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第5節(jié):放慢生活腳步導語5

放慢生活腳步:全球化的減速運動如何挑戰(zhàn)速度崇拜者 作者:(加)奧諾德 著;李慧明 譯


與此有關的軼事趣聞隨處可見。在美國洛杉磯,一名男子在一家超市的收款處與人發(fā)生斗毆,原因是嫌他前面的一位顧客收拾所購物品速度過慢。一位婦女刮了一輛汽車的油漆,因為這輛車在倫敦開往停車場途中不停地鳴喇叭催她。一位公司行政管理人員沖著航空服務員流淚,因為他的飛機在降落前被迫在倫敦的希思羅機場上空多盤旋20分鐘。"我要立刻降落!"他就像被寵壞的孩子一樣大聲喊叫:"馬上就降落!馬上!馬上!"

一輛運輸貨車在我鄰居家門前停下,致使跟在后面的車輛不得不停下來等它卸下一張小桌子。一分鐘時間里,一位年齡40歲左右的女實業(yè)家在第一輛車的座位上開始不安,手臂不斷擺動,頭前后張望。從她打開的車窗可以聽見一個低沉而粗糙的號啕聲,如同影片《驅魔人》中的一幕場景。我斷定她肯定是癲癇病發(fā)作,于是跑下樓,上前幫她??墒俏襾淼饺诵械罆r,才發(fā)現(xiàn)她只是因為被阻擋而惱怒不已罷了。她將頭伸出車窗,并沒有沖著任何人就叫喊:"不開走這該死的貨車,我他媽就殺了你!"送貨員聳了聳肩,好像他以前就見識過這種情形似的,緩緩滑行將車開走。

我對正在尖叫的女子說:"高興點。"但我的話被她的車輪軋在瀝青路的聲音覆蓋了。

這就是快速做事和省時間的困擾所帶來的,帶來了道路上的憤怒,乘坐飛機中的憤怒,購物時的憤怒,處理關系時的憤怒,辦公室里的憤怒,度假時的憤怒,從事體育運動時的憤怒等。"感謝"快速,我們生活在憤怒的時代。

在羅馬機場經歷了對睡前故事的頓悟后,我?guī)е粋€神圣的使命返回倫敦,那就是調查快速的代價以及在節(jié)奏越來越快的世界的困擾下減慢速度的前景。我們都在抱怨緊張得讓人瘋狂的日程安排,但又有誰確實在為此做點什么嗎?是的,結果證明如此。當世界其他地方在抱怨的時候,越來越多的少數(shù)民族選擇不去全速做一切事情。在人們可以想象的每一種努力,包括性生活、工作、鍛煉、飲食、醫(yī)學及城市設計,這些反叛者在嘗試一些不可想像的事情--他們在為緩慢尋找空間。好消息是,減速是有效的。盡管快節(jié)奏的商人們發(fā)出了卡桑德拉式的抱怨,結果證明慢一些往往意味著好一些:身體更健康,工作質量更高,生意更興旺,家庭生活更美滿,鍛煉效果更理想,飲食更佳,性生活更和諧。

我們從前也曾如此。19世紀,人們曾以今天我們所熟悉的方式抵制加速的壓力。各種組織聯(lián)盟力爭更多的休閑時間。壓力下的都市一族到鄉(xiāng)村尋求避難和恢復。畫家和詩人作家及手藝人尋找保存在機器時代的緩慢的美學。然而,今天對速度的對抗情緒成為主流,追求減速比以往任何時候更為迫切。在民眾中,在廚房、辦公室、音樂廳、工廠、體育館、臥室、鄰里社區(qū)、美術館、醫(yī)院、休閑中心以及周邊的學校等,越來越多的人拒斥"快總是好的"的絕對命令。而的許多不同的減速行動中蘊藏著全球化慢速運動的種子。

現(xiàn)在該為我們的詞匯下定義了。本書的快與慢的概念描述的不僅是變化的速率,而是存在方式的速寫,或生活的哲學??煲馕吨β怠⒓訌娍刂?、匆忙、分析、壓力、膚淺、不耐煩、狂熱冒進、數(shù)量高于質量;慢則相反,它意味著平靜、小心處置、接受、靜止、本能、不慌不忙、耐心細致、冷靜反應、質量高于數(shù)量。也使一切發(fā)生真實而有意義的聯(lián)系,包括人、文化、工作、飲食等。具有反諷意義的是,緩慢并不總意味著緩慢。正如我們將要看到的那樣,以緩慢的方式執(zhí)行任務往往能帶來更快的結果。以緩慢的心態(tài)快速做事也是可能的。當年盧迪亞·吉卜林在他的書中曾寫到,當你在各處都不知所措的時候,要保持冷靜。一個世紀之后,人們在學習如何使頭腦冷靜下來,學習如何在他們匆匆忙忙地趕截止期,或讓孩子準時上學的時候,使節(jié)奏放慢下來。本書的一個目的就是展示在這些方面他們是怎么做的。

不管一些評論家怎么認為,慢速運動并不是做什么都用蝸牛般的速度進行,也不是勒德分子將整個地球拖回前工業(yè)期的烏托邦的幻想。相反,慢速運動的支持者就是由你我這樣的普通人組成,這些人希望在快節(jié)奏的現(xiàn)代社會中能更好地生存,因此慢速哲學可以用一個詞來概括,即平衡。如果快得有意義,就快;需要慢,則慢。應該尋求以音樂家們所說的恰當?shù)墓?jié)拍生活。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www.talentonion.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