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部分 習慣7:亂發(fā)脾氣

魔鬼管理學 作者:(美)馬歇爾·古德史密斯、(美)馬克·萊特爾 著


  很多人都會把憤怒當做一種管理技巧,認為它可以刺激那些無精打采的員工,可以提高大家的士氣,讓所有人在一瞬間變得精神抖擻。毫無疑問,你的員工們有時的確需要這樣的刺激??赡阈枰冻鍪裁创鷥r呢?

  情緒波動并不是最可靠的管理工具。當你生氣的時候,你很容易會失去控制。而當一個人失去控制的時候,便很難去管理自己的下屬。你可能會覺得你能夠控制好自己的情緒,你可以通過偶爾發(fā)發(fā)脾氣來管理和激勵自己的下屬??墒聦嵣希愫茈y預(yù)測人們會對你的憤怒做出怎樣的反應(yīng)。沒錯,有時上司發(fā)火的確可以激發(fā)下屬的斗志,可在很多時候,上司的這種情緒波動同樣會讓他們陷入迷茫。

  每當我聽到管理者辯解說自己只是把憤怒當做一種管理工具時,我就會忍不住想:為什么其他管理者不需要這樣做呢?他們并不需要用憤怒和恐懼來鞭策下屬,可還是能夠從容不迫地把一切都安排好。

  最為糟糕的是,憤怒還會在下屬的心目中形成很難改變的印象。一旦下屬把你看成是一個喜怒無常的人,你可能一輩子都無法改變這種形象。打個比方,籃球教練鮑勃·奈特(Bob Knight,被認為是美國大學生籃球比賽史上的傳奇教練,有"將軍"之稱,在執(zhí)教41年的時間里創(chuàng)下了879勝353負,71.3%的勝率,1976年率領(lǐng)印第安納大學隊打出全年32勝的不敗戰(zhàn)績直取冠軍,被認為是后來者無法復(fù)制的"奇跡"。--譯者注)曾經(jīng)率領(lǐng)印第安納大學隊贏得3次NCAA(全稱是National Collegiate Athletic Association,美國全國大學生體育協(xié)會。--譯者注)冠軍,而且他還是大學籃球比賽史上獲得過800場以上勝利的兩位教練之一。無論從哪個角度來說,他都可以被認為是美國最偉大的籃球教練之一??伤€是一個出了名的喜歡跟裁判大動干戈、甚至會在賽場上摔椅子的家伙。他的壞脾氣甚至比他所獲得的所有記錄都要出名,以至于每當提到鮑勃·奈特的時候,人們首先想到的就是他的壞脾氣,而不是他的比賽記錄。

  在工作中也是如此,人們總是特別留意那些經(jīng)常發(fā)火的同事。雖然他們也有很多其他優(yōu)點,可我們總是把他們看成"喜歡發(fā)脾氣的家伙"。每次提到這些人的時候,人們的第一個反應(yīng)往往是:"我聽說他脾氣不太好。"這種壞脾氣的形象一旦確定下來,就很難得到改變。而且由于你需要改變的是自己在別人心目中的形象,所以往往可能需要很多年的努力才能徹底讓別人對你"刮目相看"。

  怎樣才能改掉亂發(fā)脾氣的壞毛病呢?

  說實話,對于這個問題,我自己也沒有一個確定的答案。情緒控制并不是這本書的核心主題,而且即便把它當成主題,我也懷疑自己是否有能力給出有效的解答。但在這個問題上,有兩件事情是可以肯定的:第一,當你生氣的時候,你可能并不是在對別人發(fā)脾氣,真正讓你感到生氣的,可能另有原因;第二,我有一個很簡單的辦法可以讓你改掉在別人心目中的形象。

  先談第1點。在我的工作中,每次談到發(fā)脾氣這個問題時,通常都是一對一地出現(xiàn)的。換句話說,通常都是一個人惹另外一個人發(fā)脾氣。而我的工作就是讓我的客戶們意識到:憤怒很少是其他人的問題,它通常只是我們自己的毛病。

  一位禪師曾經(jīng)遇到過一位揮汗如雨地逆流劃船的年輕人,這位年輕人正在努力地把自己的貨物運到河流上游的一個村子里去。他當時非常著急,天氣很熱,他只想盡快把船劃到小村子里,并在天黑以前趕回家。他抬頭望去,看到前面有一艘駁船正在快速向自己沖過來。看來這艘駁船好像下定決心一定要把這位年輕人的小船撞沉。年輕人拼命劃船,想給駁船讓開路,可似乎根本沒用。

  于是他只好扯開嗓子叫:"趕快調(diào)頭,你這個笨蛋!你要撞到我了。這河這么寬,為什么偏要沖著我來!"可并沒有人聽到他的聲音。只聽"砰"的一聲巨響,那駁船還是狠狠地撞上了年輕人的小船。等年輕人回過神來的時候,他勃然大怒,只見他一邊站起身來,一邊沖著駁船罵道:"你這個白癡!這么寬的河,你居然在河中間撞上了我的船!你腦子有毛病吧?"可當他仔細一看,卻發(fā)現(xiàn)那船上根本沒有人。原來船是從上游的碼頭漂過來的,而年輕人卻一直是在沖著一艘空船大吼。

  這個故事包含的道理非常簡單,那艘船上根本沒有人。每當我們生氣的時候,我們其實都是在沖著一艘空船大吼。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總會有一些人讓我們發(fā)狂,讓我們對他恨之入骨。我們可能會花上很多時間來記恨這些人,想著他們是多么不體貼、不尊重我們,對我們是多么不公平,甚至一想到這些人,我們的血壓就會像吹了氣一樣往上竄。

  毫無疑問,對付這些人的最好方法就是,不要為他們發(fā)脾氣。發(fā)脾氣并不會改變?nèi)魏问虑椋覀兊纳虝毫?,用來生氣純粹是一種浪費。一位圣人曾經(jīng)說過,那些讓我們感到憤怒的人其實也是身不由己。對這樣的人發(fā)脾氣毫無意義,就好像一邊沖著桌子發(fā)火,一邊大罵它為什么是一張桌子一樣。你根本不能改變什么,對方也不會有任何改變。如果我們出生在跟他們同樣的家庭里,擁有同樣的遺傳基因,生活在同樣的環(huán)境當中,我們也會做跟他們同樣的事情,而且在很多情況下,我們甚至會對自己也不滿意。

  至于第2點,如果你是一個很喜歡發(fā)脾氣的人,我可以幫助你改掉這個形象。方法非常簡單:閉上你的嘴巴,這樣別人就不會知道你到底在想什么了。

  我知道,要做到這一點并不容易。你必須學會壓制住自己內(nèi)心的欲望,學會管好自己的嘴巴。一旦你體會到了這樣做的好處,記住,只要能夠?qū)W會保持沉默,你就既不會讓人討厭,又不會為自己樹敵,你就有機會徹底改變自己的形象。

  幾年前,我曾經(jīng)在法國布萊姆村的一個小修道院度假。我們的導(dǎo)師是一個越南和尚,名叫一行禪師(Thich Nhat Hanh,越南人,1926年出生,16歲時成為佛教徒,1961年入普林斯頓大學學習宗教哲學,在20世紀60年代享有廣泛聲譽,馬丁·路德·金曾提名他為諾貝爾和平獎候選人。--譯者注)。每天,一行禪師都會讓我們花些時間冥想各種各樣的問題。有一天,我們冥想的話題是"憤怒"。他讓我們想一想自己發(fā)火時的情形,然后要我們仔細分析一下真正的罪魁禍首是誰。

  這時我想到了我的女兒凱莉。當凱莉還是個十幾歲的孩子的時候,有一天,我發(fā)現(xiàn)她肚臍眼上有一個又大又亮的首飾,她告訴我那是臍環(huán)。這種首飾在她的同齡人當中非常流行,除此之外,她們還會在身上做一些奇怪的文身。凱莉告訴我,為了讓別人看到那個臍環(huán),她必須買一件露著肚皮的外套。

  臍環(huán)可以說是最能考驗父親的忍耐力和關(guān)愛程度的東西之一了,但我對她那個臍環(huán)的反應(yīng)比這兩點更復(fù)雜。事實上,當時內(nèi)心的憤怒幾乎讓我徹底失去了理智……

  當我在修道院靜靜地回想這件事情時,我不禁問自己:"我當時到底在想什么?"這時我突然意識到,我當時首先想到的是別人看到我女兒時的反應(yīng):"這孩子看起來就像個毫無教養(yǎng)的小流氓!她父母怎么教她的呀?"我的第2個念頭更加糟糕:"我的朋友看到她之后會怎么想呢?他們可能會想:'天哪,我簡直不敢相信馬歇爾居然讓他的女兒穿成這樣招搖過市!'"我當時心里真正關(guān)心的是誰呢?是凱莉,還是我自己?是她肚臍眼上的那個環(huán),還是別人對我的看法?

  毫無疑問,如果事情能夠重新來過的話,我還是會建議她摘掉那個臍環(huán)。(在法國沉思了一個星期的確對我有幫助,但它并不能徹底改變我的世界觀。)但我不會再像當時那么憤怒了,那樣只會讓我看起來像個混蛋。我當時一定快發(fā)瘋了,可如果我能夠暫時閉上嘴巴,等到冷靜之后再跟她溝通,我想就沒有人知道我內(nèi)心的感受了。

  下次你想發(fā)脾氣的時候,不妨先照照鏡子,先看看鏡子中的自己。相信你會發(fā)現(xiàn),讓你陷入憤怒的原因根本不是來自外界,而是來自于你內(nèi)心深處。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talentonion.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