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重新站起的力量

2 讓現(xiàn)代游牧民族變強的,就是不確定的未來

走進富翁圖書館 作者:(韓)李相健 著;王中寧 譯


  人們一般都認為離開祖國是件痛苦的事。因為祖國猶如母親的子宮,是自己的根源。但是為什么猶太人與華僑要離開祖國,去過流浪的生活呢?

  猶太人變成流浪民族,說起來其實不是自愿的。公元70年猶太國家被羅馬消滅之后,猶太人就分散到世界各地,這件事被稱做"大流亡(Diaspora)"。到1948年以色列建國為止,近兩千年間他們都沒有祖國,在世界各地漂流。根據(jù)1990年的統(tǒng)計,1300萬猶太人中,九成以上分布在美國、以色列、前蘇聯(lián)、法國跟英國,而總?cè)丝诘乃姆种际窃诿绹c以色列。但是除了以色列之外,猶太人在每一地都是社會上的少數(shù)。連猶太人最多的美國,人口都不到全國的3%。即使在以色列這個猶太人主導的國家建國之后,沒到以色列去的猶太人依然是社會上的少數(shù)群體。

  美國對猶太人而言,可說是"第二個迦南"。早期猶太人幾乎都居住在歐洲,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前后才開始往美國遷移。當中大部分的人都選擇居住紐約地區(qū),如果拿掉猶太人,紐約將變得跟現(xiàn)在完全不同。不管在經(jīng)濟或文化上,猶太人都在紐約占有支配性地位。

  猶太人剛到美國的時候,過的并不是富裕生活。他們的生活水平非常糟糕:兩三個家庭擠在鳥籠般大的屋中,還要常常搶廁所;大家做的都是別人不愿干的3D產(chǎn)業(yè);領薪水的人當中,三分之二都是在幫人車縫衣物;從早到晚整天工作,一星期下來男的只能賺6美元,女的只能賺3~5美元左右。他們?nèi)绻銎鹕鈦恚u的也都是便宜東西。在美國的市場中,雜貨、人造寶石等低價品,就是猶太人先開始賣的。

  如果說猶太人早期是為了躲避迫害而離開祖國,那么華僑就真的是為了掙口飯吃了。從"華僑"這兩個字,就可以知道他們的游牧民族性格了--"華"是指華人,"僑"則是指"暫時居住"。

  華僑的移民史,比起猶太人要短得多。文獻上關于中國人移民到東南亞的最早紀錄,是在北宋時期的《萍洲可談》一書中。如果跟猶太人比,可以說晚了一千年。

  中國人不只以東南亞地區(qū)為目標,也開始移民到美國、澳洲等地,則是在鴉片戰(zhàn)爭(1840~1842年)以后。鴉片戰(zhàn)爭后中國的政治經(jīng)濟局勢極不安定,1849年與1877年又發(fā)生大饑荒(死亡兩百萬人以上),這些都是中國人朝海外移民的推動力--在自己的故鄉(xiāng)活不下去,只好選擇移民的道路開創(chuàng)新生活。第一批遷移到海外的中國人在當?shù)卣痉€(wěn)腳跟之后,又招呼自己的親朋好友一起過去,人口一多就擴散成為村落。所以華僑不只強調(diào)血緣,也強調(diào)地緣。

  到了東南亞的華僑從赤手空拳開始,做些苦力工作,慢慢累積經(jīng)濟上的成功。但是只有在韓國,華僑沒有辦法發(fā)揮出他們的實力。

  韓國華僑的起源,可追溯到朝鮮高宗19年(1882年)壬午軍亂之時。亂事爆發(fā)后,清朝為了幫助朝鮮平亂,派遣了3000兵力,同來的還有商人40余名,這群商人就是第一批韓國華僑。一開始華僑主要是在輔助清軍做一些事,但隨著清軍常駐朝鮮,這些人也慢慢開始與朝鮮民間有所交流。

  華僑的影響力在韓國開花結(jié)果,是在1920年后的十年之間。當時主要分布在首爾跟仁川的華僑貿(mào)易商,從中國進口絲綢、衣料、棉花、辣椒等各種商品,在韓國販賣。光復后他們的角色更加吃重,1946年時其交易額占全韓國貿(mào)易總額82%,1948年時則為52.2%。

  但是因為自由黨與樸正熙政權針對韓國華僑立下各種特殊規(guī)定,他們開始急速喪失勢力。

  首先是兩次貨幣改革,使得偏愛現(xiàn)金的華商大受打擊。1961年外國人禁止持有土地法案實施,外國人想要擁有土地,要先得到政府的批準。大部分的華僑都沒通過申請,只能把擁有的土地變賣掉。1970年制定外國人土地取得與管理法,這也給予華僑重大打擊。依照此法,一個華僑家庭只能擁有一間住宅和一間店鋪,住宅面積不可超過660m2,店鋪面積不可超過165m2。已擁有的建筑物則禁止租給別人,只能自己用來做生意。

  現(xiàn)在因為中國的崛起,華僑在韓國就業(yè)變得容易很多,但之前即使是名校畢業(yè),也很難在大企業(yè)找到工作。甚至中華料理店賣炸醬面的價格都受到管制。當時韓國社會甚至流行一句話:"什么食物都會變貴,只有炸醬面不會。"多如牛毛的規(guī)定,逼得許多華僑只能離開韓國討生活。也因為如此,韓國很難找到像外國一樣大規(guī)模的唐人街。這些事情也能讓我們一窺韓國政府的封閉性。

  雖然沒像韓國這么夸張,但各國幾乎都有采取一些對華僑不利的措施。東南亞華僑以往可以靠房地產(chǎn)致富,但現(xiàn)在都不太從事規(guī)定嚴格的農(nóng)業(yè)。這是因為大部分國家都禁止華僑擁有土地。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talentonion.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