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自信過頭
自信,堪稱開放式人生的脊梁。但從自信到過分自信,往往也只差半步,只在一念之間,只有一線之隔。自負、自我、頑固、剛愎自用、個人英雄主義等許多問題,皆源于此。因此,我們需要警惕一些“自信過頭癥”。
圖3-4:自信過頭的癥狀
(1)自信別變成自負
一般說來,如果是做人,稍微自負比略為自卑要好,因為你起碼還會積極主動地去爭取實現目標,有行動總比沒有行動要有收獲。如果是做事,那么策略上的謹慎總比輕舉妄動要好,因為你起碼還能留有青山,諸葛亮和曾國藩正是依靠“步步為營”的謹慎而橫行天下。
自信者常常易犯自負的毛病。
在商業(yè)江湖中有個很常見的現象:許多企業(yè)往往不是倒在艱難期,而是垮在順境時的過度擴張中。這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經營者因為前期累積的成功,而使自信變成了自負,進而制定自身實力無法支撐、一口要吃成大胖子的擴張戰(zhàn)略,四面出擊,或者過于冒進,最終馬失前蹄。
史玉柱那次著名的失敗
1993年,巨人集團推出M-6405、中文筆記本電腦等多種產品,年銷售額達到3.6億元,成為當時居四通之后中國第二大民營高科技企業(yè),史玉柱也成為年度中國十大改革風云人物。同年,廣東房地產大熱,珠海修大港口、大機場、跨海大橋,史玉柱認為珠海最終會成為像深圳一樣的國際大都市,于是開始蓋巨人大廈。18層、38層、54層、64層,最后在開工典禮時,史玉柱脫口而出:“72層”——他要建成當時中國的第一高樓。
這是一個至今還被人看作經典的案例,后來做總結報道的《經濟觀察報》評論說:“只有1億流動資金的史玉柱,卻要建造一個總預算12億的巨人大廈,這注定是一個過熱的舉動?!睋f史玉柱還沒有申請一分錢的銀行貸款,全憑自有資金和賣樓花的錢支撐。1996年巨人大廈資金再次告急,史玉柱不得不將保健品方面的全部資金調往巨人大廈,結果保健品業(yè)務也因為資金“抽血”過量而賣不動了。
巨人集團走向了危機四伏。1997年初,媒體開始報道巨人財務危機。得知巨人現金流斷了之后,巨人在外的3個多億應收款也收不回來,建至地面三層的巨人大廈被迫停工,國內購樓者也天天上門要求退款。最終,史玉柱淪落為當時負債2.5億元的“中國首窮”,一直到四年后才翻身。而在吸取教訓過后,今天他又創(chuàng)造了新的事業(yè)輝煌。
自信與自負、趁熱打鐵與擴張過快、乘勝追擊與窮寇勿追,有時候就只是一個度的把握,“增之一分即肥,減之一分即瘦”。如何把握好自信與自負,關鍵在于我們需要盡量使自己心態(tài)平和,每一次成功過后,都有意為之地給自己一些危機感,這樣才能清醒地審時度勢。
(2)自信不要太自我
中國古代哲學家老子有句名言:“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開放型的自信要求我們“知人知己”。換句話說,一個開放者的自信,會知道自己其實有幾斤幾兩,也會知道什么時候該聽別人的意見,什么時候該堅持己見,以及如何彌補自己的不足之處。但遺憾的是,不少自信的人,往往有自我的毛病,只知道自己,不知道別人。
過分的自信使人打消了投資念頭
亞信集團董事長、金沙江創(chuàng)投基金董事總經理丁健曾考察過北京一家公司,業(yè)務做得還不錯。但丁健卻不愿意進行投資,因為在一次交流當中,丁健出于好意對該公司的負責人做了一個提醒:“你的這個做法,要慎重?!?
對方很不高興:“你這樣說是對我決策的一種干擾!”
事后,丁健對一位好友說:“如果連這點干擾都忍受不了,連這一點建議都聽不了,那么,他做決策會非常盲目,甚至是在賭博。”“退一步講,賭博沒有問題,做早期案子基本上就是在賭博,但是我們要問,你是高智商的賭博還是低智商的賭博,是碰運氣的賭博還是綜合了各種因素之后的賭博?賭球賭馬,莫不如此。你是研究過了還是瞎買?是馬長得好看我就買這個?正如我們自己在決策案子時,肯定會遇到不同的意見,總有一兩個合伙人出來說,我來給你唱唱反調,這幾個因素你考慮了沒有?然后舉例說明,大家再研究。很少說一個人說好,大家都鼓掌。否則,這個文化是不健康的。”
過于信任自己常常會導致下列錯誤:
——偏聽自己,一意孤行。一個人了解的信息總是有限,所以古人說“偏聽則暗,兼聽則明。”自我的人常常只聽自己的,并且堅信這是正確的道路,甚至還會理所當然地把自己的意愿強加給別人。
——陷入自私,只懂索取。過于自我往往給人自私的感覺,因為這樣的人不太在乎別人的看法,也不太在乎別人的利益,更不懂得何時給人幫助。他幫助人的時候,因為不了解別人的需求,往往幫錯忙;當他自己索要幫助時,因為對自己情況了如指掌,所以要求明確。因此,這樣的人,常常會給人沒有責任心的印象。
——性格自閉,不善協作。一個太關注自我的人常常不善于適應環(huán)境,當然,更不會懂得適當地贊美別人和委婉地批評別人。雖然他本性不壞,但這樣的人還是不會受團隊的歡迎。因為人際關系的不合群,他會變得敏感、內向、孤僻、清高,或者憤世嫉俗。
——獨斷專制,家長作風。這種人因為過于迷信自己,如果他是職業(yè)經理人,通常不希望有董事會;如果他是董事長,則喜歡對CEO指手畫腳,進行直接干預。
(3)自信不是不信人
有一個網上流傳的故事,說的是石油大王洛克菲勒教育孫子。有一天,他看見孩子,立刻熱情地做出擁抱的姿態(tài)。于是,孩子縱身向爺爺一跳。誰知道爺爺的手縮回來了,孩子摔在地上。這個時候,洛克菲勒教導孩子說:不要輕易相信任何人,哪怕是你的爺爺。
類似的故事,我在許多書上見過,我覺得這都是很可怕的誤導。許多人經常犯這樣的錯誤:認為商業(yè)江湖,人心險惡,成功的人,都是只相信自己的人。
中國有句古話:“自信者不疑人,人亦信之。自疑者不信人,人亦疑之?!?/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