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前言

積極生活的力量 作者:(美)勒爾頓 著;韓曉秋 譯


  本書通俗地討論了一個簡單的道理,這個道理有時對我們來說顯而易見。注意這里我說的是“有時”!有時我們認識到,只要我們積極地思考和行動,就能得到肯定的和理想的結(jié)果。如果你早已認識到這種人生態(tài)度的神奇力量,那么你是幸運的,這本書對你來說可能就不重要了。但是,對于那些還沒有樹立積極生活觀的人來說,探索積極的生活方式,滿懷希望地生活,把握生活的細節(jié)……都意義重大。如果能從中學到這些,他們的生活就會告別沉重和平庸,從此將變得更加充實而富有意義。

  可是,正因為這一道理聽起來如此簡單,甚至有點兒可笑,才有那么多人沒有注意到它持久的魅力。下面,我們來讀一個小故事,看看這個道理是不是這樣簡單。

  20世紀初,有一個6歲大的小男孩,他做事謹慎,眼睛下面長滿了雀斑,這讓他看起來像一只四眼貓頭鷹。此刻,在中西部地區(qū)一個小鎮(zhèn)上的一條狹窄街道上,他光著腳在暖洋洋的沙子中猶猶豫豫地走著。他慢慢走近鎮(zhèn)上最大的一家雜貨店。他來到店門前四次,但四次都逃走了。在他拿不定主意的時候,他眼睜睜地看著別的孩子走進那道門,出來時戴著皮爾斯伯里牌子的寬邊帽。這家店正在贈送這種帽子!“小四眼兒”也想要一頂。他父母是這家店的老主顧。只要他肯進去,開口說想要一頂那樣的帽子,肯定沒問題。在他幼小的生命歷程中,他從來沒有這么迫切地想得到一件東西,他不想要一根新魚竿,也不想要一雙嶄新的滑冰鞋,他只想得到一頂別的孩子已經(jīng)擁有的、同樣的帽子。

  “你怎么拿到帽子的?”小男孩兒問一個淡黃色頭發(fā)的伙伴,這個孩子頭上的帽子斜向一邊,這讓他看上去像一個鐵路工程師,或者一個棒球運動員什么的。

  “走進去向那人要就行了。”黃頭發(fā)男孩回答道,“你最好自己進去要一頂。帽子快送光了。”“四眼兒”走進了門,實際上,這次是他自己開的門。發(fā)帽子的人微笑著。“四眼兒”看到柜臺上只剩下一頂帽子,他沒拿帽子轉(zhuǎn)過身就走了出來。一副心煩意亂的樣子。

  “你沒拿帽子?”黃頭發(fā)問道。

  “沒有。”四眼兒回答,“沒有要。”這個男孩是個處事消極的膽小鬼。那你是怎么知道這個故事的呢?因為我就是那個長了“雀斑”的男孩子。很久以來,我對此事記憶猶新,每次想起來就有想哭的感覺。那是全世界最美的帽子。再也不會有另一頂帽子那樣讓我動心了——當然,商場櫥窗里那種第五大街霍姆貝格牌子的帽子除外。

  從這個小男孩沒得到帽子那天算起,作為一名記者、作家和出版商,我已經(jīng)工作許多年了。這些年來,我分析了許多知名人士和臭名遠揚的人的人生經(jīng)歷,其中包括像議員和惡棍,謀殺犯和被謀殺者,科學家和吝嗇鬼,教授和妓女,等等,我發(fā)現(xiàn),他們都曾通過積極的思考和行動取得過輝煌的成功和豐厚的人生回報,也曾因為一時的消極,遭受過慘痛的人生挫折。但無一例外的是,生活中勇于爭先者和創(chuàng)紀錄式的人物都明白這條具有神奇魔力的道理,或者在偶然間,或者是遵從了別人的教導,或者是通過自己的分析,但不管怎么說,他們做到了。明白了這一道理,他們也就知道了在生活中何時需要被動,何時需要主動。

  磕磕絆絆,一路走過來,我越來越深信這是一種并不尋常的生活方式。生活中,很多美好的東西因為失敗而流失,但一個人一定要抱定積極的心態(tài),努力爭取。如果采取積極的心態(tài),你可能就有收獲。而消極退讓,讓我錯失了夢寐以求的東西——其中包括那頂皮爾斯伯里牌子的帽子。

  在過去的工作中,積極和消極兩種人生態(tài)度曾經(jīng)讓年輕時的我起伏不定。當時我還不明白其中所包含的道理。那時,在剛剛工作了兩年后,我辭掉了一家發(fā)行量很小的報紙的記者和編輯工作,來到一家都市報工作。不久,總編說要任命我做地方新聞總編。這時年輕人消極的性格又開始出現(xiàn)了。我堅決反對,說自己太年輕,還沒做好升職的準備??偩幈葼?middot;羅伯森為人積極,就像一臺奮力前行的壓路機,當時他有點被激怒了。他有力而簡潔的言辭,不容我反駁。這樣,作為全國發(fā)行量最大的報紙之一——《明尼阿波利斯每日新聞報》,出現(xiàn)了一位業(yè)界最年輕的地方新聞總編。

  由此可見,積極的態(tài)度總能戰(zhàn)勝消極的態(tài)度。還有一個很好的例子。作為一個未婚的年輕人,我愛上了一個女孩,她是社會版編輯,那時我已經(jīng)是一個值班編輯了??上麡O的性格又讓我退縮了。我想到了好多自己不為女孩接受的原因,這些原因似乎都很合理而且也很不利,我甚至覺得自己根本就沒有機會分享天下最美好的東西。但積極的意識像一束微弱的光,驅(qū)使著我努力去爭取自己想要的,最終,我得到了那個姑娘的愛。

  在得到第一個地方新聞總編的職位五年后,我又在另一家都市報找到了一份工作,但也只是原地踏步,薪水剛好和不斷增加的生活支出相當。可這五年來,工作中的責任不斷地加大。我錯誤地認為,隨著報紙辦得越來越好,自己一定會得到一份公平的報酬——情況最后怎樣呢?——也就那個樣子罷了。此時,一個清晰而明確的想法從我遲鈍的腦海中鉆了出來。我打算怎么應(yīng)付這種局面呢?有什么建設(shè)性的行動嗎?為了增加個人收入,我憑借以前打拼的基礎(chǔ),開始了為多家雜志撰稿的全新生活安排。正是在這段時間,我懂得了運用積極的生活態(tài)度努力贏得成功的道理。此后,無論面臨什么情況,我都一直堅持在自己可以控制的、積極的人生軌道上前行。有時,可悲的失敗主義者消極的態(tài)度會孕育一個愚蠢的頭腦,使整個人生混亂不堪,可我發(fā)現(xiàn),積極的生活態(tài)度總是能趕走消極的念頭。

  就在幾年前,消極畏縮的紅燈在我前面再次亮了起來。我需要在出版項目上得到更多的資金支持。我知道自己在哪里可以搞到這筆錢。但消極的態(tài)度告訴我不要嘗試。然而,積極的生活態(tài)度卻催促我要主動尋求幫助。最后,我還是成功地得到了金融支持。

  分析自身的經(jīng)歷和任何一種職業(yè)都能揭示出這樣的道理:積極的生活態(tài)度對于幸福的人生將起到?jīng)Q定性的作用;而消極的生活觀則會起相反的作用。一個人只要有了積極的生活態(tài)度,他就擁有了抵御外來操縱力量的最好武器。因此,你也不妨花些時間來研究和閱讀一下本書,這本身就是一種積極的行動。

  道格拉斯·勒爾頓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talentonion.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