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是個半吊子,哪里來的朋友?"《胡雪巖》里的這句話,相當貼切地描寫拓展人脈的秘訣。你的價值決定了你能結交什么樣的朋友。
3.樂于與別人分享
不管是信息、金錢利益或工作機會,懂得分享的人,最終往往可以獲得更多,因為,朋友愿意與他在一起,機會也就越多。
4.把握每一個幫助別人的機會
花旗銀行副總裁程耀輝一直秉持這個信念,不管往來人的職位高低,他總是盡量幫助別人,所以大家總是知道:"有事找Roman就對了。"
5.幫不上大忙幫小忙
首先要做到樂意和別人分享知識,你的專業(yè)知識有時能幫上很多人的忙;分享資源,包括物質和朋友關系方面的;分享愛心,實在幫不上忙,表示真誠的關心,別人也會銘記在心。
6.內向人士,請多用網絡
現在的社會,內向的人確實比較吃虧。這樣的人,可以考慮多使用網絡積累人脈。與網友建立許多"小圈子",有人討論IT技術,有人搞攝影登山。你在網下不敢和人多說話,在網上總沒有障礙了吧?
7.多些創(chuàng)意與細心
據傳,日月光半導體總經理劉英武當初在美國IBM時,為了爭取與老板碰面的機會,每天都觀察老板上洗手間的時間,自己選擇在那時上洗手間,增加互動。
8."小人脈"和"大人脈"一起來
很多年輕人抱怨自己認識的人太少,建議是:不要選擇,所有的人脈一概積存維護起來。而最簡單的辦法,就是利用工作途徑,把工作中認識的人變成你的人脈。
9.保持好奇心
一個只關心自己,對別人、對外界沒有好奇心的人,即使有再好的機會出現,他也會與機會擦身而過。
10.同理心
在高陽的《胡雪巖》一書中,也描述了善用"同理心"的藝術:"撿現成要看看。于人無損的現成好撿,不然就是搶人家的好處,要將心比心……銅錢銀子用得完,得罪一個人要想補救不大容易。"
11.萬難著手,就從客戶下手
實在少有機會發(fā)展人脈,不妨從客戶入手。
跟老板出去見客戶,拿到四五張名片,就等于廢紙,很難跳過老板與客戶進行事后交流。但如果項目談成,老板通常不會自己跟進,這時,就是與客戶建立關系的最佳時機。
項目結束后,當然不適合再與客戶交往,但你可以借推薦人的身份出現:"朋友有個項目,我覺得你們比較合適,是不是找個時間聊聊?"既幫朋友拓寬了選擇面,又替客戶搭上了線,不就是為人脈加了一劑潤滑油嗎?
人脈的建立和經營決定了你的發(fā)展,我想關于這點,送大家八個字:低調做人,高調做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