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聞求①木之②長③者,必④固⑤其根本⑥;欲流⑦之遠(yuǎn)者,必浚⑧其泉源⑨;思國之安者,必積其⑩德義(11)。源不深而望流之遠(yuǎn),根不固而求木之長,德不厚而思國之安,臣雖下愚(12),知其不可,而況(13)于(14)明哲(15)乎!人君當(dāng)(16)神器(17)之(18)重(19),居域中(20)之大(21),不念居安思危,戒(22)奢以(23)儉,斯(24)亦伐(25)根以(26)求木茂,塞(27)源而欲流長(28)也。
凡百(29)元首(30),承天景(31)命,善始者實繁(32),克(33)終者蓋(34)寡。豈(35)取之(36)易守(37)之難乎?蓋(38)在殷憂(39),必竭誠以(40)待下;既得志(41),則縱情以傲物(42)。竭誠則吳越(43)為一體,傲物則骨肉(44)為行路(45)。雖(46)董(47)之(48)以(49)嚴(yán)刑,振(50)之以威怒,終茍(51)免(52)而不懷(53)仁(54),貌(55)恭而不心服。怨不在大,可畏惟(56)人(57);載舟覆舟(58),所宜(59)深(60)慎(61)。
誠(62)能見可欲(63),則思知足以(64)自戒(65);將有作(66),則思知止以安人(67);念高危(68),則思謙沖(69)而自牧(70);懼滿溢(71),則思江海下百川(72);樂盤游(73),則思三驅(qū)以為度(74);憂懈怠(75),則思慎始而敬(76)終;慮壅蔽(77),則思虛(78)心以(79)納下;懼讒邪(80),則思正(81)身以黜(82)惡;恩所加(83),則思無(84)因喜以(85)謬賞(86);罰所及,則思無以(87)怒而濫刑???88)此十思,宏(89)茲(90)九德(91),簡(92)能而任(93)之(94),擇善而從之(95),則(96)智者盡其謀,勇者竭其力,仁者播(97)其惠,信(98)者效(99)其忠;文武并用,垂拱而治(100)。何必勞神苦(101)思,代百司(102)之職役哉?
【注釋】①求:要求,需求。
②之:助詞,取消句子獨立性。
③長(zhǎng):生長,長成。
④必:副詞,一定。
⑤固:形容詞的使動用法,使……穩(wěn)固。
⑥根本:樹根。
⑦流:水流。
⑧浚(jùn):動詞,疏通。
⑨泉源:即淵源,水的源頭。泉,本作“淵”,唐人避高祖李淵諱改言。
⑩其:代“治國”。
(11)德義:指恩德和道義。義,適宜的道德行為。
(12)下愚:最愚昧無知,謙詞。
(13)況:何況。
(14)于:介詞,對。
(15)明哲:明智的人,這里指唐太宗。
(16)當(dāng):與“居”同義,占據(jù),主持。
(17)神器:指帝位?!独献印罚骸疤煜律衿?。”老子主張無為而治,認(rèn)為人在天下面前不可能有所為,故稱天下為神器。這里指統(tǒng)治天下的帝位。
(18)之:結(jié)構(gòu)助詞,的。
(19)重:形容詞作名詞,指大權(quán)。
(20)域中:天地間?!独献印罚骸暗来?,天大,地大,王亦大。域中有四大,而王居其一焉。”
(21)大:形容詞作名詞,要位。
(22)戒:戒除。
(23)以:用。
(24)斯:近指代詞,這。代上句內(nèi)容。
(25)伐:砍。
(26)以:轉(zhuǎn)折連詞,與“而”同。
(27)塞:阻塞。
(28)長:長遠(yuǎn),形容詞。
(29)凡百:所有的,表概括。
(30)元首:帝王。
(31)景:大。帝王自認(rèn)為是按照天意管理天下,自己是天帝之子,所以說“承天景命”。
(32)繁:多。
(33)克:能夠。
(34)蓋:副詞,大概。
(35)豈:難道。
(36)之:代天下。
(37)守:保守,保有。
(38)蓋:承接上文,表示推究原因。
(39)殷憂:深憂,代指創(chuàng)業(yè)之始。殷,深。
(40)以:同“而”,順接連詞。
(41)得志:達(dá)到目的,實現(xiàn)了愿望。
(42)傲物:傲視他人,即看不起別人。物,與“我”相對,指自己以外的人。
(43)吳越:吳國和越國,春秋時兩個敵對的諸侯國。
(44)骨肉:比喻至親,指父母兄弟子女。
(45)行路:路人,指互不關(guān)心。
(46)雖:讓步連詞,即使。
(47)董:監(jiān)督。
(48)之:代人。
(49)以:介詞,用。
(50)振:通“震”,震恐,威嚇。
(51)茍:茍且。
(52)免:指免除刑罰。意思是不作亂犯法而已。
(53)懷:懷念,感激。
(54)仁:恩惠。
(55)貌:外表。
(56)惟:幫助判斷的語氣詞。
(57)人:即“民”。因避諱而改。
(58)載舟覆舟:人民能擁戴皇帝,也能推翻他的統(tǒng)治?!盾髯印罚骸熬咧垡?,庶人者水也。水則載舟,水則覆舟。”載,背負(fù)。覆,顛覆,打翻。
(59)宜:應(yīng)該。
(60)深:副詞,特別,十分。
(61)慎:謹(jǐn)慎,警惕。
(62)誠:副詞,果真。
(63)可欲:名詞性短語,值得喜歡的東西。
(64)以:目的連詞,以便,來。
(65)戒:戒備。
(66)作:建造,興建。指大興土木,營造宮殿苑囿一類事情。
(67)安人:即“安民”,使民安。安,使動用法,使……安。
(68)危:高。
(69)謙沖:謙虛。沖,虛。二字同義。
(70)牧:養(yǎng)。
(71)滿溢:容器中水滿則溢出。指驕傲自滿,聽不進(jìn)別人意見。
(72)下百川:即“下于百川”,比百川低下。比喻謙恭待人,虛心納諫。《老子》:“江海所以能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百川,無數(shù)河流。下,居于……之下。
(73)盤游:娛樂游逸,指從事狩獵。
(74)三驅(qū)以為度:即“以三驅(qū)為度”。以,介詞,把。三驅(qū),《易經(jīng)》:“王以三驅(qū)”,指狩獵有度。意思是說國君圍獵,只包圍三面,讓開一面,放禽獸逃生,以示仁愛。
(75)懈?。褐柑幚韲聲r松懈怠慢。
(76)敬:慎重,與“慎”同義。
(77)壅(yōng)蔽:耳目被堵塞和遮蔽。
(78)虛:空。形容詞的使動用法,使……虛,心不自滿。
(79)以:目的連詞,以便,來。
(80)讒邪:指愛說壞話陷害別人的邪惡之人。
(81)正:形容詞的使動用法,使……正。
(82)黜(chù):排斥,除去。
(83)加:與下文的“及”二字同義,施加。
(84)無:同“勿”,禁止副詞,不要。
(85)以:同“而”。
(86)謬賞:不恰當(dāng)?shù)莫勝p。
(87)以:因為。
(88)總:動詞,歸納。
(89)宏:大,形容詞的使動用法,使……宏大。
(90)茲:近指代詞,這。
(91)九德:形容有極高的道德修養(yǎng)和杰出的治國才能。九,極言其多?!渡袝罚骸皩挾?莊嚴(yán)),柔而立(能立事),愿(良善)而恭,亂(有治理的才能)而敬,擾(和順)而毅,直(正直)而溫,簡(簡易、寬大)而廉,剛而塞(充實),強而義。”
(92)簡:挑選,選拔。
(93)任:用。
(94)之:代“能人”。
(95)之:代“好的意見”。
(96)則:連詞,那么。
(97)播:施布。
(98)信:誠實。
(99)效:獻(xiàn)。
(100)垂拱而治:指君王不操勞,天下就能治理好。《尚書》:“垂拱而天下治?!贝构?,垂衣拱手。指不親自處理政務(wù)。
(101)勞、苦:使動用法,使神勞,使思苦。
(102)百司:百官。
【譯文】臣聽說要求樹木長得高大,一定要穩(wěn)固它的根底;想要河水流得遠(yuǎn)長,一定要疏通它的源泉;想要使國家安定,一定要積聚它的德義。源泉不深卻希望河水流得遠(yuǎn)長,根底不穩(wěn)固卻要求樹木長得高大,道德不深厚卻想國家的安定,臣雖然愚笨,也知道這是不可能的,何況像陛下這樣明智的人呢!國君掌握帝位的重權(quán),處在天地間最高的地位,不考慮在安樂時想到危難,用節(jié)儉來消除奢侈,這也像砍伐樹木的根卻要求樹木茂盛,阻塞水的源頭卻希望水流得長遠(yuǎn)一樣啊。
所有帝王,承受上天的重大使命,開頭做得好的實在很多,能夠貫徹到底的大概很少。難道奪取天下容易守住天下就難了嗎?大凡在深重憂患當(dāng)中,必須竭盡誠意對待臣下;得志以后,就放縱自己傲慢地對待一切人。竭盡誠意,那么即使像吳、越那樣敵對的國家也能結(jié)為一個整體,傲慢地對待人,那么骨肉至親也會疏遠(yuǎn)得像過路人一樣。即使用嚴(yán)刑來監(jiān)督他們,用聲威嚇唬他們,最終大家只圖茍且免除罪罰,卻不懷念仁德,表面上恭順而不是內(nèi)心里悅服。怨恨不在于大小,可怕的是眾人;百姓像水一樣,可以載船,也可以翻船,君王應(yīng)該特別謹(jǐn)慎啊。
如果真的能夠做到:見了想要得到的東西,就想到應(yīng)該知足來警惕自己;將要興建宮室土木,就要想到適可而止,使百姓安寧;考慮到帝位高隨時會有危險,就要不忘謙虛加強道德修養(yǎng);害怕驕傲自滿,就要想到江海所以巨大,是因為能居于百川之下;喜歡打獵游樂,就想到網(wǎng)開一面的限度;擔(dān)心意志懈怠,就想到做事要始終謹(jǐn)慎;憂慮會受蒙蔽,就想到虛心接納下屬的意見;害怕讒佞奸邪,就想到端正自身來斥退邪惡小人;加恩于人時,就想到不要因為一時高興而賞賜不當(dāng);施行刑罰時,就想到不要因為正在發(fā)怒而濫施刑罰。全面做到這十件應(yīng)該深思的事,發(fā)揚光大“九德”的修養(yǎng),選拔有才能的人而任用他,選擇好的意見而聽從它,那么,聰明的人就會竭盡他們的智謀,勇敢的人就會竭盡他們的氣力,仁愛的人就會廣施他們的恩惠,誠實的人就會奉獻(xiàn)他們的忠誠;文臣武將都得到任用,就可以垂衣拱手,安然而治了。何必勞神苦思,代行百官的職務(wù)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