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東方朔
《列仙傳》說東方朔是"歲星精",宣帝初避亂世隨風飄去,后來又在會稽賣藥;《漢武故事》說東方朔是"木帝精,為歲星",因為偷了西王母的仙桃而被謫至凡間,關于他的結局,只是簡單地說死了;到《漢武內傳》,則說東方朔最后是因為漢武帝無道,乘龍升天,棄漢武帝而去了;關于東方朔最詳細者是東漢初年郭憲所著之《洞冥記》:
東方朔的父親姓張名夷,字少平,活到了兩百歲還沒死,"顏如童子"。東方朔字曼倩,他生下三天后他的母親田氏就死了,是鄰家的女人把他養(yǎng)大的,東方朔也就認她做了母親。東方朔小時奇事很多,有一次,東方朔出去之后,一年都沒有回來。后來一問他,他說他是到紫泥海去了。因為被紫水弄臟了衣服,又到虞淵去洗衣服。洗完衣服后,又順便到冥都崇堂去,喝了許多丹粟霞漿,肚子太脹,又喝了半合玄天黃露消食?;氐桨肼返臅r候,碰到一頭蒼虎,他就騎著老虎回來,路上因為把老虎打得太疼,老虎發(fā)了脾氣,還把他的腳給咬傷了。他自己覺得是早上出去,中午就回來了,并不知道已經出去了一年。后來東方朔又到處出游,有一次到濛鴻之澤,碰到西王母在白海邊采桑,過了一會兒,又有一個黃眉毛老頭子指著西王母對東方朔說:"那老太婆原先是我的老婆,是太白之精,現(xiàn)在你也是太白之精。我不吃飯只吞氣(所謂喝西北風者),已經有九千多歲了,我的瞳仁能放出青光,能看見幽隱之物。我每三千年反骨洗髓一次,每兩千年剝皮伐毛一次,到現(xiàn)在,已經三次洗髓五次伐毛了。"
這黃眉老頭子就是東王公,題"東方朔撰"之《神異經》說,昆侖山上有個大鳥,名叫希有,這希有南向而立,它的左翼下有東王公,右翼下有西王母,希有背上有一小塊地方沒有羽毛,說是一小塊,但也有方圓一萬九千里,西王母每年都會來到這里,和東王公碰一次面--至于這兩個老妖精每年碰一次面都干了什么好事,《神異經》倒沒有說。
四、麗娟和細鳥
《洞冥記》多記漢武一朝的遺聞瑣事,因漢武帝以求仙為要務,而郭憲又是方士一類人物,因此《洞冥記》中各種神山仙境、奇人異物、珍禽怪獸層出不窮,最讓人嘆賞的,一個是美人麗娟,一個是勒畢國進貢的細鳥:
麗娟是這樣一個美人,她年僅十四,吹氣如蘭,肌膚光潔柔軟到不勝衣飾,因為衣飾會在她的身體上留下痕跡。她在芝生殿唱《回風之曲》,有名的宮廷樂師李延年為她伴奏,她的歌聲響起時,庭院里的花都會翩翩翻落。漢武帝把麗娟放在明離之帳中,害怕塵垢污穢了她的身體;漢武帝又常常用衣帶縛住麗娟的衣袂,將她關在重幕之中,怕她隨風而去……
細鳥是元封五年(前106)勒畢國所進貢,一尺見方的玉籠里有數(shù)百只,大小就如大蒼蠅,樣子則像鸚鵡,鳴聲響亮,數(shù)里外都能聽到,類似于黃鵠(鵠就是天鵝,但黃天鵝世間所無,黃鵠大約也是出于古人之臆想)的鳴聲。勒畢國人常用此鳥計時,所以又稱它為"候日蟲"。漢武帝把它們放在宮里,旬日之內都飛走了,漢武帝覺得可惜,想把它們再找回來,卻遍尋不得。第二年,細鳥又飛回來了,落在帷幕上,或是鉆進人的衣袖里,所以人們又把它們稱作"蟬衣鳥",嬪妃們都很喜歡這種鳥,因為只要細鳥落在了誰的衣服上,誰就會得到漢武帝的寵幸。到漢武帝末年,細鳥開始死去一些,這時女人又尤其喜歡細鳥的皮,因為帶上這些皮就能得丈夫的溺愛。一直到王莽的時候,還有一兩只飛來飛去,王莽還用網捕獲它們。
五、猛獸和反生香
題為"東方朔撰"之《十洲記》,又名《海內十洲記》,實不知撰人,估計也是東漢末年作品,從神仙家的角度用夸飾的筆調描寫海外仙山,其中關于月氏國使者之故事,卻也是在惡搞漢武帝,且又神奇曲折,后來被收進了西晉張華之《博物志》:
漢武帝巡狩到安定,月氏國使者前來進貢。原來月氏國人聽到看到東風的吹拂和白云的翔集都合于音律,認為東方有有道之君,就派使者帶月氏國最奇妙的兩件寶貝前來進貢。這兩件寶貝,一件是驚精香,此香又名震靈丸,又名反生香,又名震檀香,又名人鳥精,又名卻死香,此香能起死回生;另一件寶貝,是個小動物,名叫猛獸,能卻魅鬼。月氏國使者歷十三年,跨三十萬里,濟弱淵,度飛沙,終于到達中國,哪里想到所看到的并不是有道之君,而是個貪淫好色的無道之君,很是失望。漢武帝開始聽得得意揚揚,結果卻聽到月氏國使者說自己是無道之君,不免心下大怒,又不好發(fā)脾氣,看到那個猛獸大小只像一只小狗,其貌不揚,就問那使者這猛獸的來歷。月氏國使者說,這猛獸或生于昆侖,或生于玄圃,或生于天路,長生不死,食氣飲露,能聽懂人說的話,且有仁恕忠惠四種美德。當它溫和的時候,弱小的動物也能得到它的愛護,它也不會故意去侵犯虎豹;當它發(fā)怒的時候,吼一聲萬物都要震恐;一旦它使出它的神通,便能呼風喚雨,驅逐百邪云云。武帝就讓使者令猛獸叫一聲試試看。使者便下了命令。猛獸舔了半天嘴唇,突然大叫一聲,便如天上打下一個霹靂,從它的雙眼還射出兩道白光,直沖云天。漢武帝嚇得從王座上跌下來,倒在地上掩住雙耳發(fā)抖不止,周圍的侍者和武士全都失落了手中的儀仗倒在地上,苑囿里的牛馬豬狗都嚇得到處亂跑。好一陣子安定下來,武帝又命令把猛獸帶到上林苑去,讓老虎把它給吃了,哪想到老虎一見到猛獸,全都嚇得動彈不得,像死了一樣。猛獸滿不在乎地爬到老虎頭上,大大咧咧地撒了泡尿,真是把漢武帝給氣得半死。漢武帝氣憤月氏使者出言不遜,想把他關起來,哪想到第二天使者和猛獸都不見了。到后元元年(前88),長安城中大病,死了幾百人,逃亡者大半,漢武帝把反生香燒于城內,死了三個月的人都復活了,那香氣過了三個月還沒消散。后來連這香也不見了,第二年,漢武帝便駕崩于五柞宮。
漢武帝有《秋風辭》,被收入南朝蕭統(tǒng)所編之《文選》中,魯迅在《漢文學史綱要》中說它"纏綿流麗,雖詞人不能過也",錄于下:
秋風起兮白云飛,草木黃落兮雁南歸。蘭有秀兮菊有芳,懷佳人兮不能忘。泛樓船兮濟汾河,橫中流兮揚素波,簫鼓鳴兮發(fā)棹歌。歡樂極兮哀情多,少壯幾時兮奈老何。
六、小結
其他的作品,《括地圖》已佚,撰人不詳,今只余佚文三十多條,大略是模仿《山海經》之作;《蜀王本紀》是西漢末揚雄所著,主要記述古蜀國的神話,流傳最廣者如望帝杜宇與開明帝鱉靈的故事,后來麗端的《啼血無痕》,便是由這個傳說敷衍而成;《徐偃王志異》已佚,撰人不詳,主要講述徐偃王之傳說,這里也略過不談了;《異聞記》,漢末陳寔撰,魯迅所編之《古小說鉤沉》輯錄有佚文兩則;另應劭的《風俗通義》,雖不可歸入小說一類,但其中的《怪神篇》,多涉神怪,后來有不少被收入了干寶所編之《搜神記》中。
漢朝流傳下來的志怪,大略都以漢武帝為中心,而且都以惡搞為主旨,但如果要做一本《中國惡搞史》,《漢武故事》和《漢武內傳》卻也還算不上是開端,在這之前,已經有戰(zhàn)國人鄒衍,杜撰出陰陽五行周而復始之說來解釋中國的上古史,再往后,甚至連炎黃二帝是否實有其人,也未可知也。漢朝整個就可以被定義為一個惡搞經典的朝代。劉歆(就是上一節(jié)所提到的整理《山海經》的劉秀,他原名劉歆,是劉向的兒子)為王莽登基制造符瑞、遍偽群經。之后二千余年,中國的文人們就是以這些真假難辨的東西為經典,年復一年地苦讀,不敢改易一字。一直到清朝,文字獄的嚴酷之下,文人們只敢埋頭故紙堆中,皓首窮經,做機械的考證,卻意外地從根本上推翻了中國的經典和歷史,發(fā)現(xiàn)這所謂的神圣里,就沒有真正為真的東西?,F(xiàn)在的我們,反倒是從《漢武故事》和《漢武內傳》這一類被先人目之為荒誕的東西里,看到了一些文人們在重壓之下,所隱約透露出來的生機和憤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