屯卦之后,接著出現(xiàn)的是蒙卦。蒙卦的卦象是“山水蒙”()。山在上而水在下,等于山下流出水,是為剛剛形成的清泉。對于萬物而言,是初生期的幼稚階段;對于人類而言,正合乎“童蒙”一詞之所指。
萬物皆依本能規(guī)律而運作,十萬年前的蜘蛛所結(jié)的網(wǎng),與今日蜘蛛所結(jié)的網(wǎng)沒有什么差異。但是,人類身為萬物之靈,可以通過學習與教育,創(chuàng)造文明的世界,古今可謂千差萬別。問題也正在這里。人類是社會性的動物,“個人”如果未能學習社會化的正當模式,或者形成反社會的人格特質(zhì),那么他可能損人利己、假公濟私,甚至造成大規(guī)模的災難。犯罪學專家指出:大約有四分之一的人,生活及工作都與“犯罪”有關(guān)(如軍警治安人員、律師、罪犯、保安與監(jiān)獄系統(tǒng)等)。這真是令人震撼及遺憾的訊息。
為了防患于未然,上策是從小教育一個人走上正途。此卦《彖傳》說:“蒙以養(yǎng)正,圣功也?!币馑际牵好擅林畷r可以用來培養(yǎng)正道,這是造就圣人的功業(yè)?。∶绹袨榭茖W的專家宣稱:“把一個嬰兒交給我們,我們可以把他培養(yǎng)成為圣徒,也可以把他培養(yǎng)成為罪犯。”如果在啟蒙時期有了偏差的觀念,一個人還有多少希望呢?蒙卦初六指出:“發(fā)蒙,利用刑人,用說桎梏。以往,吝?!币馑际牵簡l(fā)蒙昧,適宜用刑罰來規(guī)范人們,借此讓他們擺脫桎梏。依此有所前往(亦即,一直使用刑罰),將會陷入困難。
換言之,兒童需要管教。管教的目的是希望他擺脫雙重桎梏:一方面不再受制于本能、情緒、欲望、沖動,能夠謹守做人的規(guī)范與處世的道理。另一方面,則是避免將來違法亂紀,真的被關(guān)進監(jiān)獄中。除了使用“刑罰”之外,還須啟發(fā)“良知”,讓一個人自動地行善避惡,然后參與正常社會、享受人生福祉。
柏拉圖一生不婚,也無子嗣,但是他談到幼兒教育時,他說:“當一個孩子開始聽得懂別人對他說的話時,護士、母親、看顧的奴仆,以及父親本人,都要爭相努力使這個孩子變得很好。他們所教的一言一行,都是要告訴他分辨對與錯,美與丑,敬與不敬,該做的與不許做的。有的時候,他會樂意聽從他們的勸導。若是不聽從,就像對待長得扭曲變形的樹苗,他們會設法以威脅與打罵來矯正他?!眱和瘯r期沒有得到正確的教誨,往后這個孩子的一生即使不陷入桎梏(腳鐐手銬,鋃鐺入獄),恐怕也很難走上正路。難怪柏拉圖會說:要戕害一個孩子,最有效的辦法是讓他“心想事成”!換言之,啟蒙必有某些約束,其目的是為了培養(yǎng)正道,成就圣人的功業(yè)。
除此之外,大人也有可能陷于蒙昧,這時就須求教于神明或智者?!跺鑲鳌氛f:“再三瀆,瀆則不告?!币馑际牵簝纱稳握俭?,是褻瀆神明,褻瀆就不告訴他。有些人占筮(包括今日所謂的算命)時,心中打定主意,一定要聽到自己滿意的答案才停止。有些人向朋友請教,也是一定要聽到自己滿意的答案才肯罷休。這樣無異于強迫別人來為他“背書”,實在是蒙昧之至。我在大學教了三十年的書,連規(guī)勸大學生都覺得力不從心,何況是規(guī)勸成人?所以,我多年以來不再為別人出主意,因為自知不但無效,反而會落個多事之譏。
由此更可肯定蒙卦的深刻見識,亦即兒童教育是一生苦樂的基石。但是,《易經(jīng)》一定給人路走,在本卦《大象傳》就說:“君子以果行育德?!币嗉?,君子由此領(lǐng)悟,要以果決的行動培育道德。所謂“君子”,是指“有志成為君子的人”,這樣的人就不限于兒童了。在此,方法是“果行育德”,這四個字有如座右銘,勸人要有果決的行動,或者行動要有結(jié)果,而目標則是育德,可以日進于德。蒙昧之中隱藏著不可測的危險,同時也顯示了化險為夷的契機。把握住此一契機,人生也將充滿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