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出名要趁早(3)

絢舞飛揚:時光磁場 作者:劉衛(wèi)東


曼楨的選擇似乎是獲得了表面的平和,而她卻忽略了冰層下奔騰的暗流涌動。她的犧牲最后被證實是沒有價值的,故事的結局也就成為了一場可笑的悲劇。

“一定是真心相愛的兩人結婚才是正確的”想法在如今很多時候卻是幼稚的,現(xiàn)實迫使我們作出與愿望相悖的選擇。愛是什么?吃不飽、穿不暖的時候,誰有心思去談論所謂的愛情?那只是窗戶上的冰花,一觸即化。既然我們無法做到飛蛾般義無反顧地撲向光和熱,那我們就注定要守著理性的選擇,度過余生。人確實是受感情支配的動物,而生存的欲望、道德的觀念卻更深層次影響我們的抉擇。

一步錯,步步錯。在曼楨做下她的決定的伊始,她就應該明白,一切已經(jīng)不一樣了。無法成全的愛戀似乎是最值得懷念的,我們應該感激張愛玲給的結局。懷著一點心酸,幾分惆悵,昔日的情人說著再見,而這樣的畫面卻比歡歡喜喜的大團圓來得真切。那樣的背景下,造就不出美滿,而誰又能肯定地說曼楨和世鈞的姻緣就一定幸福?完整的美是賞心悅目的,而缺憾的美卻是刻骨銘心的。

她那樣矛盾,如火的激情和沉默的寂寞卻和平地在她筆下相處。她筆下的女子或剛烈或懦弱,但無一擁有美滿的結局。她好像只是個局外人,卻又明明是她利用這個無奈的時代導演著那一場場悲劇。她用她的冷漠叩擊我們的冷漠,她以她的殘忍激發(fā)我們的淚水。每一個故事都好像是個夢,愛了,散了,得到了,失去了。我透過那輕薄的紙張烏黑的字跡看到身穿白衣的女子,她飄過一張張含淚的笑臉,穿行在峽谷的縫隙。她疏離地和我保持著距離,而我卻相信她在那里,躲在層層的文字后面。那些故事是她的偽裝,而真正的張愛玲卻同這書一般,內(nèi)心荒蕪一片。只是當夢醒了,一切便也結束了。笑沒了,淚沒了,這只是場夢罷了。

寫的是散文是小說,自然不會同魯迅那樣犀利地痛斥世間,而她小女子般的吟唱在耳畔邊不時回響。那繁花似錦的愛情,那飽滿鮮活的青春,那原本充滿希望的躍動的生命在張愛玲的筆下怒放,絢爛,隨即又迅速地因窒息而枯萎凋謝。甜美的微笑總是比絕望的疼痛來得使人清醒,叫人銘記。

她的筆觸是暗藏在美好蓓蕾中的刀子,閃著銀光,刺穿溫柔的心臟,在發(fā)出輕微的破碎聲的同時,流淌出熱的血。

張愛玲說的,出名要趁早。

傳奇般度過一生的張愛玲或許于她而言出名與否的確不是那么重要了。

興許是也就不奇怪她為何語氣如此激烈地說“在現(xiàn)實的社會里,我等于一個廢物”了。如此看來張無疑更熱衷于活在自己的世界。她筆下那些凄美委婉楚楚動人的故事就是她給自己建造的城堡,就像陶淵明興致勃勃地描繪著“黃發(fā)垂髫并怡然自樂”的美好并沉迷其中那樣,魚只能活在水里,張愛玲只能活在她自己的世界里。她是一朵需要用幻想澆灌的柔嫩花朵,一旦離開了自己的國度,花朵便會枯萎的。所以她需要那些文字忠誠地張開一張網(wǎng),密不透風地呵護著她所沉溺的世界。

愛情也好。生活也好。

僅此而已。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talentonion.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