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眾口合一”中的“猴四不”原則(圖)

品牌三藏 作者:劉峻松


摘句:

品評一個人、一件藝術品或是一個現象、制度、一個品牌,有情、有理才能有神,傳神之后才能活,活而能用,用方能久。

品牌行為源于品牌消費需求,止于品牌自身的核心價值。否則再壯麗的品牌傳播、管理都是惘然。

“非禮勿言”的行教之法不僅是藝術,更是可學之法。藝術可能是工作,但工作決不僅是藝術。他們彼此的度量工具不同,工作可能里面含有藝術,但工作更多的包含科學,既然是科學,也就勢必可學……

“非禮勿聽”,意味著不符合品牌核心價值的聲音不要聽、不要信,做人要有自己的原則,“耳根太軟”的人往往難有所成。

人有七種性情狀態(tài),分別是“喜、怒、哀、樂、驚、苦、悲”。經此七種情緒之人,更多愿與人分享,人性始然……凡此性情者,皆稱其為“真實的人”。

我們知道成功的品牌管理是“眾口合一”的過程,管理的目的在于使眾口之間,對品牌內涵、品牌認知達成一致。從品牌自身來看,這種一致的獲得,以及如何實現“眾口合一”,更多的是由企業(yè)自身決定。

在前文中,從品牌管理的互動關系上,我們可以看出,品牌管理完全可以通過管理品牌體驗的各方載體、接觸點,通過直接或間接的管理,影響品牌內涵、認知,統一在品牌之口、消費者之口、市場第三方之口中的信息的傳遞,從而實現“眾口合一”。

那么實現“眾口合一”,如何管理、影響、控制品牌內涵、品牌認知?在哪里管理、影響、控制品牌內涵、認知?答曰:通過直接或間接地影響品牌之口、消費者之口、市場第三方之口,在每一次有形、無形的品牌接觸、體驗中,實現“眾口合一”。

管理、影響、控制品牌內涵、認知,從而實現“眾口合一”的過程,需要品牌管理更多地面對品牌的消費者與品牌評價的第三方。

消費者面對品牌,更多的通過廣告、信息、產品、服務等形式,包括了有形的品牌產品,也包括了無形的品牌信息。面對消費者之口企業(yè)可以通過產品服務、體驗等有形品牌方式(品牌自身之口)直接影響管理品牌。同時,可以更多地通過品牌的無形載體——廣告、信息等形式,直接或間接地影響著品牌管理。

另一方面,對于市場關系中的第三方,企業(yè)往往通過實施公共關系的策略,對品牌管理進行影響,這種互動的公共關系策略不僅僅對第三方之口具有意義,對于消費者之口也同樣具有品牌管理的效果,是實現品牌管理“眾口合一”的重要工具。

市場需求總是敏銳的,品牌管理的實施工具早在成熟的品牌管理方法出現前應運而生,廣告公司和公關公司的出現、成長、壯大,為品牌管理提供了更為有效的管理方法。

面對“品”字模型中的消費者之口、市場第三方之口,面對品牌管理中“眾口合一”的構成,廣告與公關已經成為品牌管理中熟悉詳實的職能工具。他們分別對應著廣告?zhèn)鞑ヅc公共關系,管理、影響著消費者之口與市場第三方之口,我們需要認真地把握與駕馭。

對于公關,它由品牌自身之口發(fā)起控制,同時影響著品牌的消費者之口、第三方之口,這里,我們可以把公關主要指向于對第三方之口的影響;另一個是關于廣告,它由品牌自身之口制造、傳播,同時影響著消費者之口、第三方之口,這里,我們可以把廣告?zhèn)鞑ズ喕赶蛴趯ζ放葡M者之口帶來的影響。那么,在以“眾口合一”為目的品牌管理中,我們只需充分協調好公關與廣告在眾口之間的互動關系,從而實現成功的品牌管理。

那么,如何使用廣告與公關,如何協調好其中的互動關系,做到“眾口合一”,在這里,我們提出四個原則:“猴四不”原則。

說到“猴四不”,會有很多人都知道那是一個很好玩兒的工藝品,是四只猴子,其中一只捂著眼睛,取名為“非禮勿視”;一只捂著嘴,取名為“非禮勿言”;再有一只捂著耳朵,取名為“非禮勿聽”;最后一只捂著手,取名為“非禮勿行”。

那么,品牌在“眾口合一”的過程中,如何使用廣告與公關、如何協調好其中的互動關系,也就是這四只猴子代表的“猴四不”原則,下面我們分別來看。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www.talentonion.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