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師手記
哮喘是一種發(fā)作性的痰鳴喘咳疾患。由于痰伏于肺,成為發(fā)病的潛在病理因素,此后每遇多種誘因均可引發(fā)。如張景岳說:“喘有夙根,遇寒即發(fā),或遇勞即發(fā)者,亦名哮喘。”辨證總屬邪實正虛之病,一般新病多實,發(fā)時邪實,久病多虛,平時正虛?!R證所見,寒熱虛實又每多錯雜為患,新病未必皆實,久病未必皆虛,發(fā)時不盡攻邪,平時亦非全恃扶正。
——周仲瑛 摘自《周仲瑛臨床經(jīng)驗輯要》
健康攻略
哮喘是一種常見的呼吸道疾病,由于其陣發(fā)性的特征,長期以來沒有受到應有的重視。據(jù)調(diào)查顯示,我國至少有2000萬以上哮喘患者,但只有不足5%的哮喘患者受到過正規(guī)治療。這不僅對疾病的防治十分不利,而且還可能影響到整個呼吸系統(tǒng),引發(fā)其他病癥。
過去,中醫(yī)對哮喘的認識主要集中在張景岳的邪實正虛論,認為其“新病多實,發(fā)時邪實,久病多虛,平時正虛”,在治療上遵循“發(fā)時治標,平時治本”的原則,發(fā)作時以攻邪為主,祛痰利氣,分清寒熱,寒痰溫化宣肺,熱痰則清化肅肺,反復久發(fā),正虛邪實者二者兼顧。不發(fā)時予以扶正,分辨陰陽,陽氣虛者溫補,陰虛則滋養(yǎng),并根據(jù)臟器的不同而采取補肺、健脾、益腎等法。然而,周仲瑛在臨床上卻發(fā)現(xiàn),哮喘的寒熱虛實往往錯雜為患,“新病未必皆實,久病未必皆虛,發(fā)時不盡攻邪,平時亦非全恃扶正”。因此,只能根據(jù)寒、熱、虛、實辨證施治,而不能由發(fā)病程度及發(fā)病時間來確定治則?;谶@個道理,周老將哮喘分為寒哮、熱哮、虛哮、痰哮四種類型,并分別開出了方藥,下面我們一一介紹給大家。
1.寒哮
寒哮多由冬季受寒后發(fā)作,表現(xiàn)為:呼吸急促,喉中哮鳴有聲,胸膈滿悶如塞,咳不甚,咳痰稀薄不多,色白有泡沫,略吐不爽,面色晦滯帶青,喜熱飲,形寒怕冷,背部尤甚,舌苔白滑而潤。周老認為,其病機主要在于肺氣郁閉,陽氣不宣,當以溫肺散寒、化痰平喘為治則,處方如下:
【組成】蜜炙麻黃6克,桂枝6克,細辛3克,淡干姜3克,法半夏10克,白前10克,杏仁10克,橘皮6克,紫菀10克,款冬10克,蘇子10克,炙甘草3克。
【用法】水煎服。
2.熱哮
熱哮一年四季皆可發(fā)作,以夏季為甚,患者主要表現(xiàn)為:痰鳴喘咳,喉中如作水鳴聲,氣急,咯黃色黏痰,排吐不利,胸部悶痛,咳則尤甚,咽干作癢,口干,煩熱,面赤自汗,苔黃質(zhì)。周老認為,其證屬痰熱壅肺、肺失清肅,當以清熱宣肺、化痰平喘為治則。處方如下:
【組成】蜜炙麻黃6克,炒黃芩10克,知母10克,桑白皮10克,光杏仁10克,法半夏10克,海浮石10克,蘆根20克,射干6克,廣地龍10克,金蕎麥根15克,南沙參10克。
【用法】水煎服。
3.痰哮
痰哮以痰濁壅盛為主要病機,癥狀表現(xiàn)為:呼吸急促,喉中喘息痰鳴有聲,不能平臥,咳嗽,痰多黏稠,呈灰黑色,心慌,胸悶,氣塞,夜間較重,苔薄白膩,舌質(zhì)較紅。周老臨證以滌痰利肺、降氣平喘為治則。處方如下:
【組成】蜜炙麻黃6克,射干6克,法半夏10克,炒蘇子10克,炒白芥子6克,葶藶子10克,炙紫菀10克,炙款冬花10克,炙僵蠶10克,炙白前10克,茯苓10克。
【用法】水煎服。
小偏方
巴豆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