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廣州期間,他們不許到外面租房住。所有已租房屋,必須退回。“十三行街”兩邊都要派人嚴守,禁止外國人隨意出入。外國人只能在每月初八、十八、二十八三次,由中國商人組織,外出到指定地方參觀學習一次。
外商不得任意與中國人交往,中國人也不許為外商提供信息。以前外商經(jīng)常雇用中國人到浙江等地打聽各種物價高低,民間俗稱為“千里馬”。中國政府得知后嚴厲禁止,一旦發(fā)現(xiàn),則嚴拿究治。
外商除了“通事”和“買辦”外,不得雇用其他中國人為他們服務。英國人說,“他們只能在地方官員佯作不知情的情況下才能雇用仆役?!?/p>
外商無事不許出門閑游,不能到廣州城內(nèi)觀光,不得在江中劃船取樂。不得在中國進行板球足球等體育活動。出門只能步行,不許坐轎。
外商不得學習漢語。劉亞匾被處死的罪名之一,就是教授夷人讀書。(直至嘉慶年間的1807年,英籍教士馬禮遜到廣州學習漢語,還要遮住房間燈光,以保護他的中文教師。)
規(guī)定還重申,外商不許帶老婆來中國。因為番婦袒胸露臂,有傷風化。另外,中國政府一貫不歡迎外國人在中國久住。如果攜帶妻兒老小一同住在中國,很容易樂不思蜀,歡送不走,平添不安定因素。
洪仁輝做夢也沒想到,他自以為將留為后世傳奇的上訪就落得了這樣的下場。外國商人的受約束狀態(tài)進一步加劇,而他自己更是被關在澳門的囚牢里,苦苦熬了三年。天朝聲威不可挑戰(zhàn),東印度公司的同仁們想盡了辦法,也無濟于事,只好任他一個人在中國人的監(jiān)管下受苦。洪仁輝在寫給英國同行的信中說:“我被關在一幢像籠子似的四間小房子里,全部門和窗都上鎖,每晚七時,敲過鑼和竹筒四五聲后,即行上鎖。早晨六時才開啟,有兩個人睡在室內(nèi),防我逃走?!?/p>
在另一封信里,他可憐巴巴地說:“我的腳浮腫很厲害,我不得不穿一雙大鞋,在腳跟的三四英寸以上有色腫紋,在伸腳時非常疼痛,希望醫(yī)生給一些藥物治療……”(《東印度公司對華貿(mào)易編年史》)
經(jīng)過這次挫折,英國政府決定,必須派出使團,直接與中國政府建立聯(lián)系,否則中英間的貿(mào)易問題永遠無法解決。因此才有了開頭的那篇稟文。
事實上,早在明朝萬歷十一年,伊麗莎白女王就給中國皇帝寫過一封小心翼翼的信,派遣商人紐伯萊送往中國,不幸的是,中途被葡萄牙人截獲。
英國人無可奈何。那時的英國還是歐洲二流小國,只能任憑葡萄牙的欺負。
如今是今非昔比了。從萬歷十一年到乾隆五十七年,在近二百年的時間里,英國已經(jīng)從一個無名小國崛起成為頭號強國。1588年,英國擊敗西班牙無敵艦隊,邁出了崛起的第一步。其后的英國革命結出了憲政之果,使英國率先在人類社會建立起了三權分立的憲政體制。憲政制度調(diào)動起了英國全國的活力。1652年到1674年間,英國連續(xù)多次打敗了荷蘭,將今天的美國徹底劃入其殖民圈。1757年到1763年,通過七年戰(zhàn)爭,英國又徹底打敗法國,將印度和加拿大歸于自己的統(tǒng)治,成為海上霸主,海外殖民地遍及全球。他們稱自己為“世上最強大的國家”。雖然一個是小小三島,另一個是世界上面積最大的國家。一個人口只有八百萬,另一個人口多達三億。但國勢蒸蒸日上的英國人卻認為他們有充分的底氣來與東方巨人握握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