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后,梁啟超如此評價《海國圖志》:“中國士大夫之稍有世界地理知識,實自此始?!薄捌湔搶嵵浒倌陙碇诵模敝两袢?,猶未脫離凈盡?!睆膹堉吹热松砩隙伎梢钥吹轿涸吹挠绊?。雖然《海國圖志》還沒有完全拋棄“華”、“夷”的思維定式,但魏源眼中的“夷”已迥然不是昔日迂儒心中的蠻夷,他開始意識到了中國之外不僅別有世界,而且有優(yōu)先于我們的技術(shù)、制度、文明。在他之前,我們是天下絕對的中心,文明的中心,所謂夷就是野蠻、未開化的代名詞。在經(jīng)過了長夜漫漫之后,本民族終于有人睜開眼睛,看到了一個真實的外部世界。(當(dāng)然,這部書也不是沒有缺陷的,比如魏源以中國煉丹術(shù)的取陰補(bǔ)陽等陳舊觀念理解西方的天主教,缺乏基本的宗教常識。)
此前,明代萬歷年間利瑪竇的書《坤輿圖說》、艾儒略的《職方外紀(jì)》初入中國,人們都視之為天方夜譚,不相信是真的。后來南懷仁等編印《地球全圖》,人們依然不相信宇宙之大,地球上還有許多不同的文明,儼然以中國為最高的文明形態(tài)。乾隆帝駁英國使節(jié)的心態(tài)如此,到了道光帝也沒有好到哪里去。在魏源、徐繼畬這些人身上,情況才開始有了變化。
《海國圖志》影響了近鄰日本。1850年,三部《海國圖志》傳入日本,馬上就被封禁。1853年,又有一部《海國圖志》傳入日本。到1854年,共有15部《海國圖志》傳入日本,除了幾部被留作御用,有8部出現(xiàn)在普通的市場上,以后年年都有輸入,還出現(xiàn)了許多《海國圖志》的翻刻本,有些是節(jié)選的,在1868年日本明治維新之前深受歡迎,此后才逐漸被冷落,因為開放的日本社會有了更高的要求。
1828年,35歲的魏源初游杭州,西湖給他留下了美麗至極的印象,他曾寫下十首紀(jì)游詩。他喜歡西湖,1856年秋天,當(dāng)太平天國正如火如荼、江南一片狼藉時,他63歲那年最后一次來到杭州,寄宿在一處僧舍,從此再也沒有離開。他閉門謝客,常?!伴]目澄心,危坐如山”,即使親戚、門生前來求見,接談二三語,“便寂對若忘”,惟獨鐘情于西湖的山水,曾與何紹基、金安清等各帶金石書畫,到西湖船舫共賞。“晴湖不及雨湖好,雨湖不及月湖窈。”“月華如水孤山孤,山影化云云化無?!彼谖骱粝铝嗽S許多多早已被后人忘卻的詩篇,好在歷史還記得他的《海國圖志》。
1857年3月26日,一個爛漫的春天,離龔自珍客死異鄉(xiāng)16年后,魏源在龔自珍的故鄉(xiāng)杭州一病不起,終年64歲,下葬于西湖南屏山的方家峪,他的墓至今已找不到蹤跡了(新建的一個名人墓群中據(jù)說有魏源墓,但已不在原址)。
本文主要參考書目:
1.(清)龔自珍著,王佩諍校,《龔自珍全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年版。
2.《魏源集》,中華書局,1976年版。
3.魏源著,《海國圖志》,中州古籍出版社,1999年版。
4.徐繼畬著,《瀛寰志略》,上海書店出版社,2001年版。
5.郭延禮著,《龔自珍年譜》,齊魯書社,1987年版。
6.樊克政著,《龔自珍年譜考略》,商務(wù)印書館,2004年版。
7.黃麗鏞,《魏源年譜》,湖南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
8.管林等著,《龔自珍研究》,人民文學(xué)出版社,1984年版。
9.龔自珍紀(jì)念館編,《龔自珍研究文集》,浙江古籍出版社,1994年版。
10.李漢武著,《魏源傳》,湖南大學(xué)出版社,1988年版。
離龔自珍死50多年,魏源死30多年后,經(jīng)歷了太平天國14年的動蕩亂世,經(jīng)歷了英法聯(lián)軍進(jìn)京、火燒圓明園,經(jīng)歷中法戰(zhàn)爭,直到1894年甲午海戰(zhàn),泱泱大國敗于東鄰的一個蕞爾島國,被迫簽定屈辱的城下之盟,又是賠款、又是割地。而當(dāng)時北洋水師的實力從表面上看不僅不亞于日本海軍,論噸位、裝備甚至還有優(yōu)勢,從早期的曾國藩到李鴻章、張之洞等人致力于洋務(wù)運動已有30多年,最終竟然如此不堪一擊,朝廷內(nèi)外,舉國上下,這才受到震動,這才有了一種緊迫的危機(jī)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