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有女同車:笑為悅己者容

詩經(jīng)是一枚月亮 作者:沈文婷


有女同車,顏如舜華。將翱將翔,佩玉瓊琚。彼美孟姜,洵美且都。

有女同車,顏如舜英。將翱將翔,佩玉將將。彼美孟姜,德音不忘。

--《鄭風·有女同車》

=1=

倘若當初齊僖公沒有將文姜許配給齊國的太子忽,而太子忽也沒有用一句“齊大非偶”來退婚,那么我們今天誦讀的一些詩經(jīng)也許就會有所改變,甚至會截然不同。

然而歷史早已被寫好,那些故事也都塵埃落定。一個女子的命運被濃縮在鄭風《有女同車》,齊風《南山》、《載驅(qū)》、《猗嗟》、《敝笱》中,幾經(jīng)后人品讀猜想,而再有心的人所能做的,也不過是記住她的名字--文姜。

文姜是淫婦,文姜是才女,文姜是姜太公的后代。歷史只能告訴我們這些,你如何看待這個女子?

=2=

在文姜還是少女的時候,詩人有幸與之同行,故而有了我們今日讀到的《有女同車》。

車上有一位女子與我同行,容顏好比盛開的木槿花兒。車子顛簸中佩戴的美玉晶瑩閃亮,看上去她就像一只幾欲展翅飛翔的小鳥。這個美麗的姜大小姐呀,真正美麗又端莊。

車上有一位女子與我同行,容顏好比嬌艷的木槿花兒。車子顛簸中佩戴的美玉叮當作響,看上去她就像一只幾欲展翅飛翔的小鳥。這個美麗的姜大小姐呀,美好品德難忘懷。

這實在是一次美麗異常的邂逅。狹小的車廂中,僅有的幾個座次,無論是坐在女子的身旁還是身后,都是近在眼前的美好。她只管那樣隨意地坐著,就已經(jīng)令人感覺生動得如同怒放的花兒,那般美麗不拘、那般安然靜好、那般芳香四溢……可事實不僅如此,車子在行進,顛簸不可避免,她的首飾晃著我的眼,她的佩帶撫過我的身,她的裙裾也時不時地纏上我的腿……我想閉上眼睛不去看她,她的環(huán)佩卻一刻不停地叮當作響,我要怎樣才能關(guān)起耳朵呢?這真是個難題?。?/p>

車子晃啊晃,我總是擔心她會因把持不穩(wěn)而飛出去,可就算車子停下來,我的心也早已飛到九霄云外,不可回歸了。

=3=

文姜到底有多美?

史書記載:“次女文姜,生得秋水為神,芙蓉如面,比花花解語,比玉玉生香,真乃絕世佳人,古今國色。兼且通今博古,出口成文,因此號為文姜?!?/p>

齊僖公得了這樣一個寶貝女兒自然是寵愛有加,早早就開始為其選擇佳婿。選來選去,相中了鄭國的太子忽。這個小伙子不僅相貌俊朗,為人也很正直,且身為一國的儲君,如此門當戶對、郎才女貌,讓齊僖公想想就樂得合不攏嘴,每日對著文姜不停地夸贊未來女婿。文姜彼時正是少女懷春的年紀,禁不住父親的游說,心里也對這場婚姻暗生期待。

當年是誰那般有幸得以與文姜同車而行已無從查證,史書只告訴我們,鄭國的子民為了表達對這位未來女主的歡迎之意,開始大肆傳頌這首贊美詩:

有女同車,顏如舜華。將翱將翔,佩玉瓊琚。彼美孟姜,洵美且都。

有女同車,顏如舜英。將翱將翔,佩玉將將。彼美孟姜,德音不忘。

這首《有女同車》不僅將文姜的美貌描述得如同木槿花一樣美麗,還稱頌她的德行如璞玉般溫潤。能娶得這樣一位嬌妻,該是何等的運氣與福氣?

可就在民間對這場婚姻充滿期待的當口,太子忽卻提出了退婚,理由是“齊大非偶”,講得通俗一些,就是說自己的勢位卑微,不敢高攀像齊國這樣的大國。一直被眾人捧在手心里長大的驕縱女子哪里受得了退婚的打擊,聽聞此言,當即就暈倒過去,從此一病不起。

文姜有個同父異母的兄長名叫諸兒,比文姜大兩歲,從小一處長大,兄妹情深。妹妹病了,做哥哥的少不了要常來看望。情竇初開的少男少女,漸漸就將親情與愛情混成了一鍋粥。

“諸兒時時闖入閨中,挨坐床頭,遍體撫摩,指問疾苦,但耳目之際,僅不及亂?!饼R僖公聞之傳言,心中大驚,在諸兒加冠之后,匆匆為其娶了宋女為妃。

諸兒有了嬌妻做伴,看望文姜的次數(shù)自然就少了,偶爾來一次,也不再久坐。文姜深閨寂寞,更加念及諸兒的百般好處,可這種感情又是不能與人說的,因此隱疾也就愈加的重了。恰逢太子忽率領(lǐng)鄭國的軍隊,幫助齊國打敗了入侵的北戎部落,齊僖公重提婚事,太子忽還是沒有答應(yīng)。史書記載,太子忽是這樣拒絕的:“以前沒有幫齊國忙的時候,我都不敢娶齊侯的女兒。今天奉了父王之命來解救齊國之難,娶了妻子回去,這不是用鄭國的軍隊換取自己的婚姻嗎?

鄭國百姓會怎么說我!”后人解析說,這是因為當時太子忽已經(jīng)耳聞了文姜與諸兒的曖昧關(guān)系。

=4=

《毛詩序》中認為,“有女”之女與“彼美”之女應(yīng)是兩個人。清代錢澄之在《田間詩學》中進一步將這兩人明確為:前一人為太子忽所娶的陳媯,后一人才是齊侯之女文姜。把這種解析加進來,詩需這樣讀:

車上有一位女子叫陳媯,容顏好比盛開的木槿花兒……另有一個美麗的文姜女呀,她才是真正的美麗又端莊。

車上有一位女子叫陳媯,容顏好比嬌艷的木槿花兒……另有一個美麗的文姜女呀,她還有美好的品德難忘懷。

贊美陳媯只說其貌美,談及文姜則不僅贊她貌美還有好品德,偏愛顯而易見。故而《有女同車》被理解成鄭人借贊美迎娶陳媯的莊重華貴來惋惜失去了文姜。

在我看來,事情沒有那么復雜,一朵短命的木槿花已經(jīng)足以說明“以色侍君短”,犯不上再繞進未來的國母與落選的公主比來比去。我更愿意一首詩鐘情于一個人。

=5=

張愛玲有篇與之同名的隨筆--《有女同車》。不知張迷們讀來如何,我讀的時候可是吃了不少的力。

北方人素來覺得吳儂軟語像是戲文般好聽,但卻異常難懂。恰逢我讀這一篇又在學生時代,正是閉門的時候,故而好多年都沒明白后一半文字里講的到底是什么事情。

慢慢地看多了一些上海的故事,也認識了一些上海的朋友,才讀明白這篇幾百字的短文。文中記錄了兩個女子在車上的兩段對話。一個是對朋友說夫妻斗氣的事情,“……所以我就一個禮拜沒同他說話。他說‘哈羅’。我也說‘哈羅’。你知道,我的脾氣是倔強的。是我有理的時候,我總是倔強的?!绷硪粋€是和兒子置了氣向內(nèi)侄嘮叨前因后果,這段就是多年我沒能讀懂的,里面大都是方言,以現(xiàn)在的理解看來,不過就是兒子時常和她頂嘴,終于有一次闖了大禍,父親要求他給母親下跪賠罪,兒子不肯,母親也舍不得,但父親卻堅持,兒子不得不妥協(xié),后來外人調(diào)和說不如倒杯茶好了。茶倒來了,兒子講了一句:“姆媽勿要動氣。”當媽的也就真的不氣了,又重新笑瞇瞇的。

故事并沒什么特別,故事中的女子今天也到處可見,但文中最后一句點睛之筆卻是打動人的--“電車上的女人使我悲愴。女人……女人一輩子講的是男人,念的是男人,怨的是男人,永遠永遠。”

胡蘭成在《民國女子--張愛玲記》中曾說過張愛玲對《詩經(jīng)》是耳熟能詳?shù)?,同名之作出于筆下也就順理成章。然而,張氏一生,愛情都有缺失,文字也多帶涼意,于她心中詩經(jīng)中的《有女同車》是不是也像她的隨筆一般,不過是個女子在車中“怨”的心聲?

起初我也為突然之間這種大膽的設(shè)想而心驚,不過細想來,便莞爾一笑。因為,張愛玲熟讀詩經(jīng),也為這《有女同車》中那份邂逅的美好而心動,于是她便留意起同車時女人的諸般,這才寫了篇同題隨筆。但因為“作者”不同,特別是性別不同,文章的主旨便大相徑庭。詩經(jīng)中的《有女同車》作者必是男性,所以眼見心思的全是車上美女的姣好,同時,同車的女子因有異性在場,也必定收攬諸多缺點呈現(xiàn)的都是好處了;而當同車者為女性時,恐怕只能見著一些生活中怨氣的瑣碎,便再無美好可言了。

=6=

文姜坐于車上,如何美麗又端莊,如何見其品德美好?那樣的環(huán)境,有限的空間里,對面男子眼睛里盛滿款款愛慕,女子不論嬌羞,不論舉手投足,都是別有一番滋味的。男子投來熱切的眼神,文姜再間或送上款款笑意,便勝卻人間無數(shù)。兩廂歡悅。

此時最具殺傷力的,便是微笑了。當然微笑的技巧也很重要,比如笑得要恰逢時機,笑得要顧盼生輝。但不管怎么說,這一場合都離不開美妙的笑意了。

這《有女同車》,笑就成了悅己者之容顏了。再加上原本的花容月貌,姣好身材,得到男子大抒筆墨,美言幾句,實在是太小兒科的事了。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talentonion.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