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大維文中所說的三代世交,是指俞的外祖父曾國藩一家與陳寅恪的祖父、湖南巡撫陳寶箴;俞的父輩俞明震與陳寅恪的父親、前清吏部主事、詩人陳三立;俞本人與陳寅恪兄弟等三代的密切關系。兩代姻親是指俞、陳兩家與曾國藩一家都有至親,而俞大維與陳寅恪既是姑表兄弟,又是郎舅之親。俞大維的姑母是陳寅恪的母親,俞的妻子陳新午又是陳寅恪的同胞妹妹。1927年,俞大維之妹俞大絪重返曾家,與曾國藩的侄曾孫、著名化學家曾昭掄(曾國藩二弟曾國潢之重孫)結婚。1934年8月,傅斯年娶俞大維最小的妹妹俞大綵為妻,與俞大維成為郎舅關系。從此,傅斯年與俞家、陳家、曾家結成了扯不斷、緊相連的親友圈。而這一姻緣,皆得益于德國柏林的風云際會。陳、俞、傅三位同學,外加曾昭掄和曾昭掄的妹妹曾昭燏等等圈內人物,在日后幾十年風雨蒼茫歲月里越發(fā)親密,情同手足,彼此照拂,共同闖過了一道道難關險阻??箲?zhàn)期間陳寅恪眼睛失明前后的經歷,更見出這種關系映照下的真情厚愛。
1924年,趙元任與夫人楊步偉離美回國,途經德國柏林,曾與傅斯年、陳寅恪、俞大維、羅家倫等中國留學生相見并有過一段時間的交往。據楊步偉回憶說:“孟真與元任最談得來,他走后元任總和我說此人不但學問廣博,而辦事才干和見解也深切得很,將來必有大用,所以以后凡有機會人家想到元任的,元任總推薦他,因元任自知不如也。”[29]后來傅歸國后到中山大學任職,就與趙元任向當時負責校務的朱家驊間接薦介有很大關系。
1926年9月,經歷了七個春秋寒暑的面壁苦讀,裝了一肚子西洋墨水而今非昔比的傅斯年,作為一只比“海龜”還要威武生猛的巨無霸式學術“大鱷”,告別歐洲大陸,自馬賽港乘船向闊別日久的故國駛來。時年傅斯年31歲,正是他留學前自己設定可以“在社會服務”的年齡界線。
當傅斯年隨船越過浩瀚的印度洋,剛剛在遠東香港島晃晃悠悠地登陸,尚未抖掉滿身帶有咸腥味的水珠,身居南國廣州的另一位重量級人物,時在中山大學主持校務工作的副校長朱家驊得到了情報,并立即著手撰寫聘書,請傅氏到中山大學任教。歷史在不經意間把傅斯年的人生前程與朱家驊緊密維系在了一起。[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