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人們不注重細節(jié)的另一個重要原因是社會的浮躁心態(tài)。
浮躁心態(tài)的一種表現(xiàn),就是整個社會都急于求成。
就一個急于求成,也存在三種情形:其一是幻想一日暴富,一夜成名;其二是動輒宏觀戰(zhàn)略,貪大求洋;其三是只顧眼前利益,忽略未來。
一次,我半開玩笑地對一位記者朋友說,你們媒體也要對社會浮躁現(xiàn)象承擔一定的責任。很多媒體在報道中,可能是出于“吸引眼球”的需要,講得更多的是李宇春式的成名(雖然我不反對文化的多元化,但對此類成名之途表示謹慎的欣賞)?!盁o欲速,無見小利。欲速則不達。見小利,則大事不成?!?出自《論語·子路》,意思是:做事不要單純追求速度,不要貪圖小利。單純追求速度,不講效果,反而達不到目的;只顧眼前小利,不講長遠利益,那就什么大事也做不成。即使宣傳李嘉誠的富甲華人,也不突出其成長的艱難和成功的曲折,尤其不可取的是爆炒所謂的技巧、秘訣、絕招等,渲染快速致富的理念,而很少弘揚那種腳踏實地、把小事做細的精神和思想觀念。其實,中國古人早就強調“欲速則不達”,而我們現(xiàn)在很多時候還在做一些拔苗助長的事情。
大家可能注意到這樣的一個現(xiàn)象,現(xiàn)在,國內假期逐漸加長,但很多人卻不愿意駕車旅行,因為中國高速公路的收費太高了。為什么過路過橋費這么高?在西方國家,公路和橋梁的投資回收期限是30年到50年,而我國,很多路橋等基礎設施的投資者都想在10年內把投資成本收回來,有的甚至恨不得7~8年就收回來,完全不顧這種投資的公益性質,也與我們的經(jīng)濟發(fā)展水平不相稱。
一次,一個朋友駕車從北京開往鄭州,來回的路橋費竟高達600多元,遠遠高于來回的火車票價(還不算油費)。2004年7月14日,山西省晉中市中級人民法院依法公開審理了有“北方第一大案”之稱的山西璞真集團特大非法集資詐騙案。涉案主要人員聶玉聲在山西創(chuàng)建了一個龐大的“璞真事業(yè)機構”,在三年時間內非法吸收公眾存款達66億元,集資詐騙4800多萬元,受害群眾達萬余人。調查表明:為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璞真事業(yè)機構”支付的高額回報率最高時曾達到175%。此后,逐漸降低為75%、50%和20%,平均支付利息均超出同期銀行存款利率的幾十倍甚至上百倍;與1993年震動全國的沈太福長城非法集資案相比,“璞真”允諾的年利率比沈太福的還高出七倍以上??释赂蛔圆淮?,但輕而易舉地獲利,獲大利,獲暴利,非傻即騙。如我寫的《營銷人的自我營銷》一書所言,“天上很少掉餡餅,天上卻常常掉陷阱”。人生避免上當?shù)奈ㄒ徊呗跃褪遣粓D較易可得之利。
即使是企業(yè)管理,當產(chǎn)生投資達到10億元以上的規(guī)模時,保持3%左右的投資回報率就不錯了,5%的回報率已是極為難得的。如果高于這個比率,我們就應該引起警覺。過高的回報率反倒是很危險的,因為這很容易導致大量資金短期迅速涌入這個企業(yè),造成企業(yè)不正常膨脹。如果資金短期迅速集中到一個行業(yè),很可能造成行業(yè)崩潰。美國有家保險公司,有一年因為風調雨順,事故發(fā)生量大大減少,而使收益率高達75%。公司董事會認為這一數(shù)字遠遠高于預期的回報率,所以決定只留下5%的利潤率,其余部分全部返還給客戶。這是為什么?難道他們不想賺錢嗎?完全不是。他們這樣做的目的,除了回報客戶,更重要的是為了防止其他投資者的涌入,因為高額的投資回報率會吸引社會投資大量地涌入這個市場,從而大大地損害這個行業(yè)。如果保持5%的投資回報率,那么,競爭者就不敢輕易進入該領域來參與競爭,從而保持自己的市場占有率。
我們知道,中國家電行業(yè)的競爭是比較激烈的?,F(xiàn)在賣一臺21英寸的家用彩色電視機,廠家只能賺10元錢。格蘭仕微波爐有的品種每臺甚至只賺一元錢。如此低的利潤率,一般的企業(yè)是不敢輕易涉足的。在這種情況下,企業(yè)只有靠規(guī)模,靠精細化管理來創(chuàng)造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