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wǎng)-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新聞資訊藝術

上博新展明清緙繡書畫,巨作《群仙拱壽圖》等首次亮相

緙絲,古有“一寸緙絲一寸金”“織中之圣”之稱。在之前大熱的央視《國家寶藏》中,上海博物館藏國寶級文物南宋朱克柔緙絲《蓮塘乳鴨圖》亮相,讓人們領略了其精美的圖案和復雜的織造技術。

緙絲,古有“一寸緙絲一寸金”“織中之圣”之稱。在之前大熱的央視《國家寶藏》中,上海博物館藏國寶級文物南宋朱克柔緙絲《蓮塘乳鴨圖》亮相,讓人們領略了其精美的圖案和復雜的織造技術。今天下午,以上博館藏明清緙絲書畫和刺繡書畫為主題的特展“絲理丹青——明清緙繡書畫特展”在上海博物館正式開幕。

展覽分為“明清緙絲書畫”與“明清刺繡書畫”兩個部分,呈現(xiàn)上博館藏中國明清緙繡精品27 件(套),輔以書畫8幅(組),喚起人們對于書畫與緙繡之間的聯(lián)想。展出作品包括緙絲巨作《群仙拱壽圖》、館藏一級品韓希孟顧繡《花鳥蟲魚》冊、沈壽刺繡《花鳥圖》、沈立刺繡《草間臥虎圖》等。南宋緙絲《蓮塘乳鴨圖》真跡因條件限制未能現(xiàn)身,但展廳內亦布置了其多媒體展示。

本次展覽是上博繼2007年“海上錦繡——顧繡珍品展”之后舉辦的又一次珍貴絲繡特展,除部分顧繡藏品外,皆為首次展出。

“絲理丹青——明清緙繡書畫特展”展覽現(xiàn)場

“絲理丹青——明清緙繡書畫特展”展覽現(xiàn)場

步入位于上海博物館四樓展廳,展廳以白色背景為底色,30余件緙繡書畫作品如珍珠般串連其間,整個展廳雖小巧而不失典雅,與館藏緙繡精品相得益彰。

展廳迎面第一件“作品”是一件高清放大近兩倍的南宋朱克柔緙絲《蓮塘乳鴨圖》照片。這件國寶級文物因曾經(jīng)登上央視《國家寶藏》而變得家喻戶曉,出于文物保護需要,其真跡遺憾缺席此次展覽。據(jù)上海博物館工藝研究部副研究館員于穎介紹,它于1950年代由龐氏后人捐贈入藏上海博物館,于1970年代在上海博物館老館僅短暫展出過一個月,此后再未展出。由于絲織品文物的脆弱性,它需要特制的展柜才能展示。不過展廳內巨幅《蓮塘乳鴨圖》高清照片,更像一個序曲,引出其后一件一件珍貴的緙繡書畫作品。

現(xiàn)場高清放大近兩倍的南宋朱克柔緙絲《蓮塘乳鴨圖》

現(xiàn)場高清放大近兩倍的南宋朱克柔緙絲《蓮塘乳鴨圖》

緙絲巨作《群仙拱壽圖》首次展出

緙絲畫是緙絲工藝與書畫藝術相結合而產(chǎn)生的新的藝術門類。此次展覽是上博首次系統(tǒng)展示緙絲畫,此單元將展出上博館藏11件(套),共17件緙絲畫,涵蓋明初至晚清的重要精品,梳理了緙絲書畫的歷史傳承。其中有畫心寬118厘米,縱164厘米的緙絲巨作《群仙拱壽圖》,有清乾隆緙絲《嬰戲圖》、清緙絲《黃鶴樓圖》、亦有作為手持精巧之物的緙絲畫紈扇等。

“絲理丹青——明清緙繡書畫特展”展覽現(xiàn)場

“絲理丹青——明清緙繡書畫特展”展覽現(xiàn)場

緙絲技法最早源自西域的緙毛技術。唐代的緙絲織物多為絲帶等實用物品。北宋時期,緙絲織物主要用于裝裱,制作書畫的包首或經(jīng)卷的封面。“南宋時期,由于皇帝的喜愛,緙絲織物逐漸從實用、裝飾領域轉向欣賞性的藝術品,創(chuàng)作了一批的‘緙絲畫’,藝術成就極高,形成了緙絲藝術史上難以逾越的一個高峰?!鄙虾2┪镳^工藝研究部副研究館員于穎說。

“絲理丹青——明清緙繡書畫特展”展覽現(xiàn)場

“絲理丹青——明清緙繡書畫特展”展覽現(xiàn)場

緙絲在宋代汲取繪畫藝術表現(xiàn)手法和觀賞方式后呈現(xiàn)出新的樣式,緙與畫的技藝互通互補,相得益彰。

明清緙絲繼承宋元緙絲書畫氣韻,題材則人物、山水、花鳥等俱全。頗具特色的一類有氣勢恢宏的巨幅畫作,多以山水、樓閣和人物為題材,如仙凡故事或山水名勝等。如此次展出的清緙絲石湖賽龍舟圖、清緙絲《黃鶴樓圖》。

明末清初 緙絲? 花卉冊? 之一??

明末清初 緙絲  花卉冊  之一  


明末清初 緙絲? 花卉冊 之一

明末清初 緙絲  花卉冊 之一


明末清初 緙絲? 花卉冊 之一

明末清初 緙絲  花卉冊 之一


明末清初 緙絲? 花卉冊 之一

明末清初 緙絲  花卉冊 之一

另一類則心思營巧,以雅致的小幅畫卷、冊頁或者扇面為樣式,力求每一處都精工細作,方尺之間所見竹石、花卉和蟲草等,摹畫如真,緙繪難辨。如明緙絲《花鳥圖》、明末清初緙絲花卉冊(六開)。

明?緙絲 群仙拱壽圖 縱 164.5 厘米?? 橫 118.6 厘米

明 緙絲 群仙拱壽圖 縱 164.5 厘米   橫 118.6 厘米

此次展出的緙絲巨作《群仙拱壽圖》是明代寬尺幅緙絲的代表作。據(jù)于穎介紹,這是一件明代緙絲作品以宋代珍本圖為粉本緙織而成,尺幅寬闊罕見,氣勢恢弘。由于尺幅寬大,連續(xù)不斷,需要兩米的特種織機織就,技法,配色方面講究,織就過程中需頻繁換梭,因而織的速度也非常慢。

《群仙拱壽圖》畫面以傳說中西王母于壽辰之日,在瑤池開蟠桃盛會,眾神仙紛紛前往為其祝壽為主題。位于中心位置是一壽星老者端坐,背靠青山峻嶺,側身回望,似引路相邀眾仙前往祝壽。他周邊不僅有八仙,還有赤腳大仙、麻姑、梅花仙、和合二仙和東方朔,共計15位暗合長壽寓意的仙人們相伴攜來,于瑤池岸邊拱手奉獻并恭候位于畫面左上方御駕鸞鳳而來的西王母。

董其昌曾為韓希孟顧繡《花鳥蟲魚》冊題跋

展覽第二部分首次展出上海博物館館藏16件(套),共28件刺繡書畫。其中不僅有顧繡發(fā)展過程中的典型代表作品,如館藏一級品韓希孟顧繡《花鳥蟲魚》冊;還有一件珍貴的明代宮廷繡佛圖,由安喜宮施,為明憲宗二十五歲生辰祈福用,是目前罕見有明確紀年和用途的宮廷用畫繡之物。除此之外,晚清著名沈氏姐妹的早期作品也從未展出過,如沈壽刺繡《花鳥圖》一套四幅和《楷書七言詩文》一對,以及稀見的沈立刺繡《草間臥虎圖》。

明 安喜宮施 刺繡佛像圖

明 安喜宮施 刺繡佛像圖

明晚期誕生于上海露香園的顧繡聲名遠播,繡者通曉繪畫,所繡題材有人物、山水、花鳥等,無所不及,時稱“露香園繡”。繡時絲取細絨,手執(zhí)毫針,胸中有畫稿,落針見絲理,以絲敷彩,運針如筆,令人望之似書畫,近察乃知為女紅。當時后世,嘉譽卓然,坊間競相摹繡,延綿至今四百余年,江南畫繡無不以顧繡自比。

明晚期 韓希孟 顧繡花卉蟲魚冊 之一

明晚期 韓希孟 顧繡花卉蟲魚冊 之一

此次展覽展出的館藏一級品韓希孟顧繡《花鳥蟲魚》冊可視為顧繡藝術的高峰。

明晚期 韓希孟 顧繡花卉蟲魚冊 之一

明晚期 韓希孟 顧繡花卉蟲魚冊 之一

韓希孟,顧壽潛之妻,系顧名世之孫媳,為顧繡名家,其作品世稱“韓媛繡”。綾地彩繡《花卉魚蟲》冊頁,四開,分別為《湖石花蝶》《絡緯鳴秋》《游魚》和《藻蝦》,所繡均為池邊生趣的秋色小景?;ㄏx魚蝦都是水生野長,她于平常中見得雅致,將不起眼的一草一花、昆蟲魚蝦的一驚一乍、歡喜與爭斗的瞬間活靈活現(xiàn)地繡出,尤為天真爛漫。

明晚期 韓希孟 顧繡花卉蟲魚冊 之一

明晚期 韓希孟 顧繡花卉蟲魚冊 之一

冊首題簽“仿宋元名筆繡冊”,鈐“顧氏家藏之寶”朱文方印,冊尾有崇禎九年(1636)董其昌和崇禎十二年(1639)陳子龍題跋各一篇,又附民國譚觀成題跋一篇,作于“戊子(1948)秋日”。董其昌題跋曰:“韓媛之耦為旅仙,才士也。山水師予,而人物、花卉尤擅冰寒之譽。繡彩(采)絢麗,良繇點染精工,遂使同儕不能望見顏色。始知郭景純三尺錦,不獨江淹夢中割截都盡,又為女郎輩針鋒收之,其靈秀之氣,信不獨鐘于男子。觀此冊,有過于黃筌(荃)父子之寫生,望之如書畫,當行家迫察之,乃知為女紅者。人巧極,天工錯,奇矣、奇矣 ! 丙子首春,董其昌題?!?/p>

明晚期 韓希孟 顧繡花卉蟲魚冊 之一

明晚期 韓希孟 顧繡花卉蟲魚冊 之一

東華大學教授包銘新對澎湃新聞記者表示,中國古代刺繡有兩大高峰,一個高峰期是明晚期誕生于上海露香園的顧繡;一個是清末民初江蘇沈氏姐妹在傳統(tǒng)書畫繡基礎上,吸收西方繪畫和攝影藝術,創(chuàng)立出的“仿真繡”。露香園顧家有很多人都會刺繡,然而韓希孟是其中藝術成就最高的。刺繡作為工藝美術,要跟書畫成就相媲美的話,需要創(chuàng)作者有很高的詩書畫藝修養(yǎng)。而韓希孟的丈夫正是董其昌的學生,董其昌也非常關注韓希孟的藝術,為她的刺繡寫過多次題跋,對其評價很高。

現(xiàn)場展出的明晚期韓希孟顧繡《花卉蟲魚》冊

現(xiàn)場展出的明晚期韓希孟顧繡《花卉蟲魚》冊

據(jù)于穎介紹,顧繡《花鳥蟲魚》冊是韓希孟40歲左右的作品,也是她藝術成就的最高峰。這一時期的韓希孟已經(jīng)不計較外界聲名,只執(zhí)著于自己的藝術追求,因而針法氣息非常平穩(wěn),富于變化。而且選稿都是她自己創(chuàng)作的,描繪的是庭院小景,將一蟲一鳥、一驚一乍之感活靈活現(xiàn)呈現(xiàn)出來。韓希孟作品的存世量非常稀少,除了上海博物館,故宮博物院、遼寧博物院收藏有她的顧繡作品。

南宋緙絲杰作《蓮塘乳鴨圖》以高清圖片形式亮相

作為南宋朱克柔緙絲畫中的杰作,《蓮塘乳鴨圖》畫幅極大,色彩豐富,絲縷細密適宜,層次分明。經(jīng)龐元濟收藏,鈐“吳興龐氏珍藏”、“虛齋秘玩”、“萊臣審藏真跡”印記。龐元濟《虛齋名畫錄》、朱啟鈐《絲繡筆記》著錄。

南宋朱克柔緙絲《蓮塘乳鴨圖》

南宋朱克柔緙絲《蓮塘乳鴨圖》

《蓮塘乳鴨圖》全幅以彩色絲線緙織而成。圖中雙鴨浮游于萍草間,有乳鴨相隨,白鷺在側,翠鳥、紅蜻蜓點綴其間。坡岸青石,質感凝重,周圍白蓮、慈菇、荷花、萱草等花草環(huán)繞,色彩雅麗,線條精謹,生趣盎然。作品中所有花卉蟲鳥都極為寫實,應以實景寫生而成,畫風受院體畫派影響。圖中各種動植物大小體型比例逼真,蓮塘的場景時間也能根據(jù)乳鴨大小, 以及蓮塘周圍花卉的花期推定為6月底至7月初春末初夏之景。

此次展覽其真跡因條件限制,不能現(xiàn)身展廳,但上博策展團隊在展廳中放置了高清放大近兩倍的照片,觀眾也能清晰看到這件作品的絕代風華。此外,觀眾還可以掃碼獲取“朱緙法”的導覽說明及3D視頻,一窺其神乎其神的緙絲技藝。

展柜進深縮短,觀眾可近距離看文物

上海博物館此次展覽在展陳方面也做了一些創(chuàng)新。

展覽開幕現(xiàn)場 上海博物館館長楊志剛講話

展覽開幕現(xiàn)場 上海博物館館長楊志剛講話

由于織繡書畫類文物異常脆弱,文物保護要求較高,在綜合展覽陳列和文物保管兩方面的需求之后,上海博物館為已裝裱的緙繡畫片專門設計制作了文物安全鏡框。其中,為明代緙絲《群仙拱壽圖》這樣超過三平米、超大尺幅的作品制作巨型文物安全鏡框,在國內尚屬首次。

“絲理丹青——明清緙繡書畫特展”展品局部

“絲理丹青——明清緙繡書畫特展”展品局部

以往觀眾難以看到絲織文物上的許多精彩細節(jié),此次特展為讓觀眾觀展有新體驗,策展團隊在做好文物保護工作的同時,在燈光布控、掛靠布展、溫濕度等多方調試下,實現(xiàn)了展柜進深縮短近一半距離,基本保持畫面距觀眾30厘米,觀眾能像文博專家一樣近距離看文物。

現(xiàn)場展示的傳統(tǒng)緙絲織機

現(xiàn)場展示的傳統(tǒng)緙絲織機

展廳中還置有一臺傳統(tǒng)緙絲織機,使觀眾能夠更為直觀地了解緙絲機的結構和工作原理。上博研究人員為展覽特別制作的緙絲織機復原3D視頻,首次清晰呈現(xiàn)織造中“通經(jīng)回緯”的特殊工藝細節(jié),并獨家動態(tài)呈現(xiàn)10種主要緙絲技法,展現(xiàn)緙絲工藝的珍貴與獨特。

現(xiàn)場展示的傳統(tǒng)緙絲織機(局部)

現(xiàn)場展示的傳統(tǒng)緙絲織機(局部)

考慮到緙繡文物的脆弱性,展覽時間僅為兩個月,部分珍貴文物將于5月31日、6月28日進行輪換。

據(jù)悉,此次展覽將于5月21日免費對外開放,并持續(xù)至2021年7月18日。

熱門文章排行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talentonion.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