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jīng)名:太上洞玄靈寶往生救苦妙經(jīng)。撰人不詳,約出於南北朝或隋唐。勸修道祈福滅罪。一卷。底本出處:《正統(tǒng)道藏》洞玄部本文類。參校本:敦煌P.2384號殘寫本。
太上洞玄靈寶往生救苦妙經(jīng)#1
天尊昔游香林園中,為一切眾生宣說妙法,開闡妙門。爾時即有五色微妙光明,從口中出,其光徧照十方無極世界,及無極九幽地獄之中。天上地下,無不光照。眾中有一真人,名曰法解,從座而起,嚴整衣冠,稽首長跪,上白天尊言:合座諸眾,前生前業(yè),積福累功,萬劫一會,得遇天尊,宣說妙法。諸徒弟子,稽首叩頭,五體投地,殷勤請法,血流滿地。
於是天尊施大慈悲,舉手彈指,念諸弟子:善哉善哉,可念眾生,殷勤珍重。此法實深,非是真人,不能啟請。吾今所以為汝等故,說此因緣,諦聽諦聽,護凈遵奉,珍重受持,晝夜恭敬,勿使失儀。若有眾生,高心不信,輕慢受持,心生誹謗,不生信敬,心不護凈。若當來世作畜生,一切蠢動,又及見存受生之日,眉須墮落,徧體生瘡,舉身爛壞#2,鳥棲露宿,棄於人間。百姓見者,皆悉惡心,父母妻兒,肝腸斷絕。如此之輩,受苦之人,痛當奈何。并是眾生,緣身自造,非是他悞,各各自思,審而奉行#3。
法解曰:不審此等罪人,前生何劫,受罪之根,緣對何因。惟愿天尊曲垂慈澤,喻以罪根。
天尊答左玄真人#4曰:此等罪人,前生各有因緣。劫劫代代,立福造怨,種種相生,悉由身造。十方大圣,終不悞人。吾今欲告汝等,各自諦聽,聞我說是三涂五苦之經(jīng)。汝等弟子,一切男女,一念之中,發(fā)心精進,七日七夜,菜食長齋。月當十直,一日之中,十二時節(jié),燒香行道,請諸道師,建立道場。然四十九燈,懸諸旛蓋,轉(zhuǎn)讀此經(jīng),晝夜七徧,七日七夜懺悔,汝等諸徒弟子,香火知識,七祖父母,過去亡人,宿業(yè)罪根,并得解脫。若有諸人,未遇此經(jīng),墮落地獄,一聲稱揚三寶名者,我即尋聲往救,出離地獄,即上天堂。況復汝等七日七夜,菜食長齋,燒香然燈,轉(zhuǎn)讀此經(jīng)懺悔,汝等一切弟子,身中所有宿罪,并得除滅。若不懺悔,罪難可除。汝等弟子,審諦聽之?;蛴惺秸嫒?,一切男女,或為亡人,或為見在,又及己身,或?qū)⒔疸y、象馬車乘、衣服臥具之物,或舍田宅,脫身上珍奇及諸雜寶,勸造經(jīng)像,或?qū)⒉际┡c法師#5,以財質(zhì)心,就師請法,轉(zhuǎn)讀經(jīng)文,及以受戒,披心懺悔,叩頭尊前,聽師講說,自懺己身千罪萬惱,愿得消滅。
天尊曰:若有真心#6,能發(fā)善意,欲造經(jīng)像,當時隨其多少分數(shù),即以具辦。勿留在后,恐失前愿。與身為怨,萬劫口過,若有施物與齋食,及與法師布施之物,當即分付,勿留在后。心不#7東西,與人作業(yè),若當過去,必入地獄,受諸苦惱,身為餓鬼。或作畜生,縱得人身,聾瞽六疾,貧窮下賤?;蜃鞴聝海乃B(yǎng)育,饑寒困苦,無人憐愛。半夜三更,思憶號哭,愁惱在心,未嘗有樂#8。或作豬狗,牛羊雜獸,恒被生殺,以報前愆,眾劫說之,亦難可盡。吾今告汝諸徒弟子,審諦修身。
左玄真人稽首作禮#9,上白天尊言:愿為一切眾劫罪根眾生,說此三涂五苦八難之經(jīng)。盲聾眾生,齊皆#10仰聽,聞經(jīng)之者,普受快樂,皆悉歡喜,稽首愿聞。
天尊告一切眾生#11曰:善男子,善女人等,我嘗歷觀諸天,及游於地獄之中,見有受罪眾生,項負#12大枷,臂掛雙杻,腳著大械,身負鐵錐,口中銜火,刀針刺背,劍樹撞心,惡鳥啄睛,鐵犁耕舌,镕銅灌口,百節(jié)火然,燒鐵為丸,入喉#13喉爛,鑊湯煎煮,銅柱逼身。或上刀山,骨肉糜碎。或入爐炭,脂滴火然,轉(zhuǎn)入寒冰,傷心切骨,遣臥鐵床,潰爛#14床間,變作鬼身,毀形難見?;蛟谘┨镏畠?nèi),分擘#15心腸,鋒刃到身,血肉如泥#16,硙作微塵,揚骨聚筋,還成餓鬼,牛頭舉棒,獄卒#17擎叉,驅(qū)役罪人,未嘗有歇,輪回億劫,何日得還。汝等眾生,努力克己削身,勤修功德。汝等弟子,及諸眾等,各勵本心,當?shù)媒饷摗?/p>
言語未訖,左玄真人又白天尊曰#19:未審此等眾生,前生前業(yè),作何罪釁,行何楚毒,觸何戒律。眾等愚癡,不自曉了,唯愿天尊,哀愍眾等受罪之人,示以所犯#20當使慎之,勿得更造。不知修建行何功德,拔此罪根。時諸眾等,各發(fā)道心,稽首天尊,愿聞顯說。
天尊告曰#21:卿等諸眾,心欲樂聞,說些二涂五苦八難之經(jīng)者,宜各#22諦聽在心。此經(jīng)微妙,不可思議。眾經(jīng)之中,最為第一。上品之中,最為第一。懺悔拔出過去亡人,救難之中,最為第一。此經(jīng)尊貴,眾經(jīng)中王。向言三涂者,地獄道一,畜生道二,餓鬼道三。是名三涂。五苦者,抱銅柱一,履刀山二,循劍樹三,入鑊湯四,吞火食炭五,是名五苦。八難者,夫人生得免三惡道一;既得為人,去女為男二;即得男身,六情四體貌具三;六情具足,得生中國四;得生中國,更值#23有道國君父母五;值有道之君,一生樂道#24;慈仁善心六;善心既發(fā),信道長生七;既信道德,不生#25逢太平帝主,萬劫與三寶相遇八。故曰八難。三災者,征行大兵,為一災;終年長病,為二災;行住逢大水,為三災。是名三災。五苦#26者,一水漂溺之苦,二火燔灼#27之苦,三盜賊殺傷之苦,四鬼魅著人之苦,五一切毒螫觸嚙痛深之苦。是名五苦#28。五濁者,一見濁邪物#29,二劫運濁,日月短促;三眾生濁,精神不明;四煩惱濁,嗔恚斗爭;五命限濁,短夭少亡,婦兒妻子,中道離別,孤男孤女,痛苦傷心。是名五濁。八行者,一能身受非事,不自申訴;二能讓德與人;三能不欲人之所#30欲;四能容物事#31不申理;五能遠離無道之人,藏身在靜處;六能一心奉國,心念三寶,日月燒香,長齋不絕,供養(yǎng)出家人,不違仁信;七能不負經(jīng)戒,一生在俗,恒不破齋,勤能灑掃靜室,修燈灶火,救拔一切貧窮,下賤產(chǎn)婦,老病孤弱,不具足眾生,所見之者,皆發(fā)慈心;八能一生念道,不謗毀出家人,心無是非,口恒念誦,見一切蠢動,皆發(fā)慈念之心,一切平等,無有彼我,善惡好丑,與我身無異。是名八行。四等者,一者惟慈,二者惟愛,三者惟善,四者惟忍。是名四等。六塵者,一耳聽宮商,二眼見青黃白黑赤,三鼻知香臭,四身知剛?cè)嵩餄?,五舌知辛酸酗苦甘,六心知善惡喜怒哀樂,外來曰塵,內(nèi)動曰情。是名六情六塵。六通者,耳眼鼻身舌心,是名六通,六根#32共同。三毒者,貪淫一,嗔恚二,愚癡三。是名三毒。
天尊重#33告左玄真人曰:向為一切眾生說此三涂五苦經(jīng)者,一切遠近,皆蒙慧解,并入法門。
左玄真人又白天尊曰#34:一切罪根眾生,今蒙天尊說罪福報對,向於座下及諸弟子,饑寒乏劣餓鬼畜生,聞?wù)f此經(jīng),皆悉曉然。各自熏修,不敢更造。為過去亡者,若在地獄之中,受三涂五苦八難之愆,欲救亡人,其法若個最得為先,濟亡人之苦。
天尊告真人曰:汝等欲救亡人,當舍壽之時,諸方覓師,為亡人宣戒懺悔,即為轉(zhuǎn)讀路上壙所,請師為亡人燒香,贊嘆懺悔#35,舍#36資亡人,及以男女緣身之資,回將布施,得福最深。至七七日、百日割減,造經(jīng)及像,齋戒然四十九燈,造四十九尺繒旛,懸在長竿。若不可得辦,即造#37小旛七尺,造靈寶及五苦之經(jīng),讀誦晝夜七徧。亡人七七之內(nèi),定其罪名。百日之中,配入五道。向說此經(jīng),救亡人之苦,此法最為第一。
左玄真人又白天尊言#38:向者三涂五苦八難之中,一切眾生既聞經(jīng)已,一切亡人隨愿往生快樂之處,可得聞否。
天尊告左玄真人曰:一切存亡,聞我說此經(jīng)者,當修福德,隨愿往生,聽吾五念,為存為亡誦經(jīng)七徧者,一切眾生及過去亡人,隨愿往生童子,出家供養(yǎng)三寶。
法解曰:今聞天尊欲說五念之文,一切眾生歡喜踴躍,一心樂聞。
天尊告左玄真人曰:欲誦吾五念者,長齋護凈,著凈潔之衣,一心請師,依法受行。若不如此,必墮落地獄,無有還期。努力精進,護凈受持,一心奉事,不敢失儀。
天尊告左玄真及諸人鬼,一心靜聽五念之經(jīng)。
一念三寶常慈愍,愿得拔度出火坑。
萬罪千災盡消散,跛痾積逮皆能行。
邪魔惡鬼在獄禁,百姓男女道心生。
五逆冤家并歡樂,鑊湯變作蓮花池。
法界眾生口念善,過去亡人隨往生。
二念見前諸眾等,努力長齋作橋梁。
憶此地獄三涂苦,勤行布施盡燒香。
受戒讀經(jīng)珍重禮,一切過去上天堂。
天尊彈指告諸眾,黑暗地獄早生光。
法界眾生#39勤修道,一旦往生在中央。
三念亡人甚可憐,一入壙中難見天。
道場建立不肯施,四時八節(jié)得泥錢。
地獄之中受苦惱,口中唱枉告皇天。
平生不肯修功德,過去枷杻鐵杖鞭。
一日之中萬生死,縱作六畜經(jīng)數(shù)年。
饑寒脊破不能語,年過一二穿鼻牽。
慈孝男女為作福,五逆男女斷因緣。
飽食酒肉覓生業(yè),未為亡人舍一錢。
一旦生時多作福,亡去往生三寶前。
四念眾生無善心,謗毀三寶自沈淪。
雖入道場不正意,稱揚說道出家人。
銅柱鐵床遣抱臥,劍樹刀山來逼身。
苦痛尋師覓不得,牛頭獄卒#強來親。
鐵叉叉著鑊湯裹,碓搗硙磨作微塵。
種種苦惱常經(jīng)歷,直為毀謗出家人。
出家未必入地獄,一切眾生慢道心。
告語蒼生#40諸眾等,努力堅持好道心。
一切眾生回正念,隨愿往生在香林#41。
五念同學早出家,愚癡重障生慧芽。
地獄翻作天堂樂,鐵床銅柱出蓮花。
一切眾生受快樂,三五相伴升云霞#42。
六時恒聞鍾磬響,唯愿子孫常出家。
身披法服化諸眾,口誦靈寶斷魔邪。
七祖父母天堂上,過去往生侍香華。
天尊告左玄真人曰:向者說此五念,為諸眾生顯說此經(jīng),猶恐未解。卿等十方諸真人等,方便重說,珍重殷勤。若有眾生,心中悟解,一心正念,護凈受持,善行讀誦此經(jīng)者,及為存亡遠行,疾病一切,舉心回向,彼此滅罪萬劫。夢想之中,常見三寶,逢善知識,在處受生,恒值快樂。若能長齋受戒,晝夜六時燒香禮拜,心無暫忘。在生過去,身懷經(jīng)戒,童子出家,供養(yǎng)三寶。若能建立靜堂,抄寫受持,裝演韜軸#43,宣布未聞?wù)撸粤盥勔?。如此福德,最為無量。
左玄真人稽首作禮,上白天尊曰:一切眾生,癡盲耽著,貪怒嗔恚,心未回向?;蛐幕叵?,乃將駿馬百疋,寶車千乘,及諸外具,而將布施,心乃粗疏號叫#44,不審得福如何。天尊慈悲,重為說之。時諸眾等,叩頭正念,一心奉行。
天尊告左玄真人曰:一切眾生,心中不信不貴三寶經(jīng)像齋戒,但看在俗眾生,即有貧窮下賤,聾盲六疾,失於相好,不及人次。若有眾生,身欲布施,心中不生信敬,不貴三寶,如此等輩,必獲此報。譬如鏡中照人,清白隨其本身,更無雜見,黑即見黑,白即見白,隨其本根。罪亦如是#45。汝若不信,有地獄見在。地獄在人身中,無勞遠覓。十方諸眾,稽首作禮,一心歸向,愿得見聞。
天尊告諸眾等:我過去后,若有一切眾生,得吾此經(jīng),受行讀誦,堅持護凈,及為諸人方便顯說。若有眾生,心中不信,故污不凈,當來受罪,還為六畜。若有眾生,能舍資財,及諸寶物外具之輩,以將布施,來入經(jīng)像,及以齋食贖生,當來獲福,定得生天,恒居貴門,劫劫代代,與善因緣,滅罪萬劫,拔度升仙。
天尊告曰:汝等眾生#46,諦聽吾說五種舍施之功,念念之中,不離其心。
第一者,若有眾生,能自發(fā)心舍施勸助諸#47人,施與法師,營造經(jīng)像。一錢以上,皆與四十萬#48倍報。一萬以上,報不可勝。萬劫之中,常見快樂。教化一切,恒為人師。
第二者,若有眾生,布施勸助持寫經(jīng)書,及靜堂旛花燈燭,一錢以上,皆與四十萬#49倍報。一萬以上,報不可勝。過去生中國,聰明智慧,清凈具足,常見三寶,永無煩惱,快樂無為。
第三者,若有眾生,忽發(fā)大慈之心,勸助一切人,布施貧窮下賤,孤弱老病,餓嫗嫠婦#50,饑寒遠行,寄客眾生等。一錢以上,皆與二十五萬#51倍報。一萬以上,報不可勝。愿在處托生#52,恒得富貴,衣食自然。
第四者,若有眾生,為過去及見存父母,忽發(fā)洪愿,勸助一切眾生,布施眾中法師童子#53、清信男子女人#54。一錢以上,皆#55二十萬倍報。一萬以上,報不可勝。方便勸助,令得回心。一生受報,愿得出家,久視長生,恒演經(jīng)教,勸生善心。
第五者,若有一切眾生,能生善心,憐念一切,勸助布施,教化屠兒休殺,回心贖生,口恒念道,奉戒而行。及獄囚產(chǎn)難#56饑寒,一切蠢動,五逆不孝,反生慈心,鉗口#57合舌,回稱三寶,永斷酒肉,憐念聾盲,百姓男女,皆似我生。布施一錢以上,一十八萬倍報。一萬以上,報不可勝。過去受生,恒在三寶前#58。
天尊重告諸弟子等:我說勸助布施,其中有人,施一之功,覓萬之報。布施雖多,將罪對福,福乃至有余,然可報之萬倍。其福雖多,補罪不足,福無一片#59,計功補過,罪福始知。告諸男女,勿更造罪,福乃長為,以此因緣,名為萬倍。一切眾等,慎之慎之。
時諸眾等,稱善稽首,各禮天尊,珍重而退#60。天尊慈悲,重說頌曰:
一切諸法本,清凈常湛然。報對從心起,苦樂非外緣。地獄與天堂,分明在眼前。未來甚冥昧,審諦熟精研。念爾一生中,顛倒相引牽。心不能明了,結(jié)縛自縈纏。冥冥何見曉,悠悠如逝川。鰷欻紅顏滅,揮霍入黃泉。善惡無二法,是非同一源。見者生分別,良由心識昏。稱意天仙戶,違心地獄門。深思自了悟,乃成無上尊。哀哉迷惑子,正道不知存。朽索馭六馬,??钟畜@奔。攀緣念念起,為過在心猿。遺形忘善惡,塞兌閉諸根。生死是對報,諒自因爾身。若然辯存歿,寂滅即歸真。出生乃差別,入死甚平均。地水火風散,隨處自相親。天地為大治,無意在人人。計校受生理,非果亦非因。攝心修內(nèi)行,悟道不盈旬。馳心向外境,幽昧無涯津。凡諸功德藏,以贊嘆為首。方便接迷津,慈悲能善誘。積善為福田,積惡成殃咎。假名本自無,權(quán)變何常有。顛倒不覺悟,昏迷來日久。怖畏於地獄,煎懸生受苦。吾開定水源,洗除習塵垢。身心既清凈,永劫無灰朽。昔聞持戒者,忍辱生端正。今得見天尊,非言所歌詠。八十一好明,七十二相凈。玉潤金剛身,永劫無衰盛。丹唇如欲開,皓齒因斯映。音聲自柔軟,慈悲出本性?;墼椽q橐鑰,定心如水鏡。此由持戒來,證果為大圣。
太上洞玄靈寶往生救苦妙經(jīng)竟
#1 案P.2384抄本卷首殘缺,卷尾完好。題:「天尊為一切眾生說三涂五苦存亡往生救苦拔出地獄妙經(jīng)」。與《道藏》本標題頗為不同。
#2 爛壞:敦煌本作「洪爛」。
#3 奉行:敦煌本作「覺察」。
#4 左玄真人:四字據(jù)敦煌本補。
#5 敦煌本此句作「或?qū)聿际┡c法師」。
#6 若有真心,能發(fā)善意:敦煌本作「所有出心有意」。
#7 心不:敦煌本作「萬一」。
#8 有樂:敦煌本作「有忘」。
#9 左玄真人稽首作禮:敦煌本作「右玄真人叉手作禮」。
#10 齊皆:敦煌本作「齋心」。
#11 一切眾生:四字據(jù)敦煌本補。
#12 項負:敦煌本作「咽著」。
#13 入喉:原作「入口」,據(jù)敦煌本改。
#14 漬爛:敦煌本作「肉爛」。
#15 分擘:敦煌本作「分百」。
#16 鋒刃銼身,血肉如泥:敦煌本作「到對斬身,細將入磴,血肉分別」。
#17#18 獄卒:敦煌本作「獄師」。
#19 左玄真人又白天尊曰:敦煌本作「右玄真人從眾中出,稽首作禮,五體投地,上白天尊言」。凡二十一字。
#20 所犯:敦煌本作「勿犯」。
#21 天尊告日:敦煌本作「天尊告右玄真人?!?/p>
#22 者,宜各:敦煌本作「汝等弟子」。
#23 更值:敦煌本作「便值」。
#24 樂道:敦煌本作「學道」。
#25 「不生」二字據(jù)敦煌本補。
#26#27 五苦:敦煌本作「五毒」。
#28 燔灼:敦煌本作「焚燃」。
#29 邪物:敦煌本作「耶見」。
#30 「所」字據(jù)敦煌本補。
#31 物事:敦煌本作「無事」。
#32 六根:敦煌本作「并六根」。
#33 「重」字據(jù)敦煌本補。
#34 又白天尊曰:敦煌本作「曰法解稽首作禮,上白天尊言。」凡十二字。
#35 贊嘆懺悔:敦煌本作「嘆懺」二字。
#36 「舍」字據(jù)敦煌本補。
#37 「造」字據(jù)敦煌本補。
#38 又白天尊言:敦煌本作「曰法解稽首作禮,上白天尊古悶?!狗彩?。
#39 法界眾生:敦煌本作『寄語后生』 。
#40 告語蒼生:敦煌本作『寄語后生』 。
#41 敦煌本此句作『過去亡人出地獄」。
#42 升云霞:教煌本作『禮三寶』。
#43 韜軸:敦煌本作『蹈軸』 。
#44 號叫:敦煌本作『豪意』。
#45 罪亦如是:原作「罪一如此」。據(jù)敦煌本改。
#46 告日:汝等眾生:敦煌本作「告諸眾等」。
#47 「諸」字據(jù)敦煌本補。
#48#49 四十萬:敦煌本作『卅萬』 。
#50 餓嫗厘婦:敦煌本作『餓茍產(chǎn)婦』 。茍,當作姁。
#51 皆與二十五萬:敦煌本作『皆廿萬』。
#52 托生:敦煌本作『墮生』 。
#53 布施眾中法師童子:敦煌本作『 布施法師、山中師童子】 。
#54 清信男子女人:敦煌本作『清信男女人等』。
#55 皆:原作「者」,據(jù)敦煌本改。
#56 產(chǎn)難:敦煌本作『產(chǎn)茍』。茍通姁。
#57 鉗口:敦煌本作「傳口」,近是。
#58 三寶前:敦煌本作『三寶座前』 。
#59 一片:原作「一斤」,據(jù)敦煌本改。
#60 中敦煌本經(jīng)文止於此,無以下大段頌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