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士人第三 曾國藩(2)

中國男 作者:余世存


        曾國藩在時人當中資質并不高,“屬中等”,頗為鈍拙。但他志向遠大、性格倔強、意志超強,正所謂勤能補拙。從少年時起,就“困知勉行,立志自撥于流俗”,天天寫日記反省自己,一生中幾乎沒有一天不監(jiān)視自己,教訓自己。他待上、待下、待同事謙恕自抑,豁達大度,一生朋友很多,甚至受到對手們的尊重;他守著“拙誠”、埋頭苦干,不論遭受多大打擊,都不灰心喪氣,而能再接再厲,所謂屢敗屢戰(zhàn)。曾國藩的學問文章以經(jīng)世致用為主,故“其著作為任何政治家所必讀”(蔣介石語),是一個“辦事(干出事業(yè))兼?zhèn)鹘蹋粝滤枷雽W說)之人”(毛澤東語)。《清史稿 --曾國藩傳》也說:“國藩事功大于學問,善以禮運。 ”有人說他是繼孔子、孟子、朱熹之后又一個“儒學大師”;他革新了桐城派的文章學理論,主持了道(光)、咸(豐)、同(治)三朝的文壇,可謂“道德文章冠冕一代”。
  
  因此,可以說,曾國藩實現(xiàn)了儒生們夢想不得的大業(yè),被人稱為“完人”,算是我國儒家文化最后結出的一枚碩果,也得到了毛澤東等人的贊譽,以及一切親近傳統(tǒng)的文士們的注目。儒家文化的用世之心歷經(jīng)千年,快到終結時,有了曾國藩這樣一個完美的榜樣。
  
  也因此,無論我們后來的內(nèi)圣、現(xiàn)代儒者或新型知識分子,如章太炎、魯迅、胡適、熊十力、梁漱溟,以及當代的儒者茅于軾、當代的知識分子李慎之、當代的儒家信徒蔣慶,他們都很少關注曾國藩。曾就像是在我國歷史上劃上了休止符,或如人言,是“儒脈斜陽”。自他消逝于歷史的天空后,人們承接的就是現(xiàn)代的光芒。
  
  這也正是曾國藩作圣作王跟現(xiàn)代捍格之處。從現(xiàn)代角度看,曾的圣王威儀無論如何巍巍,他的面孔是太模糊了。人們可以欣賞左宗棠的張狂,可以感慨李鴻章的商痞,可以厭惡曾國荃的殺伐殘暴,但曾國藩的完美太遙遠了。哪怕素描曾國藩的人生行狀,人們?nèi)圆焕斫馑膬?nèi)心,他是一種文化的綜合,是超凡入圣、太上忘情的產(chǎn)物。
  
  不能說他沒有情感,只是他的情感深藏不露。他一旦學了理學家或道學家記日記,那么他所做的就是掩飾個性、滅掉人欲,成為“無我”。他在弱冠之年,給自己改號“滌生”,以求改過自新。十年后,他反躬自省,以為過失滌除未盡,且越來越多,是故舉意勇猛改過。貪睡戀床,不能黎明即起,他罵自己“一無所為,可恥”;喜吟詩作賦,尋章摘句,未將精力用于經(jīng)史等有用之學,他以為病癥在好名,“可恥”;給地方官吏寫信,親切一些,則是“意欲餌他饋問”,“鄙極丑極”,應重寫一函,“作疏闊語”;喜清談,爭口頭便宜,那是妄語,若再犯,“明神殛之”;跟人說性事,“聞色而心艷羨”,是“真禽獸”。到朋友家看到有女子在座,不免激動,說了幾句笑話,回家自責:“放蕩至此,與禽獸何異!”陪著夫人在家悶了,也立馬警覺:“余今悶損至此,蓋周身皆私意私欲纏擾矣,尚何以自拔哉!立志今年自新,重起爐也,痛與血戰(zhàn)一番。而半月以來,暴棄一至此,何以為人!”于此“日三省吾身”,十年終于有成,據(jù)說他在四十歲前后滅掉了人欲。但關于他的人生之謎中有一則是,在他五十一歲,咸豐帝大喪期間,秘娶小妾,“違制失德”,故有人斥其為“偽君子”。至于他仍改不了講笑話(今天叫講段子)、愛論人是非的毛病,大概是滅人欲后的圣人仍需要轉移升華的緣故。這樣的圣人只能以變態(tài)來解釋了。
  
  但這個資質中等的人用傳統(tǒng)中修身齊家的辦法獲得了治國平天下的平臺,在這平臺上他也確實獲得了圣王的眼光,非凡的戰(zhàn)略感、大局觀和見識,正是這種眼光使他平定了太平天國,為清朝補天成功。這種眼光還使他看到了社會上層的真相,他更知道上層能生人死人的權貴們有什么樣的德性和才能。他從理學起步,但他卻知道理學家們不成器,“朝中有特立之操者尚推倭艮峰 (仁),然才薄識短?!彼仓纻鹘y(tǒng)是不行了:隨著時代的變化,“艮相 (即倭仁 )老成宿望,近年勢頗孤立?!彼鷥蓪m太后有幾次談話,印象中非常一般,認為慈安和慈禧的才地都很平常,跟他這樣的國之棟梁難得見一面,卻無話可說,只是應酬。掌握時局的軍機大臣有親王奕、文祥、寶均,但奕太聰明,想法多變,是小聰明,文為人正派,卻氣量狹隘,不會用人,寶更提不起來。因此,可以說,當時國中,曾一人而已?!俺⒎θ耍缋铠櫿略u價的:取之公旁……知人之鑒,并世無倫?!?br>  
  也因此,當時人都看出了他問鼎的能力,漢族士紳們尤其寄予了某些猜想,帝王學的大家王闿運甚至奔走其間。據(jù)說,左宗棠曾題神鼎山一聯(lián):“神所憑依,將在德矣;鼎之輕重,似可問焉?!弊髮⒋寺?lián)派專人送胡林翼轉曾氏,請共同刪改,試探胡曾二人意向。胡拆看后,一字不動,加封轉曾,曾將“似”改為“未”,原封退胡,胡拆閱,在箋尾加了兩句:“一似一未,我何詞費?!痹砸蛔种谋砻魑从袉柖χ?,這個儒生不愿捅破天空,一味自保。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talentonion.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