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7年4月四保臨江的蘭山戰(zhàn)斗,趙興元負傷了。戰(zhàn)后坐輛牛車,傷痛,又冷,瑟瑟發(fā)抖。同行的俘虜中有個少校,討好地叫聲“長官”,脫下身上的美式風衣,給趙興元披上。趙興元不要,少校一定要給,趙興元想了解點敵情,就跟他嘮起來。那少校就講他是黃埔16期的,畢業(yè)后又讀炮兵學校,還在陸軍大學學習兩年,剛到部隊就當了俘虜。
趙興元就想起“步槍零件多,簡單分三個,槍身、槍機和槍托”。天壤之別呀!除了讀義學時的文志遠老師,還有個王老師,趙興元這輩子再沒有別的老師了??蓮乃牡谝蝗伟嚅L楊樹明、副班長劉向路,以及其他那些老兵起,到排長、連長、指導員,也都是他的老師。戰(zhàn)場就是課堂,戰(zhàn)爭就是大學,他就是這所大學的高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