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輯 立志學習與人生成長

束修問題

傅佩榮《論語》心得 作者:傅佩榮


  孔子說:“自行束修以上,吾未嘗無誨焉?!保ā妒龆罚?/p>

  一般的翻譯是:“自己帶著薄禮來見我,我從沒有不教誨的?!边@是合乎人情的想法,既表示學生的誠意,又肯定老師的負責態(tài)度。問題是:如果完全合乎人情,大家都有大致的共識,孔子又何必鄭重其事地如此宣稱呢?

  試問:難道有的老師比孔子更清高、更熱心教學,以致學生不帶薄禮,他也愿意教誨?或者,難道有的老師要求過苛,學生帶著薄禮,他也不肯教誨?這兩個問題似乎都站不住腳。由此顯示,孔子的話如果這樣翻譯,大概不太正確。

  人類天性渴望求知?!獊喞锸慷嗟率紫?,我們知道“束修”是古代男子十五歲入大學時所奉出的薄禮。它成了專有名詞之后,也可以用來指稱十五歲的男子。因此,東漢儒者鄭玄就曾直接論斷:“束修謂年十五以上也。”(引文見《后漢書·延篤傳》,李賢注)這種情形并不少見。譬如以“弱冠”表示男子二十歲,以“及笄”表示女子十六歲。孔子以后,大家也常以“而立”表示三十歲,并以“不惑”表示四十歲。

  有教無類。其次,要考慮孔子說話的語氣。他會用“以上”來形容自己高高在上嗎?應該不會?!耙陨稀比绻恢缸约旱奶厥獾匚?,又指什么?我特地翻檢《十三經(jīng)》索引,發(fā)現(xiàn)整部的《十三經(jīng)》里,沒有“自行……以上”的說話格式。倒是“自……以上”的格式出現(xiàn)兩次。在《周禮》兩度記載:“自生齒以上,皆錄于版。”意思很清楚:從一歲(長出牙齒)以上的小孩,都要登記戶口。既然“長出牙齒”不能“以上”或“以下”,只有“年齡”可以“以上”或“以下”,這句話無疑是針對年齡而言。

  結(jié)論是:孔子的話應該念成“自/行束修/以上”。意思是:從十五歲(可以行束修之禮的人)以上。換言之,只要十五歲以上的孩子,孔子就愿意教誨。這正是“有教無類”(《衛(wèi)靈公》)的心懷與抱負。至于實際上是否帶著薄禮,反而是無關緊要的問題了。這種關鍵地方不可等閑視之。不然,難免像馮友蘭一樣,說什么“生活總是要維持的”,又說孔子比不上蘇格拉底,因為后者聲稱不收學費云云。

  孔子自己“十有五而志于學”,到處訪求名師指點。現(xiàn)在卓然成家,回饋社會,嘉許后生,十分合理。他向來主張:“君子謀道不謀食,憂道不憂貧。”(《衛(wèi)靈公》)斷然不會在意什么薄禮。當然,有些人強調(diào)禮不可廢,以示誠意。我完全同意。但是問題是:孔子在此所關心的是“禮”呢,還是他的教育熱情?一念之差,可能完全扭曲了孔子的本意。從用語習慣、說話重點、教學主張各方面看來,我贊成鄭玄的解釋,以束修為年齡之別稱。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talentonion.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