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夸父決定追趕太陽,玄奘決定西去的時候,他們知道天邊是什么樣子嗎?也許在他們的想像中,天圓地方,人走得再遠也能回來??墒乾F(xiàn)代科學告訴人們,天不是圓的,地也不是方的,知道這些之后,還會有人上路嗎?
這座遠離海岸線的城市海拔不高,氣候溫和,風景秀麗。在這座城市西北方向大約一個小時車程的地方,有幾座山峰,其中最高的九峰山有一千多米,山上林木繁茂,空氣清新。沿著濃蔭遮掩的盤山公路驅車而上,可以到達山頂。山頂上有一片開闊地帶,讓人難以想像的是這里會有幾棟紅色的樓房,在樓房不遠處,有一片被白色柵欄圍起來的地方,那里有幾座白色的穹隆形建筑物,它們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下部都是圓柱體,圓柱體的上部安裝著軌道,上面都扣著一個巨大的半球體,每個半球體上都有一個可以開啟或關閉的天窗。白天,這些半球體上的天窗大都是關閉的。夜幕降臨,遠處的城市華燈初上,夜空中星光漸明的時候,這些半球體上的天窗就悄悄地打開了,有的里面透出微弱的光亮,有的連一點光亮也沒有,黑洞洞的,比黝黑的夜空還要幽暗。在靜謐的夜晚,從這些打開的天窗里,有一雙雙巨大的眼睛,向著深不可測的夜空窺視。直到啟明星從東方升起,天窗才又陸陸續(xù)續(xù)悄無聲息地關上了,只留下一扇天窗向著東方,等待著太陽冉冉升起。
九峰山對城里的人來說很遠,大多數(shù)人對這里的白色的圓頂建筑并不關心,很多人甚至不知道這座城市的郊區(qū)還有這樣一個地方。這幾年,從城里到九峰山的人多起來了,人們到這里來并不是因為天文臺,而是因為周圍的幾座山峰已經(jīng)開辟成旅游景點。與那些熱鬧的旅游景點相比,天文臺顯得有點冷清,也有幾分神秘。天文臺這個名字令人敬畏,也許因為它是和宇宙相關的地方。從這個天文臺出入的人也令人敬畏,九峰山天文臺似乎是一個遠離生活、遠離一般人關注的孤立存在。
此時,杜克成正坐在計算機屏幕前,在他身后不遠的地方是一臺口徑一點二米的反射式望遠鏡,望遠鏡的鏡頭正指向夜空。在望遠鏡的目鏡下方,有幾十根光纖,連結著一臺臺儀器和計算機。這是杜克成領導的課題組正在進行太陽系多光譜段全方位掃描,這也是他雄心勃勃的太陽系數(shù)字巡天觀測計劃的一個組成部分。杜克成的兩只眼睛緊盯著屏幕,屏幕上有一些明明暗暗不動的光點,那是太陽系外的恒星;還有很多或快或慢地移動的小光點,它們大多數(shù)是小行星;或者是在太陽系里游蕩的無家可歸的碎片、石塊。它們大多數(shù)已經(jīng)編號并且記錄在案,但是仍然有一些神秘的不速之客混跡在它們中間,有個別的甚至是充滿著危險的“近地天體”。杜克成的眼睛捕捉著它們,每一個這樣的小天體,都有成千上萬個數(shù)據(jù),而且,有的數(shù)據(jù)還在不斷變化,特別是那些近地天體,說不定什么時候就會突然向地球軌道沖過來,讓人猝不及防……要連續(xù)地跟蹤計算就需要非常精密的觀測和及時的數(shù)據(jù)處理,可是,那幾個用于數(shù)據(jù)處理的計算公式到現(xiàn)在還沒有推導出來,現(xiàn)在九峰山天文臺的觀測數(shù)據(jù)還是傳統(tǒng)的,計算和分析都不能與當今國際上最先進的系統(tǒng)接軌。連必要的公式都不能推導,還談什么數(shù)字化呢?
突然,杜克成的眼睛里出現(xiàn)了一個以前沒有見過的小光點,它不像其他小行星那樣在自己的軌道上大搖大擺地運行,猶如天馬行空,而是仿佛在故意躲閃著,生怕被人看見。杜克成連忙摘下自己的眼鏡,從紙盒里抽出一張紙巾擦擦鏡片,重新戴上,他看得更清楚了,確實是一個陌生的小光點,但是亮度很低。他立刻把望遠鏡的鏡頭聚焦到這個小光點上,并且打開自動跟蹤儀和數(shù)碼照相機,這一系列動作只用了短短的幾秒鐘,仿佛一瞬間,那個小光點就消失了。他把望遠鏡繼續(xù)對準這一天區(qū),可是一直到天亮,那個神秘的家伙卻再也沒有出現(xiàn)。觀測室的天窗關上以后,他把觀測軟件記錄的那個小光點的影像一遍一遍重復播放出來,用傳統(tǒng)的數(shù)據(jù)公式進行計算,初步可以斷定它是一個近地小天體,但是它的軌道參數(shù),體積大小,物質組成等等數(shù)據(jù)卻因為觀測時間太短,儀器精度低,無法有效地采集到。但是憑自己二十多年從事天文工作的經(jīng)驗,他已經(jīng)肯定這個神秘的天體具有潛在的危險性,說不定還相當危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