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在世界上,像他們這樣充滿激情的人真是少之又少。普通人對世界并不十分好奇。他們活在這個世界上,當然不得不面對現(xiàn)實,但也希望最好不要在這方面消耗自己太多的精力。因為,要了解世界需要耗費很多精力。于是,大多數(shù)人練就了與他們的那種熱情相反的本領(lǐng):視而不見、充耳不聞。所以,當出現(xiàn)了一位像希羅多德這樣的人的時候,他求知欲旺盛、醉心于探索發(fā)現(xiàn)、不斷進取、勇于獻身知識,再加上他才智超群,具有很強的寫作能力,因此這樣出色的人自然就能夠名垂青史。
同類人擁有的同樣特點,他們從不滿足于現(xiàn)狀,就像吸水的海綿很容易吸收一切那樣,但也極易失去一切。什么東西在他們身上都不能久留,他們天生不能忍受空虛,他們總得需要吸收新的東西,總要去不斷填補空白,總要去補充、提升和擴展。希羅多德的思維就不可能停留在一個事件上或者停留在一個國家??偤孟裼惺裁礀|西推著他向前走,讓他不能駐足。實際上,今天他發(fā)現(xiàn)了什么、確定了什么,明天又讓他覺得不合適,他還得繼續(xù)前行,往更遠的地方走。
這些能給別人帶來快樂的人,總的來說,他們也是很不幸的人。因為他們得自己承受凄涼孤獨和寂寞。所以,他們也需要去尋找別的人,他們甚至認為,在某個國家或者城市,他們找到了能與之親近的人和伙伴,并與之相識,從他們那里學到很多東西。也許有一天,當他們一覺醒來,可能會突然覺得,沒有什么能把他們連在一起,應該立刻打起行裝出發(fā),因為,他們看到,還有別的國家和別的人召喚著他們、吸引著他們。而他們昨天剛結(jié)識的那些人和事,今天卻黯然失色、變得毫無意義。
從這個意義上來說,他們從不依附于任何事,也從不在某個地方深深扎根。他們心靈純真,表面看上去他們移情別戀,實際上他們是真誠的。如果你問他們,在他們到過的國家他們最喜歡哪一個?這個問題讓他們感到很尷尬,因為他們不知道該如何回答。哪個國家?在某種意義上來說,所有的國家。這樣說會讓人有牽強附會之感。他們還會再想回那個曾經(jīng)去過的國家看看嗎?
再去一次?會使自己感到尷尬。因為他們從未問過自己這樣的問題。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他們還會重新上路,踏上征程。重新上路、踏上征程,這就是他們期望。
我們真的不知道,是什么這么吸引人去周游世界。難道只是出于獵奇嗎?難道是為了自討苦吃,去體會饑荒嗎?難道僅僅是為了滿足一下好奇心嗎?一個人如果喪失了好奇心,那就是一個空虛的人,等于心被焚毀了。如果一個人認為,什么都見識過了,缺乏激情,那就喪失了最寶貴的東西——生活的快樂。希羅多德與這種生活態(tài)度完全相反。他是一個興致勃勃、興趣廣泛、充滿活力、喜歡浪跡天涯的人。他頭腦中裝滿了計劃、充滿了理想和理論學說。他不停地忙碌,要么剛剛遠足回到家(但是他的家在哪兒?),要么正在準備下一次出行。他把旅行當做是他對生活、對世界和自我的探索。
他在自己的腦子里繪制著一幅世界地圖,這是他自己繪制,并不斷修正和不斷補充的一幅地圖。這是一幅逼真的圖像,是可旋轉(zhuǎn)的萬花筒,是閃動著的大屏幕。在這上面每天都發(fā)生著成百上千件不同的事。埃及人正在建造金字塔,斯奇提亞人正在獵捕猛獸,腓尼基人正在追逐婦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