮有大祝其屬有小祝又有喪祝甸祝詛祝等官皆統(tǒng)于宗伯
宋
哀二十六年祝襄
虢
莊三十二年祝應(yīng)杜曰祝大祝也
魯【祝史】
昭十七年日有食之祝史請所用幣祝史者蓋兼祝史二官或掌祝者謂之祝史猶掌卜者謂之筮史也
齊
昭二十年祝固
鄭
昭十六年祝欵
衛(wèi)【祝史】
定四年祝鮀
哀二十五年祝史揮義見魯
宗
虢
莊三十二年宗區(qū)杜曰宗宗人按周禮春官有都宗人掌都祭祀之禮家宗人掌家祭祀之禮此杜所謂宗人者
魯【宗伯 宗人】
文二年夏父弗忌為宗伯周禮春官卿曰大宗伯其
屬有小宗伯等官
哀二十四年宗人釁夏按宗伯為典禮要職而僅魯一見則當(dāng)時諸國之廢禮可知其余以祝宗并稱者大抵皆宗人也然哀公以立夫人大事而使宗人獻(xiàn)其禮則魯此時宗伯之官亦廢矣可嘆也又按定四年祝佗稱魯公之封有祝宗卜史杜氏解宗為宗人豈宗伯一官本侯國所無其有之者僭也而宗人亦春秋時之僅存者歟
掌卜之官
周禮春官有太卜卜師卜人龜人菙氏占人筮人等官
魯【卜士 史】
桓六年子同生公使卜士負(fù)之按禮內(nèi)則曰國君世
子生三日卜士負(fù)之
文十八年卜楚邱杜曰魯掌卜大夫
襄九年穆姜薨于東宮始往而筮之遇艮之八史曰
是謂艮之隨
晉【筮史】
閔元年卜偃杜曰晉掌卜大夫
僖十五年史蘇杜曰晉卜筮之史按周禮卜筮之官初不名史蓋因周制史占墨而其後掌卜者亦名史也
僖二十八年曹伯之豎侯獳貨筮史
成十六年鄢陵之戰(zhàn)公筮之史曰吉
齊【史】
襄二十五年崔武子欲取棠姜筮之遇困之大過史
皆曰吉
鄭
昭十八年鄭災(zāi)使公孫登徙大龜杜曰登開卜大夫衛(wèi)
哀十七年胥彌赦占之杜曰赦筮史
秦
僖十五年卜徒父杜曰秦之掌龜卜者
梁
僖十五年卜招父杜曰梁大卜
楚【卜尹】
昭十三年平王使觀從為卜尹
邾【史】
文十三年邾文公卜遷于繹史曰利于民而不利于
君
掌樂之官
周禮宗伯之屬有大司樂太師等官
衛(wèi)【太師】
襄十四年公飲孫蒯酒使太師歌巧言之卒章楚【樂尹】
定六年昭王以鍾建為樂尹杜曰樂尹司樂大夫
掌工之官
按周禮缺冬官後人以考工記補之其實司空掌土非掌材者也觀宋魯俱有司空而復(fù)有工正可知愚意周人百工之事已散見于六官之屬而太宰司徒為多至司空所掌今不可考學(xué)者不必強為之說
宋【工正】
襄九年宋災(zāi)命工正出車疏云周禮司馬無掌車之官巾車車仆職皆掌車乃為宗伯之屬又據(jù)昭四年司馬與工正書服是諸侯之官有工正屬司馬也
魯【工正】
昭四年司馬與工正書服杜曰車服之器工正所書正義云工正掌作車服故與司馬書服按定四年有郈工師駟赤家臣也
齊【工正】
莊二十二年陳公子完奔齊桓公使為工正
楚【工尹】
文十年楚子使子西為工尹杜曰掌百工之官宣四年蒍賈為工正
宣十二年工尹齊
成十六年工尹襄
昭十二年工尹路
昭十九年工尹赤
昭二十七年工尹夀
哀十八年工尹薳固
行人
按周禮秋官有大行人掌大賓之禮與大客之儀小行人掌使適四方協(xié)賓客之禮按春秋所書如鄭良霄陳于徵師魯叔孫婼之類乃一時奉使者亦曰行人然非專官故不載
周
襄二十一年欒盈過周辭于行人
魯
文四年使行人私焉
晉
襄四年子員
襄二十六年子朱
鄭
襄二十四年公孫揮
衛(wèi)
哀十二年子羽
吳
成七年楚狐庸為吳行人
定四年伍員為吳行人
校正
疏云校正當(dāng)周禮校人按周禮夏官校人掌馬政
宋
襄九年宋災(zāi)命校正出馬杜曰校正主馬
魯【校人】
哀三年桓僖宮災(zāi)命校人乘馬
晉
成十八年弁糾御戎校正屬焉
巾車
周禮春官巾車掌公車之政令
魯
哀三年桓僖宮災(zāi)子服景伯命巾車脂轄
晉
襄三十一年巾車脂轄
隧正
周禮大司徒之屬有遂人掌邦之野鄰里酇鄙縣遂使各掌其政令刑禁以起政役隧與遂同杜曰五縣為遂即周禮文也
宋
襄九年宋災(zāi)令隧正納郊保奔火所正義曰此隧正當(dāng)天子之遂大夫周禮每遂中大夫一人各掌其遂之政令
魯【正夫】
襄七年叔孫昭伯為隧正
襄二十三年臧孫使正夫助之杜曰正夫隧正正義曰隧正當(dāng)屬司徒臧孫司宼也而使之者其時蓋兼掌之
封人
周禮地官有封人掌為畿封而樹之孔穎逹云封人職典封疆居在邊邑
宋
昭二十一年呂封人華豹
鄭
隱元年穎考叔為穎谷封人
桓十一年祭封人仲足
楚
宣十一年令尹蒍艾獵城沂使封人慮事杜曰封人其時主筑城者疏引周禮大司馬大役與慮事鄭云慮事者封人也于有役司馬與之屬賦丈尺與其用人數(shù)也是封人主造城邑故云其時主筑城者
蔡
昭十九年楚子之在蔡也郹陽封人之女奔之生太
子建
蕭
文十四年宋高哀為蕭封人
褚?guī)?/p>
杜曰市官也
宋
襄二十年褚?guī)煻?/p>
哀八年褚?guī)熥臃?/p>
鄭
昭二年公孫黑請以印為褚?guī)?/p>
衛(wèi)
昭二十年褚?guī)熎择規(guī)熥由?/p>
哀十五年褚?guī)煴?/p>
御士
杜曰周禮王之御士十二人按大司馬之屬有御仆下士十有二人諸侯御士雖不知其數(shù)亦附見焉
周
僖二十四年太叔攻王王御士將御之
襄三十年單公子愆期為靈王御士
宋
昭二十一年華多僚為御士杜曰公御士
魯【御】
昭四年公御萊書
晉【仆人】
襄三年魏絳至授仆人書杜曰仆人晉侯御仆楚
襄二十二年子南之子棄疾為王御士
膳夫
周禮太宰之屬有膳夫
周
莊十九年王收膳夫之秩
晉【膳宰】
昭九年膳宰屠蒯按其時亦稱宰夫見宣二年
饔人
杜曰饔人食官按周禮天官之屬有內(nèi)饔外饔
魯
昭二十五年饔人檀
齊
僖十五年雍巫杜曰雍巫雍人名巫即易牙也雍饔
字通用
襄二十八年公膳日雙雞饔人竊更之以鶩
奄人
周禮太宰之屬有內(nèi)小臣寺人等官皆奄人掌宮內(nèi)之事者也
宋【司宮 巷伯 寺人】
襄九年宋災(zāi)令司宮巷伯儆宮
襄二十六年寺人惠墻伊戾
魯【司宮】
昭五年南遺豎牛攻大庫之庭司宮射之
晉【寺人】
僖五年寺人披
齊【寺人】
僖二年寺人貂
鄭【司宮】
昭十八年鄭火商成公儆司宮
衛(wèi)【寺人】
哀十五年寺人羅
以上數(shù)國共有之官
春秋識小録卷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