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世凱在小站練兵時,清廷發(fā)生了一件重大的事件,就是“戊戌政變”。袁世凱和戊戌政變有重要的關系,因此我們在敘述這一段歷史之前,必須先把西太后和光緒之間的種種作一個交代。
同治皇帝死后,因為他沒有兒子,也沒有過繼兒子,于是沒有主見的慈安太后(東太后)和有野心的慈禧太后(西太后)便共同商定,以醇親王(奕譞)的次子載湉,為咸豐帝的承繼兒子,繼承皇位,這就是光緒皇帝。按照清室的皇位繼承法,這本是不合理的,因為同治和光緒都是“載”字輩,他們倆人是堂兄弟,兄終弟及,在滿清還無先例??墒枪饩w的父親奕譞是咸豐皇帝的兄弟,光緒的母親是西太后的妹妹,兩兄弟娶兩姊妹。西太后既是光緒的大伯媽,又是光緒的大姨媽,親上加親,除了親生兒子,這種關系應該是最親的了。選擇這樣關系的親人來做皇帝,是有把握可以控制的,何況這時西太后有極旺盛的權力欲望,如果她不作太后,則如何垂簾聽政呢?
光緒五歲即位,還是個不懂事的小孩子,清廷一切政事全由東西兩位太后垂簾聽政。東太后素來不愿管事,因此西太后便掌握了實權。到光緒十二年(1886年)光緒已17歲了,這時東太后也死了五年多,西太后不好意思再繼續(xù)聽政,乃宣布于明年正月“還政”,其實還政不過是個名目,她換了個“訓政”的名目繼續(xù)攬權。到了光緒十四年(1888年)光緒才宣告親政,這時光緒已19歲,可是二品以上大員的黜陟,仍要由慈禧決定。
不論從哪方面說,光緒帝總算是一個可愛的、值得同情的年輕小皇帝。他想做一個有為的好皇帝,可惜在一個無可施展的政治環(huán)境中,上有慈禧的專橫,而朝中滿籍官吏盡是頑固守舊愚昧無知思維①相對于存在而言,指整個認識活動即意識、精神。,不要說政治上他不能有作為,甚至于在愛情上也不能自由。清王朝的家法本來就極嚴格,加上慈禧的跋扈,結(jié)果造成同治和光緒兩朝的皇帝悲劇。
清宮中有一個不公開的秘密,就是關于慈禧迫死他親生兒子同治和他的皇后一件公案。據(jù)說選定同治的皇后是東太后所主張的,所以西太后不高興,在同治新婚時借口皇后年輕,不懂宮中禮節(jié),所以不許小夫婦在一塊。同治出天花時,慈禧把皇后喊去斥責,皇后深感委曲,乃遄赴養(yǎng)心殿同治皇帝處哭訴。同治勸她忍受,安慰她說:我們夫妻終將會有出頭的一天。不料這句話卻惹來了大禍。原來慈禧既不喜歡這個媳婦,因此早就在同治周圍設下了監(jiān)視的耳目。這天她聽說皇后在探視同治,就不許聲張悄悄到養(yǎng)心殿的東暖閣外偷聽兒子和媳婦的談話。這對小夫妻萬沒料到說幾句私房話會闖下了滔天大禍,只見慈禧怒氣沖沖地闖了進來,一把抓住皇后的頭發(fā),舉手痛打,并且叫內(nèi)廷準備棍仗侍候。同治嚇得昏厥過去了,慈禧因此沒有對皇后用刑。等到同治一死,慈禧便把責任全部加到皇后的頭上,下令限制皇后的飲食。兩個月后,皇后也就被折磨死了?;屎笏篮螅褥呐瓪膺€不消,又革掉了皇后的父親崇綺的侍郎職位。第二年,有個多事的御史上了一個奏折,說外邊傳說很多,有說皇后死于悲痛過度,有說死于絕粟,總之,節(jié)烈如此,應當表彰,賜與美謚云云。結(jié)果皇后的謚號沒有爭到,這位御史把自己的官也丟了。
在同治死前,慈禧、同治母子不和已是一件公開的秘密。故宮的老太監(jiān)都證實同治給東太后請安,還留下說一些話,在自己親生母親那里,簡直連一句話也說不出來。同治親政時,西太后在朝中的親信羽翼早已形成,東太后又一向不大問事,皇帝辦起事來如果不先問問西太后,根本得不通。這就是母子不和的真正原因。慈禧是個權力欲非常強烈的人,絕不愿丟開到手的任何權力,她為了自己的權威,對自己的親骨肉或親信都是順我者生,逆我者死。
光緒年間,她的脾氣更加喜怒無常。有一個太監(jiān)陪她下棋,說了一句“奴才殺老祖宗的這只馬”,她立刻大怒道:“我殺你一家子!”就叫人把這太監(jiān)拉了出去活活打死了。
慈禧還政后,恣意享樂,通過李蓮英賣官鬻爵,挪用海軍款修頤和園。中日甲午戰(zhàn)爭時,她正在做60歲生日,從西苑到頤和園,沿途扎彩,奏樂演戲。她還當著皇帝的面對大臣們說:“誰使我生日不高興,我便使他一輩子不高興?!贝褥热粚Υ约河H生兒子同治都那樣專制,因此她對待光緒自然也極霸道,尤其表現(xiàn)在光緒選后方面。她強迫光緒選她的內(nèi)侄女為皇后,就是隆裕,可是光緒卻喜愛自己所選中的珍妃。隆裕在光緒大婚后倍受冷落,光緒寵愛珍妃,也被慈禧禁阻。光緒比同治勇敢,他看到慈禧窮奢極侈,又頑固地把持朝政,甚至連皇帝的婚姻也不能自由,內(nèi)心起了極大的反感。加以當時的清王朝已到了危亡的關頭,這位年輕皇帝于是大膽地接受新的思想,真正地掌握朝政??蓱z他生不逢時,維新變法只不過百日,他就被慈禧打入冷宮里去了。
戊戌政變是維新運動的結(jié)果,維新運動可以說是康有為所一手促成的??涤袨榈木S新運動是自上而下,方法是上書皇帝??档谝淮紊蠒窃诠饩w十四年(1888年),那時他應順天鄉(xiāng)試落第,于是上書請變成法。這篇文章約6000字。當時清廷都是些頑固保守分子,只有國子監(jiān)祭酒盛昱、翰林院編修黃紹箕、刑部主事沈曾植和光緒的師付翁同龢很贊同康的意見,但大臣們都沒有膽量把康的文章遞上去。到了光緒廿一年(1895年)康以舉人身份入京會試,正值甲午戰(zhàn)后中日議和,他聯(lián)合了1200位舉人,費了一天一晚的時間起草一個萬言書,內(nèi)容是反對和議,遷都再戰(zhàn)。重要條目是:下詔鼓天下之氣,遷都定天下之本,練兵強天下之勢,變法成天下之治。這封書亦未被轉(zhuǎn)上,可是,卻傳遍了北京城,就是有名的“公車上書”。公車上書的第二天會試發(fā)榜,康中進士第五名,殿試降二甲48名,授職工部主事。他再起草一個奏疏,請及時變法,富國養(yǎng)民,教士治兵,求人才而慎左右,通下情而圖自強。這奏疏由都察院轉(zhuǎn)遞,終于被光緒看到了,非常感動,命抄四份,一份呈西太后,一份留軍機處并分發(fā)各省督撫將軍,一份存乾清宮,一份存勤政殿。由于這次奏疏被光緒賞識,康乃再上一個奏疏,主張設立議院,下詔求言。這次奏疏都察院不肯轉(zhuǎn),工部衙門也不肯轉(zhuǎn)。可是康的議論已被翁同龢所欣賞,特地找康談變法,又把康的著作都拿了去看。由于翁是帝師,又兼軍機大臣,和光緒皇帝最親近,翁因此常把康的變法維新思想向光緒灌輸。光緒的傾向變法,這時已開始了。
光緒廿一年(1895年)六月,翁同龢得到光緒皇帝的同意,令陳熾起草實行新政的詔書12道,準備陸續(xù)頒布,但怕慈禧和一班守舊大臣反對,于是去說服恭親王奕山作主頒布。奕不肯同意,事情便擱了下來。這時清廷的守舊派都很不歡喜亂上書的康有為,大學士徐桐、御史褚成博都上奏劾他,陳熾、沈曾植勸康有為暫離北京,康乃于八月底出京回粵。第二年慈禧殺太監(jiān)寇良才,杖責珍、瑾二妃,太后和光緒之間的關系勢成水火,變法維新是完全談不到了。
光緒廿三年(1897年)冬天,德人強占膠州,康有為又趕到北京上了一個很長的奏章,陳說國際形勢和當前中國處境,提出幾個要點:(一)實行君主立憲。(二)整頓吏治與財政。(三)實行新式教育政策。(四)興辦社會福利。(五)振興工商事業(yè)。(六)聽任疆臣各自變法。(七)仿效俄法日以定國是。這篇洋洋大文不僅傳遍北京,連上海的報紙也刊載出來了。
由于上述這篇奏章震動了朝廷上下,光緒本想召見康,但奕說:“本朝成例四品以下官吏不能召見”,于是乃改為大臣代表皇帝傳康到總理各國事務衙門談話。
光緒廿四年(1898年)正月初三日下午三點鐘,康有為和當時清廷著名大臣李鴻章、翁同龢、榮祿、廖壽恒(刑部尚書)、張蔭桓(戶部左侍郎)等會見,地點是在總理衙門西花廳。這是一幕精采的辯論會。榮祿說:“祖宗之法不能變”??涤袨榇穑骸白孀谥ㄊ菫榱酥卫碜孀诘耐恋?,如今祖宗的土地都不能守,則還守什么祖宗之法?舉例來說:現(xiàn)在談話的總理各國事務衙門,也不是祖宗時候就有的,因時制宜是適應需要。”他的回答駁倒了榮祿。廖壽恒問:“變法如何著手?”康有為答:“應從改革法律官制入手。”李鴻章問:“那么六部可以盡撤,則例可以盡棄嗎?”康有為答:“法積久而弊生,而且今昔異勢,現(xiàn)在的法律官制實在應該改弦更張,就是一時不能全改,也應斟酌情形逐步更改,這樣才能推行新政。”接著他從政治談到經(jīng)濟財政,又說日本因仿效西洋維新而富強,如今制度已很完備,中國和日本鄰近,應該向日本學習。這次談話由三點鐘談到天黑才散。
第二天翁同龢把談話情形報告光緒,光緒又要召見康,恭親王主張叫康先條陳意見,于是光緒命康具折上陳,并把康所著《日本變政考》、《俄大帝彼得變政記》一并進呈。康有為乃在正月初八日上了一個“統(tǒng)籌全局”的奏折,折中說:“現(xiàn)萬國之勢,能變則存,不變則亡,全變則強,小變?nèi)酝觥浇裰≡诤V守舊法而不知變……”然后舉明治維新時的改革為證,要求光緒先做三大事:(一)大集群臣于天壇,詔定國是,除舊布新;(二)設上書所于午門,派御史二人收書,許天下士民上書言事;(三)設制度局于內(nèi)廷,選天下通才數(shù)十人入直其中,皇上每日親臨,損益庶政。并于庶局下設法律、度支、學務、農(nóng)、商、工、礦、鐵路、郵政、電報、陸軍、海軍等12局??挡⒃谥鞯男蛭纳暇媲逋?,如果不自動變法,等別人來變時,清朝就完蛋了,但如能自動地變,則清廷仍可以永遠統(tǒng)治下去。在康有為的奏折里一方面強調(diào)變法可以富強,而變法又是非常容易。這些意見把年輕而有抱負的光緒皇帝完全打動了,他把康有為的著作和奏章都放在案頭,天天翻閱。
康有為不僅只爭取光緒皇帝贊同他的變法主張,同時還聯(lián)絡許多能接受新思想的官吏和知識分子。他在長興里講學時,已經(jīng)拔識了幾個同門弟子,其中最著名的是梁啟超。后來康中了進士,名氣日大,在京中結(jié)識了翰林侍讀學士徐致靖、御史楊深秀、給事中高燮曾,以及張蔭桓、李端棻、楊銳、林旭、劉光第等一班同志。在督撫中得到陳寶箴、張之洞(后來反對康)的支持。其他如黃遵憲、陳三立、徐仁壽、汪康年、屠守仁、黃紹荃等都給予他精神上的響應。他還有一個私淑弟子譚嗣同,是他同志中最得力的一員。
推行維新運動,組織方法是創(chuàng)立學會,宣傳方法是開辦報館。光緒廿一年(1895年)康在北京自己出錢創(chuàng)刊了一份日報,名叫《中外紀聞》,由梁啟超、麥孟華負責編撰。每天印2000份托送邸報(清政府的公報)的人隨邸報附送。七月間由文廷式出面組織強學會,會員有江標、袁世凱、黃遵憲。每十天集會一次,每次有人演說。張之洞特別捐了五千金作會費,辦了一個強學書局,刊行書報,翻譯各國名著。九月間康南下,特別到南京去見兩江總督張之洞,促成在上海設強學會分會。后來北京強學書局改為官書局,最后官書局改為京師大學堂。上海方面強學會分會發(fā)行了一種《時務報》,銷路很好。接著各地紛紛組織會社,湖北有質(zhì)學會,廣州有圣學會,湖南有南學會、地圖公會、明達學會,廣東有粵學會、群學會,蘇州有蘇學會,上海有不纏足會、農(nóng)學會、譯書會、蒙學會,北京有知恥會、經(jīng)濟學會,陜西有味經(jīng)學會。
光緒廿三年(1897年)康有為到桂林,和唐景崧、岑春煊開圣學會。其后再返北京,邀各省旅京的人士倡設學會,有粵學會、蜀學會、閩學會、陜學會等,這是以各省旅京人士來負責把維新運動推廣到各省去的。接著由御史李盛鐸和康有為發(fā)起一個保國會,其宗旨是保衛(wèi)國家的政權和土地,保衛(wèi)人民的自立,講求變法之宜,研究外交之利等等。由于保國會成立,各省乃成立地方組織,如云南成立保滇會,浙江成立保浙會等。守舊派乃又加以攻擊,御史黃桂鋆上奏彈劾,可是光緒卻置之不問。御史潘憲瀾再劾保國會,軍機大臣剛毅主張查禁,光緒說:“這個會能夠保國,豈不是一個很好的組織么,何必還要查究呢?”后來禮部尚書許應骃、御史文悌先后上疏彈劾康有為,說他發(fā)起組織保國會,是保中國,不是保大清。光緒仍不理睬,而文悌卻因此革職。不過由于反對派的強力攻擊,保國會的工作也無形停頓了。
同治皇帝死后,因為他沒有兒子,也沒有過繼兒子,于是沒有主見的慈安太后(東太后)和有野心的慈禧太后(西太后)便共同商定,以醇親王(奕譞)的次子載湉,為咸豐帝的承繼兒子,繼承皇位,這就是光緒皇帝。按照清室的皇位繼承法,這本是不合理的,因為同治和光緒都是“載”字輩,他們倆人是堂兄弟,兄終弟及,在滿清還無先例??墒枪饩w的父親奕譞是咸豐皇帝的兄弟,光緒的母親是西太后的妹妹,兩兄弟娶兩姊妹。西太后既是光緒的大伯媽,又是光緒的大姨媽,親上加親,除了親生兒子,這種關系應該是最親的了。選擇這樣關系的親人來做皇帝,是有把握可以控制的,何況這時西太后有極旺盛的權力欲望,如果她不作太后,則如何垂簾聽政呢?
光緒五歲即位,還是個不懂事的小孩子,清廷一切政事全由東西兩位太后垂簾聽政。東太后素來不愿管事,因此西太后便掌握了實權。到光緒十二年(1886年)光緒已17歲了,這時東太后也死了五年多,西太后不好意思再繼續(xù)聽政,乃宣布于明年正月“還政”,其實還政不過是個名目,她換了個“訓政”的名目繼續(xù)攬權。到了光緒十四年(1888年)光緒才宣告親政,這時光緒已19歲,可是二品以上大員的黜陟,仍要由慈禧決定。
不論從哪方面說,光緒帝總算是一個可愛的、值得同情的年輕小皇帝。他想做一個有為的好皇帝,可惜在一個無可施展的政治環(huán)境中,上有慈禧的專橫,而朝中滿籍官吏盡是頑固守舊愚昧無知思維①相對于存在而言,指整個認識活動即意識、精神。,不要說政治上他不能有作為,甚至于在愛情上也不能自由。清王朝的家法本來就極嚴格,加上慈禧的跋扈,結(jié)果造成同治和光緒兩朝的皇帝悲劇。
清宮中有一個不公開的秘密,就是關于慈禧迫死他親生兒子同治和他的皇后一件公案。據(jù)說選定同治的皇后是東太后所主張的,所以西太后不高興,在同治新婚時借口皇后年輕,不懂宮中禮節(jié),所以不許小夫婦在一塊。同治出天花時,慈禧把皇后喊去斥責,皇后深感委曲,乃遄赴養(yǎng)心殿同治皇帝處哭訴。同治勸她忍受,安慰她說:我們夫妻終將會有出頭的一天。不料這句話卻惹來了大禍。原來慈禧既不喜歡這個媳婦,因此早就在同治周圍設下了監(jiān)視的耳目。這天她聽說皇后在探視同治,就不許聲張悄悄到養(yǎng)心殿的東暖閣外偷聽兒子和媳婦的談話。這對小夫妻萬沒料到說幾句私房話會闖下了滔天大禍,只見慈禧怒氣沖沖地闖了進來,一把抓住皇后的頭發(fā),舉手痛打,并且叫內(nèi)廷準備棍仗侍候。同治嚇得昏厥過去了,慈禧因此沒有對皇后用刑。等到同治一死,慈禧便把責任全部加到皇后的頭上,下令限制皇后的飲食。兩個月后,皇后也就被折磨死了?;屎笏篮螅褥呐瓪膺€不消,又革掉了皇后的父親崇綺的侍郎職位。第二年,有個多事的御史上了一個奏折,說外邊傳說很多,有說皇后死于悲痛過度,有說死于絕粟,總之,節(jié)烈如此,應當表彰,賜與美謚云云。結(jié)果皇后的謚號沒有爭到,這位御史把自己的官也丟了。
在同治死前,慈禧、同治母子不和已是一件公開的秘密。故宮的老太監(jiān)都證實同治給東太后請安,還留下說一些話,在自己親生母親那里,簡直連一句話也說不出來。同治親政時,西太后在朝中的親信羽翼早已形成,東太后又一向不大問事,皇帝辦起事來如果不先問問西太后,根本得不通。這就是母子不和的真正原因。慈禧是個權力欲非常強烈的人,絕不愿丟開到手的任何權力,她為了自己的權威,對自己的親骨肉或親信都是順我者生,逆我者死。
光緒年間,她的脾氣更加喜怒無常。有一個太監(jiān)陪她下棋,說了一句“奴才殺老祖宗的這只馬”,她立刻大怒道:“我殺你一家子!”就叫人把這太監(jiān)拉了出去活活打死了。
慈禧還政后,恣意享樂,通過李蓮英賣官鬻爵,挪用海軍款修頤和園。中日甲午戰(zhàn)爭時,她正在做60歲生日,從西苑到頤和園,沿途扎彩,奏樂演戲。她還當著皇帝的面對大臣們說:“誰使我生日不高興,我便使他一輩子不高興?!贝褥热粚Υ约河H生兒子同治都那樣專制,因此她對待光緒自然也極霸道,尤其表現(xiàn)在光緒選后方面。她強迫光緒選她的內(nèi)侄女為皇后,就是隆裕,可是光緒卻喜愛自己所選中的珍妃。隆裕在光緒大婚后倍受冷落,光緒寵愛珍妃,也被慈禧禁阻。光緒比同治勇敢,他看到慈禧窮奢極侈,又頑固地把持朝政,甚至連皇帝的婚姻也不能自由,內(nèi)心起了極大的反感。加以當時的清王朝已到了危亡的關頭,這位年輕皇帝于是大膽地接受新的思想,真正地掌握朝政??蓱z他生不逢時,維新變法只不過百日,他就被慈禧打入冷宮里去了。
戊戌政變是維新運動的結(jié)果,維新運動可以說是康有為所一手促成的??涤袨榈木S新運動是自上而下,方法是上書皇帝??档谝淮紊蠒窃诠饩w十四年(1888年),那時他應順天鄉(xiāng)試落第,于是上書請變成法。這篇文章約6000字。當時清廷都是些頑固保守分子,只有國子監(jiān)祭酒盛昱、翰林院編修黃紹箕、刑部主事沈曾植和光緒的師付翁同龢很贊同康的意見,但大臣們都沒有膽量把康的文章遞上去。到了光緒廿一年(1895年)康以舉人身份入京會試,正值甲午戰(zhàn)后中日議和,他聯(lián)合了1200位舉人,費了一天一晚的時間起草一個萬言書,內(nèi)容是反對和議,遷都再戰(zhàn)。重要條目是:下詔鼓天下之氣,遷都定天下之本,練兵強天下之勢,變法成天下之治。這封書亦未被轉(zhuǎn)上,可是,卻傳遍了北京城,就是有名的“公車上書”。公車上書的第二天會試發(fā)榜,康中進士第五名,殿試降二甲48名,授職工部主事。他再起草一個奏疏,請及時變法,富國養(yǎng)民,教士治兵,求人才而慎左右,通下情而圖自強。這奏疏由都察院轉(zhuǎn)遞,終于被光緒看到了,非常感動,命抄四份,一份呈西太后,一份留軍機處并分發(fā)各省督撫將軍,一份存乾清宮,一份存勤政殿。由于這次奏疏被光緒賞識,康乃再上一個奏疏,主張設立議院,下詔求言。這次奏疏都察院不肯轉(zhuǎn),工部衙門也不肯轉(zhuǎn)。可是康的議論已被翁同龢所欣賞,特地找康談變法,又把康的著作都拿了去看。由于翁是帝師,又兼軍機大臣,和光緒皇帝最親近,翁因此常把康的變法維新思想向光緒灌輸。光緒的傾向變法,這時已開始了。
光緒廿一年(1895年)六月,翁同龢得到光緒皇帝的同意,令陳熾起草實行新政的詔書12道,準備陸續(xù)頒布,但怕慈禧和一班守舊大臣反對,于是去說服恭親王奕山作主頒布。奕不肯同意,事情便擱了下來。這時清廷的守舊派都很不歡喜亂上書的康有為,大學士徐桐、御史褚成博都上奏劾他,陳熾、沈曾植勸康有為暫離北京,康乃于八月底出京回粵。第二年慈禧殺太監(jiān)寇良才,杖責珍、瑾二妃,太后和光緒之間的關系勢成水火,變法維新是完全談不到了。
光緒廿三年(1897年)冬天,德人強占膠州,康有為又趕到北京上了一個很長的奏章,陳說國際形勢和當前中國處境,提出幾個要點:(一)實行君主立憲。(二)整頓吏治與財政。(三)實行新式教育政策。(四)興辦社會福利。(五)振興工商事業(yè)。(六)聽任疆臣各自變法。(七)仿效俄法日以定國是。這篇洋洋大文不僅傳遍北京,連上海的報紙也刊載出來了。
由于上述這篇奏章震動了朝廷上下,光緒本想召見康,但奕說:“本朝成例四品以下官吏不能召見”,于是乃改為大臣代表皇帝傳康到總理各國事務衙門談話。
光緒廿四年(1898年)正月初三日下午三點鐘,康有為和當時清廷著名大臣李鴻章、翁同龢、榮祿、廖壽恒(刑部尚書)、張蔭桓(戶部左侍郎)等會見,地點是在總理衙門西花廳。這是一幕精采的辯論會。榮祿說:“祖宗之法不能變”??涤袨榇穑骸白孀谥ㄊ菫榱酥卫碜孀诘耐恋?,如今祖宗的土地都不能守,則還守什么祖宗之法?舉例來說:現(xiàn)在談話的總理各國事務衙門,也不是祖宗時候就有的,因時制宜是適應需要。”他的回答駁倒了榮祿。廖壽恒問:“變法如何著手?”康有為答:“應從改革法律官制入手。”李鴻章問:“那么六部可以盡撤,則例可以盡棄嗎?”康有為答:“法積久而弊生,而且今昔異勢,現(xiàn)在的法律官制實在應該改弦更張,就是一時不能全改,也應斟酌情形逐步更改,這樣才能推行新政。”接著他從政治談到經(jīng)濟財政,又說日本因仿效西洋維新而富強,如今制度已很完備,中國和日本鄰近,應該向日本學習。這次談話由三點鐘談到天黑才散。
第二天翁同龢把談話情形報告光緒,光緒又要召見康,恭親王主張叫康先條陳意見,于是光緒命康具折上陳,并把康所著《日本變政考》、《俄大帝彼得變政記》一并進呈。康有為乃在正月初八日上了一個“統(tǒng)籌全局”的奏折,折中說:“現(xiàn)萬國之勢,能變則存,不變則亡,全變則強,小變?nèi)酝觥浇裰≡诤V守舊法而不知變……”然后舉明治維新時的改革為證,要求光緒先做三大事:(一)大集群臣于天壇,詔定國是,除舊布新;(二)設上書所于午門,派御史二人收書,許天下士民上書言事;(三)設制度局于內(nèi)廷,選天下通才數(shù)十人入直其中,皇上每日親臨,損益庶政。并于庶局下設法律、度支、學務、農(nóng)、商、工、礦、鐵路、郵政、電報、陸軍、海軍等12局??挡⒃谥鞯男蛭纳暇媲逋?,如果不自動變法,等別人來變時,清朝就完蛋了,但如能自動地變,則清廷仍可以永遠統(tǒng)治下去。在康有為的奏折里一方面強調(diào)變法可以富強,而變法又是非常容易。這些意見把年輕而有抱負的光緒皇帝完全打動了,他把康有為的著作和奏章都放在案頭,天天翻閱。
康有為不僅只爭取光緒皇帝贊同他的變法主張,同時還聯(lián)絡許多能接受新思想的官吏和知識分子。他在長興里講學時,已經(jīng)拔識了幾個同門弟子,其中最著名的是梁啟超。后來康中了進士,名氣日大,在京中結(jié)識了翰林侍讀學士徐致靖、御史楊深秀、給事中高燮曾,以及張蔭桓、李端棻、楊銳、林旭、劉光第等一班同志。在督撫中得到陳寶箴、張之洞(后來反對康)的支持。其他如黃遵憲、陳三立、徐仁壽、汪康年、屠守仁、黃紹荃等都給予他精神上的響應。他還有一個私淑弟子譚嗣同,是他同志中最得力的一員。
推行維新運動,組織方法是創(chuàng)立學會,宣傳方法是開辦報館。光緒廿一年(1895年)康在北京自己出錢創(chuàng)刊了一份日報,名叫《中外紀聞》,由梁啟超、麥孟華負責編撰。每天印2000份托送邸報(清政府的公報)的人隨邸報附送。七月間由文廷式出面組織強學會,會員有江標、袁世凱、黃遵憲。每十天集會一次,每次有人演說。張之洞特別捐了五千金作會費,辦了一個強學書局,刊行書報,翻譯各國名著。九月間康南下,特別到南京去見兩江總督張之洞,促成在上海設強學會分會。后來北京強學書局改為官書局,最后官書局改為京師大學堂。上海方面強學會分會發(fā)行了一種《時務報》,銷路很好。接著各地紛紛組織會社,湖北有質(zhì)學會,廣州有圣學會,湖南有南學會、地圖公會、明達學會,廣東有粵學會、群學會,蘇州有蘇學會,上海有不纏足會、農(nóng)學會、譯書會、蒙學會,北京有知恥會、經(jīng)濟學會,陜西有味經(jīng)學會。
光緒廿三年(1897年)康有為到桂林,和唐景崧、岑春煊開圣學會。其后再返北京,邀各省旅京的人士倡設學會,有粵學會、蜀學會、閩學會、陜學會等,這是以各省旅京人士來負責把維新運動推廣到各省去的。接著由御史李盛鐸和康有為發(fā)起一個保國會,其宗旨是保衛(wèi)國家的政權和土地,保衛(wèi)人民的自立,講求變法之宜,研究外交之利等等。由于保國會成立,各省乃成立地方組織,如云南成立保滇會,浙江成立保浙會等。守舊派乃又加以攻擊,御史黃桂鋆上奏彈劾,可是光緒卻置之不問。御史潘憲瀾再劾保國會,軍機大臣剛毅主張查禁,光緒說:“這個會能夠保國,豈不是一個很好的組織么,何必還要查究呢?”后來禮部尚書許應骃、御史文悌先后上疏彈劾康有為,說他發(fā)起組織保國會,是保中國,不是保大清。光緒仍不理睬,而文悌卻因此革職。不過由于反對派的強力攻擊,保國會的工作也無形停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