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里陰太乙先生 東粵蘇紫葢先生匯輯
西鄆線嶺黃國翰 豫章養(yǎng)恬王世茂參閱
表類(四)
頌德類(一)
◆表類(四)◆
都憲
廵撫
廵按
鹽院
漕院
廵倉
江院
茶馬院
屯院
學院
侍御史
○都憲 【周官小宰之職掌建邦之官刑凡官之紏禁即御史中丞之任也周禮注曰小宰若今御史中丞漢御史大夫有兩丞一曰御史丞二曰中丞亦謂中丞為中執(zhí)法以其居殿中故曰中丞居殿中察舉非法哀帝更中丞為御史長史光武復改中丞與尚書令司隸校尉會朝皆專席而坐京師號三獨坐言其尊也晉宋以下不置大夫以中丞為臺主自齊梁皆謂之南司后魏為御史中尉后周有司憲中大夫掌紏正百官之罪惡中丞為之貳本朝沿唐之制自中丞以下掌紏繩內外百官奸慝肅朝廷綱紀大事則廷辯小事則奏彈元豐七年詔中丞雜壓在六曹侍郎之上】
內外肅清 【唐牛僧孺遷中丞按治不法內外肅清】 權威縮氣 【魏□遷中丞發(fā)杜中立奸贓權威縮氣】 圖形臺省 【張緬丞號為勁直梁武帝遣圖其形于臺省以厲當官】 風憲之地 【后蜀范仁恕拜中丞以為君王冊使仁恕謂中丞居風憲之地不宜持節(jié)藩邸時人韙之】 直聲 【言行錄唐質肅公介字子方召為御史中丞英宗面諭曰卿在先朝有直聲今出自朕選非由左右言也】 風采 【孔道輔為中丞諭廢郭后事天下想聞其風采】 彈新參 【言行錄呂獻可任御史中丞將入翰學司馬溫公侍講邇英亦將趨資善堂以俟宣召于路溫公密問曰今日請對欲言何事獻可舉手曰袖中彈文乃新參也溫公愕然曰柰何論之獻可曰此乃心腹之疾顧可緩□未幾介甫變法百姓騷然溫公退居洛陽每曰呂獻可之先見予所不及】 攻夏竦 【此編仁宗□樞密使相夏竦臺諫交秦上未省遽起中丞王拱辰懿恪引上裾前后合十八疏乃罷焉】 遷翰林不就 【系年錄呂頤浩專恣中丞趙鼎論之遷鼎翰林學士鼎引司馬光故事以不習駢不就遷吏書復辭章十數上頤浩罷即出視中丞事】 崇節(jié)儉屏聲色之論 【東都事畧薛奎傳仁宗朝拜御史中丞上疏論崇節(jié)儉屏聲色之論】 輔盛德平庶政之請 【言行錄傳獻簡公除御史中丞哲宗登拯上疏言陛下使臣拾遺補闕以補盛德明善正失以平庶政舉直錯枉以正大臣臣當極其力以死繼之】 端本正志之言 【胡宗愈傳元佑中為中丞進六事曰端本正志知難加意守法畏天且言陛下從吉之初若留神如此六者則治道成矣】 三告官 【筆談國朝在禁中唯三官得告宰相告于中書翰林學士告于本院御史告于朝堂皆用朱衣吏謂之三告官】 法自貴者始 【言行錄韓康肅公絳權御史中丞孫沔呂溱等守籓犯法從官聯(lián)章請貫其罪公曰法自貴者始更相救援則公道廢矣遂并劾之】 清直 【神宗實錄張升謚康節(jié)介宗諭執(zhí)政曰張升清直可任風憲乃以為御史中丞時富弼為相歐陽修為翰林學士論者以為三得人也仁宗以升指切時事無所避曰卿孤特乃能如是升曰臣樸學愚忠仰托睿圣是為不孤今陛下之臣持祿養(yǎng)交者多而赤心報國者少似陛下孤立也仁宗亦為之感動】 章疏一出天下韙之 【胡澹庵集辛簡肅公次膺除御史中丞力辭詔今后行事倍五立班從駕非泛朝謁并與告公紏彈不為哿察聞者知懼章疏一出天下韙之上方勵精政事眷遇隆厚呼其官而不名】 御史有言不須先白 【歸田錄御中臺故事三院御史言事必先白中丞自劉子儀為中丞始榜臺中今后御史有言不須先白中丞至今如此】
起聯(lián)
秉憲西臺 奏勛北闕
秉旄藩臬 開府虔衡
詔班北闕 位正南天
栢寺 松廳
榻前拜敕 柱里升班
嚴宸渙寵 橫榻升華
威攝八蠻 歡騰二粵
霜臺 憲府
云幢霜鉞 豸繡蟪金
渙號正朝 升華橫榻
演綸鳳闕 總憲烏臺
警聯(lián)
玉帳牙旌日播雄風于重鎮(zhèn) 金鑾芝檢旋詹華葢于天樞趨虎拜以楊休 覲龍光而有喜
卿片麗堯天鞏上下兩江鎻鑰 臺星躔舜野奠東西半壁金湯
慶貽宗社 歡洽寰區(qū)
畫戟凝霜綬帶裘于南國 繡衣粲斗毖鎻鑰于北門
陟峻秩于烏臺 凜高風于蒼佩
翠雨浮云兩浙作絳標之想 紅旗展日半天署紫橐之除
允矣殿中執(zhí)法 雄哉柱后惠文
繡斧霜寒千古并澄清之志 綘騶風烈百寮傳震動之聲
遂晉中丞 特崇獨座
玉帳擬云控制六藩紓石畫 金陵絢彩把持三尺沛甘霖
爭覩朝陽鳴鳳 具稱當代批鱗
鹽梅望重臺衡總風紀之權 日月恩新忠孝兼國家之慶
星映臺中之栢 霜飛簡上之花
挈臺綱于五院激濁揚清 貞憲度于百寮小廉大法
華夷想欽其豐裁 文武悉屬其綱維
操持方介風清繩凖之司 紏察嚴明霜肅紀綱之地
羨驄步之能工 瞻烏飛之爰集
兩持平于肺石丹筆留恩 載寵渥于舌香粉闈懋績
墨吏望風解印 小民佩犢帶牛
啟元戎之十乘牙纛楊威 建偉績之七擒降城約款
帝用中朝之舊 人思南紀之安
結聯(lián)
撐擎天之一柱玉燭時調 任負海之六鰲金甌永固
開麟以標名 挽天河而洗甲
遙想電旌于嶺嶠快覩鶯遷 更看鳳翥于云霄可勝雀躍
惟垂巖電之光 曷巳漢波之潤
篳簬笠冠敢托蓬心于栢府 高牙大纛靳垂青盻于繩樞
莫申燕賀之私 深切龍光之望
望云霄而展素耿懸獻曝之衷 仰臺斗以抒忠莫罄傾葵之愿
峻籠街之力 隆專席之威
舟師破浪絕島之蛟蜃濳蹤 水卒凌波遠嶼之鯨鯢屏喙
心馳竿牘之恭 手為宗社之慶
詞托蒹葭豈無在水一方之想 報慚木李空有遡游往從之情
嶺海奔趨 郡庭贊助
○廵撫 【國朝有以省直提封都令要害而開府以廵撫者即古安撫等統(tǒng)軍旅察奸宄肅清之任也】
明目張膽 【韋思謙云大丈夫當正色之地必明目張膽以報國恩終不能為碌碌之臣保妻子耳】 叱咤 【韓信曰項羽為人喑啞叱咤千人自廢】 寧籓 【熙朝備覽舉人劉養(yǎng)正從學于陽明子誤識天文謂帝星明于江漢寧王當有天下是時權閹當朝國事日非宸濠遂決意反】 彎弓牧馬 【史義士不敢彎弓而報怨朝人不敢南下而牧馬】 總制軍旅 【續(xù)會要哲宗正史職官志總管轄同掌總治軍旅屯戍營防守御之政皆以御史掌之】 赤白囊 【丙吉傳吉為相馭吏見驛騎馳赤白囊隨至公交車知虜入云中吏歸白狀因曰恐邊郡二千石有不任兵馬者可預視吉召東曹案邊長吏瑣科條其人未巳詔丞相御史問以虜人即事吉具對所云馭吏力也】
總聯(lián)
顯秩洊膺 弘綱獨振
耿耿丹衷 昭昭勁節(jié)
棲烏之府 避馬之臺
霜寒 風烈
發(fā)聯(lián)
由河百二節(jié)制周呂之袤封 禮樂三千撫綏孔孟之梓里
亶名世之昌期 洵彌天之普度
若降時雨赤子消饑渴之憂 如解亂繩綠林殄嘯聚之黨
憲典光生八印 釣衡微耀四方
云麗彤牙萬里剖王麟之瑞 霜威黃鉞六衣騰金鵲之華
白簡霜威肅肅 皂囊風節(jié)棱棱
石氣自黃行展留侯授書之秘 劍華彌紫且觀茂先燭斗之文
品崇天柱 德重地維
天威制赫殺伐用張于夜郎 月壘宣猷凱奏倏馳于日轂
身為萬里長城 功致三秦安堵
操斧鉞以殲戢綠林快睹旱中之持雨 解網羅而撫安赤子欣逢雪后之陽春
警聯(lián)
懸烏鵲搖邊之印難當堂堂正正之雄師 豎黃龍掣海之旗寔萃紏紏桓桓之大勇
三方授律凌前茅而扼其喉 五月渡瀘蹈中權而拊其背
想游暑于漢東 歌來蘇于夏口
繡斧登壇威鎮(zhèn)三千禹服 朱麾秉節(jié)望重百二秦關
建節(jié)氛牧渤?!‰S車潤渥岱宗
輶軒朝夾日郊原草木知名 棨戟晝含輝吳會山川望幸
儼風采于中臺 凜霜威于絕塞
幾載正色立朝心無燥濕 一朝渙麻南國氣作霜霖
殲渠魁以昭王度 除羣丑以奏虜功
志湯沭之畿重矣雖惟帝其難 弄中丞之印久之竟非公不可
封疆仍舊 號令更新
結聯(lián)
出領南州之役謬竊驄乘 每依北斗之瞻憂深蚊負
一人抒半壁之憂 四海系長城之望
取河朔一百余州南人不復反矣 歷中書二十四考東山以公歸乎
虔申吁?!【唇邠P言
天河獨挽洗四陲之寂寂金戈 臺鼎蚤登調六幕之煌煌玉燭
寬斧鉞之威 切丘山之戴
○廵按
動搖山岳 【干封二年韋仁約除御史與公卿相見未嘗行拜禮或勉之仁約曰鵰鶚鷹鹯豈眾禽之偶柰何設拜以狎之且目耳之官故當特立乃曰御史衘命出使不能動搖山岳震攝州縣誠曠職耳】 埋輪當道 【后漢張綱為御史安帝時遣八使按行風俗綱獨埋其車輪于洛陽都亭曰豺狼當道安問狐遂奏大將軍梁冀兄弟】 其職有六 【六典侍御之職有六一曰奏彈二曰三司三曰西推四曰東推五曰贓贖六曰理匭】 請攬威柄 【東都事畧趙瞻傳膽字大觀為御史上請柄明功罪廣聰明更積弊英宗嘉納】 臨制百司 【唐會要大中元年御史臺奏伏以御史臺臨制旦司紏繩不法若事簡則風憲自肅事煩則紀綱轉輕】 摧剛直枉 【韓泉為御史常有所請未嘗詣延英也摧剛直枉惟在外廷公其言之柰何請詣便殿避人私語】 紏慝繩違 【選奏彈王源百官與供奉人交通制御史之職邦憲是司先正其身始可行事當湏舉直錯枉不避親讎紏慝繩違務從公正如聞■〈儧,心代貝〉過陰自鼓動不即彈射自樹恩私曾無忌憚仍有所托將何以寄之鷹隼用屏豺狼】 雄要 【通典貞觀初以法繩天下尤重憲臣故御史是為雄要】
起聯(lián)
慰帝顧于炎邦 達民風于彤陛
當朝筦綱紀之樞 南國環(huán)激揚之轍
天球 月鑒
百僚貞度 萬姓騰歡
緝熙光明之日月 鼓舞號令之雷霆
膻上集夔龍 禁中收頗牧
彤庭特命藉風節(jié)以肅南邦 明德旁宣廣甄陶而風六屬
臨軒簡使 攬巒登車
名雄北斗松廳并遜人龍 望壓南床柏府交推殿虎
百尺樓前峩豸角 二百年憲典重新
警聯(lián)
烏臺雷厲江山草木生春 繡斧霜飛巖谷貅狼遁跡
中外承風而悚懼 吏民仰德以肅清
無偏無黨正直可通于神明 不剛不茹表儀垂憲于文武
馬立伏而不行 虎在山而不采
百辟承風詟一角神羊之觸 萬民覆露快五花驄馬之來
海外煙烽息熖 燕中炎暑生寒
天上銜來丹鳳命簡孤忠 云端嘶出青驄威欽直指
億萬載直臣之譽 應五百名世之基
入而議政則國是賴以主指 出而廵方則奸豪藉其震攝
仗擁三千虎賁 冐凝百萬龍圖
繡斧時廵馭風庭而肅清四表 彤輪報命懸氷鑒以甄別群生
勢搖山岳 法肅氷霜
白筆職抨彈仗下魂搖秋月冷 繡衣司紏察廷中威肅曙星寒
進廉儆惰 勸善懲奸
供奉赤墀坐接夔龍之武 相將紫閣立追伊呂之班
政冠寰中而奏最 微居柱下以承恩
使立朝作耳目官爰借上林金樹 謂留都為心腹地因教小釋成竿
搖旌尤切 負努更深
矯往觸邪儼虎豹在山之勢 張膽明目鳴鳳凰瑞世之音
允矣鐵冠無忝 行將玉燭為調
鹓簉近龍光南極一星朝北斗 鸞翔連鵠立兩臺列宿傍三臺
正色立朝端 令聞傳海外
桁楊長臥草茌角音稀 桃李日交花鴻儒接踵
偉矣執(zhí)事今日之拜 凜然群公先正之風
雷行鳳檢繡衣分天上之符 霜肅烏臺驄馬驟江南之路
望旌斾于三城 仰斗山于萬里
按皂囊而奏事臺閣生風 持繡斧以出游山川失色
胥驚掣電轟雷 共戴青天明月
吏治飭巖廊望素孚于執(zhí)法 才名并山斗威允協(xié)于貞憲
式昭鐵面之雄 可比魚頭之直
望峻西臺簪筆元依日月 綸飛北闕筭鞭重寄江山
法星高映太微垣 使節(jié)遙分天帝座
結聯(lián)
風采素高足以辨官僚之邪正 威棱遠振足以助國勢之安常
引領龍驤 捫心雀躍
中懷眷眷敬遴馬走而奏涓人 薄具戔戔敢向鴻逵而申記室
喜感并交 瞻懷靡反
鳬趨組系齊心海嶠拜明霞 蛩向箋投延頸臨安占紫炁
榷簇行行驄馬 共依赫赫龍光
觸邪一角問寧及于狐貍 棲跡萬間賀猶深于燕雀
自嗟久墮于吏塵 猶記舊聯(lián)于朝績
報結飡花方望羅浮而徙倚 幸逢改玉惟躋金石以翹瞻
仰風雷之烈 廣雨露之恩
咸臺擁繡久蜚彈壓之英 憲府剡章濫被品題之寵
雞碑小智雖勤撫字之心 兔角虛名實乏循良之績
○鹽院聯(lián)
繡斧持廵烈烈威臨滄海目 醝籌握筭洋洋恩擁浙江潮
展足國之經綸 酌通商之利病
故欣欣然有喜色須臾添萬灶之煙 將巍巍乎有成功旦暮實九邊之粟
獬角風清氣肅栢臺綱紀振 鹯威霜凜名高花軸綍綸新
樹物表之型摸 動區(qū)中之踴躍
臺闊生風繩武偏工于白簡 殷商霖雨和羹用作乎鹽梅
幸徼依斗之光 敬迓絢霞之斾
厘灶而興利剔蠹攸關瀛海波中還挹素 熬波而感事憂時胥切水晶盤里自同澄
執(zhí)法星高廟廊仰風猷之肅 澄清化溥江淮瞻德望之隆
意必制科名碩 方堪夾袋之牧
鸂■〈涑鳥〉瑞應中洲聲馳烏府 豺狼跡潛當路威重蘭臺
惟重瞳屬于塩鹺 乃簡命特于軫野
炊瀚海之余波味胎兆姓 實邊圉之芻粟氣鼓三軍
方爭杜于二州 竟留棠于兩邑
江淮攬轡暫隆司筴之權 鼎鼐調羹允作和梅之助
陟憲府鐵膽銅肝 樹辭壇錦心繡口
萬灶煙生于煮海自旁敷汪濊之膏 千流雪布于熬波更妙運經綸之手
借白簡以清鹺政欽瞻風紀之嚴 揚烏旌而阜國儲沃被海波之潤
仰風雷之烈布為有位之規(guī) 廣雨露之恩沛作蒼生之澤
名齊山斗 學富珠璣
○漕院聯(lián)
彩蕩星馳八省轉帆經上國 皂囊遐舉九河淪餉裕中邦
遂流地上之泉 遄返日邊之召
皎皎氷心借朱衣而壽國 皚皚霜節(jié)假繡斧以通漕
惟是西北之全儲 實資東南之常賦
督兩河之咽噤山川俱藉堤坊 挽萬五之挽輸海宇半遵功令
爰馳六轡 坐運千艘
文武鱗聯(lián)慶風云而依日月 軍官魚貫沾雨露以避雷霆
人欣集鳳 道快避貍
白簡凜霜威嚴北臺青烏立柏 朱旛督露餉肅南國彩鵧飛帆
彈壓九區(qū) 挽飛萬里
風颷隨馬燕中炎暑生寒 山岳搖驄海外煙烽息熖
登漕極稱雄秩 防河大屬福星
佇看烏戟南來九漢卿云輝鷺駕 愿言錦標早發(fā)兩河法曜映蜺旌
雨露汪洋 春風駘蕩
衣惹天香兩袖映晴霞于桓馬 報傳晝漏一腔藹葵赤干張輪
圣天子假侍從以通漕氣肅烏棲列栢 名執(zhí)法借惠文而督餉風雄鹢轉千帆
遙瞻錦纜下天河星辰欲動 艷發(fā)牙檣來德水山岳疑搖
賴九年之賦 期一水之瀾
飛軸艫而支九載應占真御史振肅之一班 褁囊橐以衛(wèi)九邊可釋圣天子焦勞之萬分
春風水漲桃花奠安瀾于河伯 秋色宮成瓠子聽鼓枻于舟人
形躅牽帷 心懷負弩
方報東槽之就緒足飽戊己之屯 又值西狩之借材俾出子午之谷
緘情屬兔 陳悃于鴻
惟是蜚芻挽 粟期不后十歲時 乃因去瑕錄瑜法得均十推薦
○廵倉聯(lián)
天倉顯象儲國用于九年 斗極騰輝散福星于一路
佩囊荷而紆紫 致廩粟以腐紅
時廵報竣 吉旋新
殿天子邦巳作江淮之翰辰 立三軍命復紏戎餉之司
緣令丙以相程戒爾將吏 虞庚癸之竊發(fā)侍乃糗糧
念九廟于此憑依其以寵靈著也 令百官罔敢失律自是惠文治之
廩庾積貯系寧邦重本之啚 粟米供輸關軍國經需之計
號令動風霆迅屏豺狼之跡 威名撼山斗悉空鼠雀之群
爰借公輔之重器
暫度支之弘綱
中外之饋餉維贏 宗社之元神克固
行陳節(jié)儉嘉共羨回天之獨力力 不對金錢清問大弘普利之仁言
故管轄雖總于大農 而復簡命而監(jiān)臨特隆于執(zhí)法
遂趨彤庭 轍銜天憲而按戎儲
曰旸而旸曰雨而雨蒼穹感一念之誠 思溺由溺思饑由饑紅粟活萬人之命
蒼生想豐采人人仰景星慶云 蔀屋浨恩庥處處皆和風甘雨
數十里咽喉 四百萬供億
卿月照烏棲憲斧吐霜凝之氣 使星分虎踞繡衣飛粟腐之紅
賴之疏淪 因之轉輸
風憲綱維奠鴻基而鞏固 天倉鎻鑰鎮(zhèn)鼠社以澄清
云程升乎帝闕 星象顯于天倉
一歲之入幾何民脂與民膏自潤 九年之積常裕軍容因軍餉彌彰
稽御史于先朝名著周繩之正 耀簡書于重地功崇淮廩之高 誰驅銀不律
覩百川之秋水河伯徒切望洋 竊微廩于乘田會計無當握筭
帝曰鐵為冠
法以人重郡國藉憲紀之猷 民具爾瞻海宇仰灌輸之力
挽運借劉士安之人策波流艘舸如飛 給餉用蕭相公之遠規(guī)邊塞兜鍪自飽
○江院聯(lián)
綰麟符于田大會巋然壯海國金湯 持繡斧于陪京屹爾挺南天玉柱
六朝王氣遶烏臺聲高法曜 萬里雄風揚豸斧望重惠文
命簡孤忠 威欽直指
風清鐵面宛同龜鶴相隨 日麗朱明可羨豺狼遁跡
威名舊知草木 茂跡旋著旗常
念陪京為根本重地推執(zhí)法潛消江上鯨鯢謂畿輔 為湯沭名邦借太微隱示山中虎豹
一笑而支頤柱笏清凡黃河 三驅而被繡行驄霜飛白簡
岷峩翠巘環(huán)為氣宇干霄 滟滪洪濤化作詞源倒峽
國是賴以主持 奸豪藉其震攝
○茶馬院聯(lián)
況茶馬事例定自圣祖神宗 乃利害機直關于外威內順
鬼搖當道豺狼 望隱仕山虎豹
激揚持簡命之隆威行漢法 彈壓總華夷之重風凜秦關
黃閣交歡 明良動色
惟權兼將相每難文武備具之才 顧畧抱韜鈐遂觀胡越一家之盛
仗擁三千虎賁繡斧風生 胷疑百萬龍圖鐵冠氣肅
英雄生而骨鯁 大塊假以文章
羗戎股栗始知中國之尊 奸宄心寒誰犯朝廷之禁
○屯院聯(lián)
帝座宣綸星映臺中之栢 陪京駐節(jié)霜飛簡上之花
治巳茂于蘭臺 勛應垂于行帛
江北江南膴膴周原而露酒 廵屯廵馬行行漢詔以風馳
深為鎻鑰之寄 敢希樾蔭之私
三軍不待投膠士皆宿飽 千里一無泛駕驥選惟良
西臺節(jié)著批鱗 南國風高攬轡
○學院聯(lián)
藝林求氷鑒夙咨妙簡于北辰 憲府擢金莖幸借新型夫南國文起八代 函寵七襄
芝封玉檢詫金書禹穴藏空 碧水丹霞羨妙句天臺秀出
一代儒宗 九經武庫
家聲舄奕至今傳四杰之石 文望騰騫自昔貴三都之紙
五百年名世 三千土詞宗
蒼佩下瑤京六七郡膠庠起色 絳騶耒柏署二百年文運重光
旱掇蟾宮 聯(lián)登鴈塔
滿城李舞春風竊為得師踴躍 五邑菁莪垂泮水還從首善歡呼
稟動靜方圓之性大器不官 為詩書禮樂之宗斯文有主
候紫氣之葳蕤 偕青彾而踴躍
城連十五剖遺璞于荊山 壇列三千探藏書于孔璧
人列千金之駿骨 名冠一化之麟臺
賦雄風而披拂云澤蘭臺 沛化雨而沾濡方城漢水
藍縷之士生輝 青衿之倫起色
征居柱下繡衣帶兩袖霜威 秩晉臺中白簡吐一腔葵赤
叔偉馭鶴之磯曾翻秘籍 洪崖燒丹之浦蚤煉真文
寧獨山斗之宗 行膺鼎鉉之任
名理解頤是詞林之龍泉 索丘滿腹信學海之虬螭
瑞占鳣席之三 秀振羊城之五
頭頭第一迥標月路之秋 燁燁鐫三忽報云輪之旦
葢豐神岳峙直迥出乎樊桐者數千 而胸次汪涵乃吞吐乎云夢者八九
雖龍弢在腹帝方倚以長城 而鳳觀舒眉士同瞻乎文斗
斯文盟主 昭代羽儀
衣惹御香題鴈塔紙貴長安 口傳天語起鳬飛書宣卓異
星懸北斗仰天上之璇璣 云映西江惠人間之琬琰
天臺之茂騰鳬舄 地府之勚懋鳩司
破竹詞峯森萬樹倚天之劍 胸填學海震百川吞浪之鯨
喜動章縫 望盈冠葢
文章司命鐸傳帝子之鄉(xiāng) 士類指南皋□滕王之閣
卓異于兩浙孰先露冕之威儀 衡鑒于三湘借重黜浮之師旦
太乙分□ 長庚助月
帝里求賢爰辟四門之典 天方授楚幸依百世之師
繼靈運而聯(lián)步鴈塔前續(xù)王謝之風 先惠連以唾手燕云后樹秦淮之幟
魯國之儒一人道將南矣 天子之墻數仞文在茲乎
材不材而出地 步亦步以窺人
地靈活火镕砂礫之荊金 銀海清波鑒塵埃之和壁
俾刪繁而就簡 惟閏舊以為新
三千沾化雨匹休門下魯諸生 尺五播風聲跐美殿中唐學士
凡懷一得 悉藉萬問
龍文鳥篆登衡岳探神禹奇蹤 豐芷汀蘭過星沙訪賈生遺跡
山云盡掃會看如日當天 石皷不鳴應作中流砥柱
似睇三珠之樹 如抒五色之云
泰山道重招搖握斗柄之移 幽谷春回躑躅望朝暾之影
奪龍頭而鼓余勇昔曾空冀北之群 執(zhí)牛耳而主華壇今見推斗南之一
雙瞳如烱得人妙牝牡驪黃 太極無言施教在露雷風雨
春華秋實 西序東膠
葢海邦兆東漸之化知吾道之將行 □多士切北面之心歌公來之何暮
□道路之云遙去圣人居不數百里 □儒生之弗類望車塵至何啻一心
□天望重文衡分海外之符千里書回飛檄借函中之色
寶劍連牛神物吐豐城之氣色 雄篇倚馬地靈毓江右之菁華
人倫南國 有道東都
政刑德禮何所施而不宣 儀制文章投之用而輒效
絢彩藻宮 高開栢府
控座神馳關西夫子之風之風 紫橫空目極函谷真人之駕
光浮卿月峻望久著于金門 輝藹文星幰節(jié)將臨乎王壘
蓊欝如林 菁莪可采
云漢西章桂嶺種成乎棫樸 雨霖南國薇垣蔭借于芾棠
睠茲重寄 宜名流
盛際右文爰重風云之選 高賢名世式孚斗山之宗
暫借爐錘于上苑 即調鼎鉉于宰衡
運造化于毫端袞鉞無心寵辱 握星辰于掌上玄黃隨手升沉
追文明于千古河之龍馬各之龜 明道術于兩間地之江漢星之斗
瑞啟紗籠 功調玉鉉
問得士于武城弦誦謝言游之教 借空群于冀埜品題忻伯樂之來
返雉馴于二百年后文興三變之衰 播式谷于七十余庠萟范六經之冶
登壇新聽睹在在誦題品之神 樹幟重掄求人人賴鈞陶之化
國收多士 人慶得師
繡節(jié)駐臺垣燁燁法星昭漢表 文衡司士命輝輝春色映都城
誕揚天憲履臬位宇崇高 峻陟文昌綰學臺之清要
多士彈冠而欲奮 羣僚望履而爭趨
清朝崇圣教惟淛存鄒魯之風 名世掌文衡乃化起菁莪之頌
相馬得神機牝牡驪黃總妙天閑之選 索珠從罔象蚌胎龍頷舉無滄海之遺
造就十一郡之真材四海望風起地 昭揭千百年之彝范六經如日中天
文張文衡之柄雅尚持平 融結人才之機務羅俊彥
茲喜敝鄉(xiāng)之后進 得藉大賢之提衡
文治弘開煥起圖書之撰 奎光頻聚彌增章掖之榮
萃物表之型?!訁^(qū)中之踴躍
青衿雅序四方麕至以前瞻 絳帳弘開多士鹓迎而畢集
天授衡文 上歸司命
道啟昌期萬里愜風云之會 帝隆文治九重咨樸棫之賢
天中巋望 斗北駿名
振藻語于詞峰丹霄絢采 探驪珠于萟海碧漢揚清
爰稽昭代之羽儀 來作斯文之領袖
命造化于毫端袞金無心寵辱 握星辰于掌上玄黃隨手升沉
之王之石 為騄為駘
○侍御聯(lián)
紫極翔輝法曜映臺中之栢 赤墀簉羽清霜飛簡上之花
心怦怦兮有節(jié) 技斷斷兮無他
彈冠結綬名賢濟列于在廷 建鼓懸鼗言路弘開于此日
輿論攸稱 帝心簡在
殿中執(zhí)法居一人耳目之司 杜后惠文綰四海紀綱之重
侍螭頭而簪筆計且抒獻替忠謨 峩豸角以宣猷當不負澄清雅志
橫空孤隼式觀豐采之維新 接武夔龍即睹絲綸之誕播
天子有爭臣 圣朝無闕事
勤勤奏疏更追還陽城陸贄之儔 凜凜忠肝且斥絕弘羊張湯之革
蹈奸臣之虎尾直道無回 忤英主之龍顏孤忠自許
譚吐必依名節(jié) 操履不越規(guī)繩
孤忠錯落與秋霜烈日爭嚴 偉望巃嵸等喬岳泰山共聳
政簡刑平渥澤流宛溪之萬里 民謳士頌清聲高疊嶂之千峯
望重寰區(qū) 功施社稷
乘驄肅道巍巍乎山岳以之動搖 頂獬觸邪凜凜然風雷由其掌握
效鐵面御史之忠同披烈膽 視魚頭參政之直獨揭義肝
龍門地峻且歸鼓舞之中 烏府霜清更屬提衡之下
訐諛落膽于柱后 英俊引領于禁中
詔出楓宸方見紫泥之煥渥 秩躋柄府更看繡服之輝煌
播霜威于南國 樹風裁于西臺
朋邪屏跡實驚風憲之雄 善類寧居咸謂霜棱之峻
百辟肅激揚之度 九重推兵食之雄
舉扇障元規(guī)塵丹心不改 裂麻沮延齡相素論愈堅
斡機權而消釁隙 餙紀綱以振頹風
諫紙賜以箋藤雅稱元禎之吟詠 臺垣膺乎袞職即看山甫之登庸
昔虎豹守九關無怪盈庭之默 今鳳凰翔千仞聳聞瑞世之鳴
剛方不撓每白賦先生鐵作肝之詩 勇敢無回尚且為此翁身是膽之事
偉哉祥鳳之鳴朝陽 赫矣瑞鵬之搏北海
時方伏馬 公獨臺烏
事機洞識蘊蓍龜先見之明 節(jié)操素堅挺松栢后凋之守
頃膺丹詔之褒 實荷繡衣之寵
玉斧班崇風力肅官僚之度 金陵地重霜威徹帝王之州
熙朝斗望 命世天才
恩溥垚水麻化雨足千家機杼 政調琴瑟春風送萬戶弦歌
俎豆納西江朝元之愛碑爭勒 絲綸飛北闕粉闈之香署喬遷
丕肅綱紀 維新憲度
聲曉梧桐振起朝陽鸞鳳 威芟荊棘屏除當道豺狼
白筆職抨彈仗下鬼搖秋月冷 繡衣司紏察廷中威肅曙星寒
寵渥楓宸 歡騰蔀屋
供奉赤墀坐接夔龍之武 相將紫閣立追伊呂之班
旭日烈烏臺延登居正色之地 秋霜橫白簡紏彈豎落膽之威
鳴琴有韻音諧唳寉俱清 水鏡無塵影照孤鸞自舞
片片錦心自許 棱棱鐵面直臣
使立朝作耳目官爰借上林金樹 謂留都為心腹地因教小釋成竿
凜鐵官于栢府望重日南 輝玉鉉于楓宸恩來北斗
遍白石荊泉之洞 悉朝弦夕誦之區(qū)
矯往觸邪儼虎豹在山之勢 張膽明目鳴鳳凰瑞世之音
氣摩霄漢 名章斗山
伏蒲騎省追先輩殿上虎之風 簪筆烏臺洗曩時仗下馬之習
樹直聲于天下簡上霜凝 總憲度于朝端筆尖風起
九重侈知人之明 四海享任賢之福
中和獨粹如景星如鳳凰 剛正不回為屈軼為獬豸
物情大旱之余適蘇霖雨 千羣天象太微之次首應法星
超超冀北之 凜凜宛陵之三尺
◆頌德類(一)◆
頌德類 【天姿 文章
才美 清廉
風度 忠鯁
譽望 正直
學問 度量】
天姿
才美
風度
譽望
學問
文章
正直
忠鯁
薦辟
干請
辯謗
受知
清廉
恬退
托庇
○天姿聯(lián)
志度沖融秘金鍾于清廉 襟懷灑落印玉鑒于寒潭
得天委和 與月爭皎
清甚風標自是剪吳松之水 恢乎才刃直將辟太華之峯
氣擊扶搖 胷藏磅礴
月斧云斤綽有心工之雕鏤 雪山氷谷凜然人物之清奇
日邊佳氣 云表修名
英標照世氷壺玉衡懸清秋 碩德司朝天球河圖在東序
青云器之天姿 黑頭公之物望
空中樓閣莫名識鑒之玲瓏 雨后月星難狀襟懷之灑落
晉王佐之風流 唐人物之器局
明珠出滄海燁然希世之珍 喬林生鄧林屹若明堂之具
黃鐘大呂之器 清廟朱弦之音
琳瑯金薤妙窮萬象之真機 蒼黛銅柯獨備四時之正氣
杞梓人間之秀 珩璜王國之珍
溫然接物如春風和氣可親 逸孤鴻于天末勇以行仁類烈日嚴霜難犯 立獨隺于人間
○才美聯(lián)
筆下無一點塵埃富大蘇之文采 胷中有百萬甲兵負小范之絲綸
挈國舟航 承天柱石
學有淵源倒彭蠡三江之勢 事無盤錯倚豐城雙劍之鋒
道濟四?!兹麅蓛x
滿腹精神燭照數計而龜卜 撐腸文字月光玉潔而蛟翔
氣識邁倫 風猷照俗
裴令威名必建蔡州之功業(yè) 謝公談笑盡是淮淝之事機
學探千載 文據一家
禹以功皋以謨譎全絕德 綘之果霍之勇難擬修能
白雪陽春之絕唱 光風霽月之高標
清標照俗瑩圭璧之無瑕 厚德鎮(zhèn)浮載華岳而不重
追風逐電之權奇 聳壑昂霄之挺特
敏手撥煩輕車之就熟路 弘猷應轡迅雷之激清風
道足以彌綸海宇 才足以整頓乹坤
筆下波瀾泉源萬斛之出地 胷中丘壑泰山一峯之擎天
○風度聯(lián)
玉壺風露之清雅推節(jié)槩 金薤琳瑯之貴作為文章
秀骨昂一奇姿英發(fā)
溫潤五谷合清廟之前陳 磊砢九專須明堂之巨用
河漢炳靈斗山偉望
清標雅橾立獨鶴于人間 遠韻遐心送孤鴻于天際
烱若氷壺皎如玉樹
謂石年能幾見誰可當之 數方今第一流公真是也
天球粹溫月鑒明徹
胷中萬月之無邊一塵不染 筆下源泉之不竭萬斛而贏
玉樹含輝 金莖挹爽
大筆如椽挹紫帽扶輿之氣 片心止水行五莖沆瀣之清
氷壺瑩徹 玉樹扶疏
四夷傳頌其文章 諸儒想見其風采
英英氣度 澟凜風猷
荊璞希珍 周彝古范
氷壺玉衡懸清秋夙負濟時之望 皮弁素幘舞大夏早推華國之辭
玉水方流 金莖寒露
○譽望聯(lián)
氣塞兩間 名高九牧
文啟夕秀 譽高旦評
籍甚月評 穹其天分
天地間氣 宇宙大名
貴名揭日 爽氣橫秋
六館名流
一朝偉望
喬木參天之閥閱 靈芝瑞世之才名
于漢葢符融郭林宗之比 在唐則何蕃歐陽詹之流
早日折廣寒之桂 春風看長安之花
勛在策書以山河而著誓 威行疆場雖草木以知名
蜚英騰茂冀之北群馬遂空 絕類離倫斗以南一人而巳
聲名重于朝廷 言語妙于天下
大學諸生何敢預何蕃之齒 四海進士皆知以子厚為師
奪龍頭而賈勇 執(zhí)牛耳而圭盟
固嘗一釣以連鰲
見謂三年之走馬
下筆而有香字 摘髭而收巍科
○學問聯(lián)
至大至剛葢得孔孟之道 先知先覺將以堯舜其君
續(xù)濂溪諸儒之登 傳延平夫子之學
所學者正不觀非圣之書 其震必宏自足引君于道
學問得洙泗之傳 議論適堯舜之正
道傳于軻繼百世之絕學 文至于愈有三變之淳風
學通九流而貫一 道傳百圣而得宗
讀八索九丘之書學尤慱古 黜諸子百家之說意在尊經
高文作古 真學造微
生武夷洞天之下其稟至清 居考亭精舍之傍所漸者遠
學圣人道 讀天下書
家傳正學早專程氏之淵源 躬蹈至誠葢得溫公之???/p>
學冠儒纓 道航圣瀆
負數千載馳騁無窮之學 起二百年寂寞不振之文
鼓琴著書以自娛 焚香讀騷而有味
探索精微出新議于王弼鄭玄之外 芟夷陳腐進古文于李翱韓愈之間
先知覺后知任斯文之正統(tǒng) 小德役大德為后進之主盟
胷吞石渠 舌瀉河漢
濂溪浚其源象山浚其流會心有印 慈湖作之師潔齋為之父交臂傳燈
人物三代 學術六經
居文章箓 登道德藩
學本六經 氣鍾五緯
○文章聯(lián)
筆下宮商富錦瑟五十弦之奏 胷中斧藻森牙簽三萬軸之儲
筆底陽春 胷中秋月
立言垂世周情孔思之源流 引意正君伊訓說命之表里
文倡諸儒 學關百圣
撐陽文字決河漢而披天章 滿腹精神噓海岱而出云氣
錦裳織云 玉斧修月
韶鈞鏘而皎龍翔足希古作 大日鳴而鳳芝瑞蚤動羣瞻
心凡秋 文熖萬丈
豐標如玉英精奪嫠女之輝 咳唾皆珠文采對天孫之巧
才氣□雙 文章有□
□治多□太乙下青黎之梳 風流自命謫仙披紫騎之裘
詞源浩乎江□ 筆力鏗乎雷霆
發(fā)其英革文章獨妙于天下 楷諸事業(yè)議論不詭于圣人
襟懷落落不俗 翰墨字字有香
春風沂水夙卑游夏之淵源 界雪岷山更陋卿云之河漢
筆下無一點俗 胷中有萬卷書
英聲撞萬石之鍾汗流董賈 雄文扛百斛之鼎肩拍莊騷
胷湛秋霜 筆飜春潦
橫絕銀河織天孫之云錦 倒翻滄海弄明月之驪珠
學際天人 文追盤誥
篝燈夜雨動太乙之燃藜 獻賦丁年燦天孫之織錦
風雅多騫 文章獨步
地負海涵之學貫穿百家 天清水止之文粃糠眾作
氣毓青霄 業(yè)傳繁露
窺海若之波瀾瑰奇萬狀 織筆端之云錦機軸一家
筆底陽春 胷中秋月
涵今茹占羅千載于胷中 發(fā)藻摛華絢二春于筆下
人間鍾呂 天上塤箎
有奪造化之機飛上廣塞宮而修月 以鑿混沌之手煉成五色石以補天
懷連城佩明月妙樆天上云錦之辛 飲墜露飱流霞素離人間煙火之氣
惟是胷中之湖海飄然與造物者游 發(fā)惟筆下之波瀾殆非食煙火之語
博通經史大之為河海纖之為珠機 作為詞章詭然翔蛟龍蔚然躍虎鳳
筆有活法珠走于盤而不出于盤 泒接古文水生于水而尤寒于水
綴明月以為裳絕半點塵埃之氣 分云漢而織錦本一家機軸之成
筆下珠璣正聲諧韶濩而勁氣沮金石 舌端河漢深謀噴江海而逸氣走風雷
○正直聯(lián)
陸贄之不負所學有得于天 翁之莫干以私其清如水
松到天而不屈 蘭無人而亦□
玉質金相允矣文章之正印 氷懸雪跨凜然節(jié)義之大閑
制行中和 義氣剛直
扶持正論非堯舜之道不敢陳 攘斥異端豈管晏之功可復許
端厚有容 直方不撓
敬王如孟子非仁義不陳于前 告后若君陳有謀猷萬順于外
道備軻醇 望隆汲直
正學正言蔚有前流輩之樣 古心古貌肯為今世俗之妝
凜氷雪以自持 質鬼神而無媿
仲舒于世醇儒負粹然一正之學 叔向好古遺直有剛亦不吐之風
集眾恩廣忠益諸葛武侯風流 不妄語踏實行司馬文正地位
廣步闊趨不識金張之蹊隧 孤芳獨潔安知羊李之門墻
格君心之非 定國論之是
秉心直諒凜乎若朱絲繩 制行方嚴截然如玉界尺
開誠布公之學 愛君憂國之心
秀出班行固巳芒寒而色正 凜然氣節(jié)不為義疚而利回
枝斷斷猗無他 心怦怦兮直諒
○忠鯁聯(lián)
蔡公行正而言方維邦司直 淳夫氣和而色粹實上親臣
孤忠貫日 一德格天
鯁論危言興起南渡積年之弱 忠肝義膽對列圣在在天之靈
直道不同 孤忠自許
當世之可憂者十其誰能言 天子之加嘆者三惟公至論
經邦妙畧 許國精忠
孤忠錯落與秋霜烈日以爭嚴 偉望巃嵸等喬岳泰山而俱聳
諤諤 涼涼
文饒之言皆予同寧復搖于異議 子房之策殆天授顧獨有于成功蹇蹇 耿耿
雖直道事人落落而難合 然孤忠許國耿耿而自知
忠誠貫乎金石 志節(jié)薄乎蒼旻
眾騖成羣立萬牛而不動 羣喑巳痼聳一鳳之孤鳴
以重厚鎮(zhèn)國家 以公忠安社稷
開國承家戒小人之勿用 閉邪陳善聞君子之責難
忠足以格帝心 量足以容天下
○薦辟聯(lián)
事君以人備見山公之啟事 量材任事肯拘李相之同年
一洗炎涼之習 大開寒峻之途
布武膺門盡今日南州之選 掛名禰牘皆異時東閣之儲
公今日之選倫 基一時之吐握
執(zhí)贄而見還贄而見亦多矣 內舉不避外舉不避何間乎
取人不得其全 論士要歸于正
閔常鱗于溝壑而轉之清波 出頑礦于塵埃而納之大冶
不待識□之而 巳知見蔑之心
古洪鍾濁清方判于于羣音 大圓鏡中妍騩始披于萬象
勒敝箒于千金 韻啞鍾于六律
定力如山輕重靡移于指下 清心似水妍媸具照于目前
綴魚目于夜光 補狐裘以羔袖
忠宣知人密傳先范老之法 晦叔引類推廣大申公之心
緇衣好善 華袞褒善
手中刀尺先識器而后文辭 胷次權衡重安帖而輕浮競
佐王保極 為國惜才
謂朽木可雕未忍輕于棄置 而老馬知道猶堪責以馳駈
胷中水鏡 筆下化爐
昔焉漢壘雅多彰善癉惡之風 今也周原獨任激濁揚清之責
望重羣工 眼高四海
親見前修以舉善達能為大節(jié) 樂成后進以拔淹起滯為宏規(guī)
大庇烝民 并延髦士
朝暮而拔其尤既廣羅于烏幙 近遠而觀所主猶兼取于楚材
羽儀圣化 冠冕儒流
度木鄧林梗楠杞梓之并蓄 求馬燕市驊騮驪駱之兼收
心存獎善 志在達人
羽而翼之所謂如福我 顏之厚矣未知何地以報公
以忠報國 用廉取人
塵埃委吏悉依夏屋之萬間 造化至功遂拜春風之一紙
忱恉推轂 議論噓枯
日邊龍節(jié)上連縹緲之蓬萊 云表鶚書遠及泥涂之枳棘
人物指南 文章司命
后山歸老徐川喜得于鄭君 祠部好賢韓愈轉言于侯喜
地望如由 門庭似水
循循然善誘人俾皆有得 斷斷兮無他技亦與兼容
方枮躐□屏之際 忽陽暉駘蕩之中
轉移風俗力可挽于萬?!≈鲝埲瞬叛宰阒赜诰哦?/p>
茍囊底之錐自露 雖道傍之寶亦收
選友諸賢將羣空于冀北 棲遲一士嘆獨滯于周南
豈期刺史之天 夫無將軍之地
竹頭木屑并游斤斧之場 馬渤牛溲盡入刀圭之錄
月明星稀烏南飛 夜靜水寒魚不食
識張□于眾人慚非輩行 問車師于半面辱記姓名
不知下俚之何聲 得契陽春之孤唱
以器使人曾不遺于居楔 相馬賞駿初何計于驪黃
可無峴首之寶僚 必有南樓之參佐
尺度權衡之下有劑量焉 毫毛絲粟之能無棄遺者
未夜豈勝于三繞 此時不誤于重來
握發(fā)求賢小試化鈞之手 俛眉揖客旁搜藥籠之奇
亦既有鳬鸞之愧 必難逃虎鼠之嘲
麟角鳳嘴既待用以得宜 蟬腹龜腸亦屬饜以自足
未遂摳衣之愿 先騰踰袞之褒
誠有味其言也左右斯文 顧舍我其誰哉主張吾道
我有二天 士更三日
謂駑馬在御難堪鞭策之勤 然飛鳥依人葢有稻梁之念
草陳琳之檄 吟王粲之詩
求食畫墁又占芙蓉之幙 飛章推轂遂依桃李之門
持國就拜州之辟 端叔為中山之游
取寶于山閔道間之橫棄 市駿之骨懷廄下之長鳴
雖慚蜀客之才 當矯晉人之敝
諸大夫皆曰賢真成殊遇 圣天子可其奏殆愧隆恩
幸?guī)呤抑e 猶希八百吏之除
據地承顏非有豚蹄之祝 為天啟齒乃蒙蟲臂之收
可紀晉公之勛業(yè) 難陪叔子之風流
奔蜂之視化藿蠋以何能 黃狗之皮補狐裘而終累
豈期剌史之天 決無將軍之地
垂耳之駒驟增十倍之價 拖腸之鼠如餌九仙之丹
采及菲葑 實諸桃李
為文乞巧素絕望于九霄 聞弦賞音忽蒙知于一日
雞□一飛 馬價三倍
○干請聯(lián)
所求易與巢林之鷦不過一枝 安敢負知伏櫪之驥猶思千里
今既迫矣 能無請乎
文穆取人才多夾袋之所蓄 元獻待寒士至樽酒以相歡
跡雖阻于登龍 心竊希于附驥
有三品筆誰無收名定價之思 持一瓣香敢作噓枯吹生之想
爨桐難售 苦李易捐
叩角而歌白石聊假此以干齊 筑臺而飾黃金猶庶幾于始隗
說項斯之詩于到處幸巳不遺 吹楊雄之賦以上天更期有遇
噂沓聽恩 睢盱望施
琴彈山水之幽世能知而有幾 瑟動鬼神之聽王不好以伊何
夜光之肆 天時之豐
濂溪嘗蒙清獻之知屢煩薦表 明允既因韓公以進猶再投書
如廬江不省于君公自知駑下 倘燕國曲憐于子壽或可激昂
雖寒菊自芳 而苦李誰念
望三山而船輒引幾幾能徑到 登八重而門不得入多廢垂成
杭塵衛(wèi)幕 定價韓門
北道之秉洪鈞允謂千齡之遇 東閣之來眾彥未應一士之遺
駑馬頗困于修程今方稅駕 去燕來尋于舊壘倘為卷簾
風翼能鱗孰不希于攀援 牛溲馬渤皆有望于蓄藏
流涎久動于曲車 病顙輒希于箕秣
念故園之桃李差易為春 救藥籠之參苓早期備數
敢憑蟠本之先容 輒效錐囊之自薦
嗟東隅以失矣豈無圩桑榆 激西江以沽之曾不如于升斗
雖夢中之蝶巳與跡以俱化 然塞上之馬必行時而復還
溝中犧尊之斷 車下牛鐸之音
得不得之當安造物之壚垂樂莫 樂兮相知更傍誰家之門戶
韓公德量然猶年少之見疑 缽波老風流追悟詞人于巳去
傳和凝之衣 備秋相之參苓
○辯謗聯(lián)
吏奸雜治知系影之無端 日語橫生信吠聲之可畏
槁木寒灰于既死 游魂白骨而再生
眾怒所遷幾類水中之蟹 竊幸子虛之事自 一揮而去又同瓜上之蠅 敢期薦福之碑轟
墮井誰肯救而又下石焉 余燼寧復燃猶有溺灰者
但欲薄人于險 靡防投鼠而傷
畧無教化繼圣門之弦歌 但有語言為仇家之組織
煨燼于溺灰之后 窮困于擠壑之余
市三傳而有虎誰為釋疑 墨一誤而成蠅卒蒙觀過
初若含沙之射影 遂肆鳴梟之惡音
又復妄發(fā)不勝汲黯之狂 非聽宜言正坐漢家之法
志雖修而身愈困 譽未信而毀巳加
事遭非意蹊田乃至于奪?!≡A欲自明穿屋誰知其無角
醉尉呵怒 窮鬼揶揄
始侍帡幪之可托安得禍機 孰云萋菲之橫生反污恩地
蜂蠆起懷 豺狼當道 不疑償同舍之金彼誠誤矣 晏子解左參之贖幸熟識焉
激水西江振網罟慕鰓之急 搏風北??v樊籠鎩翮之飛
兩曾參未知孰是咸懷投杼之疑 一王沂不足增威力解伏鍖之怒
謂柳王師之黜豈一身禍福之足云 而阿大夫之烹寔公道廢興之所自
天下有道庶人不議特欲懲利口之文 眾人欲殺吾意憐才初弗罪屬文之士
○受知聯(lián)
人所共捐借譽難施于韓愈 公惟不棄逢人須說于項斯
百里奚之傲?!【欧礁拗囫R
取諸大夫皆曰賢固期無負 稱于天下曰知巳豈必盡然
匪借先容蟠木 自逢異顧焦桐
收寶道傍使少離于塵土 出桐爨下期遠有于聲音
啞鐘寧冀其再調 敝箒遽從而增價
此□子不顧身于智伯 而侯喜有矜色于盧公
故寥寥□遇于巳知 惟在在習聞于自鬻
豐城之劍未逢雷煥氣徒干于斗?!】峦ぶ窦鹊貌嚏呗暷撕嫌诼蓞?/p>
○清廉聯(lián)
直言魁天下世或能之 清節(jié)照人間誰其有寔
所至皆清而人推高 在我者大而官無小
覩玉樹瑯玕之標覺我形穢 挹金甚沆瀣之氣使人意消
清峻氷柱 峻峙斗杓
今之君子遑恤位隆而道污 賢哉大夫可與頑廉而懦立
氷壺燭物 玉尺待身
清節(jié)不渝立懦夫于百世之下 孤忠自許舉明主于三代之隆
和屑玉于修莖氣融沆瀣 出層氷于巨壑清絕塵埃
清標拔俗 厚德鎮(zhèn)浮
○恬退聯(lián)
直言無隱帝知沒黯之忠 大道不容朝惜陸君之去
功名聽其自來 榮貴付之素定
進退以道不易操于險夷 卷舒惟時故冥心于欣慨
杖藜歸去之田園 咳唾倘來之軒冕
退以潔身自養(yǎng)經綸之用 進而論事不知富貴之榮
惟其巳重而物輕 是以身退而名進
三諫不聽漠無干澤之私 萬鍾何加惟有養(yǎng)恬之樂
有君實晦叔之風 負元城了翁之望
黃甲同年半巳登風云之價 青燈共夜依然為山澤之癯
堅志丘園 墜民涂炭
眾超榮路駢肩守光范之門 獨厭軟塵拂袖出平津之閣
獨行之操 難進之風
于是非邪正之間皎如白日 視用舍行藏□際輕若浮云
肯枉尺而直尋 足廉頑而立懦
生天成佛亦惟寓意于彼宗 臨水登山真若忘情于斯世
中年勇退 晚節(jié)后凋
士如羣儀之慕膻皇皇人爵 公若飛鴻之避弋落落權門
白日林泉 浮云軒冕
○托庇聯(lián)
夫子之墻數仞倘許登龍 杜陵之廈萬間愿同巢燕
竊有包荒之賴 當無翛尾之吟
心服步趨難慕絕塵之奔軼 道古調燮終歸景化之鋾镕
敢希堂上之珍 尚賴幕中之辯
蔥倩久長誓勁雪霜之澟?!×氾w巨麗倘無風雨之漂搖
豈堪鞭策之勞 葢有稻梁之累
鳶飛魚躍方游葉氣于天淵 鴈只鳬單愿托微蹤于江海
為山九仞之成 靈河千里之潤
桑梓之邦謹護甘棠之蔽芾 棟梁之日長歸大廈之帡幪
巳屬饜于善政 尚沾丐于余波
鳥知木擇肯搶空地之榆枋 燕賀廈成更傍誰家之門戶
雖無善政 倘有危機
吊沙洲之影辱憐夜月之孤鴻 賀廈屋之成愿入春風之雙燕
老驥伏櫪 飛鳥依人
山林興遠悵徒負于鷗盟 廈屋庇深喜尚陪于燕賀
赤舄九霄之上 洪鈞一氣之回
縹緲孤鴻恐回頭于斷渚 差池歸燕寧絕望于卷簾
萬象或免伶俜 六符終依造化
蓬萊之隔弱水跡雖判于仙凡 寒谷之轉陽春心第傾于造化
削櫝抒誠莫報投桃之隆貺 盻柯自適尚依種柳之余陰
上河潤百里海潤千里固知均被于沾濡 然人有一天我有二天竊意獨蒙于覆護
四六鴛鴦譜卷之七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