仔細想來,生活中諸多不快、諸多矛盾的引發(fā),未必都有多么復(fù)雜、多么嚴重的理由,如果能夠互相了解、互相理解,或許就根本不會發(fā)生。而換位思考就是達到互相理解的一種有效途徑。
有一次,陶行知先生看到男生王友用泥塊砸自己班的男同學(xué),當(dāng)即阻止了他,并令他放學(xué)時到校長室去。
放學(xué)后,陶行知來到校長室,王友已經(jīng)等在門口準(zhǔn)備挨訓(xùn)了。可一見面,陶行知卻掏出一塊糖果送給他,并說:“這是給你的,因為你按時來到這里,而我卻遲到了?!蓖跤洋@疑地接過糖果。隨之,陶行知又掏出一塊糖果放到他手里,說:“這塊糖果也是獎給你的,因為我不讓你再打人時,你立即就住手了,這說明你尊重我,我應(yīng)該獎勵你。”王友更驚疑了,他眼睛睜得大大的。
陶行知又掏出第三塊糖果塞到王友手里,說:“我調(diào)查過了,你用泥砸那些男生,是因為他們不守游戲規(guī)則,欺負女生;你砸他們,說明你很正直善良,有跟壞人做斗爭的勇氣,應(yīng)該獎勵你啊!”王友感動極了,他流著眼淚后悔地說道:“陶……陶校長,你……你打我兩下吧!我錯了,我砸的不是壞人,而是自己的同學(xué)呀!”
陶行知滿意地笑了,他隨即掏出第四塊糖果遞過去,說:“為你正確地認識錯誤,我再獎給你一塊糖果,可惜我只有這一塊糖果了,我的糖果用完了,我看我們的談話也該完了吧!”說完就走出了校長室。
處于逆反時期的青少年,面對無視尊嚴的訓(xùn)斥,只會產(chǎn)生反抗心理,把老師當(dāng)成敵人。陶行知先生不忘換位思考,諄諄教誨中,既盈滿愛心,又不忘尊重,尤其是用四顆糖果收服了一顆迷失的心,充滿創(chuàng)意,達到了目的。
少說“我”多說“你”
說話好像駕駛汽車,應(yīng)隨時注意交通標(biāo)志,也就是要隨時注意聽者的態(tài)度與反應(yīng)。如果紅燈已經(jīng)亮了仍然向前開,闖禍就是必然了。無聊的人是把拳頭往自己嘴里塞的人,也是“我”字的專賣者。
人們最感興趣的就是談?wù)撟约旱氖虑?,而對于那些與自己毫不相關(guān)的事情,眾多的人覺得索然無味,對于你自己有濃興趣的事情,不僅常常很難引起別人的興趣,而且還令人覺得好笑。年輕的母親會熱情地對人說:“我們的寶寶會叫‘媽媽’了?!彼@時的心情是高興的,可是旁人聽了會和她一樣高興嗎?不一定。誰家的孩子不會叫媽媽呢?你可不要為此而大驚小怪!這是正常的事情,如果不會叫媽媽的孩子才是怪事呢。所以,你看來是充滿了喜悅,別人不一定有同感,這是人之常情。
放學(xué)回家的路上,吳歡遇到了王老師,她氣鼓鼓地說:“王老師,你說江珊多可恨,我和她吵起來了?!薄盀槭裁??”王老師一臉不解?!八钦f張學(xué)友是最好的歌星,張學(xué)友鼻子那么大,丑死了。我就和她吵起來了,”吳歡接著說,“江珊太不夠朋友,本來在班里我和她是最要好的朋友,可是她有什么心里話都不告訴我!”王老師問:“你從來都是把任何心里話都告訴江珊嗎?你想一想是不是每個人的喜好都一樣呢?”一句話使吳歡頓時像泄了氣的皮球,不好意思地說:“其實我也沒把什么話都告訴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