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長!團部命令火力全開,進行阻攔射擊!”一名士兵指著團部那里的傳過來的旗語對著蘇子民報告道。
“我看到了,全連注意,火力全開,不要給阿拉節(jié)省子彈!”蘇子民大聲叫道,“投彈組,上!”
日軍這次玩命的攻擊波是由僅存的三輛97式奇哈中型坦克組成推進線。配合四輛還沒被擊毀的97式三輪摩托車組成通常使用的三角陣型,三輛97式奇哈中型坦克并排前進,彼此之間的間距大約在十米到十五米內,每輛坦克利用自身的裝甲防護能力以及炮塔上的57毫米口徑的主炮和7.7毫米口徑同步機槍火力,覆蓋坦克前方半圓形兩百米之內的范圍,掩護每輛坦克之后六十到八十名伴隨步兵。左側和右側距離前鋒的三輛坦克之外,每隔五到八米就有一輛97式三輪摩托車,利用車斗上安裝的歪把子機槍,給伴隨步兵提供火力掩護。其余重機槍和迫擊炮部隊作為預備隊,在進攻部隊后方一百米處排成兩列橫向隊列,交替火力掩護攻山的先遣部隊。
這種三角陣型戰(zhàn)術要求先鋒的裝甲部隊首先要盡快突破敵人的第一道防御陣地,以此為支撐點,讓后續(xù)的步兵部隊迅速跟上,組織起火力網。如果遇到敵人激烈抵抗,先鋒坦克部隊的兩翼的摩托車應當率領其后的伴隨步兵迅速迂回包抄,繞到敵人防御陣地的側后方進行突擊,或者由指揮官命令殿后的遠程炮火部隊和后續(xù)的預備隊進行火力支援。
三輛打頭的97式奇哈坦克必須步調一致地齊齊推進,因為部隊是仰攻,會遭遇來自制高點的中國防御部隊的全面火力壓制,所以為免坦克車過早地暴露在敵軍炮火打擊之下,必須要盡可能依靠現有的地形來尋找掩護。后方伴隨步兵組成的梯隊則要為前進的坦克部隊提供火力支援,避免坦克觸雷或者被敵方步兵才用自殺式的爆破方法炸毀。當打頭的坦克抵達理想射擊點后,必須馬上開火,再為跟進的其他坦克和步兵提供火力掩護。這種“交叉火力掩護,交替躍進”的前進方式是基本的坦克進攻戰(zhàn)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