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三章 自我及自我的見地是錯誤的概念

佛教的見地與修道 作者:宗薩蔣揚欽哲仁波切


  

“自我”是根本無明,它是被誤認為真實的一種幻覺。因此,凡是從“自我”生起的一切,一定都是無明與幻覺?!白晕摇庇肋h都在設法確定它自己的存在,這顯示出它基本的不穩(wěn)定。雖然充滿了驕傲,但自我天生就缺乏安全感,永遠都害怕失去它的本身、領域、所有物和關系,這一切在鞏固它“存在”的信仰上都是必需的。

就像車子一樣,“自我”是對于一個或多個連續(xù)現(xiàn)象所做的識別標示。一般來說,佛教認為眾生是由稱為五蘊的五組連續(xù)現(xiàn)象所組成。五蘊分別是:一、色蘊,這是指肉體,各種不同的元素結合成器官和身體組織;二、受蘊,包括樂受、苦受和不苦不樂的舍受;三、想蘊,這是指對于色、聲、香、味、觸、法的概念;四、行蘊,由心靈的沖動所組成,例如喜悅、快樂、決心、強迫、專注等;五、識蘊,一般而言,包括六種感官心識。

如果五蘊之中能找到任何永恒堅實的東西,那么就可以相信,因為有了這些基礎,“自我”是存在的。但是,如果像分析汽車一樣去分析一下組成“自我”的五蘊,我們絕不會發(fā)現(xiàn)其中有任何東西可以指著它說這是“自我”的本質(zhì)或基礎。原因是:①我們的身體、心理、感受、想法一直都在改變,因此,其中任何一項都不能作為自我不變的本質(zhì)或究竟的根本。②就像“自我”一樣,五蘊本身也是組合而成的,里面并沒有任何實體可以拿來確定地說它就是心、它就是身體、它就是感覺等。③五蘊的自性就是焦慮、痛苦、不滿以及其他各種痛苦。④五蘊的本質(zhì)為空性,因此,當人說“我”的時候,他所指的是沒有真實基礎的東西。

“自我”是根本無明,它是被誤認為真實的一種幻覺。因此,凡是從“自我”生起的一切,一定都是無明與幻覺。“自我”永遠都在設法確定它自己的存在,這顯示出它基本的不穩(wěn)定。雖然充滿了驕傲,但自我天生就缺乏安全感,永遠都害怕失去它的本身、領域、所有物和關系,這一切在鞏固它“存在”的信仰上都是必需的。

鼓動強烈的情緒是“自我”的另一種伎倆,我們用這種方法讓自己感到很真實,在那一段時間中,我們暫時逃避了根本不安全感的內(nèi)在焦慮。生氣的時候,你大吼大叫,憤怒的原因和對象變得更穩(wěn)固,這樣便能回過頭來確定你自己是穩(wěn)固的;接著,你又設法報復,這讓你的“自我”因為能延伸到未來而更確定了它的存在?!白晕摇庇X得憤怒的痛苦,要比面對“自我”本身無實的痛苦來得小。

當你愛別人時,也發(fā)揮了同樣的機制。通常對于愛的定義是:你深切地關懷對方,慷慨地付出自己的愛。但實際上,愛只是“自我”尋求證明自己的另一種方法?!白晕摇敝粣圩约翰粣鬯耍錆M著自己,根本沒有空間留下來愛別人。由于“自我”太專注于它自己,因此它并未真正注意到其他人,它專心致志地修持著(很諷刺地,自我有它自己的修持系統(tǒng))自己的需要、欲望以及期待;它關心所愛的人,以那個人能不能滿足自己的欲望和需要來決定。特別是當外表上犧牲自己、愿意為所愛的人放棄自己的需要時,這種情況就更加真實了。當你說“我愛你”的時候,你的意思并不是這樣,而是在問“你愛我嗎”,或者是“我想擁有你”,或“我要你讓我快樂”。你所能講出的最誠實的一句話就是:“我愛你幾乎和愛自己一樣多?!蔽覀兯f的愛,通常是不折不扣的自私——從日后關系的發(fā)展結果,就可以看出這個道理。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talentonion.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