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問一:蘇南地區(qū)有些農村比較富裕,那里的農民都把自家的房子修得特別好,跟碉堡似的。但是公共設施卻沒人管理,一下雨周圍道路都污水橫流。在農村本身城市化的過程中,政府應該起到什么樣的作用?
張鳴:政府應該起到提供公共產品的作用。在傳統(tǒng)農村,政府是不提供公共產品的,修橋補路這些事他們不管。現(xiàn)在農村網(wǎng)絡因為農民東奔西走斷裂了,農民自救互助機制也隨之消失,這時候只能由政府來提供公共產品,政府不提供是沒有出路的。
提問二:在城市化過程中,農村很多地都荒廢了,然后村干部就來私下賣地。對這種情況您怎么看?
張鳴:這是農民土地所有權不清晰造成的。所謂的“集體所有制”很可能導致村干部私自行使這個所有權,私自就把土地賣了。像這樣的問題要根本解決還是要明晰土地所有權,集體所有制是一個非常含混的產權結構。
提問三:現(xiàn)在受金融危機影響,城里下崗的農民工超過2200萬,而為這2200萬失業(yè)農民工日夜擔憂的人絕不止2200萬。這些人一部分會繼續(xù)留在城市,也有一部分會返鄉(xiāng)。政府對這兩部分人應該如何引導?
張鳴:經濟危機下農民工的失業(yè)問題會更加嚴重,因為現(xiàn)在很多產業(yè)工人就是農民工。城里人有保障,實在不行可以吃低保。農民工只有回鄉(xiāng),但是回鄉(xiāng)之后也沒有保障。這個問題光靠企業(yè)來解決是不現(xiàn)實的,政府這時候必須出來做一些救濟,比如開辦職業(yè)培訓班,趁這段空閑時間把勞動力的素質提高一下,也是一個解決途徑。
提問四:在城市管理中有兩個現(xiàn)象,一是城管和弱勢群體之間的矛盾,二是在全國范圍開展的新農村建設。這兩個現(xiàn)象不同程度地提出了關于農民工甚至整個社會弱勢群體權益保護的問題,如民生權、教育權、醫(yī)保權、政治話語權等,請問權益保護的解決之道何在?
張鳴:城管與進城農民,尤其是街邊小販有很大的沖突。城管的職責是維持城市秩序、道路秩序、公共安全和公共衛(wèi)生,但他們管的卻是小販、拾荒者這些生活在城市邊緣的人。我曾經寫文章說,進城農民要發(fā)財只有兩個途徑,一個是用自己的勞動力跟城里人做交易,一個是通過自己的產品跟城里人做交易。你不能不讓小販生存,生存權高于一切,小販要有他的生存途徑、生存地盤,你必須尊重他。況且城里也需要小販,比如在自發(fā)形成的小集市里,小販賣得很好,大家買得也方便,如果把它強行拆了,重蓋一個,也許就沒人去了。從以人為本的思路看,我覺得城管部門首先要收斂,其次要取消。
至于新農村建設,我不太贊成。我剛才講了,農村問題,城市解決。農村現(xiàn)在正處于一個衰敗的過程,農民必須走出來,政府與其投錢為他們建設新農村,不如在城里蓋點廉租房,替他們稍作安置,等到農村人少到一定程度的時候,再來談新農村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