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目錄

欽定詩經(jīng)傳說匯纂 作者:王鴻緒


欽定四庫全書    經(jīng)部三

欽定詩經(jīng)傳說彚纂目錄  詩類

卷首上

凡例

引用姓氏

詩傳圖

諸國世次圖

作詩時世圖

卷首下

綱領(lǐng)

大序

詩集傳序

卷第一

國風(fēng)

周南  【關(guān)雎  葛覃  卷耳樛木  螽斯  桃夭】

【兔罝  芣苢  漢廣汝墳  麟之趾】

卷第二

召南   【鵲巢  采蘩  草蟲采蘋  甘棠  行露】

【羔羊  殷其靁 摽有梅 小星江有泛 野有死麕    何彼穠矣騶虞】

卷第三

邶    【柏舟  緑衣  燕燕日月  終風(fēng)  擊鼓】

【凱風(fēng)  雄雉  匏有苦葉谷風(fēng)  式微  旄丘  簡兮】

【泉水  北門  北風(fēng)  靜女新臺  二子乘舟】

卷第四

鄘    【柏舟  墻有茨 君子偕老桑中  鶉之奔奔

定之方中    蝃蝀相鼠  干旄  載馳】

衛(wèi)    【淇奧  考盤  碩人氓   竹竿  芄蘭】

【河廣  伯兮有狐  木瓜】

卷第五

王    【黍離  君子于役君子陽陽    揚之水

中谷有蓷    兔爰  葛藟采葛  大車  丘中有麻】

鄭    【緇衣  將仲子 叔于田大叔于田    清人

羔裘  遵大路 女曰雞鳴有女同車    山有扶蘇】

【蘀兮  狡童  褰裳  豐東門之墠    風(fēng)雨  子衿】

【揚之水 出其東門野有蔓草    溱洧】

卷第六

齊    【雞鳴  還   著東方之日    東方未明南山  甫田  盧令敝笱  載驅(qū)  猗嗟】

魏    【葛屨  汾沮洳 園有桃陟岵  十畝之閑伐檀碩鼠】

卷第七

唐    【蟋蟀  山有樞 揚之水椒聊  綢繆  杖杜羔裘  鴇羽  無衣  有杖之杜葛生  采苓】

秦    【車鄰  駟驖  小戎蒹葭  終南  黃鳥】

【晨風(fēng)  無衣渭陽  權(quán)與】

卷第八

陳    【宛丘  東門之枌衡門  東門之池】

【東門之楊    墓門  防有鵲巢月出  株林  澤陂】

檜    【羔裘  素冠  隰有萇楚匪風(fēng)】

曹    【蜉蝣  候人  鳲鳩下泉】

卷第九

豳    【七月  鴟鴞  東山破斧  伐柯  九罭】

【狼跋】

卷第十

小雅

鹿鳴之什 【鹿鳴  四牡  皇皇者華常棣  伐木  天保采薇  出車杖杜  南陔】

白華之什 【白華  華黍  魚麗由庚  南有嘉魚】

【崇丘  南山有臺    由儀蓼蕭  湛露】

卷第十一

彤弓之什 【彤弓  菁菁者莪六月  采芑  車攻】

【吉日  鴻鴈  庭燎沔水  鶴鳴】

卷第十二

祈父之什 【祈父  白駒  黃鳥我行其野    斯干】

【無羊  節(jié)南山 正月十月之交    雨無正】

卷第十三

小旻之什 【小旻  小宛  小弁巧言  何人斯 巷伯】

【谷風(fēng)  蓼莪大東  四月】

卷第十四

北山之什 【北山  無將大車小明  鼓鐘  楚茨】

【信南山 甫田  大田瞻彼洛矣    裳裳者華】

卷第十五

桑扈之什 【桑扈  鴛鴦  頍弁車舝  青蠅  賓之初筵魚藻  采菽角弓  菀柳】

卷第十六

都人士之什【都人士 采緑  黍苗隰?! “兹A  緜蠻】

【瓠葉  漸漸之石苕之華 何草不黃】

卷第十七

大雅

文王之什 【文王  大明  緜棫樸  旱麓  思齊】

【皇矣  靈臺下武  文王有聲】

卷第十八

生民之什 【生民  行葦  既醉鳧鷖  假樂  公劉】

【泂酌  卷阿民勞  板】

卷第十九

蕩之什  【蕩   抑   桑柔云漢  崧高  烝民】

【韓奕  江漢  常武瞻卬  召旻】

卷第二十

周頌清廟之什   【清廟  維天之命維清  烈文天作  昊天有成命   我將時邁  執(zhí)競  思文】

周頌臣工之什   【臣工  噫嘻振鷺  豐年】

【有瞽  潛   雝載見  有客  武】

周頌閔予小子之什 【閔予小子訪落  敬之】

【小毖  載芟  良耜  絲衣酌   桓   賚   般】

卷第二十一

魯頌   【駉   有駜泮水  閟宮】

商頌   【那   烈祖   玄鳥長發(fā)  殷武】

詩序上

風(fēng)

詩序下

【臣】等謹(jǐn)案詩經(jīng)傳說彚纂二十卷序二卷康熙末

圣祖仁皇帝御定刻成於雍正五年

世宗憲皇帝制序頒行詩序自古無異說王肅王基孫毓陳統(tǒng)爭毛鄭之得失而已其舍序言詩者萌於歐陽修成於鄭樵而定於朱子之集輔廣童子問以下逓相羽翼猶未列學(xué)官也元延佑中行科舉法始定詩義用朱子猶參用古注疏也明永樂中修詩經(jīng)大全以劉瑾詩集傳通釋為藍(lán)本始獨以集傳試士然數(shù)百年來諸儒多引據(jù)古義竊相辨詰亦如當(dāng)日之攻毛鄭蓋集傳廢序成於呂祖謙之相激非朱子之初心故其間負(fù)氣求勝之處在所不免原不能如四書集注句銖字兩竭終身之力研辨至精特明代纂修諸臣於革除之際老師宿儒誅鋤累盡不能如劉三吾等輯書傳會選於蔡氏多所補(bǔ)正又成祖雖戰(zhàn)伐之余欲興文治而實未能究心經(jīng)義定衆(zhòng)說之是非循聲附和亦其勢然歟是編之作恭逢

圣祖仁皇帝天亶聰明道光經(jīng)籍研思六義綜貫四

家於衆(zhòng)說之異同既別白瑕瑜

獨操衡監(jiān)而編校諸臣亦克承

訓(xùn)示考證詳明一字一句務(wù)深溯詩人之本旨故雖以集傳為綱而古義之不可磨滅者必一一附録以補(bǔ)缺遺於學(xué)術(shù)持其至平於經(jīng)義乃協(xié)其至當(dāng)風(fēng)雅運昌千載一遇豈前代官書任儒臣拘守門戶者所可比擬萬一乎乾隆四十一年五月恭校上

總纂官【臣】紀(jì)昀【臣】陸錫熊【臣】孫士毅

總校官【臣】陸費墀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talentonion.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