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冊

四 太平天國軍師負責制的產生與性質

太平天國史 作者:羅尓綱著


  四 太平天國軍師負責制的產生與性質 太平天國按它的階級本質來說是農民的國家,其使命首先是為封建社會中深受壓迫的農民和貧苦的階層謀利益,鎮(zhèn)壓敵對階級的力量。太平天國革命,發(fā)生在中國進入近代史時期,當時的中國,已開始由封建社會變成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封建宗法關系已趨向松弛化,歷史條件已起變化,另有其特殊的內容。它不但把中國歷史上二千多年來農民起義世世代代所追求的平等、平均的農民民主,大大地向前推進,發(fā)展到農民起義的頂峰,而且,帶上了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的屬性,開始具有舊民主主義革命的性質。然而素樸的宗法制君主主義,對君主政體的觀念,還存在于當時農民的思想意識中。因此,在這種條件下,他們起義建國,一面極力要求貫徹他們所追求的農民民主的理想,一面又不可能不沿襲了他們階級敵人那一種舊體制,這樣,在他們國家組織中就出現(xiàn)了把農民民主主義和君主制獨特地結合在一起的軍師負責制。

  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帶上特殊內容的太平天國革命,在它的政權建設上,產生了軍師負責制,以軍師為政府首腦,總理國務,君主臨朝不理政,不能隨他的意志去處理國家大事的政體,絕不是偶然的。這種政體反映了勞動人民的理想和愿望,包涵有豐富的農民民主性質的內容,從下而幾方面考察,可以具體地看出來。

  首先從議政制度看。太平天國議政有三項原則:第一、民主,所有政務,「皆由下擬定」〔一〕。這就使下級得根據(jù)實際情況進行擬議,發(fā)揮民主作用,而避免上級官僚主義,也就避免專制獨裁。第二、集中,下級必須層層轉達,不得越級白事,到了侯、相這一極,經過他們「商議停妥」,再由他們向楊秀清、韋昌輝、石達開稟報,最后,由楊秀清審核,韋昌輝、石達開參議,作出了決定。把全部權力集中到正軍師〔二〕。第三、極度地限制了君權。所有政務,都由正軍師楊秀清決定。然后由楊秀清率領韋昌輝、石達開上奏天王取旨。凡「議定奏上」,天王「無不準者,每批旨準二安」,「從無駁者」,就是從來沒有否決過。群臣「概不準奏事」,只有與政事無關的請安、賀喜、謝恩得向天王上本章,就是這些,也必須楊秀清蓋印,經腸愣隋審查過,否則天王不閱。君權限制到了這種地步〔一〕。這一種議政制度,極度地限制了君權,既民主,又集中,是具有民主性質的。

  從選任人才來看。天朝田畝制度規(guī)定全國每年選舉一次。從最低一級兩司馬芝轄的二十五家選舉起,經過上一級層層考核二直到軍師,然后啟奏天王任用。凡「舉得其人,保舉者受賞;舉非其人,保舉者受罰」,體現(xiàn)了民主的精神。天朝田畝制度沒有實行,這個每年一舉的制度也未能實行。但所行的鄉(xiāng)官制度,卻正是這種制度。太平天國建都天京后,分兵克復各地,建立地方政權,設立鄉(xiāng)官治理。幾鄉(xiāng)官,「鄉(xiāng)里公舉」,「為眾姓所共推」,施行民主選舉,深得人心〔二〕。江西、安慶人民之所以熱列擁護太平天國在于此,太平天同政權是首創(chuàng)。太平天國這一大改革,的確改變了封建體制,實現(xiàn)了農民民主。太平天國前期保舉官員也同樣是采取民主的措施。凡保舉官員,由丞相、檢點、指揮等各級保舉所屬,列名具稟,呈于韋昌輝、石達開,轉申于正軍師楊秀清可其議,始會名同奏于天王以取旨,榜示朝堂,使眾周知,乃頒給印憑而授職。其有戰(zhàn)功,也由本管官保奏。這正與天朝田畝制度所規(guī)定的相同,也具有民主性質,所以人才輩出,深得人心〔一〕。太平天國這種民主保舉,李秀成自述原稿曾記石達開出走后,國中無人,朝臣把他和陳玉成、蒙得恩、李世賢選舉出來助國。不僅陳玉成、李秀成這班人物是「經朝臣查選」,「朝中議舉」,就是總理全國政務的石達開,也是「合朝同舉」的〔二〕。眾人不但舉石達開執(zhí)政,還因「大家喜其義氣,推為義王」〔三〕,連王號也由群眾封給了!從這種種情況,特別是后兩件大事來看,可知太平天國的農民民主,究竟達到何種境地。

  又從太平天國的臣民具有決定國家大事的權力來看。辛酉十一年十一月初旬前后(一八六一年十二月二十日左右),英國海軍提督何伯,參贊巴夏禮乘著這年秋太平天國在長江上游戰(zhàn)事失敗,安慶陷落的形勢,幻想用利誘、威脅的手段來天京向太平天國提出平分中國愿幫助打倒清朝的談判。據(jù)李秀成自述原稿記載,天王是經過與朝臣會議,然后召見他們予以拒絕的。在中國近代史上,太平天國粉碎英國侵略者平分中國的陰謀,是一件特大的事,而決定在於朝臣會議。這可見太平天國的臣民是具有決定國家大事的民主權力的。英國侵略者由於這件陰謀見不得天日,所以他們在秘密談判被太平天國斷然拒絕雙方決裂后,就進行公開的挑釁。辛酉十一年十一月十七日(一八六一年十二月二十七日),何伯命令停泊天京的狐貍號艦長賓漢照會太平天國,提出四項強橫的要求。太平天國於十一月二十二日(一八六二年一月一日),答覆賓漢照會,逐項駁斥,全部拒絕,其中有說:「我全國官兵上自諸王,下至兵士,勢必憤怒,不準此類協(xié)定繼續(xù)施行」〔一〕。太平天國的軍民有不準違反國家利益的條約繼續(xù)施行的權力,也可見他們具有對國家大事決定的民主權力。

  再從太平天國臣民有一定反抗權力來看。天京事變后,全朝同舉石達開執(zhí)政,眾心歡悅。天王洪秀全卻不歡悅,他封長兄洪仁發(fā)為安王,次兄洪仁達為福王,專任兩人來挾制石達開,人心已經是不服了。到石達開被迫出走,人心憤激,洪秀全竟不得不撤了兩兄的王爵,并順從群眾的推戴,鐫刻義王印,派專使去安慶送給石達開〔一〕。其后癸開十三年夏,雨花臺要塞失守,天京危急,洪秀全受了臣民的壓力,又不得不封李秀成為軍師,并宣稱「禪位幼主,盡黜洪氏之黨」,以緩和臣民的激憤〔二〕。太平天國 就是到了洪秀全已厲行君主專制的時侯,巨民還是具有一定的民主權力,迫使洪秀全不能不向臣民讓步,控制了洪秀全的專制獨裁的。

  還可以從太平天國的登聞鼓制度來看。太平天國設有登聞鼓,從天朝宮殿和東王府以至各地首長衙門都設置大鼓,凡有冤抑不伸的人都可前來擊鼓,要求審斷曲直,平反冤獄。這種登聞鼓制度,不僅行使於法制方面,保護人民的利益,使民氣得伸,就是對國家大事也同樣可以擊鼓上聞。戊午八年夏,天京被圍急,李秀成請求出京調兵解救,天王不準。過了幾天,李秀成見勢急,就到天朝宮殿擊鼓,請求天王登殿重議。李秀成擊鼓,侍臣鳴鐘之后,天王登殿傳奏。結果,李秀成取得旨準,出兵調兵,解救了天京〔一〕。李秀成就是行使太平天國的登聞鼓制度,可見這種制度也是具有農民民主的性質的。

  從以上種種方面考察,我們看到,太平天國的軍師負責制確實是具有一定的民主性??梢哉f它是初步實現(xiàn)了我國農民階級所世世代代追求的農民民主的理想的。

  但是,太平天國的軍師負責制,產生於特殊的歷史條件下,因而具有它的特殊性質。太平天國君主臨朝不理政,以軍師為政府首腦,處理國務,這是農民民主的一面。太平天國宣布洪秀全是奉天命下凡救世,大講「君道」和「臣道」〔二〕,承認了「天無二日,土無二王」〔三〕,君位由天所授的君主制。太平天國的君與臣,依然是同封建君主制一樣嚴劃著一道不可逾越的界限。中國封建社會,自東漢以后,「萬歲」為君主至尊的專稱〔四〕。太平天國定制,天王洪秀全稱萬歲,正軍師東王楊秀清稱九千歲。楊秀清為臣〔一〕,逼迫洪秀全答應他稱萬歲,就是大逆不道的篡位。所以李秀成論為「君臣不別,東欲專尊」〔二〕。這正是太平天國全體臣民的公意。恪守臣道,君臣界限斷不可混淆,正是他們共同的倫常道德。洪秀全之所以得有權力以篡位大逆下詔誅楊秀清,而誅楊秀清后,萬眾無聲,這都由於太平天國這種政體所決定。太平天國的軍師負責制,把國家實權歸軍師執(zhí)掌,天王洪秀全不可能認為「朕即國家」,不可能隨他的意志處理國事。這是與君主專制最不同的所在。但天王洪秀全卻能夠把「君位」作為私有,有誰要奪取時,他就得有絕對的權力而誅之。這又保留了君主制君權天授的權能,使君主具有至高無上的權威。

  太平天國的軍師負責制,也不同於西方的內閣制(君主立憲制),兩者形式上是很相像的,而實質卻是不同的。西方內閣制,是資產階級戰(zhàn)勝封建階級的產物,其君主是封建階級的象徵,首相是資產階級的代表,這種象徵性,表示封建階級屈服于資產階級的統(tǒng)治,也象徵著資產階級同封建勢力的妥協(xié)。太平天國的軍帥負責制,是中國農民階級的創(chuàng)制。它的主(天王)和軍帥是相輔相成的制度,他們都是農民階級利益的代表者,一個為國家元首,一個總理國務,只是革命內部的分工,而不代表兩個不同的階級利益。

  總之,太平天國的軍帥負責制,以主(天王)為國家元首,臨朝而不理政,以軍帥為政府首腦,執(zhí)掌實權,既包涵有農民民主的內容,又沿襲了封建主義的舊體制。它把農民民主主義和君主制獨特地結合在一起。它不同于我國自秦迄清所行的君主專制,也不同于西方的內閣制(君主立憲制),而是具有它的獨特的性質。這種政體,是和太平天國的國體,即政權的階級性質相適應的。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talentonion.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