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知這一點她很興奮,當天晚上就給母親打長途電話。聽完她激動的描述,母親停頓了很長時間,然后她用非常嚴厲的語調回答:“你到底想說什么?看看他們都在那兒教了你一些什么!我們是中國人!你要記住你是我的女兒,我是你的母親!永遠別想我成為你的朋友!”
在一些中國家庭,孩子不能和父母說知心話,孩子和父母的關系是死板的、受等級觀念限制和壓抑的。孩子不能挑戰(zhàn)父母的觀點,或損害他們的權威地位。
你做得永遠不夠好
與西方不同,中國父母從不告訴孩子他們有多聰明,或者從不鼓勵他們去取得個人成就。大多數中國父母不承認他們子女們的任何成就。相反,他們認為子女們做得永遠不夠好。即使他們的學校作業(yè)得了滿分,父母還是會說不應該“躺在過去的榮譽上”。中國人認為如果你稱贊你的孩子,他們就會驕傲。謙虛是中國人性格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有時候中國人甚至在工作面試時都不會承認自己的強項和技巧。當被問及他們認為自己有些什么強項時他們一般會說:“我什么都不太擅長!”
對一些中國人來說,他們開始工作以后父母仍然繼續(xù)以同樣的方式對待他們。如果他們獲得一份好工作,他們的父母會不斷重復--“你必須好好表現,保住這樣一個好工作”、“讓你做什么你就做什么,否則你就會有麻煩”以及“好好聽經理的話”!
中國經理和員工(沒有接觸過國際商務環(huán)境的)會不斷地尋求認同--因為他們的成長方式導致了他們缺乏自信以及領導力。同時他們還缺乏主動性(因為他們從未學習過或從未有人讓他們展示過這種素質),會不斷要求上級給他們指明方向(因為他們被訓練成這樣的人),犯錯誤時總是去責備其他人(決定不是他們做的,所以為什么應該由他們來負責?)。
教育體制
除了少數的私立學校和國際學校以外,大多數中國學生要接受公共教育體制的培養(yǎng)。在全中國,大多數這種學校提供相同的科目和統(tǒng)一出版的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