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三章 做了多少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貢獻(xiàn)了多少(8)

誰是剝削企業(yè)的人 作者:宇文智


  A大惑不解,和B交談起來。B告訴他,在開始行動的時候,他先仔細(xì)考慮了究竟什么叫直,怎么才能挖得直。他得出的結(jié)論是,直就是從田地這邊到田地兩邊定好的一段筆直線段,單單兩個土豆窩子是直的是不行的,于是他便在田那邊豎起一根竹竿,照著竹竿的方向挖,一發(fā)現(xiàn)微妙的偏差,便開始調(diào)整。他評論A的方法說,看著前一個土豆窩決定第二個土豆窩的位置,如果第一個有所傾斜,第二個就會跟著傾斜,這樣就越來越斜了。
  
  一個簡單的挖土豆窩子都可以有這么大的學(xué)問。你做事是用怎樣的方式呢?
  
  在做事之前,一定先弄清目的。弄清楚目的,便可以為自己的行動設(shè)計出最有效率的方式。思考了之后再去做,你會發(fā)現(xiàn),你做事情的效率會增長很多。
  
  下面的這個故事說的是同樣的道理:
  
  有一次,大哲學(xué)家蘇格拉底領(lǐng)著他的三個弟子來到一片麥田前,他對弟子們說:“現(xiàn)在,你們到麥田里去摘取一顆自己認(rèn)為最飽滿的麥穗,每個人只有一次機(jī)會,采摘了就不能再換?!?br>  
  三個弟子欣然前行。第一個弟子沒走多遠(yuǎn),就看到一顆大麥穗,如獲至寶地摘下??墒?,越往前走,他越發(fā)現(xiàn)前面的麥穗遠(yuǎn)比手中的飽滿。他懊惱而歸。
  
  第二個弟子吸取前者的教訓(xùn),每看到一個大麥穗時,他總是收回自己伸出去的手,心想:更大的麥穗一定在前頭。麥田快走完時,兩手空空的弟子方知不妙,想采一顆,卻又覺得最飽滿的已經(jīng)錯過。他失望而歸。
  
  第三個弟子很聰明。他用前三分之一的路程去識別怎樣的麥穗才是飽滿的麥穗,用中間三分之一的路程去比較判斷,在最后的三分之一的路程里他采摘了一顆最飽滿的麥穗。他自然滿意而歸。
  
  如果缺乏事前思考的習(xí)慣,每次一有了任務(wù)就急于去完成,就會每次都付出很多,收獲很少。因為,這樣總是會走一些彎路,很多時候不得不重新進(jìn)行,害得自己總是匆匆忙忙的。如果你屬于比較善于思考的類型,總是把工作分成幾部分,經(jīng)過慎重考慮后再著手進(jìn)行,這樣工作起來會輕松很多,而且效率很高。
  
  無論是做一件具體的工作,還是自己人生中的每一步,你都要想好了再去做。
  
  聰明工作比努力工作更重要
  
  從前有個奇異的小村莊,村里除了雨水沒有任何水源,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村里的人決定對外簽訂一份送水合同,以便每天都能有人把水送到村子里。
  
  有兩個人愿意接受這份工作,于是村里的長者把這份合同同時給了他們。得到合同的兩個人中一個叫吉姆,他立刻行動了起來,每日奔波于1里外的湖泊和村莊之間,用他的兩只桶從湖中打水運(yùn)回村莊,并把打來的水倒在由村民們修建的一個結(jié)實的大蓄水池中。
  
  每天早晨他都必須起得比其他村民早,以便當(dāng)村民需要用水時,蓄水池中已有足夠的水供他們使用。由于起早貪黑地工作,吉姆很快就開始掙錢了。盡管這是一項相當(dāng)艱苦的工作,但是吉姆很高興,因為他能不斷地掙錢,并且他對能夠擁有兩份專營合同中的一份而感到滿意。
  
  另外一個獲得合同的人叫湯姆。令人奇怪的是自從簽訂合同后湯姆就消失了,幾個月來,人們一直沒有看見過湯姆。這點(diǎn)令吉姆興奮不已,由于沒人與他競爭,他掙到了所有的水錢。湯姆干什么去了?他做了一份詳細(xì)的商業(yè)計劃書,并憑借這份計劃書找到了4位投資者,他們和湯姆一起開了一家公司。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talentonion.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