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三破碎的勸降夢(3)

南京大屠殺:1937 作者:姚輝云


從上海撤退到南京后,易安華擔任光華門、通濟門一帶守衛(wèi)任務。接到消滅突入光華門日軍的任務,易安華當即命令一個加強團準備攻擊,他集合全體官兵講話說:“日寇占領了我國東北、華北、上海,又圍攻我國首都南京,國亡無日了!現(xiàn)在正是我們軍人報效國家的時候,我們要效法伏波將軍馬革裹尸!弟兄們,讓我們向祖國同胞表示決心!”說著,他領著官兵們悲壯地呼喊: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寧碎頭顱,還我河山!”

呼完口號,易安華深情地掃視了一下眼前實際上不到一個營兵力的隊伍,然后揮了揮手;“弟兄們,出發(fā)!”

他親自率領這支隊伍由通濟門轉東北方,向突入光華門的日軍發(fā)動了猛烈的進攻。

與此同時,二六一旅旅長陳頤鼎率領兩個加強營從清涼巷、天堂村向敵人發(fā)動夾擊。日軍士兵憑借占據(jù)的房屋節(jié)節(jié)抵抗,我軍官兵奮不顧身地沖入敵陣,中華門外敵人的援兵不斷涌來,與守衛(wèi)城墻的我軍激烈地戰(zhàn)斗。一時光華門內外,殺聲震天,彈雨橫飛,我軍士兵和敵人廝殺在一起,肉搏在一起,演出了南京保衛(wèi)戰(zhàn)中最悲壯激烈、驚心動魄的一幕。

激烈的戰(zhàn)斗中,二五九旅旅長易安華突覺左臂一震,一顆子彈穿臂而過,血流如注,看護兵迅速給他作了包扎。易安華一邊帶傷指揮戰(zhàn)斗,一邊搖通二六一旅陳頤鼎旅長的電話,在電話中大聲鼓勵說:“陳旅長,打得好!我們兩個旅前后夾擊,務必消滅光華門內的敵人,守住南京!”

然而不久,一塊彈片又炸傷了易安華的頭部,一陣劇烈的疼痛鉆入心底,副官勸他立即下去,易安華捂著傷口堅定地說:“我乃堂堂中國軍人,豈能負國負民!弟兄們都在這里浴血苦戰(zhàn),作為一旅之長,我怎能茍且偷生?!”

中國士兵和日本兵血戰(zhàn)在一起,殺聲一陣陣傳來,易安華就在附近擔架上指揮著戰(zhàn)斗。白熱化的戰(zhàn)斗中,一塊飛來的彈片又炸傷了易安華的腰部,鮮血把擔架染紅了一大片。他臉色蒼白,忍著巨痛,艱難地從口袋里掏出一張紙,交給副官,悲壯而堅定地說:“要是我為國捐軀了,請務必幫我把這首詩寄給我的妻子。”

副官心情沉重地打開紙,只見上面寫著:

名編壯士籍,不得中顧私。

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

副官讀罷,噙著眼淚說:“易旅長!……”

易安華搖了搖手,艱難地說:“宋朝陸放翁臨死前寫了一首《示兒》詩,這也是我的《示兒》詩……”說著,傷口一陣巨痛,他痛苦地用手緊緊按住腰部。

傍晚,前后夾擊的部隊終于消滅了侵入光華門的日軍,喜訊傳來,易安華蒼白的臉上掠過一絲笑意,艱難地點了點頭,隨后慢慢地閉上了他的眼睛。寒風陣陣,像在為這位中華民族的忠勇志士嗚咽哭泣;云幔低垂,像在為這位抗日捐軀的年輕將軍低首致敬。38歲的年輕旅長易安華,終于為國捐軀在秦淮河畔。這一仗除易安華旅長犧牲外,還犧牲了二六一旅參謀主任倪國鼎,兩位營長和30多名連、排長,戰(zhàn)斗之慘烈可見一斑。

突入光華門城內的敵人雖被消滅,但隱患并未徹底消除,部分日軍躲藏在城門洞里,隨時威脅著光華門的安全。桂永清召集部下商量,團長謝承瑞建議,先用汽油燒殺,后派敢死隊消滅敵人。

半夜,謝團長率領士兵把汽油桶背到城墻箭樓處,打開桶蓋丟入城門洞口,然后投入火種,汽油立即燃起熊熊大火,燒得城門洞里的日軍嗷嗷直叫。隨后謝團長親自率領一個排的敢死隊員,突然打開城門,十幾挺輕機槍一齊開火掃射,終于將躲藏在城門洞里的日軍消滅干凈。打掃戰(zhàn)場時,發(fā)現(xiàn)一名受傷的日軍仍在呻吟,當即用擔架把他抬到富貴山地下室指揮部門口,教導總隊本著國際公約優(yōu)待俘虜?shù)木瘢敿措娬俟鼈舍t(yī)官前來給予包扎治療。

12月11日,南京中華門。

日軍在進攻光華門失利之后,第二天把攻擊重點轉移到中華門。在中華門前線督戰(zhàn)的衛(wèi)戍司令部副司令羅卓英,見八十八師漸漸支持不住,急忙電召鄧龍光的一五四師火速馳援。10日光華門的激烈戰(zhàn)斗,11日在中華門重新演出。同一時刻,南京中山門、通濟門、雨花門、水西門等各處同樣都發(fā)生激烈戰(zhàn)斗。日軍的炮彈呼嘯著,在南京四周的城墻上,炸開了一朵朵罪惡之花。瘋狂的日軍士兵嗥叫著從突破口蜂擁進來,千萬個無畏的中國士兵,勇敢地迎了上去,與敵人展開殊死的搏斗,打退了敵人一次次的進攻。他們用麻袋、沙包,甚至自己無畏的身軀擋住突破口,譜寫了南京保衛(wèi)戰(zhàn)中可歌可泣的感人篇章。

六、自戕殉國的熱血將軍

在南京保衛(wèi)戰(zhàn)中,還有一位在外圍戰(zhàn)斗中以死報國的饒國華將軍。

饒國華,字弼臣,四川資陽人,生于1894年。祖輩世代務農,家境貧寒,靠親戚的資助,才得以進學堂讀書。他聰穎的才智、勤奮的學風,常常贏得同學的羨慕和老師的贊賞。辛亥革命以后,受革命思潮的影響,饒國華決心投筆從戎,報效祖國。由于作戰(zhàn)勇敢,屢立戰(zhàn)功,遂由士兵逐步晉升為排長、連長,到1920年,更升任川軍第二師第四旅第八團團長。

盧溝橋事變后,四川省劉湘發(fā)出通電,請纓抗戰(zhàn)殺敵,得到委員長嘉許。其部隊二十三集團軍二十一軍奉調出川,一四五師中將師長饒國華成為第一批率部誓師出川奔赴抗日前線的將領。誓師大會在成都少城公園舉行。這是一次激動人心的出征,將士們一個個摩拳擦掌,義憤填膺:“失地不復,誓不還川!”軍長潘文華帶頭預立遺囑,發(fā)出“勝利歸,敗則死”的壯語豪言。饒國華在四川各界的歡送會上也慷慨陳詞:“此次率部出川抗日,責任重大,定將奮勇殺敵,報效長官和川中父老。如若勝利,凱旋歸來;萬一不幸遭遇失敗,當以死報效祖國。”

隨后,饒國華率部從萬縣登輪出發(fā),先到武漢,后轉河南新鄉(xiāng)。淞滬會戰(zhàn)后期,一四五師奉命馳援南京,防守廣德,掩護從淞滬前線撤退的部隊,扼守南京的側面大門。11月下旬,十幾萬從淞滬前線撤退下來的部隊從他們身邊潮水般雜亂地退去,緊接著追擊而來的是日軍牛島貞雄十八師團成千上萬張牙舞爪的皇兵。一四五師遠道馳援而來,士兵們還穿著夏天的單衣,不少人的赤腳都被草鞋磨起了血泡,一些人甚至草鞋磨爛了還打著赤腳,工事也未完全構筑好就匆忙投入了戰(zhàn)斗。

日軍的飛機蝗蟲般在頭頂盤旋轟炸,日軍的炮火雨點般向陣地飛來,一撥撥步兵在坦克、裝甲車掩護下,向中國守軍陣地發(fā)起攻擊。中國守軍只有機槍、步槍和手榴彈,激烈的戰(zhàn)斗中彈藥供不應求,傷員沒藥醫(yī)治,甚至找不到一處安全架鍋造飯的地方,但士兵們都有著誓死報國的決心,他們餓著肚子用血肉之軀和敵人絞殺在一起,拼死在一起。形勢十分嚴峻,饒國華向集團軍總司令唐式遵請求援兵,唐式遵大聲命令:“給我頂住,我到哪兒去找兵,我又不是神仙!”

三天惡戰(zhàn)過去,中國守軍越來越少,敵人卻越打越多。第三天夜晚,團長劉儒齋打來電話說,他的團只剩下幾十個人,為了給全團留下幾粒種子,他要后撤了。饒國華氣得在電話中大聲怒吼,卻無法讓劉儒齋改變主意。

劉儒齋給防線打開一道缺口,第二天,日軍從缺口沖了進來,一四五師防線全面崩潰,部隊被沖散各自為戰(zhàn)。11月20日,廣德陷落,饒國華帶著一個營退守到一個叫十字鋪的小鎮(zhèn)上。他深感自己治軍無方,防守不力,導致廣德失守,責任重大,愧對國家民族,決心以死報國。夜晚,就著昏暗的煤油燈,他揮筆寫下絕命遺書:

……廣德地處要沖,余不忍陷于敵手,故決與城共存亡,上報國家培養(yǎng)之恩,下報各級長官愛護之意。今后深望各部官兵奮勇殺敵,驅寇出境,還我國魂,完成我未竟之志?!?/p>

寫完他又深情看了一遍,輕輕折好,裝進信封。然后站起身來,轉身推開窗戶,但見殘月當空,夜色蒼茫,望著滿目瘡痍的祖國大地,一股悲憤之情涌上胸腔。隨后,將軍拔出手槍,對準自己頭顱。衛(wèi)士發(fā)現(xiàn)情況不對,急忙上前阻止,“砰”的一聲,將軍身軀已轟然倒在地上,一腔熱血從槍口緩緩流了出來,輕輕地灑落在他深愛著的國土上。

饒國華將軍自戕殉國的消息傳開以后,舉國引起強烈震動和反響。國民政府于1937年12月追認其為上將,并予以國葬。1940年,在成都中山公園豎立饒國華將軍紀念碑及其銅像,供后人紀念瞻仰。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talentonion.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