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世界第一次真正撩開了這個神秘國度的面紗?!斑@個使團最為重要的收獲,大概就在于它導致了有關中國知識的激增”,“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它明確地標志著英中關系的一個新時代的開始。”
回國之后,英國副使斯當東編輯的《英使謁見乾隆紀實》以及使團隨行人員發(fā)表的各種報告在歐洲引起了巨大反響。西方人的中國觀念發(fā)生了根本性的轉折:中國從天上掉到地下,從文明變成野蠻,從光明變?yōu)殛幇怠?/p>
作為一個嚴肅的學者,黑格爾仔細閱讀了當時他所搜集到的全部有關中國的文字,從翻譯到歐洲的《通鑒綱目》到傳教士們的《中國叢刊》。不過,馬戛爾尼等人的游記顯然給了他最大的震動。
黑格爾認為,人類文化的發(fā)展是分階段的。他認為,中亞文化代表了人類文化的少年時期,人類文明最早在那里發(fā)源。希臘文化則是青年,表現(xiàn)出生機勃勃的活力。羅馬文化是壯年,而日耳曼文化是成熟理性的老年。
那么,中國文化是什么呢?黑格爾說,是幼年。中國人在官府面前的逆來順受給了黑格爾極深的印象。黑格爾認為,造成中國的落后的原因是中國人內在精神的黑暗,中國是一片還沒有被人類精神之光照亮的土地,在那里,理性與自由的太陽還沒有升起,人還沒有擺脫原始的、自然的愚昧狀態(tài)。“凡是屬于精神的東西……都離它很遠”。
很顯然,黑格爾的許多結論直接來自馬戛爾尼使團成員的記載和判斷。比如他說,在歐洲,鞭笞是“加在榮譽上的一種侮辱”,“在中國就不同了。榮譽感還沒有發(fā)達,一頓笞打原是極易忘懷的,但是對于有榮譽感的人,這是最嚴厲的刑罰?!蔽鞣饺藢@種侮辱十分敏感,而“中國人就不一樣,他們認不出一種榮譽的主觀性,他們所受的刑罰,就像我們的兒童所受的教訓”。
在《歷史哲學》中黑格爾得出這樣結論,這是一個徹底的、奇特的、最具東方性的東方國家。“中國純粹建筑在這一種道德的結合上,國家的特性便是客觀的‘家庭孝敬’。中國人把自己看作是屬于他們家庭的,而同時又是國家的兒女。在家庭之內,他們不是人格,因為他們在里面生活的那個團結的單位,乃是血統(tǒng)關系和天然義務。在國家之內,他們一樣缺少獨立人格;因為國家內大家長的關系最為顯著,皇帝猶如嚴父,為政府的基礎,治理國家的一切部門。”因此,中國是一個只屬于空間的帝國,“中國的歷史從本質上看是沒有歷史的;它只是君主覆滅的一再重復而已。任何進步都不可能從中產(chǎn)生?!鼻О倌陙碓趶V闊的土地上“重復莊嚴的毀滅”,而又在本質上毫無變化。
在黑格爾之后,對中國的輕蔑成了歐洲聲音的主流。在馬戛爾尼前,對于中國與西方交往中的高高在上與輕慢侮蔑,歐洲人雖然心懷不滿但一直竭力隱忍。遵從強者邏輯的西方人知道,他們的祖先還生活在樹上的時候,中國人就已經(jīng)發(fā)明了紙張。這個偉大而強盛的帝國在他們心目中各方面都遠遠優(yōu)越于自己的,他們有驕傲自大的資本。然而,馬戛爾尼的訪問使他們發(fā)現(xiàn),多年來他們居然一直屈服于一個半開化的野蠻國家,這讓他們感到奇恥大辱?!皻W洲人好像大夢初醒?!F(xiàn)在該是讓中國人名聲掃地的時候了!’批判貶低中國是一種報復。對自己受騙上當?shù)慕?jīng)歷痛心疾首、惱羞成怒的歐洲人從一個極端到另一個極端?!保ㄖ軐帯兑靶U與文明:中華帝國的“東方性”黑暗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