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chuàng)造一種強調(diào)體驗的品牌形象,顧客們就會蜂擁而至,爭相購買、使用、擁有這種商品。
耐克公司將價值20美元的帆布膠底運動鞋變成了價值100美元的越野訓練工具就是一個最好的例子。英特爾公司用“IntelInside”的標志來標示其計算機能力(同時伴隨著悅耳、鮮明的聲音和彩色的多媒體特征)的營銷策略也同樣如此??煽诳蓸饭竞桶偈驴蓸饭静粩嗟嘏Γ胍^對方,試圖使消費者相信喝自己的可樂會有更好的飲用體驗。同時,美國的每一家啤酒飲料公司都在試圖超過可口可樂公司和百事可樂公司。汽車制造商擅長于將他們的運輸工具“體驗化”。通過制造商的上述種種努力,消費者得以沉浸于對產(chǎn)品的體驗之中。無限公司甚至已經(jīng)為“完全所有權(quán)體驗”這樣的句子登記注冊了商標。大眾汽車公司生產(chǎn)的載滿鄉(xiāng)愁的甲殼蟲車看來很成功,車主們反映說隨便在哪條街道都可以掉頭。但是在將自己的產(chǎn)品嵌入到一種完全的體驗方面做得最成功的是哈雷·戴維森公司,到目前為止,你見到過其他公司的標識被刺在癡迷的使用者身體之上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