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需要的是冷不是熱,冷的人有成就
85
中國出名的外交家,喬冠華算是一個。
作家徐遲有一段回憶:“1939年3月,香港出版了一家新報紙,名叫《時事晚報》。創(chuàng)刊時,曾免費送給文化界人士看,我也被列入這份贈閱的名單。它的第一天的社論,就使我大吃一驚。我感到它文筆之優(yōu)美,論點之鮮明,不僅是一般的精彩,而且竟是非常非常精彩。這樣我就每天讀這家報紙。送報后來停止,可我還是從報攤上買了來讀,主要是讀它的社論。每天一篇,顯然出諸同一作者的手筆;每篇都十分警辟,動人心弦,簡直是非讀不可的文章。到了時候如還沒有讀,就茶飯無心。這竟是我的一個新的變化的起始點?!边@是喬冠華寫的,時年26歲。
那時,喬冠華演講,連交易所里的經(jīng)紀人都去聽。他對二次世界大戰(zhàn)戰(zhàn)局的分析,之深刻,之深遠,之準確,令人驚服不已。后來,他在重慶《新華日報》上發(fā)表的文章更是才華橫溢。
1971年,聯(lián)合國恢復了中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的地位,喬冠華以中國代表團團長的身份出席聯(lián)合國大會。他會下穿梭于幾十個國家代表之間,會上談笑風生,應對自如。一張仰頭大笑的照片,其風采傾倒了無數(shù)中外人士,令國人無限自豪。
在朝鮮戰(zhàn)爭期間,中朝與美國在板門店談判時,中國代表團背后的人物就有喬冠華。
1971年,基辛格秘密訪華,站在周恩來身邊的有喬冠華。
1972年,尼克松訪華,周恩來的助手中有喬冠華。
1971年到1976年,每年的聯(lián)合國大會,都由喬冠華率團參加。
錢鐘書學貫中西,是世界公認的學問大家。他知識廣博,精通英、法、意、德、西班牙、拉丁等多種文字。他的學術(shù)研究著作《管錐編》涉獵古今,貫通中西,涉及6種語言,引證了4000多位作者的上萬種著作。
解放后30多年里,很少有人知道他的名字。他的同學喬冠華和胡喬木、好友費孝通等,對他都崇敬有加,但是錢鐘書卻不曾主動拜訪過他們。深居簡出,超然世外,始終躲在喧囂的塵世之外,靜靜地過著自己的日子。只是到了人家要去世了,他才會去盡盡同學好友的情分。
文化大革命時,要他去參加國宴,社會科學學部派人去通知他,他說:“我不去,我很忙?!眮砣烁嬖V他:“這是江青點名要你去的?!彼€是不去。來人說:“我可不可以說你身體不好,起不來?”他說:“不!不!我身體很好,你看,身體很好!我很忙,我不去?!?/p>
一次,英國女王到中國訪問,國宴陪客名單上點名請他,他也拒絕了:“我和她沒有共同語言?!庇嘘P(guān)部門只好對外稱錢鐘書“病”了。
20世紀80年代,錢學升溫。作家舒展稱他為“文化昆侖”,引起了他的“抗議”。他說:“讀書人如驢推磨,若累了,抬起頭來嘶叫兩三聲,然后又老老實實地低下頭去,亦復踏陳跡也……朝市之顯學必成俗學?!?/p>
美國普林斯頓大學邀請他前往講學,并提供酬金16萬美元,交通、食宿費用另行提供,可攜夫人前往。錢鐘書直率地對校方特使說:“你們的研究生的論文我都看過了,就這種水平,我給他們講課,他們聽得懂嗎?”這簡直也太不客氣了。
英國一家知名出版社,得知錢鐘書有一部寫滿了批語的英文大詞典,就專門派人到中國,希望以重金購買這部英文大詞典,錢鐘書堅決不賣。美國好萊塢片商與錢鐘書簽訂了《圍城》版權(quán)協(xié)議,多次邀請錢鐘書夫婦,承諾可以隨時觀光,隨便吃住,或者監(jiān)督影片制作,他都婉言拒絕了。
巴黎的《世界報》上刊登文章,力薦錢鐘書,認為中國有資格問鼎諾貝爾文學獎的非錢鐘書莫屬。每天看外文報紙的錢鐘書并不領(lǐng)情,他迅速做出反應,在《光明日報》上發(fā)表筆談式文章,列舉“諾貝爾獎評委會”的歷次誤評、錯評、漏評,條條款款有根有據(jù)。
早些時候,諾貝爾獎評委會的漢學家馬悅?cè)蝗グ菰L錢鐘書。他尖銳地指責說:“在瑞典你是中國文學專家,到中國來你說你是諾貝爾文學獎委員會的專家。說實話,你有投票權(quán)嗎?作為漢學家,你在外面做了什么工作?巴金的書譯成那樣,誰會給獎呢?中國作品就非得譯成英文才能評獎,別的國家都可以用原文參加評獎,有這樣的道理嗎?”
電視劇《圍城》播出后受到關(guān)注,普通的中國人才知道有個小說《圍城》,有個大學者錢鐘書。此時恰逢錢鐘書80歲壽辰,電視臺為了滿足觀眾要了解錢鐘書的愿望,要采訪他,他千方百計地逃掉了。電視劇《圍城》萬余元的稿酬也被他謝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