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百多年的辯論中,兩派都愛走極端,乃至到了荒唐的地步。比如,天成派認為,智商對事業(yè)成敗的影響最大,而智商主要是先天決定的,后天因素幾乎不起作用:早教沒有必要,孟母三遷是沒事找事,甚至那些挖空心思讓孩子上好學校、進常青藤的家長,也都是瞎操心。有人稱,哈佛的學生之所以成功,不在于哈佛的教育,而在于哈佛選拔的學生智商本來就高。這些人讀不讀大學,日后都照樣成功。由此演繹,政府出面為弱勢階層提供更多的教育機會不過是白白浪費納稅人的錢,上名校不過是追求虛榮和牌子,沒有太多教育上的意義。
與此相對,養(yǎng)成派則認為一切才能和成功都是后天培養(yǎng)的結(jié)果,天賦即使有,也無足輕重。
人的天賦之不同,甚至是個不能討論的政治禁忌,一提這事就等于歧視。按他們的理論,你從大街上隨便找個人,對之進行世界一流的短跑訓練,都能把他造就成博爾多。如前所述,近年來的研究對這兩方面的極端觀點都進行了否定:智商不是決定人生和事業(yè)成敗的唯一因素,甚至可能不是最重要的因素。智商并非絕對先天,受后天因素的影響甚大。但是,人的自然能力確實有高低。在總?cè)丝谥校巧痰母叩秃褪聵I(yè)成就之間有著不可否認的正向關(guān)系。
智商學說經(jīng)過一個多世紀的發(fā)展仍然沒有成為一個定型的理論。除了智商測試的準確性這種技術(shù)問題外,有兩大理論問題仍然沒有最終解決:第一,智商在多大程度上是先天的、在多大程度上可以通過后天的環(huán)境和努力來改善?第二,智商對人生和事業(yè)的決定性究竟有多大,比如,是百分之九十,還是百分之十?在本卷中,我將盡最大努力綜合最近的研究對這兩個問題提出初步的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