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卷

第二十六章 關門打狗

民國春秋 作者:劉鳳舞 編著


  林彪對毛澤東要他到敵人要害去打堅固設防的大城市卻有顧慮:如果久攻不下,敵人援兵上來,再像1947年攻打四平未下一樣,定將影響戰(zhàn)局。他向中央軍委提出先打長春,強調打長春的條件有利,南線作戰(zhàn)有諸多困難。并準備集中9個縱隊打長春,其中7個縱隊攻城,2個縱隊在四平以南打援,其他3個縱隊置錦州、沈陽、四平之間,鉗制敵人。并說:“以上是我們的根本意見,其他意見也曾加以考慮,均認為不甚適宜?!?br/>
  在林彪的堅持下,中央軍委同意林彪打長春的計劃。毛澤東在給林彪的電報中說:

  我們同意你們先打長春的理由是先打長春比較先打他處要有利一些,不是因為先打他處特別不利,或有不可克服之困難……不應當強調南下作戰(zhàn)之困難,以免你們自己及干部在精神上處于被動地位。

  林彪在對長春的敵情、地形沒有完全弄清楚,兵力和火力部署上沒有形成絕對的優(yōu)勢,攻城方法上也沒有采用近迫作業(yè)和坑道爆破的方法,便匆忙決定派兩個縱隊攻打長春。

  林彪部在外圍戰(zhàn)斗中殲敵5000余人,占領了西郊機場,但因傷亡較大,被迫停止了攻擊。然后,林彪又提出對長春“長圍久困”,開展政治攻勢與經濟封鎖,等敵人軍心動搖再攻的辦法。

  毛澤東多次批評林彪:錦州是東北國民黨軍戰(zhàn)略門戶,是東北與關內聯系的陸路要沖,咽喉之地。所以,先下錦州是關鍵,然后既可關門打狗。然而,林彪對南下作戰(zhàn)還是未下決心,認為錦州敵眾,工事強,不是急切可下的。因而提出先打北寧路上錦州、山海關間幾個小點之后,再去打已經劃歸傅作義指揮的承德第十三軍,而出動時間,不宜東北軍先行動,而擬華北野戰(zhàn)軍派兵團攻大同,把傅作義的主力調西線,東北野戰(zhàn)軍出動時間,視華北野戰(zhàn)軍出動時間才能確定。

  毛澤東要求林彪首先考慮對錦州、唐山作戰(zhàn),只要可能,就應攻取錦州、唐山,全部或大部殲滅范漢杰集團,然后再向承德、張家口打傅作義。目前北寧路正好打仗,你們應當迅速出動。

  林彪經過一段時間的猶豫之后,最終決定南下北寧路作戰(zhàn),并向全軍發(fā)布了政治動員令,號召發(fā)揚高度的英勇精神,克服困難,不怕疲勞,不怕傷亡,以積極精神運用技術和戰(zhàn)術,爭取全殲東北國民黨軍隊。但在兵力部署上,仍以主力置于新民、沈陽及長春之間,以應付沈陽敵人出來增援和長春敵人突圍,以偏師用于北字路作戰(zhàn)。

  毛澤東見林彪對北寧路作戰(zhàn)的決心不大,又致電林、羅、劉:你們應當使用主力于錦州、山海關、唐山一線,而置長春、沈陽兩敵于不顧。并準備打錦州時,殲滅可能由長、沈援錦之敵。因為錦、榆、唐三點及附近之敵互相孤立,攻殲取勝比較確實可靠。經毛澤東多次說服,林彪才決定遼沈戰(zhàn)役先從北寧路打起的問題,并重新布置兵力。

  從9月12日起,林彪、羅榮桓指揮東北野戰(zhàn)軍首先在北寧路山海關、唐山段發(fā)起攻擊。解放軍以迅猛動作攻克昌黎、北戴河、興城、綏中,迅速切斷義縣與錦州的聯系,包圍了義縣,并插向錦州以北,殲滅了薛家屯敵軍27個團,奪取了帽山屯和錦州以北諸高地。解放軍1個連在白老虎屯打退敵人在飛機大炮和11輛坦克支援下的4個步兵團的15次反擊,激戰(zhàn)16個小時,在傷亡過半的情況下,頑強地守住了陣地。解放軍又攻占了高橋、西??诤退?,切斷了錦州和錦西敵人的聯系。至此,解放軍已將北寧路錦州至唐山段各點之敵,一概分割,切斷了敵人的陸路交通。

  蔣介石大驚,急電衛(wèi)立煌出兵援錦。衛(wèi)立煌認為錦州之圍應由關內出兵解決,回電拒不執(zhí)行命令。9月24日,衛(wèi)立煌被蔣介石召到南京,在總統官邸,蔣介石歇斯底里地命令衛(wèi)立煌執(zhí)行援錦計劃,衛(wèi)立煌據理力爭,最后,蔣介石派參謀長顧祝同與衛(wèi)立煌同赴沈陽,以監(jiān)軍身份逼迫衛(wèi)立煌行動。并空運第四十九軍到錦州增援。衛(wèi)立煌仍持反對意見,與顧祝同多次爭吵。是時,錦州防線形將崩潰,錦州機場被解放軍炮火封鎖,49軍僅運去1個師就不能再運。顧祝同見衛(wèi)立煌仍無動于衷,便召集東北將領開會,要衛(wèi)立煌出兵援錦,衛(wèi)立煌堅決反對執(zhí)行這一命令,并與顧多次爭吵。衛(wèi)甚至賭咒發(fā)誓:“出了遼西,一定會全軍覆沒,你不信我同你畫個‘十’字(畫押之意)。”顧祝同大罵衛(wèi)立煌,一切不堪入耳的話都罵出來。衛(wèi)立煌極力忍耐,但就是拒絕出兵遼西。顧祝同無奈,只好飛回南京向蔣介石告狀。

  蔣介石聞報大怒,于9月30日飛北平親自指揮,隨行者有軍務局長俞濟時,聯勤總司令郭懺,海軍總司令桂永清,空軍總司令周至柔,參軍羅澤等。蔣介石一到北平,就要傅作義出兵增援東北,調華北的62軍、92軍、獨立95師,由海運向葫蘆島集中,命華北第17兵團司令侯鏡如到葫蘆島統一指揮。

  林彪仍未完全打消顧慮,他致電中央軍委,說打了義縣、高橋、錦西、興城之后,如果山海關敵人沒有撤,則打山海關,如果山海關敵人撤了再打錦州。毛澤東則回電說:“如果同時打山海關、錦州,則同時打,否則集中兵力打錦州。打了錦州你們就有了主動權,我們認為攻克錦州是有把握的?!比绻却蛏胶jP,回頭再打錦州,勞師費時,給沈陽敵人以增援時間。林彪這才決定攻打錦州,并下書錦州守敵云南部隊第六兵團司令盧浚泉,曉以大義,勸其停止抵抗,以免無謂犧牲。盧浚泉拒絕。

  10月1日,解放軍攻克義縣,激戰(zhàn)4個小時全殲守敵,活捉師長王世高。是時,林彪得到蔣軍62軍和獨95師由山海關和天津海運葫蘆島,增援東北的情報,增添了新的顧慮:“準備的是一桌菜,上來了兩桌客,怎么辦?”他致電中央軍委,請求放棄北寧路作戰(zhàn),仍然回師打長春。毛澤東回電批評林彪說:

  四五月間長春敵本來好打,你們不敢打。七月間長春敵同樣好打,你們又不敢打,現在攻錦州部署業(yè)已完畢,錦西、灤縣之敵第八軍、第九軍已經調走,你們又因62軍和獨95師一項并不很大的敵情變化,又不敢打錦州,又想回去打長春,我們認為這是很不妥當的。只要你們10天內打下錦州,你們就有了戰(zhàn)役上的主動權,而打下長春,并不能幫助你們取得主動,反而將增加你們下一步的困難。

  林彪看了這份電報,才最后下定首先攻取錦州的決心。

  錦州地區(qū)蔣軍守敵15萬人,利用市周帽兒山、大小紫荊山、罕王殿山之綿亙起伏地,和日偽統治時期構筑的舊工事,構成了互為犄角的堅固的外圍陣地,市區(qū)工事以制高點和堅固建筑物為核心,圍以若干地堡和副防御,形成點點相聯以點制面的全縱深防御體系。城墻之外有外壕、鐵絲網、鹿砦和布雷區(qū),城墻上滿布相互交叉的明暗火力點。城防可謂堅固也。

  林彪以6個縱隊和炮縱主力約25萬人攻打錦州,其中3個縱隊從北向南作主要突擊,2個縱隊從南向北同北面主要突擊部隊對攻,1個縱隊由東向西作輔助突擊。作戰(zhàn)原則是:大膽穿插,各個殲敵,先吃肉后啃骨頭,求得首先殲滅西半城敵人。另外,2個縱隊在錦州西方向塔山一線打援,3個縱隊對付沈陽援錦之敵,1個縱隊又9個獨立師對付長春之敵,1個縱隊作為戰(zhàn)役總預備隊。

  毛澤東看到如此布署,立即回電:

  甚好,甚慰,這才算把重點放在錦州、錦西方面了,糾正了長時間內平分兵力沒有重點的錯誤,在此以前我們和你們之間的一切不同意見,現在都沒有了。望按你們的部署,大膽放手地堅持實施。

  10月初,解放軍攻城部隊先后開始外圍戰(zhàn),戰(zhàn)斗打得相當激烈。敵人憑堅頑抗,反復爭奪。

  蔣介石于10月2日由北平飛往沈陽,“御駕親征”。蔣介石召集師長以上將領,說道:“形勢的發(fā)展,實在出乎吾人所料。錦州是東北我軍的咽喉,勢在必保。我此次來沈,是來救你們出去的。過去你們要找共軍主力找不到,現在已集中在遼西走廊,正是你們?yōu)辄h國立功的好機會,只要大家以革命精神下定決心,堅決服從命令,我想一定可以成功。關于空軍的協助,后勤的補給,周至柔總司令、郭懺總司令已經為你們準備好了。大家一定要振奮精神,今日惟有死中求生,如此戰(zhàn)失敗,則與各位再無相見之期矣!以往的失敗,就在于不聽我的話喲!我已經60多歲了,死了沒有什么,可你們還年輕,再不聽我的話,一個個都讓共產黨把你們抓了去,后悔晚矣!”

  蔣介石作了部署,要范漢杰堅守錦州,要葫蘆島集中精銳部隊向東攻,要沈陽的廖耀湘兵團由新民出彰武、新立屯,切斷解放軍后方補給線,借以影響錦州攻城,再加上空軍、海軍協同作戰(zhàn),打開東北局面。

  蔣介石作了部署之后,飛往天津,并赴塘沽新港視察,爾后乘“重慶號”軍艦,赴葫蘆島部署指揮。蔣對各將領說:“你們任務重大,幾十萬人的生命,都交給你們負責。你們要以殺身成仁的決心,擊滅共軍。”蔣令集中在葫蘆島的部隊向塔山攻擊,又令桂永清及第三艦隊司令馬紀壯指揮海軍,以24厘米大炮擊毀塔山解放軍陣地,協助陸軍攻擊。蔣介石部署完畢后回到北平。

  蔣介石到北平后,接到宋美齡的電話,要他立即去上海救孔令侃。蔣經國在上?!按蚶匣ⅰ?,要辦投機倒把、擾亂金融的孫令侃。蔣介石于次日去上海。果然,蔣介石一到上海,即將孫令侃救出,但金圓券貶值,市場混亂異常,知底細者認為:“蔣介石要美人不要江山,我們還給他干什么?”

  毛澤東對蔣介石的一舉一動猶如洞中觀火。當他發(fā)現廖耀湘兵團由新民出彰武,妄圖切斷解放軍補給線,即致電林彪:蔣介石想用取巧的辦法引我回援,借以解錦州之圍,只要你們不怕切斷補給線,讓敵人進占彰武并非不利。待錦州打的激烈,彰武之敵回頭援錦,他已失去了時間。你們的中心注意力,必須放在錦州作戰(zhàn)方面,求得盡可能迅速地攻克該城。即使一切其他目的都未達到,只要攻克了錦州,你們就有了主動權,就是一個偉大的勝利。

  林彪、羅榮桓把錦州外圍敵人肅清之后,以2A3的兵力冒著敵人轟炸和炮火的攔阻,不分晝夜大挖交通壕。雖然大軍云集,但地面上看不到人的行動,密如蛛網的土工作業(yè),一條條戰(zhàn)壕伸到城墻跟前。

  10月14日10時15分,東北野戰(zhàn)軍對錦州發(fā)起總攻擊,900門大炮一齊射向錦州預定目標,錦州頓時硝煙彌漫,烈火熊熊。經過45分鐘猛烈轟擊,打開了突破口,繼而攻城部隊發(fā)起沖擊,主攻部隊在炮兵和坦克支援下,迅速突破城防,隨之進入激烈的巷戰(zhàn)。經過31個小時激戰(zhàn),全殲守敵10萬,其中生俘“剿總”副司令兼錦州指揮所主任、國民黨上將范漢杰等以下官兵9萬人。

  在錦州攻城戰(zhàn)的同時,塔山阻擊戰(zhàn)硝煙滾滾。塔山是北寧路上錦州、錦西間一個比較大的村子,蔣介石企圖打通增援錦州的通道,對塔山一線進行猛烈攻擊。解放軍的阻擊部隊,左憑渤海,右以虹螺峴為依托,在塔山、虹螺峴之線占領陣地,以少數兵力,頑強阻擊敵人。蔣軍獨95師、8師、151師、157師在數十門重炮和軍艦、飛機炮火的掩護下,采取兩翼突破、夾擊塔山的戰(zhàn)法,全力向解放軍陣地猛烈攻擊,解放軍經過6天的拚搏、血戰(zhàn),至10月15日中午,終于贏得了勝利,敵人留下7000余具尸體,全線潰退。

  蔣介石聞訊,即飛到沈陽,派飛機去長春空投給東北“剿總”副司令鄭洞國的命令,要他立即率眾突圍南撤。近半個多月來,蔣介石來去匆匆,飛來飛去,席不暇暖,食不知味,寢不安枕。

  解放軍自5月24日起開始對長春采取圍困方針,并成立了以肖勁光為司令、肖華為政委的圍城指揮所,10萬圍城部隊,筑起一道堅不可摧的城外之城,國民黨駐守長春部隊約10萬之眾,其中西半部是蔣介石嫡系部隊的新7軍,東半部隊是云南滇系的第六十軍。解放軍圍城部隊斷絕敵糧草,禁止行人進出,控制機場,不使敵人空運,擾亂敵人空投,并積極殲滅出擾敵人,在長春城外方圓50里的地面上,形成一個封鎖區(qū)。國民黨軍成了甕中之鱉,飛機不能降落,步兵不能突圍,內外聯系中斷,10萬國民黨軍靠空投食物生存,空投的敵機遭解放軍炮兵和高射機槍的射擊,時常來不及空投就掉轉機頭倉惶回逃,有時空投落到解放軍陣地或封鎖區(qū)內,要20架飛機每天飛行2次空投糧食,才能供上長春的需要,而蔣軍飛機每天只有三四架運送糧食,而后來只是一周空投一次。因此空投糧食只能是杯水車薪。蔣軍內部,為爭奪糧食,經常發(fā)生械斗。由于缺糧,蔣軍加倍地搜刮長春市50萬無辜居民,他們組織了軍政警合一的“戰(zhàn)時糧食管制委員會”,將城內的糧食甚至麩子、豆餅都搜刮殆盡,管制起來,統一分配。由于糧食奇缺,城內糧價飛漲,到了9月,長春城內一片混亂。國民黨軍依賴著很少的空投活命,士氣低落,老百姓連草根樹皮都吃光了,常有老人餓死在道旁。

  困守孤城,歷來為兵家所忌。蔣介石在10月初曾命鄭洞國率部突圍,10月7—8日,鄭洞國組織全副美裝的第38師連續(xù)突圍,均被擊破而縮了回去。鄭洞國不得不向蔣介石報告:“共軍嚴密封鎖,無法突圍?!?br/>
  中共中央分析了長春城內國民黨內部嫡系與非嫡系之間的矛盾,決定作爭取滇系60軍起義的工作。朱德以滇軍舊僚的身份,給兵團副司令、60軍軍長曾澤生等寫信,東北局還利用各種關系給長春城內上層軍官寫信。曾澤生認為長春已變成了一座人間地獄,死守長春必然是城破軍亡,于是他決定反蔣起義。10月14日,曾澤生和182師師長白肇學、21師師長隴耀商議后,派張秉昌、李崢先前去解放軍聯系起義事宜,被派出去的人遲遲不歸。曾澤生正十分焦急之際,鄭洞國打電話要他馬上去,說:“有緊要事相商?!?br/>
  曾澤生十分犯疑:莫不是走漏了消息?他吩咐白、隴兩位師長:“我去兵團司令部,在我回來之前,就是天塌下來,你倆都不許離開部隊。鄭洞國如果將我扣留,你們仍按原計劃行動?!?br/>
  曾澤生忐忑不安地來到兵團司令部,見鄭洞國坐在沙發(fā)里,形容愁苦、憔悴,大口大口地抽著煙,見曾進來,遞給他一份電報:“空援機油兩缺,立即向沈陽突圍?!边@是蔣介石在沈陽親手下的命令。鄭洞國又從抽屜里拿出一封信讓曾看,并沉重地說:

  “今天,錦州已經消息斷絕,情況不明了。信是蔣先生在沈陽親筆寫的,今天中午派飛機用大麻袋裝著投下來的,要部隊馬上突圍,違者以軍法論處?!?br/>
  曾澤生解除了疑慮,便問鄭洞國的意見如何。鄭說:“我計劃今晚就開始行動,明日出擊,18日突圍。突圍不出去,就拉部隊上長白山?!?br/>
  曾澤生回到自己的辦公室,張秉昌、李崢先也回來了,他們說解放軍歡迎他們起義。曾澤生按解放軍的要求再派李佐、任孝宗2位副師長出城,并把蔣介石的手令送交給解放軍,以表示起義的誠意。

  解放軍代表劉浩奉命入城同曾澤生見面,曾澤生便于當天晚上,先到21師師部,召集營以上干部開會,曾澤生道:“弟兄們,長春的處境大家都很清楚,今天召集你們來,就是要商議辦法,我們該怎么辦?”

  一位營長站起來道:“我主張起義,反對蔣介石,跟共產黨走!”

  曾澤生立即回道:“這是一條可走的路,我贊成這個意見!

  大家同意起義嗎??”

  眾人回答:“同意!”隴耀站起來面對曾澤生說:“報告軍座,我們21師全師贊成起義,請你下命令吧!”

  曾澤生宣布:“現在,60軍起義。隴師長立即指揮21師,向新7軍布防!我們有解放軍作后盾,不怕他們!”

  曾澤生再去182師,宣布說:“21師已經起義了,我贊成他們,你們怎么辦?”眾人回答說:“起義!”于是,182師繼21師之后,向新7軍布防。

  21師、182師宣布起義,只剩下52師了,這個師原是國民黨交警部隊,是蔣介石派來監(jiān)視他們的,且這個師又駐在21師與182師之間。曾澤生施調虎離山計,打電話給52師師長李嵩,要他帶領52師的三個團長到軍部開軍事會議,要準時到達,不得有誤。當李嵩等人來到軍部,立即將他們扣留,并強迫他們給副師長、副團長打電話:“服從起義,聽從命令!”

  午夜,曾澤生給鄭洞國寫了一封信,并派人送給鄭洞國:

  桂庭司令鈞鑒:

  長春被圍,環(huán)境日趨艱苦,士兵饑寒交迫,人民死亡載道,內戰(zhàn)之慘酷,目擊傷心。今日時局,政府腐敗無能,官吏之貪污橫暴史無前例,豪門資本憑借權勢壟斷經濟,極盡壓榨剝削之能事,國民經濟崩潰,民不聊生。此皆蔣介石政府禍國殃民之罪惡,有志之士莫不痛心疾首,察軍隊為人民之武力,非為滿足個人私欲之工具,理應救民于倒懸。今本軍官兵一致同意,以軍事行動反對內戰(zhàn),打倒蔣氏政權,以圖挽救國家危亡,向民贖罪,拔自身于泥淖。

  公乃長春軍政首長,身系全城安危。為使長市軍民無作無謂犧牲,長市地方不因戰(zhàn)火而糜爛,望即反身自省,斷然起義,同襄義舉,則國家幸甚。竭誠奉達,敬候賜復,并祝戎綏!

  曾澤生敬啟

  鄭洞國看完后,對送信人說道:“曾軍長要起義,請他自己考慮,要我和他一路,我不能干!”

  鄭洞國派參謀長楊友梅、長春市長尚傳道等去見曾澤生,說道:“鄭司令官因職務累身,不便前來,派我們來多多拜致副司令官,希望副司令從長計議?!?br/>
  曾澤生冷笑道:“60軍此舉完全是為了拯救自身,拯救因我們打內戰(zhàn)而在死亡線上的幾十萬長春老百姓,反對蔣氏政權,救國家于危亡,非與鄭司令有隙。假如鄭司令有這樣看法,還請諸位回去,多作解釋,我們已經決定這一正義行動。請你們轉告鄭先生,假如新7軍愿和60軍一起行動,我完全負責代為聯絡。假如他們要先把60軍剿滅了,再突圍也只有聽便!”

  10月17日午夜,60軍向解放軍交接防地后,悄然出城,開往九臺并發(fā)出起義通電。

  60軍起義,鄭洞國的后院起火,長春守敵更是人心惶惶。

  周恩來為爭取鄭洞國起義,致電鄭洞國:

  兄今孤處危城,人心士氣久已背離,蔣介石縱數令兄部突圍,但已遭解放軍重重包圍,何能逃脫。曾軍長此次舉義,已為兄開一為人民立功自贖之門。屆此禍福榮辱決于俄頃之際,兄宜回念當年黃埔之革命初衷,毅然重舉反帝反封建大旗,率領長春全部守軍,宣布反美反蔣,反對國民黨反動統治,贊成土地改革,加入中國人民解放軍行列。

  鄭洞國接到電報后,頗有愚忠愚孝思想,不肯起義,不料防守長春西半部的新7軍人心大亂,新7軍軍長李鴻于10月19日向解放軍投降,長春遂告解放。鄭洞國率少數人據守中央銀行,至10月21日也放下武器。至此,國民黨10萬精銳集團全部就范。

  我東北野戰(zhàn)軍攻克錦州后,立即向東北方面回師,從黑山、大虎山南北兩翼合圍廖耀湘兵團。

  廖耀湘遼西兵團進犯彰武。廖得知解放軍猛攻錦州,遂將遼西兵團置于彰武、新民之間新開河以東地區(qū),以觀動靜。但蔣介石連電催促廖向錦州急進,并派參軍羅澤闿監(jiān)督。羅澤闿聲色俱厲地對廖說:“戰(zhàn)況危險和地形困難,不能成為不打仗的理由!”

  羅澤闿回沈陽急電蔣介石告狀。蔣介石立即手電嚴責,要廖耀湘親率遼西兵團主力星夜渡新開河進占新立屯,再向錦州前進:“如再延誤將以軍法從事?!?br/>
  解放軍攻克錦州,遼西兵團好似是水上飄流著的兩不靠岸的無根浮萍,退回沈陽,渡過三條大河,困難很多,即便成功,也只是慢性自殺,充其量,不過得到長春守軍的結果;撤退營口,雖然有困難和危險,比仍然西進好些。正當廖耀湘反復權衡利害得失時,蔣介石命廖西進。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www.talentonion.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