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應(yīng)城陳階升也甫編輯
邑人徐養(yǎng)量叔弘甫???/p>
饒可久無缺甫
周光曙楙將甫
弟陳(土?)清也甫仝閱
十二月〔一〕
十二月建丑丑紐也言終始之際故以紐結(jié)名也 【合璧事類】
大呂丑之氣也十二月建焉 【周禮】
日在婺女昏婁中旦氐中 【禮記】
夏曰嘉平殷曰清祀周曰大蠟漢改為臘 【風(fēng)俗通】
星回歲終陰陽已交 【前漢書】
地以為正商以為春 【后陳寵傳】
季冬行春令則胎夭多傷國多逆氣行夏令則冰消雪無春來多疫行秋令則白露降四民災(zāi) 【呂氏春秋】
為涂 【爾雅】
曰季冬亦曰暮冬 【梁元帝纂要】
小歲 【魏舊制群臣季冬朝賀服褲褶行事謂之小歲詔罷之出通鑒】
卒歲 【白孔六帖】
月歸 【淮南子曰天圓地方道在中央日為德月為刑月歸而萬物死日至而萬物生注云月歸謂十二月盡也日至謂得春夏之日至】
村民臘日擊細腰鼓而宴戴胡頭及作金剛刀以逐疫諺曰臘鼓鳴春草生 【荊楚歲時記】
歲暮臘埋圓石于宅隅雜以桃核七枚則無鬼疫 【淮南萬畢術(shù)】
蜀風(fēng)俗每歲冬春之交于兩渠中可以流觴官吏士庶宴賞 【有篆水在廣安州江中灘石縱橫湍流奔急呼為三十六灘其間有兩渠冬春之交宴賞出順慶府志】
天西北裂有光如火 【梁武帝太清三年】
天開自西北至東南其內(nèi)有青黃雜色隆隆若雷聲 【陳后主至德元年夜以上南史】
日有影如三日狀占在危宿幽州之野 【真宗景德元年時契丹舉兵壓境出宋史】
濃霜著屋瓦皆成百花之狀 【天圣中青州筆談】
雷雨雹大如馬頭 【武帝元封三年漢紀(jì)】
天雨黑水盈川 【淳熙十一年戊午夜畿縣新城深浦通考】
天雨黃土 【治平元年宋史】
河?xùn)|天雨肉 【愍帝建興元年后劉石擁兵帝竟□遇害墨子曰殷紂滅年天雨肉晉書】
冰有文如畫佳卉茂木華葉相敷變態(tài)奇出春暄乃止 【紹興七年十二月時張宗元出撫淮西軍寓建康盤冰有文出宋史】
黃河是月水名蹙凌水 【水衡記典十一月同】
樂平縣河沖里田隴數(shù)十百頃田中水類為物所吸聚為一直行高平地數(shù)尺不假堤防而水自行里南程氏家井水溢亦高數(shù)尺夭矯如長虹聲如雷穿墻毀樓二水斗于杉墩且前且卻約十刻乃解各復(fù)故 【高宗紹興十四年閏十二月宋史五行志】
滄州地震涌出沙泥般板胡桃螺蚌之屬 【熙寧元年宋史】
石泉軍地震三日有聲如雷屋瓦皆落時綿竹有冤獄 【干道四年宋史】
有赤物隕于太極殿前初下鍾皆鳴俄而國亡 【陳后主至德二年南史】
柩有聲如牛 【僖公三十二年十二月晉文公卒殯于曲沃出絳柩有聲如牛劉向以為近鼓妖也喪兇事聲牛怒象也如將有急怒之謀以生兵革之禍時秦穆公遣兵襲鄭晉要之□□以敗其師晉不惟舊而聽虐謀結(jié)怨強國四被秦寇禍流數(shù)世兇惡之效也出左傳】
澧州獻瑞木有文曰太平之道 【慶歷三年】
元氏縣王寘屋柱槐木再生枝葉高四十余丈 【政和四年以上宋史五行志】
群鳥夜集于太行山上 【五行志亦出白孔六帖】
鳳凰見上黨高都是月又見河南山陽 【晉武帝泰始元年】
鳳凰集上林 【漢宣帝神爵四年以上宋書符瑞志】
陜州有雉二首向背而連頸者棲集倉廡群雉數(shù)百來斗殺之 【光啟元年唐五行志】
白象見零陵又見安成 【文帝元嘉二年宋書符瑞志】
二龍戲于館門之外 【太宗生于武功之別館時有二龍戲于館門之外三日兩去舊唐書】
詩
江南季冬天紅蟹大如(魚扁)湖水龍為鏡爐峰氣作煙 【丘丹狀江南十二月】
芝蘭種不榮荊?束剪不去二者無奈何徘徊歲將暮 【邵子吟】
亂飄僧舍茶煙濕密灑歌樓酒力微江上晚來□畫處漁人披得一蓑歸 【鄭谷雪中偶題】
風(fēng)卷長空暮雪晴江煙先洗柳條輕檐前數(shù)片無人掃又得書窗一夜明 【戌昱霽雪】
寒花帶雪滿山腰著柳冰珠滿碧條天色漸明回一望玉塵隨馬渡藍橋 【元禎西歸】
簾外寒江千里色林中尊酒七人期寧知臘日龍沙會卻勝重陽落帽時 【權(quán)德與臘日龍沙會】
宴宿春闈歲欲除嚴(yán)風(fēng)密雪絕雙魚思君獨步西垣里日日含香草詔書 【權(quán)德與貢院對雪寄崔閣老】
落雪臨風(fēng)不厭看更多還恐蓛林巒愁人正在書窗下一片飛來一片寒 【僧清江微雪】
新陽氣候未全佳尚縱寒威壓歲華賴有椒觴供卯酒不妨和雪看梅花 【韓子蒼】
起來呵手畫雙鴉醉臉輕勻襯眼霞真態(tài)生香誰畫得玉釵纖手嗅梅花 【東坡】
日腳淡光紅灑灑薄霜不銷桂枝下衣稀和氣排冬嚴(yán)已就長日辭長夜 【李賀樂詞】
金吾除夜進儺名畫褲朱衣四隊行院院燒燈如白日沉香火里坐吹笙 【王建宮同】
閏歷先春破臘寒彩花金勝寵千官冰從太液池邊動柳向靈和殿里看瑞氣因風(fēng)飄禁仗暖暉依日上仙盤須知圣運隨生殖萬國年年共此歡 【宋郊閏十二月望日禁中作】
日躔星紀(jì)大呂司辰玄象改次庶眾更新歲事告成八蠟報勤 【裴秀】
小寒
冬至后十五日斗指癸為小寒陽極陰生乃為寒今月初寒尚少也 【孝經(jīng)緯】
小寒為節(jié)者亦形于大寒故謂之小言時寒氣猶未極也 【詩含神露】
小寒月之初氣也陰氣未極故曰小寒 【歷義疏】
合凍蒼陽云出氐 【易通卦驗】
小寒日鴈北鄉(xiāng) 【后五日鵲始巢后五日野雞始雊月令】
小寒鴈北鄉(xiāng)鴈不北鄉(xiāng)即臣不懷君鵲始巢鵲不巢即邊方不寧 【又曰一國不寧】 野雞始雊野雞不雊即國乃大水 【周書詩訓(xùn)】
將帥講武習(xí)射御角力 【備田獵也】
乃教田獵以習(xí)武戎班馬政乃(衽去壬改昔)百神于南郊為來年祈福于天宗天宗日月星辰之屬 【以上月令】
大寒
小寒后十五日斗指丑為大寒至此栗烈極也 【孝經(jīng)緯】
大寒在冬至后二氣積寒而未溫也 【天文錄】
大寒者上形于小寒故謂之大十一月一陽爻初起至此始徹陰氣出地方盡寒氣并在上寒氣之逆極故謂大寒 【詩含神露】
大寒月之中氣言十二月已半陰氣大極故曰大寒 【歷義疏】
冬至陽始起反大寒何也陰氣推而上故大寒 【白虎通】
降雪黑陽云出心 【易通卦驗】
大寒日雞始乳中氣也 【后五日鷙鳥厲疾后五日水澤腹堅陳氏曰冰之初凝水面而已至此則徹上下皆疑故云腹堅腹猶內(nèi)也月令】
大寒雞始乳雞不乳即淫婦亂男鷙鳥厲疾鳥不厲疾即國不除奸水澤腹堅不腹堅即言無所從 【周書時訓(xùn)】
立土牛六頭于國郡縣城外丑地送大寒 【歷志】
始漁天子親往嘗魚先薦寢廟
冰方盛命取而藏之
飭國典論時令以待來歲之宜 【正月懸法象魏故于此與公卿先飭之以上月令】
十二月〔二〕
一日
殷建丑以十二月朔為歲殷天裂西南 【順帝至正巳酉年元史】
填星熒惑辰星合于南斗 【宋孝武帝孝建三年占曰改立王公出南齊書天文志】
太甲惟三祀十有二月朔以冕服奉嗣王歸于亳 【蟲書】
德宗貶中書侍郎平章事陸贄為太子賓客 【貞元十年后又貶為中州別駕出舊唐書】
宋太宗大雨雪喜御玉華殿詔宰臣及近臣謂曰春夏以來未嘗飲酒今得此嘉雪思與卿等同醉又出御制雪詩令侍臣屬和 【雍熙二年玉海】
眉州布衣蘇洵是日上書曰翰林學(xué)士歐陽修奏臣所著權(quán)書行?魚論幾策二十二篇乞賜甄錄陛下過聽召臣赴闕臣本田野匹夫名姓不登于州閭今一旦卒然被召臣不幸有負薪之疾不能奔走道路以副陛下搜揚之心憂惶負罪無所容處 【宋仁宗嘉佑三年出文編】
遣中使帥僧眾迎佛指骨 【憲宗元和十三年功德使上言鳳翔法門寺塔有佛指骨相傳三十年一開開則歲豊人安?歲應(yīng)開請迎之至十二月一日上遣中使帥僧眾迎之出舊唐書】
婆斯國人庶以上各相命召設(shè)會作樂以極歡娛 【婆斯國百姓女年十歲以上有姿貌者王收養(yǎng)之有功勛人即以分賜死者多棄尸于山以喪葬之事號為不凈以六月為歲首至十二月一日人庶以上設(shè)會作樂云云出北史】
洛那國人庶以上各相命召設(shè)會作樂以極歡娛 【洛那國故大宛國也設(shè)會作樂七月七日亦然出魏書】
于闐國俗以是日肆筵設(shè)席拍手撥胡琴唱歌 【出通考】
淮陽郡以是日種谷 【淮陽郡西北接南陽縣有溫泉其下流百里恒資以灌溉每十一月一日種谷至明年三月新谷便登重種一年三熟出盛弘之荊州記】
八仙聚會蓬萊日 【集仙錄】
詩
今朝臘月春意動云安縣前江可憐一聲何處送書鴈百丈誰家上瀨船未將梅蕊驚愁眼更取椒花媚遠天明光起草人所羨肺病幾時朝日邊
寒輕市上山煙碧日滿樓前江霧黃負鹽出井此溪女打鼓發(fā)船何郡郎新亭舉目風(fēng)景切茂陵著書消渴長春花不愁不爛熳楚客唯聽棹相將即看燕子入山扉豈有黃鸝歷翠微短短桃花臨水岸輕輕柳絮點人衣春來準(zhǔn)擬開懷久老去親知見面稀他日一杯難強進重嗟筋力故山達 【工部十一月初一日作】
首路栗亭西尚想鳳凰村季冬攜童稚辛苦赴蜀門南登木皮嶺艱險不易論汗流被我體祈寒為之暄遠岫爭輔佐千巖自崩奔始知五岳外別有他山尊仰干塞大明俯入裂厚坤再聞虎豹斗屢局風(fēng)水昏高有廢閣道摧折如短轅下有冬青林石上走長根西崖特秀發(fā)煥若靈芝繁潤聚金碧氣清無沙土痕憶觀昆侖圖目系玄圃存對此欲何適默傷垂老魂 【十二月一日工部自隴右赴劍南過木皮嶺作】
二日
混元皇帝降于朝元閣 【唐玄宗天寶七載十二月二日降于朝元閣改為降圣閣山會要】
宋真宗生以為承天節(jié) 【初干德五年五星如連珠聚于奎當(dāng)魯分從鎮(zhèn)星辰見東方占曰有德受慶大人奄有四方子孫蕃昌明年元德皇后李氏夢以裙承日有娠十二月二日生真宗于開封第赤光照室左是指有文成天字至道三年即位以生日為承天節(jié)群臣上壽于崇德殿晏殊作承天節(jié)述圣賦楊億作承天節(jié)頌出天中記】
竇參薨 【參字時中父審言參習(xí)法令通政術(shù)性矜嚴(yán)強直加檢校司徒兼中書令諸使副元帥貞元十五年十二月二日薨于鎮(zhèn)廢朝五日群臣于延英奉慰詔贈太師謚曰忠武出舊唐書】
東坡與歐陽叔弼季默夜坐 【哲宗元佑六年十二月二日夜坐記道人問真說時東坡年五十六出長公外紀(jì)】
好道者登山 【左慈聞江東有勾曲山齋戒三月而登山乃得其門入洞虛造陰宮三茅君授以神芝三種故好道者欲求神仙宜先齋戒俟十二月二日登山茅君即授以要道得人洞門三月十八日亦然出茅君傳】
列子游勾曲山 【太極真人東海青童等出翰墨大全】
詩
長淮久無風(fēng)放意弄清快今朝雪浪滿始覺平野隘兩山控吾前吞吐久不嘬孤舟系桑本終夜舞澎湃舟人更傳呼弱纜恃菅蒯平生傲憂患久已恬百怪鬼神欺吾窮戲我留一噫瓶中尚有酒信命誰能戒 【東坡十二月二日作莊子云大塊噫氣其名為風(fēng)則今以噫言風(fēng)矣】
三日
唐德宗賜文武官綾袍 【貞元八年玉海】
元憲宗桓肅皇帝生 【韓蒙哥睿宗拖雷之長子也十二月三日生時有黃忽荅部知天象者言帝后必大貴故以蒙哥為名蒙哥華言長星也出元史】
周瑜聚眾將曰吾非不欲盡忠報國奈天命絕何汝等善事吳侯共成大事言畢而亡 【建安十五年十二月三日卒壽三十六出三國志】
遣使祭貞石 【肅宗上元十七年八月四日原州昌松縣舄池谷有石青質(zhì)白文成字曰太平天子五王六王七王十鳳毛才子及七佛八菩薩等語原州奏聞上十二月初三日遣使祭之曰天有成命表瑞貞石文字昭然歷數(shù)淮永出五行志】
陸九淵命掃灑焚香 【宋陸九淵字子靜究心典籍見于躬行十二月三日有疾接見屬僚與論政理加平時宴息靜室命掃灑焚香新衣幅巾端坐家人進藥卻之不復(fù)言后數(shù)日卒出左編】
北斗北極降 【道經(jīng)】
詩
久客見華發(fā)孤棹桐廬歸新月無朗照落日有余輝漁浦風(fēng)水急龍山煙火微特驚沙上鴈一一背南飛 【潘閬歲暮初三日自桐廬歸錢塘晚泊漁浦作】
窮冬月末兩三日半百年過六七時龍尾趁朝無氣力牛頭參道有心期榮華物外終須悟老病傍人豈得知猶被妻兒教漸退莫求致仕且分司惟生一女才十二抵欠三年未六旬婚嫁累輕何怕老饑寒心慣不憂貧紫泥丹筆皆經(jīng)手赤紱金章盡到身更擬踟躕覓何事不歸嵩洛作閑人 【白樂天戊申十二月三日詠懷】
四日
唐高宗崩 【崩于弘道元年十二月四日葬干陵在京兆府奉天縣界出通考】
宋真宗命石保吉賜契丹使宴射于土津園 【景德元年十二月四日賜宴自后使至賜宴此其始也出事物紀(jì)原】
黃巢陷京師 【廣明元年先黃巢攻潼關(guān)官軍大潰燔驚西市唐僖宗夜自閱遠門出趨駱谷十二月四日賊至昭應(yīng)陷京師矣時巢眾累時為盜行伍不勝其富遇窮民于路而慰曉之曰黃王為生靈不似汝家不措汝輩但各安家業(yè)賊眾競投物遺人出舊唐書】
衡山道士彌明舊與劉師服進士相識是夜抵其居宿有校書郎侯喜能詩夜與劉說詩彌明在其側(cè)貌極丑白須黑面長頸結(jié)喉又作楚語喜視之若無人彌明忽軒衣張眉指爐中石鼎謂喜曰子云能詩能與我賦此乎即援筆題其首曰巧匠琢山骨刳中事煎烹喜綴之曰外苞干蘚文中有潛浪驚彌明啞然笑曰子詩如是而已乎乃坐而高吟曰龍頭縮菌蠢豕腹脹彭亨旨在譏喜也侯劉相顧慚駭曰尊師非常人也某等愿為弟子彌明曰何當(dāng)出灰池?zé)o許離缾罌謬居鼎鼐間長使水火爭形模婦女笑度量兒童輕徒爾堅貞性不過升合盛寧依暖熱輩不與寒涼并忽羅翻溢愆實負任使誠陋質(zhì)荷斟酌狹里愧提擎豈能煮仙藥但未污羊羹區(qū)區(qū)徒自效瑣瑣安足呈難比俎豆用不為手所撜愿君勿嘲笑此物方施行吟畢即袖手竦肩倚北墻坐謂二子曰吾閉口矣二子大懼皆起立床下再拜而彌明鼻息如雷鳴頃之彌明不見二子驚惋自責(zé)若有失者 【仙傳拾遺亦出韓愈序】
九壘土皇君上詣荅和天奏九地得仙人名 【道經(jīng)】
五日
唐代宗以諸州府學(xué)博士改為文學(xué)品秩同參軍 【大歷十四年十二月五日漢郡國皆有文學(xué)掾則文學(xué)漢官也肅宗時顏真卿曰文學(xué)蓋復(fù)漢舊號也出事物紀(jì)原】
宋真宗宴尚書省五品諸軍都指揮使以上契丹便于崇德殿不舉樂以明德太后喪制故也 【景德二年時契丹初來賀承天節(jié)擇膳夫五人賞本國異味就尚食局造食詔賜膳夫衣服銀帶器帛】
宋高宗謂輔臣曰孔子作經(jīng)經(jīng)之祖左氏作傳史之祖 【紹興六年以上玉?!?/p>
詩
八年十二月五日雪紛紛 【白樂天】
六日
唐莊宗與皇后如張全義第全義大陳貢獻酒酣皇后奏稱妾幼失父母見老者輒思之請父事全義帝許之全義惶恐固辭再三強之竟受皇后拜復(fù)貢獻謝恩 【同光二年十二月六日后命翰林學(xué)士趙鳳草書謝全義鳳密奏自古無天下之母拜人臣為父者帝嘉其直然卒行之自是后與全義日遣使往來問遺不絕出后唐紀(jì)】
宋人田述古卒 【述古字明之以哲宗元符三年十二月六日卒享年七十蚤孤游學(xué)京師甫冠補太學(xué)生事安定胡先生為弟子勤學(xué)好問以鄉(xiāng)薦不中第嘆曰得失命也乃慨然發(fā)憤隱居講誦二十余年不復(fù)出哲宗嗣位搜訪遺逸除襄州司法參軍述古曰老矣不任為吏出宋文鑒】
天倉開宜入山修道 【內(nèi)景經(jīng)】
詩
薄晚蓬山下直余笑看六出點衣裾絮飛簾外無縈絆花落階前不掃除松鬣垂身全類我竹頭搶地最憐渠短檠便可捐墻角剩有窗光映讀書 【曾茶山十二月六日大雪作】
七日
宋哲宗生于宮中赤光照室及即位群臣請以十二月七日為興龍節(jié)表云夢日儲祥預(yù)席有開之慶奉符踐祚適丁利見之期上批荅曰赤斷錫符獲成洪緒冬成肅物用紀(jì)誕辰卿等對揚甲觀之祥愿上興龍之節(jié)既以申盛禮于兩宮亦以同歡心于萬國 【哲宗諱煦神宗第六子母曰欽圣皇后朱氏熙寧九年哲宗生出合璧事類】
歐陽永叔王原叔二翰林韓子華吳長文二舍人是日同過司馬君實舊廬值出不及見君實于是作詩詩曰枯竹為門扉不可容車騎況如鄭廣文無氈藉賓位窮冬月破七貴客聯(lián)玉轡傳騶肅里閭下榻呼童稚問我何所往共留墻上字兒愚不知誰金章言照地既居卿大夫恨莫親帚篲星躔回已高麟距寧復(fù)致戢戢鄰巷居相見竊自喟豈料瘦老翁能令賢達至昔時蓬蒿徑安有此盛事 【十二月七日同過出事文類聚】
勃泥國以是日為歲節(jié) 【以十二月七日為歲節(jié)地?zé)岫囡L(fēng)雨國人宴會鳴鼓吹笛擊鈸歌舞為樂無器皿以竹編貝多葉為器盛食食訖棄之王所居室覆以貝多葉民舍覆以草其地?zé)o麥有麻稻無蠶用吉貝花織成布飲椰子酒出宋史外國傳】
不宜水陸遠行兇 【遵生八箋】
夜犯掠剩大夫降惡病死 【三元延壽圖】
詩
天風(fēng)淅淅飛玉沙詔恩歸沐休早衙遙知清虛堂里雪正似薝卜林中花出門自笑無所詣呼酒持勸惟君家踏冰凌兢戰(zhàn)疲馬扣門剝啄驚寒鴉羨君五字入詩律欲與六出爭天葩頭風(fēng)已倩檄手愈背癢恰得仙爪爬銀缾瀉油浮蟻酒紫碗鋪栗盤龍茶幅巾起作鴝鵒舞迭鼓誰摻漁陽撾九衢燈火雜夢寐十年聚散空咨嗟明朝握手殿門外共看銀闕暾朝霞 【十二月七日興龍節(jié)侍宴前一日微雪東坡與子由同訪王定國小飲清虛堂定國出詩皆佳子由又言昔與孫巨源同過定國感念存□悲嘆久之夜歸各賦一篇以示定國】
八日
唐德宗臘八日畋于苑中止其多殺行二驅(qū)之禮 【貞元十一年通考】
唐敬宗獵還宮與中官劉克明田務(wù)成許文端打球軍將蘇佐明王嘉憲石定寬等二十八人飲酒帝方酣入室更衣殿上燭忽滅克明等同謀害帝實時殂于室內(nèi)時年十八 【寶歷二年十二月八日舊唐書】
宋哲宗本七月生為興龍節(jié)群臣復(fù)請以八日為興龍節(jié)不以先一日者以避僖祖忌故后一日 【天中記】
宋太宗因子年以來冬無雪至是日雪深尺余上喜賜近臣宴于中書詔令盡醉上賦詩親以八分書遣中使就宴所賜之 【淳化二年出玉?!?/p>
宋太祖謚孔子曰至圣 【建隆五年十二月八日出會要】
民間用各色米豆果實合而煮之謂之臘八粥無不食者 【宣撫鎮(zhèn)志】
東京作浴佛會以諸果品煮粥謂之臘八粥 【出風(fēng)土記據(jù)山堂肆考南方專用臘月八日浴佛宋朝東京十二月初八日都城諸大寺作浴佛會并造七寶五味粥謂之臘八粥】
佛臘月八日降伏六師投佛請死 【投佛請死言佛以法水洗我心垢則設(shè)浴之事西域舊俗亦今臘月灌佛之始出俗緣記亦出事物紀(jì)原】
沐浴轉(zhuǎn)除罪障 【荊楚歲時記】
八日佛道成據(jù)經(jīng)佛初成道于泥蓮池故北人以是日灌木佛像歲時雜記僧家以乳簟胡桃百合等造七寶粥亦謂之咸粥供佛及僧道檀越 【天中記】
佛圖澄卒 【澄姓白氏西域人身八尺姿甚美少出家晉永嘉四年適洛陽念神咒使鬼神見千里外事如面又聽鈴音知一切興亡休咎事不爽至穆帝永和四年十二月初八日卒石虎殮澄以杖缽內(nèi)之棺中窆于臨漳西紫陌之地澄死之日有見于流沙虎疑其不死開棺視之惟杖缽存空棺中澄左脅乳旁有一孔約大四寸通徹腹內(nèi)時以絮塞之夜欲讀書輒拔出其絮則一室瀾明又齋日至水邊引腸滌之已而復(fù)納于中后謂弟子法□□戊申禍亂將萌己酉石氏當(dāng)滅吾及未亂當(dāng)先化矣石氏即石勒出高僧傳】
詩
臘月風(fēng)和意已春時因散策過吾鄰草煙漠漠柴門里斗跡重重野水濱多病所須惟藥物差科未動是閑人今朝佛粥更相饋更覺江村節(jié)物新 【陸放翁十二月八日步至西村作】
石壁開金像香山繞鐵圍下生彌勒見回向一心歸松竹禪庭古樓臺世界稀夕嵐增氣色余照發(fā)光輝講席邀談柄泉堂施浴衣愿承功德水從此濯塵機 【孟浩然十二月八日于剡縣石城寺作】
九日
唐高祖幸涇陽之華池校獵 【武德五年十二月九日校獵謂群臣四今日畋樂乎蘇世長進曰不滿十句未為樂也出通典】
唐高祖以武功宮改為慶善宮 【武德六年十二月九日改為慶善至貞觀六年九月太宗幸慶善宮宴從臣于謂濱上賦詩云指麾八荒定懷柔萬國夷單于陪武帳日逐衛(wèi)文攦端扆朝四岳無為任百司共樂還譙宴歡此大風(fēng)詩云云出會要】
宋太宗大雪詔近臣及中書令各賦詩上制瑞雪歌賜之 【端拱二年玉?!?/p>
宋英宗召輔臣觀御篆孝嚴(yán)殿額于迎陽門遂御延和殿賜茶 【治平元年玉?!?/p>
僧神光大雨雪堅立不動 【菩提達磨祖師者南天竺國香王第三子也有僧神光者十二月九日夜大雨雪堅立不動遲明積雪過膝祖師曰汝久立雪何事光悲淚曰惟愿慈悲開甘露門廣度庸品祖師曰豈可以小德小智輕心慢心欲冀真乘光聞至教乃以利刀自斷左臂置于祖師前祖師曰諸佛最初求道為法忘刑出史纂左編】
詩
掛帆望煙渚整棹別津亭風(fēng)水已云便我行安得停離樽枉群賢濁醪愧先傾談笑不知遠但覺江流清獵獵甘蔗洲茫茫白沙汀斯須復(fù)回首秪有遙山青野色一似暝月光晶孤明中流漾華目極浦涵疏星酒酣客散歸茫然獨宵征起視天宇闊此身一浮萍難追五湖游未愿三閭醒且詠招隱作孤舟轉(zhuǎn)(立令)竮 【朱文公十二月九日與諸賢同舟乘風(fēng)頃刻千里江空月明飲酒甚樂分韻得星字】
十日
宋太祖出元化門校獵 【建隆二年出玉?!?/p>
程全進孝經(jīng)解命為大學(xué)職事 【宋高宗紹興十年十二月十日出玉?!?/p>
夏侯威得疾 【朱建平沛國人也善相術(shù)效驗非一相夏侯威曰君四十九位為州牧而當(dāng)有厄后夏侯威為兗州剌史年四十九十二月初十日得疾念建平之言自分必死后三十日病差設(shè)酒以待賓曰明日年便五十或不死也威罷客之后夜半卒出三國志魏書】
萼綠華仙人降現(xiàn) 【翰墨大全】
詩
十莢堯蓂開翠羽一番潘貌蒸紅頰 【事文類聚】
十一日
宋真宗是日親饗廟將祀汾陰 【祥符三年通考】
宋高宗是日諭輔臣曰劉光世喜書前日來乞朕所臨蘭亭敘亦以一本賜之因論書法甚詳及法帖曰其間甚有可議如古帝王帖中有漢章帝千文千文是梁周興嗣所作何緣章帝書之舉此一事其它可知豈不誤后學(xué)者 【玉海紹興七年】
田布會諸將復(fù)議興師 【田布弘正第三子始弘正為田季安裨將鎮(zhèn)臨清布年尚幼知季安身世必危密白其父帥其所鎮(zhèn)之眾歸朝弘正甚奇之后弘正移鎮(zhèn)成德軍以布為河陽三城懷節(jié)度使父子俱擁節(jié)旄同日拜命布以衛(wèi)軍三萬余討賊結(jié)壘于南宮縣之南時史憲誠陰有異志而衛(wèi)軍驕侈怯于格戰(zhàn)又屬雪寒糧餉不給以此愈無斗志憲誠從而間之布還魏州十二月十一日會諸將復(fù)議興師而將卒益倨布以憲誠離間度眾終不為用即日密表陳軍情略曰臣觀眾意終負國恩臣既無功不敢忘死出舊唐書】
張祹卒 【朝奉郎尚書司封員外郎張祹以皇佑二年十二月十一日卒王荊公為之志銘曰有嘉張君質(zhì)靜寬徐進非所好人用稱譽視利在前蹲循弗趨退施一州用智之余嘻其葬矣次有銘書出臨川集】
詩
隆寒徙季月初沐履浹辰 【事文類聚】
十二日
穆宗入海日故是日忌離家 【讓國皇帝穆宗親兄不為太后所愛故穆越次而讓皇不肯臣穆宗遂造舡入海不知其處入海時留語四句刻于玉碑上云小山壓大山大山全無氣羞見本邦人將身投化外國人以十二月十二日入海也故是日忌離家出白孔六帖】
安祿山為河北河?xùn)|采訪使舉范陽之兵詣闕陷東都 【祿山十二月十二日陷東都顏杲卿忠誠感發(fā)恐危宗社時從弟真卿為平原太守初聞祿山逆謀陰養(yǎng)死士為拒賊之計至是告杲卿相與起義兵掎角斷賊歸路出舊唐書】
鷓鴣起 【鷓鴣正月飛后巢中不復(fù)起十二月十二日起南人設(shè)網(wǎng)取之出酉陽雜俎】
玉晨大道君登玉霄琳房四顧天下太素三元□朝真謂之百福日 【道經(jīng)】
十三日
唐代宗生于上陽宮 【代宗肅宗長子開元十四年十二月十三日生于東都上陽宮初名俶年十五封廣平王玄宗諸孫百余上為嫡皇孫宇量弘深寬而能斷喜懼不行干色仁孝溫恭動必由禮幼而好學(xué)尤專禮易玄宗鐘愛之舊唐書】
宋真宗命喬希顏等巡鋪 【太宗雍熙二年詔貢上禮部引試分差官廊下巡鋪勿容私相教授至真宗景德四年十二月十三日命希顏等巡鋪自此巡鋪遂為定制出宋朝會要】
宋高宗是日施諤上行都賦 【建炎十七年出玉?!?/p>
安德王延宗受敕守并州 【延宗幼為文宣所養(yǎng)年十二置腹上令溺已臍中抱之曰可憐止有此一個問欲作何王對曰欲作沖天王文宣問楊愔愔曰天下無此郡名愿使于安德于是封安德焉后延宗敗前在鄴廳事見兩日相連置以十二月十三日晡時受敕守并州明日建尊號不問日而被圍經(jīng)宿至食時而敗年號德昌好事者言其得二日云出北齊書】
黃巢以是日僣位國號大齊年稱金統(tǒng)仍御樓宣赦且陳符命曰唐帝知朕起義改元廣明以文字言之唐已無天分矣唐去丑口而安黃天意令黃在唐下乃黃家日月也土德在金子以金上宜改年為金統(tǒng) 【巢賊十二月十三日僣位巢曹州冤句人本以販鹽為事干符中歲荒為盜舊唐書】
唐時戴可師是日圍賊于都梁山下賊已就降而可師自恃兵強不為備賊將王弘立者將兵數(shù)萬人快捷方式赴救奔突而前官軍潰亂遂為所敗可師并監(jiān)使將校已下咸沒于陣 【出紀(jì)亂】
天帝游東井
天元太乙朝元 【以上道經(jīng)】
十四日
宋真宗召近臣至龍圖閣閱書又幸資政殿作詩命即席皆賦 【祥符五年玉?!?/p>
海陵嫡母徒單氏生 【徒單氏宗干之正室也徒單無子次室李氏生長子鄭王充次室大氏生三子長即海陵也徒單氏遇下有恩大氏事之甚謹(jǐn)相得歡甚天德四年海陵遷中都獨留徒單于上京徒單嘗憂懼每中使至必易衣以俟命大氏在中都嘗思念徒單謂海陵曰永壽宮待吾母子甚厚慎勿忘也十二月十四日生海陵使秘書監(jiān)往上京上壽后大氏病篤恨不得一見臨終謂海陵曰汝以我之故不令永壽宮偕來中都我死必迎致之事永壽宮當(dāng)如事我出金史】
詩
南溪得雪真無價走馬來看及未消獨自披榛尋履跡最先犯曉過朱橋誰憐破屋眠無處坐覺村饑語不囂惟有暮鴉知客意驚飛千片落寒條 【東坡十二月十四日夜微雪往南溪小酌】
十五日
隋煬帝是夜通漢鎮(zhèn)北有赤氣 【袁充字德符性好道術(shù)頗解占候隋煬帝大業(yè)六年遷內(nèi)史舍人從征遼東拜朝請大夫秘書少監(jiān)其后天下亂盜賊并起帝不自安充以天文上表曰去年十一月二十日夜有流星赤如火從東北向西南落賊帥盧明月營破其撞車至十二月十五日夜通漢鎮(zhèn)北有赤氣突厥將亡之應(yīng)也帝大悅帝每欲征討充皆預(yù)知之出隋書】
王文殊思父北望長悲 【文殊字令章吳興故鄣人父入魏文殊思慕泣血終身蔬食不衣枲服麻缊而已吳興太守謝聘為功曹不就每于十二月十五日未嘗不北望長悲如此三十余年后太守孔琇之表其行改所居為孝行里出齊書】
占城國風(fēng)俗城外縛木為塔王及人民以衣物香藥置塔上焚之以祭天 【占城國在中國之西南風(fēng)俗以十二月十五日祭天人有疾病旋采生藥服食地不產(chǎn)茶亦不知醞釀之法止飲椰子酒食檳榔刑禁亦設(shè)枷鎖小過以四人拽伏于地藤杖鞭之二人左右更互棰樸出宋史外國傳】
張繼先入見徽宗微宗曰澥池水溢民罹其害故召卿治之命下即書鐵符令弟子祝永佑同中官投澥池頃雷雨晝暝有蛟蠥死于水上 【繼先字嘉聞號翛然子此三十代天師也宋徽宗崇寧二年澥州奏鹽池水溢上以問道士徐神翁對曰蛟蠥為害宜宣張?zhí)鞄熋兴酒钢率迦仗鞄熑胍娂磿F符投澥池后奏鹽課復(fù)常出史纂左編】
西斗星降 【道經(jīng)】
詩
閏歷先春破臘寒彩花金勝寵千官冰從太液池邊動柳向靈和殿里看瑞氣因風(fēng)飄禁仗暖暉依日上仙盤須知圣運隨生殖萬國年年共此歡 【宋郊十二月十五日立春禁中作】
十六日
武則天封嵩山為神岳 【通天元年出武后傳】
玄宗是日親征祿山使太子監(jiān)國制書云今親總六師率眾百萬鋪敦元惡巡撫洛陽 【天寶十四載出唐歷亦出幸蜀記】
唐太宗問子孫長久之道蕭瑀對以封建上然之始議封建 【貞觀二年十二月十六日出會要】
元順帝至正年是日用白黑羊毛為線帝后及太子自頂至手足皆用羊毛線纏系之坐于寢殿蒙古巫覡念咒語本銀槽貯火置米糠于其中沃以酥油以其煙董帝之身斷所系毛線納諸槽內(nèi)又以紅帛長數(shù)寸帝手裂碎之唾之者三并投火中即解所服衣帽付巫覡謂之脫舊災(zāi)迎新福 【元史】
外夷南詔以是日為星回節(jié)登避風(fēng)臺命清平官賦詩略曰避風(fēng)善闡臺極目見藤越 【國名】 忽爾古與今依然煙與月自我居震旦 【謂天子為震旦】 翊衛(wèi)賴稷契不覺歲云暮感極星回節(jié)元昶 【謂朕為元謂郎為昶】 同一心子孫堪貽厥 【彼國謂詞臣曰清平官出玉溪編】
天竺國以是日為臘臘則麥?zhǔn)?【西域諸國志】
詩
臘月初飛二莢蓂祥開崧岳慶生申 【事文類聚】
十七日
孝宗詔太上皇帝圣壽無疆新歲七十以十二月十七日立春行慶壽禮是日早文武百僚并簪花赴文德殿立班聽宣慶壽赦 【隆興二年出宋史】
孝宗詔西湖系放生池不得采捕 【淳熙十三年玉?!?/p>
太微玄清左夫人與太元夫人降曲勾金壇 【道經(jīng)】
詩
憑高游自快遐瞻落日孤云□水兼萬頃澤空□雪意一枝梅笑破冬嚴(yán)擎蒼未減飛揚興引滿何辭斗石添楊柳催春兼警客荒溝照影弄纖纖
從今羞復(fù)立功名鹵莽因循已半生心遣我愚應(yīng)有謂眼看人智亦何成夢為蝴蝶因觀化目送飛鴻謾寄情堪笑妻兒懷土甚謫期未滿已流行 【張宛丘十二月十七日移病家居】
燈燼不桃垂暗蕊香爐重撥尚余熏清風(fēng)欲起雅翻樹缺月初升犬吠云閉眼此心新活計隨身孤影舊知聞雷州別乘應(yīng)危坐跨海清光與子分 【東坡十二月十七日夜坐達曉寄子由】
十八日
宋咸上注周易十卷詔褒諭 【仁宗至和元年玉?!?/p>
老君降
北斗降 【以上道經(jīng)亦載翰墨大全】
十九日
唐高宗親饗廟 【通考總章元年】
宋太祖始獵于近郊賜宰臣至諸軍□校錦□□親御弧矢中兔三從官稱賀 【建隆二年玉?!?/p>
黃潛善由右仆射拜左相 【宋高宗建炎六年宋濂集】
黃山谷發(fā)鄂渚 【山谷作承天院塔記朝廷謂其幸災(zāi)謗國以崇寧癸未二年自鄂謫宜州十二月十九日發(fā)鄂渚宋濂集】
蘇東坡于宋仁宗景佑二年是日生至元符三年東坡因誕辰置酒赤壁磯下倨高峰俯鶻巢酒酣笛聲起于江上客有郭尤二生頗知音謂東坡曰笛聲有新意非俗工也使人問之則進士李委聞東坡生日作一曲曰鶴南飛以獻呼之使前則青巾紫裘腰笛而已既奏新笛又快作數(shù)聲嘹然有穿云裂石之聲坐客皆飲滿醉倒委袖出佳紙一幅曰吾無求于公得一絕句足矣坡笑而從之詩曰山頭孤鶴向南飛載我南游到九疑下界何人也吟笛可憐時復(fù)犯龜茲 【詩話亦出長公外紀(jì)】
詩
與公同丙子三萬六千日 【東坡十二月十九日贈長蘆長老】
二十日
秘書監(jiān)胡旦是日上唐乘七十卷五代史略四十二卷演圣通論七十二卷將帥要略五十三卷仁宗詔以旦子彤為監(jiān)簿 【天圣五年出玉海】
迎什入關(guān) 【鳩摩羅什天竺人善經(jīng)律其人大德智符堅以呂光伐龜茲載至中國姚秦弘始三年十二月二十日迎什入關(guān)待以國師禮優(yōu)寵之出高僧傳】
沐浴去災(zāi) 【云笈七簽】
天河相交行道犯之促壽 【三元延壽書】
詩
季冬兩十雞鳴初僚吏造府如云趨繡軸捧星香擁爐共慶此日生真儒 【事文類聚】
二十一日
仁宗詔正旦日食自是日不御前殿減常膳 【嘉佑四年出玉?!?/p>
理宗淳熙五年太史奏來歲正旦日食詔以十二月二十一日避正殿減膳命有司講行厥政凡可以消弭災(zāi)變者直言無隱 【出山堂肆考】
太宗御丹鳳樓觀酺召侍臣賜飲自樓前至朱雀門張樂又集開封府諸縣及諸軍樂人列于御街音樂雜發(fā)觀者溢道縱士庶游觀遷市肆百貨于道之左右召畿甸耆老列坐樓下賜之酒食賜群臣宴于尚書省仍作詩以賜 【雍熙元年十二月詔曰王者賜酺推恩與眾共樂所以表升平之盛事契億兆之歡心累朝以來此事久廢二十一日御丹鳳樓出宋史禮志】
核膚有青昔之兆 【段思平有異兆蒙主楊于貞忌之使人索捕思平逃匿饑摘野桃剖之核膚有文曰青昔思平拆之曰青乃十二月昔乃二十一日今楊氏政亂吾當(dāng)以是日舉義乎遂借兵軍至河尾是夕思平夢人斬其首又夢王瓶耳缺又夢鏡破懼不敢進兵其軍師董迦羅曰三夢皆吉兆也公為大夫夫去首為天天子兆也玉瓶去耳為王王者兆也鏡中有影如人有敵鏡破則無影無影則無敵矣三夢皆吉兆也思平乃決明旦遂引兵渡江逐楊氏而有蒙國改國號曰大理時晉天福二年出滇記】
王晉卿致墨于東坡 【元佑二年十二月二十一日王晉卿致墨于東坡二十六丸凡十余品雜研之作數(shù)十字以觀其色之淺深若果佳當(dāng)搗合為一品亦當(dāng)為佳墨東坡昔在黃州鄰近四五郡皆送酒東坡合置一器中東坡笑曰昔酒合一器中謂之雪堂義樽今又不為雪堂義墨耶出長公外紀(jì)】
諸天上真朝元日 【道經(jīng)】
詩
春到梅稍許樣妍更經(jīng)九日是新年曉來忽聽兒童語此夕人間誕女仙 【事文類聚慶女人】
二十二日
萬壽節(jié) 【唐莊宗十二月二十二日出玉?!?/p>
宋太祖崩于開寶九年太宗嗣位是日改為太平興國元年 【容齋續(xù)筆】
宋太宗是日郊祀畢賜宰臣文武等宴于尚書省帝作詩以賜其日晚又宣旨曰今日卿等宴會恐未盡歡可更賜來日宴群臣獻歌詩賦頌者數(shù)十人并付史館于是飲三日 【雍熙元年玉海】
戴洋謂劉胤曰十二月二十二日庚寅勿見客 【戴洋吳興長城人也好道術(shù)妙解占候小數(shù)洋往尋陽劉胤鎮(zhèn)尋陽胤問洋曰我病當(dāng)差不洋曰不憂使君不差憂使君今年有大厄使君年四十七行年入庚寅太公陰謀曰六庚為白獸在上為客星在下為害氣年與命并必?當(dāng)忌十二月二十二日庚寅勿見客胤曰我當(dāng)解職將還野中治病洋曰使君當(dāng)作江州不得解職及期為郭默所害據(jù)戴洋傳被害在十二月二十四日此出史纂左編】
丹陽羽化胡璋徐紹祖等見瑞鶴蟠繞空際丹陽三髻現(xiàn)于彩云之上 【丹陽祖師弟子也十二月二十二日羽化出左編】
王(上一吉下二吉)生 【王(上一吉下二吉)京兆咸陽人母感異夢而妊二十有四月生于宋徽宗政和二十年十二月二十二日師自幼不群及長體貌雄偉美須髯倜儻尚文好屬文才思敏捷至正隆四年師忽嘆曰孔子四十不惑孟子四十不動心予猶碌碌如此不亦愚乎年至四十有八所遇者皆唐純陽子呂仙翁之化身也師性少撿束時人目之曰害風(fēng)師受而不辭關(guān)中謂狂者為害風(fēng)正月四日已載王(上一吉下二吉)事此日載王(上一吉下二吉)之誕辰也王(上一吉下二吉)號重陽子出史纂左編】
馬鈺枕肱而逝 【馬鈺字宜甫十二月二十二日夜將二鼓風(fēng)雨大雷師東首枕肱而逝索筆書頌云長年六十一在世無人識烈雷吼一聲浩浩隨風(fēng)逸元至元六年贈丹陽抱一無為真人出左編據(jù)道書事在二月二十二日未知孰是俱錄】
太平護國天尊降 【藏經(jīng)】
二十三日
宋徽宗宣和七年是日上御玉華閣召宰執(zhí)吳敏等對至日晡時決內(nèi)禪之議擢吳敏為門下侍郎草傳位詔是夕命太子入居禁中覆以御袍太子俯伏感泣力辭 【翌日又固辭不從乃即大位御垂拱殿見宰執(zhí)百官時日有五色暈挾珥赤黃色有重日相摩蕩久之乃隱是時金人入寇猖獗出史纂左編】
畢諴卒 【畢誠字存之鄆州須昌人也太和中進士擢第在相位以疾固辭十二月二十三日卒諴謹(jǐn)厚長于文學(xué)尤精吏術(shù)出舊唐書】
秦檜是日誕辰高宗詔曰省所奏辭免生日賜宴朕聞圣賢之興必五百歲君臣之遇蓋亦千載夫以不世之英值難逢之會則其始生之日可不為天下慶乎式燕樂衎所以示慶也非喬岳之神無以生申甫非宣王之能任賢無以致中□今日之事不亦臣主俱榮哉宜服異恩無守沖節(jié)所請不允 【紹興十三年出宋史】
五岳之神下降人間 【道經(jīng)】
詩
才爭七日春來到梅吐南枝消息早 【事文類聚】
二十四日
玄宗親祀九宮神于東郊 【天寶三載術(shù)士蘇嘉慶上言請于城東置九宮神壇其年十二月二十四日親祀通考】
晉安帝四黑龍登天 【安帝元熙元年二十四日四黑龍登天傳曰冬龍見天子亡社稷大人應(yīng)天命之符金雌詩亡大火有心水抱之悠悠百年是其時火宋之分野水宋之德也金雌詩又曰云出而兩漸欲舉短如之何乃相岨交哉亂也當(dāng)何所惟有隱巖殖水黍西南之朋困桓父兩云玄字也短者云昨短也巖隱不見惟應(yīng)見谷殖禾谷邊則圣暐炳明也易曰西南得朋故能困桓父也劉向讖曰上五盡寄致太平草付合成集群英前句則陛下小諱后句則太子諱也出宋書符瑞志】
宋太宗幸講武臺 【興國二年上將有事于晉陽習(xí)武事也明年遂平河?xùn)|】
宋徽宗賜太師蔡京以下赴睿謀殿宴景龍門觀燈續(xù)有旨宣太傳王黼赴宴 【以上玉海宣和六年】
劉玄英降世 【玄英號海蟾子初名操后得道改稱焉十二月二十四日降世十一月□十七日上升元至元六年褒贈海蟾明悟弘道真君出全真?zhèn)鳌?/p>
陰子方晨炊而灶神見子方再拜受慶家有黃羊因以祀之自是已后暴至巨富 【出后漢書酉陽雜俎云灶神名隗狀如美女又曰姓張名單字子郭又曰名壤子】
吳中以是夜祀灶神謂灶神翌日朝天白一歲事故先一日禱之 【風(fēng)土記】
楚俗以竹枝掃屋塵換爐火夜具酒果送灶神朝帝 【楚志】
北人名為交年家家用餅糖酒果祀灶祈福 【出宣撫鎮(zhèn)志歲時記亦云交年節(jié)都人于交年日以酒抹灶門謂醉司命】
夜床底點燈謂之照虛耗 【瑣碎錄】
云南風(fēng)俗祀祖如中州上冢之禮 【天下一統(tǒng)志】
詩
古傳臘月二十四灶君朝天欲言事云車風(fēng)馬少留連家有杯盤豊祀典豬頭爛熟雙魚鮮豆沙甘松粉餌圓男兒酌獻女兒避酬酒燒錢灶君喜婢子斗爭君莫聞貓犬觸穢君莫嗔送君醉飽登天門盂長杓短勿復(fù)云乞取利市歸來分 【范至能十二月二十四日祭灶詞】
二十五日
奏到之日 【唐高祖武德五年二月朔太子與劉黑闥戰(zhàn)黑闥遁至館陶又二月二十五日官軍至館陶黑闥敗走至十二月二十五日奏到之日也黑闥臨刑嘆曰我幸在家鉏菜為高雅賢輩所誤至此舊唐書】
吳中煮赤豆作穈暮夜合家同享云能避瘟氣雖遠出未歸者亦留貯口分至襁褓小兒及僮仆皆預(yù) 【荊楚歲時記又共工氏有不才之子以冬至死為疫鬼畏赤小豆故冬至日作赤豆粥以禳之與前事相似】
尹喜邀老君歸其家曰某惷愚不知所問愿請益老君曰子欲修身養(yǎng)性行道紀(jì)形結(jié)氣成神終始無窮者莫先以靜故天靜以為定神靜以為變?nèi)遂o以為生將靜之時反聽內(nèi)觀心不妄念口不妄言形不妄動子欲靜神先沐浴齋戒然后精煉已身乃可入室或丹蛇來者子心或王母來降或道身應(yīng)見此皆身中之神試子爾但勿驚怖 【尹喜得老君秘再拜稽首辭疾去官十二月二十五日邀老君歸其家云云出史纂左編】
三清玉帝司會之日 【道經(jīng)】
詩
酡顏玉碗捧纖纖亂點余花唾碧衫歌咽水云凝靜院夢驚松雪落空巖
空花落盡酒傾缸日上山融雪漲江紅焙淺甌新火活龍團小碾斗晴窗 【十二月二十五日大雪始晴東坡夢人以雪水烹小團茶使美人歌夢中作回文詩覺而記其一句云亂點余花唾碧衫意用飛燕唾花故事也后續(xù)之為二絕】
家家臘月二十五淅米如珠和豆煮大杓轑鐺分口數(shù)疫鬼聞香走無處鎪姜屑桂澆蔗糖滑甘無比勝黃梁全家團欒罷晚飯在遠行人亦留分褓中孩子強教嘗余波遍沾獲與臧新元(口十)氣調(diào)玉燭天行已過來萬福物無疵癘年谷熟長向臘殘分豆粥 【宋范至能古詩載于山堂肆考】
二十六日
太白犯填星于斗占曰天子失土 【大明二年十二月二十六日出南齊書】
天雄軍德博州天降紅雪盡血雨 【宋仁宗慶歷三年十二月二十六日出五行志】
宋仁宗命楊繪為集賢校理 【嘉佑三年楊繪獻書意詩旨春秋辯要十二月二十六日命為集賢校理出會要】
宰相王旦誕辰真宗詔賜羊三十口酒五十壺米面各二十斛 【十二月二十六日生祥符五年詔賜宋史】
二十七日
宋真宗命王旦為兗州太極觀奉上寶冊使趙安仁副之 【真宗天禧元年十一月奉寶冊仙衣于文德殿乃齋于天安殿后室四鼓帝詣天安殿酌獻天書畢大駕赴玉清昭應(yīng)宮袞免升大初殿奉冊訖奠玉帛薦饌?cè)I飲福登歌二舞望燎如祀昊天上帝儀分遣攝殿中監(jiān)上紫微大帝絳紗袍七元輔弼真君紅綃衣翊圣保德真君皁袍帝改服靴袍詣寶符閣焚香群臣詣集禧殿門表賀帝又服袁冕詣天興殿奉上圣祖天尊大帝冊寶仙衣畢改服詣保寧閣焚香還宮命諸州設(shè)羅天大醮先建道場至二十七日命王旦為兗州太極觀奉上寶冊使趙安仁副之出宋史禮志】
東坡夜夢數(shù)吏人持紙請祭春牛文東坡取筆疾書其上云三陽既至庶草將興爰出土牛以成農(nóng)事衣被丹青之好本出泥涂成毀須臾之間誰為喜慍吏微笑曰此兩句復(fù)當(dāng)有怒者傍出一吏云不妨不妨此是喚醒他 【東坡夢于神宗元豊六年十二月二十七日時在黃州年四十七出長公外紀(jì)】
詩
道人曉出南屏山為試點茶三昧手忽驚午盞兔毛斑打作春甕鵝兒酒天臺蕊花世不見玉川風(fēng)腋今安有先生有意續(xù)茶經(jīng)會使老謙名不朽 【南屏謙師妙于茶事自云得之于心應(yīng)之于手非可以言傳學(xué)到者十二月二十七日聞東坡游落星寺遠來設(shè)茶東坡作詩贈之】
舄湯舊得茶三昧覓句近窺詩一斑清夜漫漫因搜攪齋腸那得許堅頑 【東坡十二月二十七日重贈老謙】
二十八日
日有戴氣太史奏君德至于天為萬民愛戴則有是瑞 【淳熙六年宋孝宗于是議蠲稅玉?!?/p>
唐睿宗立春御宣政殿命太常卿于休烈讀時令 【干元元年十二月二十八日立春玉?!?/p>
蜀后主王衍國滅 【蜀后主王衍于老君殿中列唐朝十八帝車駕往謁識者以為拜唐乃歸命之先兆也先是司天監(jiān)胡秀材進歷移閏正月近臣曰宜用唐國閏月也因改閏十二月街衢賣歷者云只有一月也是年十二月二十八日國滅北夢瑣言】
管輅字公明是日吏部尚書何晏請之鄧揚在晏許晏謂輅曰聞君著爻神妙試為作一卦知位當(dāng)至三公不又問夢見青蠅數(shù)十頭來在鼻上驅(qū)之不肯去此何故輅曰愿君上追文王六爻之旨下思尼父彖象之義然后三公可決青蠅可驅(qū)也揚曰此老生之常譚輅荅曰夫老生者見不生常譚者見不譚晏曰過歲更當(dāng)相見 【十二月二十八日何晏請之云云輅還邑舍其以此言語舅氏舅氏責(zé)輅言太切至輅曰與死人語何所畏耶舅氏大怒謂輅狂悖歲朝西北大風(fēng)塵埃蔽天十余日聞?chuàng)P晏皆誅然后舅氏乃服輅容貌粗丑無威儀而嗜酒飲食言戲不擇非類故人多愛之而不敬出管輅傳】
修迎新齋 【內(nèi)景經(jīng)】
太上老君降伏九十六種邪魔 【藏經(jīng)】
詩
百日歸期恰及春余年樂事最關(guān)身出門便旋風(fēng)吹面去馬聯(lián)翩鵲啅人卻對酒杯渾是夢試拈詩筆已如神此災(zāi)何必深追咎竊祿從來豈有因
平生文字為吾累此去聲名不厭低塞上縱歸他日馬城東不斗少年雞休官彭澤貧無酒隱幾維摩病有妻堪笑睢陽老從事為予投檄向江西 【東坡十二月二十八日謫授檢校水部員外郎貴州團練副使作】
二十九日
太白蝕月 【璞上疏曰去年十二月二十九日太白蝕月月者屬坎群陰之府所以昭察幽情以佐太陽精者也大白金行之星而來犯之天意若曰刑理失中自壞其所以為法者也臣術(shù)學(xué)庸近不練內(nèi)事占卦所及敢不盡言是時陰陽錯繆刑獄繁興郭璞字景純河?xùn)|聞喜人有郭公者客居河?xùn)|精于卜筮璞從之受業(yè)公以青囊中書九卷與之自是遂洞五行天文卜筮之術(shù)禳災(zāi)轉(zhuǎn)禍雖京房管輅不能過帝見而嘉之出郭璞傳】
后周太祖親饗廟 【廣順三年通考】
唐太宗從太上皇閱武于城西而還置酒未央宮 【貞觀八年玉海】
唐玄宗有龍見于池敕太常韋絳草祭儀絳奏牲用少牢樂用鍾鼓奏姑洗歌南宮 【開元十八年十二月二十九日龍見于池玉?!?/p>
宋徽宗詔景龍門預(yù)為元夕之具特賜公師宰執(zhí)以下宴御制詩四韻賜太師蔡京 【政和三年玉?!?/p>
陳師道卒 【師道字無已號后山彭城人以建中靖國元年十二月二十九日卒年四十九除官得一正字在元符三年庚辰冬其除官之日有詩詩曰扶老趨嚴(yán)召徐行及圣時端能幾字正敢恨十年遲肯著金根誤寧辭乳嫗譏向來憂畏出不盡鹿門期出遺編】
華嚴(yán)菩薩生辰 【藏經(jīng)】
詩
東去長安萬里余故人那惜一行書玉關(guān)西望堪腸斷況復(fù)明朝是歲除 【岑參十二月二十日玉關(guān)寄長安友】
三十日
漢文帝二年是日日食帝謂群臣曰人主不德則天示之災(zāi)以戒不治朕不能治肓群生上以累三光之明不德大矣其悉思朕之過失及知見之所不及以告朕 【山堂肆考】
日窮于次月窮于紀(jì)星回于天數(shù)將幾終歲且更始
日月其除
送寒迎春 【以上六帖】
三百六旬之盡七十二候之窮 【荊楚歲時記】
漢武于歲除狩河間見清光自地屬天望氣者曰下有貴子上求之見一女子在空室中姿色殊絕兩手皆拳數(shù)百人擘之不舒上次被即舒號拳夫人即鉤弋也后人因效之為藏鉤之戲 【漢武故事】
唐貞觀初天下乂安時屬除夜太宗盛飾宮掖明設(shè)燈燭盛奏樂歌乃延蕭后觀之后曰隋主淫侈每除夜殿前諸院設(shè)火山數(shù)十爇沉香木根每一山焚沉香數(shù)車火光暗則以甲煎沃之焰起數(shù)丈香聞數(shù)十里 【紀(jì)聞又出外史】
唐景隆二年中宗敕中書門下與學(xué)士諸王駙馬除夕入閣守歲設(shè)庭燎置酒奏樂酒酣上謂御史大夫竇從一曰聞卿久無伉儷朕甚憂之今夕歲除為卿成禮從一但唯唯拜謝俄而內(nèi)侍引燭籠步障金縷羅扇自西廊而上扇后有人衣禮衣花釵令與從一對坐上命從一誦卻扇詩數(shù)首扇卻去花易服而出徐視之乃皇后老乳母王氏也上謂侍臣大笑詔封莒國夫人 【嫁為從一妻俗謂乳母之婿曰阿(上父下者)從一每謁見及進表狀自稱翊圣皇后阿(上父下者)時人謂之國(上父下者)從一欣然有自負之色故唐人成婚之夕有催妝卻扇詩李商隱代董秀才卻扇詩云莫將盡扇出帷來遮掩春山滯上才若道團圓是明月此中須放桂花開出唐紀(jì)】
吳越王錢镠嘗于除夜命諸子及諸孫鼓胡琴一再行遽止之曰人將以我為長夜之飲 【九國志又出山堂肆考】
歲除大儺選中黃門子弟十歲以上十二歲以下百二十人為侲子皆赤幘皁衣執(zhí)靴而行 【出東漢后紀(jì)又禮樂志儺逐鬼疫也陰陽之氣不節(jié)厲鬼從而為禍故天子使方相氏黃金為四日熊皮為帽口作儺儺之聲以驅(qū)鬼疫薛綜注侲之為言善也善男幼子也西京賦侲子善童】
歲除太常卿領(lǐng)官屬樂吏并護童侲子千人晚入內(nèi)至夜于寢殿前儺蠟燎沉檀熒煌如晝其夕賞賜甚多 【南部新書】
前歲一日擊鼓驅(qū)疫癘之鬼謂之逐除亦曰儺 【呂氏春秋】
歲除日儺皆作鬼神狀二老人名為儺翁儺母 【李綽秦中歲時記】
吳越錢俶傳佐卒弟倧以次立歲除畫工獻鐘馗擊鬼圖上胡進思見之大悟知倧將殺已是夕擁兵廢倧迎俶立之
西方深山中有長人丈余人見之則病寒熱名曰山(彳喿)人每以竹著火中熚烞有聲則山鬼驚遁故今除夕爆竹是其遺意 【神異經(jīng)】
李畋鄰人仲叟家為山魈 【音肖獨足鬼】 所崇叟求報謝而妖彌盛畋謂曰公除夕于庭中爆竹數(shù)十竿叟然其言妖止 【異聞錄】
爆竹之儺人家各于門首燃薪滿盆貧富皆爾謂之相暖熱 【吳中風(fēng)土記】
吳俗村落以禿帚麻秸竹枝等燃火炬縛于長竿之杪以照田爛然遍野以祈絲谷 【山堂肆考】
有商人過清湖見清洪君君以一婢名如愿許之商有所求悉能致之后除夕將旦如愿晚起商人撻之走入糞堆不見今吳俗除夜將晚雞鳴婢獲持杖擊糞壤致詞以致市利謂之打灰堆 【歲時記亦出山堂肆考】
吳俗分歲罷小兒繞街呼叩云賣汝癡賣汝呆世傳吳人多呆故兒輩諱之欲賣其余范至能有賣癡呆詞除夕更闌人不睡厭禳鈍滯迎新歲小兒呼叫走長街云有癡呆召人買二物于人誰獨無就中吳儂仍有余巷南巷北賣不得相逢大笑相揶揄櫟翁塊坐重檐下獨要買添令問價兒云翁買不須錢奉賒癡呆千百年 【揶揄兩手相笑也除夜謂之分歲出山堂肆考】
賈島常以歲除取一年所得詩稿祭以酒酺曰勞吾精神以是補之 【金門歲節(jié)記】
裴度除夜嘆老至晚不寐爐中焚商陸火凡數(shù)添 【唐書】
洪矩吳時作廬陵郡載土船頭歸除日矩指船頭云無物載土耳 【宣城記】
昔有人居草庵中每歲除夕遺閭里藥一貼令囊浸井中至元日取水置于酒尊名曰屠蘇合家飲之不瘟疫 【山堂肆考】
都下寺院每用歲除鍜磨是日作鍜磨齋 【僧園逸記】
都人除夜請僧道看經(jīng)備酒果送神帖灶馬于灶上以酒糟抹灶門曰醉司命夜于灶里點燈謂之照虛耗 【夢華錄】
除夜祭先竣事長幼聚飲祝頌而散謂之分歲 【風(fēng)土記】
蜀風(fēng)俗晚歲相饋問謂之饋歲酒食相邀為別歲除夕達旦不眠謂之守歲 【蘇軾云】
歲除家家具有蓛謂宿歲之儲以迎新年相聚酣飲留宿歲飯至新年則棄之街衢以為去故納新云
晉博士張亮議曰臘接也祭宜在新故交接也俗謂臘之明日為初歲 【白孔六帖】
洛陽人家除夜以銅刀刻門埋小兒硯點水盆燈 【山堂肆考】
臘日以后叟嫗各隨其儕為藏彄分二曹以較勝負即藏鉤也 【風(fēng)土記彄音樞】
廣寧真君上升 【郝大通號廣寧子寧海人也初名璘號恬然子雖入道而志不苦勵長真王陽二師激勸之至岐山遇異人授以金丹口訣為改名號修行趙魏間道成脫化出道書】
詩
旅館寒燈獨不眠客心何事轉(zhuǎn)凄然故鄉(xiāng)今夜思千里霜鬢明朝又二年 【高適】
金吾除夜進儺名畫褲朱衣四隊行院院燒燈如白日沉香火里坐吹笙 【王建】
病眼少眠非守歲老心多感又臨春火銷燈盡天明后便是平頭六十人 【白居易除夜】
事關(guān)休戚已成空萬里相思一夜中愁到曉雞聲絕后又將憔悴見春風(fēng) 【來鵠除夜】
緹室重飛玉管灰物華全為斗杓回依依殘臘無情別歷歷新春滿眼來 【司馬光除夕】
漏箭更籌日夜催萬牛不挽白駒回梅花雪片歲除盡萱草柳芽春將來 【曾吉甫】
比量舊歲聊堪喜流轉(zhuǎn)殊方又可驚明日岳陽樓上去島煙湖霧看春生 【陳去非除夕】
暮景斜芳殿年華麗綺宮寒辭去冬雪暖帶入春風(fēng)階馥舒梅素盤花卷燭紅共歡新故歲迎送一宵中
歲陰窮暮紀(jì)獻節(jié)啟新芳冬盡今朝促年開明日長冰消出鏡水梅散入風(fēng)香對飲歡經(jīng)夜傾壺待曙光 【以上唐大宗守歲】
今歲今宵盡明年明日催寒隨一夜去春逐五更來氣色空中改容顏暗里摧風(fēng)光人不覺已著后園梅 【王諲】
遠客襄陽郡來過海伴家樽開柏葉酒燈發(fā)九枝花妙曲逢盧女高才得孟嘉東山行樂意非是競繁華 【張子客除夜樂城逢孟浩然】
守歲阿戎家椒盤已頌花盍簪喧櫪馬列炬散林鴉四十明朝過飛騰暮景斜誰能更拘束爛醉是生涯 【杜工部】
歲序已云殫春心不自安聊開柏葉酒試薦五辛盤金薄圍神燕朱衣印鬼九梅花應(yīng)可折惜為雪中看 【庾肩吾】
猶殘一夜臘并見兩年春物以終為始人從故得新迎春朝剪彩守歲夜傾銀恩賜隨佳節(jié)無功秪自塵 【王介甫除日立春】
歲晚身何托燈前客未空半生憂患里一夢有無中發(fā)短愁催白顏衰酒借紅我歌君起舞潦倒略相同 【陳師道除夜對酒贈少章】
乾坤空落落歲月去堂堂末路驚風(fēng)雨窮邊飽雪霜命隨年欲盡身與世俱忘無復(fù)屠蘇夢挑燈夜未央 【文天祥除夜】
一尊聊有天涯憶百歲翻然醉里眠酒醒燈前猶是客夢回江北已經(jīng)年佳時流落真何得勝事蹉跎只可憐惟有到家寒食在春風(fēng)因泛滪溪船 【王安石除夜寄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