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改變日本的經營體系(2)

管理中的行為心理學 作者:(日)石田淳


日式管理模式中有許多優(yōu)點,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人際關系的構建。如上所述,在日式管理模式中,上下級關系、同事關系都很融洽。在確定目標后,這種人際關系就會發(fā)揮作用,充分利用團隊合作機制的優(yōu)勢,促使團隊成員全力以赴朝著既定目標前進。如今,日本企業(yè)完全拋棄了這種經營優(yōu)勢,過去的強勢已經一去不返了。

在我們的印象中,一提到美國企業(yè),總會聯想到個人主義、利益至上等負面形象。但是,現在情況已經大不相同了。我曾經對一些業(yè)績發(fā)展迅速的企業(yè)進行過考察,結果發(fā)現這些企業(yè)無一例外地都很重視人際關系的作用。它們就像以前的日本企業(yè)一樣,構建起了理想的團隊合作機制。

我真正開始關注這種管理模式,是在自己的公司出現了嚴重問題的情況下。本來我們公司的業(yè)績發(fā)展是非常迅速的,直到招聘大批新員工后,才暴露出管理方面的問題,根本無法發(fā)揮新進員工的能力。

我們公司是一家培訓機構,開設分機構并不是件難事。加之以往在教學和招生方面的良好業(yè)績,令我們充滿信心。但是,問題在于培養(yǎng)不出可以負責機構管理的人才。這是個很嚴重的問題,必須從根本上對管理戰(zhàn)略進行重新考量。于是我們學習了各種各樣的管理方法,參加了許多高價講座,購買了大量管理類圖書。但是,沒有一種方法能夠解決長期困擾我的問題,所有的嘗試均以失敗告終。結果,新員工們紛紛辭職而去。我也曾經想過構建大規(guī)模的經營體系,但是,由于耗資巨大,單靠當時的實力是難以支撐的,只好放棄了?,F在回想起來,當時沒執(zhí)行這個計劃是非常正確的選擇。

我最先接觸美國ADI公司的理論也是在那個時候。當時我的處境非常艱難,都已經做好了放棄公司的準備。在萬般無奈之下,我抱著最后試試看的心態(tài)開始學習行為分析。剛開始接觸“將關注焦點聚集在行為上”的理論時,我有種醍醐灌頂的感覺?;貒?,我立即將這種管理模式引進自己的公司中,和員工們一起對原來的理念進行了反思。

結果,通過行為分析進行管理后,帶來的效果超乎了我們的預期。通過由“行為分解”、“制作核對清單”、“記分卡制度”等構成的評價體系,公司重新將員工們凝聚在一起,并逐漸營造出了良好的工作氛圍。

只是隨著改革的深入,公司內部開始逐漸出現阻礙因素。由于行為分析是美國人構建的體系,因此,許多情況并不適合日本的國情。

面對這種情況,我開始結合日本的實際情況,創(chuàng)造出一系列獨特的方法,如“封閉訓練”和“個別分析單”等。

從結果來看,采用日式管理方法后,員工們開始更加積極地參加企業(yè)活動和團隊合作,效果非常好。于是,我在公司中繼續(xù)應用這些管理方法進行實踐,并結合實際情況進行補充完善,最終確立了一整套成型的理論??梢哉f,我們公司的管理模式是以美式管理模式為骨干,融合了日本特色的科學管理模式。毫不夸張的說,這種模式在日本國內是頂尖水平的。在這種模式的指導下,我們在5年內將公司的規(guī)模擴大了10倍以上。

如上文所述,行為分析可以與各種特色的管理方法并存、融合。例如,心理學方法、批評、表揚等心理暗示方法、具有日本特色的酒文化等。酒文化是在我的堅持下引進的,非常適合日本國情,沒有任何排斥感。

這意味著引入這種管理模式不會對企業(yè)造成額外的負擔。一般來說,在引進新的管理方法時,需要完全摒棄之前的管理方法。同時,還要要求員工們否定舊的管理方法,全力去適應新的方法。這無疑會增加員工的壓力,破壞企業(yè)的文化傳統(tǒng)。在引進行為分析時,則完全不必擔心這一點。行為分析中的所有方法都是具有普適性的,大家可以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選擇適用于本公司的方法。

行為分析的一個特征是:將關注的焦點聚集在人們的行為上。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www.talentonion.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