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成熟無能,成熟者只能是“匠人”(1)

千萬別成熟 作者:王玉新


成熟無能,成熟者只能是“匠人”

111

美藉英國人貝爾是電話的發(fā)明人。他的祖父和父親都是語音學教授,而他的母親和妻子卻都因小時候患猩紅熱而失聰。這樣,他從小就繼承父業(yè),從16歲開始,就一邊教聾兒學習,一邊給父親當助手,并為解決聾啞人說話而要發(fā)明電話。

一次,他偶然想到,用電流強度的變化來模擬聲波的變化。如果能由鐵片的震動引起繞有導線的磁鐵的電流的變化,傳輸后再還原成聲音,那么,這樣電話就成功了。

于是,他去請教幾位電學界的人。結(jié)果,有人啞然失笑,有人聳聳肩膀,一個胖乎乎的電工技師對他說:“小伙子,你連電學知識都不懂,還胡搞什么電話機,還是多讀兩本《電學入門》吧,那時你就醒過來了?!?/p>

他不甘心,乘火車去找繼電器的發(fā)明者,大物理學家約瑟夫·享利。他問:“您看我該怎么辦?是發(fā)表我的設(shè)想讓別人去做呢,還是自己也應(yīng)該努力去嘗試呢?”

享利說:“年輕人,您有了一項了不起的發(fā)明理想,干吧!”

“可是,先生,在電學上我還是個門外漢?!薄罢莆账?!”

他受到了鼓舞,決心鼓足勇氣去發(fā)明電話。

從1875年春天開始,貝爾和他的助手華生在波士頓郊外公寓的一間小屋里建起了一個簡陋的實驗室。他們一邊探索聲電轉(zhuǎn)換原理,一邊設(shè)計實用的裝置,常常是夜以繼日。有時半夜里來了靈感,貝爾就起床畫圖,然后叫醒華生馬上施工。

到了第二年3月,貝爾和華生在相隔幾個房間的兩處進行通話實驗。突然,貝爾不小心將實驗部件掉進了蓄電池的硫酸溶液里,硫酸溶液濺到了他的腿上。情急之下,他拿起電話聽筒喊道:“華生先生,到這兒來,我需要您!”

華生像往常一樣,屏聲靜氣地聽著聲音。突然,他聽到電話里有了響動,細弱的聲音變得清楚又宏亮。華生一邊喊著:“聽見了,聽見了!”一邊往屋外跑。

此時,貝爾顧不得被燒傷的腿,沖出房門,向華生跑去。兩個人在走廊緊緊地抱在了一起,眼淚流得止都止不住。

1921年,23歲的美國富翁兼內(nèi)科醫(yī)生哈默決定到蘇聯(lián)去訪問。因為他從報上讀到,蘇聯(lián)人民正在遭受著斑疹傷寒和饑荒的侵襲。這在當時是個大膽的決定,因為不同的社會制度無異于在美國和蘇聯(lián)之間劃開了一條難以逾越的鴻溝,兩個世界早已相互隔絕了,有人覺得哈默的這次旅行簡直像去月球探險。

哈默帶著一個野戰(zhàn)醫(yī)院和一輛救護車,踏上了這個未知的旅程。

哈默初到蘇聯(lián),看到人們個個都顯得骯臟和沮喪,幾乎沒有人穿襪子或鞋。哈默的住所也是耗子和臭蟲的樂園,每天只能吃到干奶酪和沙丁魚。沒有受過苦的哈默得了病,但即便是躺在床上,他還在使自己每天記住和使用100個俄語單詞。

幾天后,他被邀請參加了一個觀察員小組,去烏拉爾視察。饑餓和疾病的嚴重程度令哈默吃驚甚至毛骨悚然。尸體被源源不斷地抬到公墓,還發(fā)生了人吃人的慘劇。

在視察經(jīng)過的工礦區(qū),哈默吃驚地發(fā)現(xiàn)了成堆的白金、烏拉爾綠寶石和各種礦產(chǎn)品。當時歐洲對蘇聯(lián)的封鎖剛剛解除,要組織出口去換回糧食還需要很長的時間。而哈默知道,美國的糧食獲得了大豐收,農(nóng)民寧可把糧食燒掉也不愿廉價出售。他立即給哥哥發(fā)了個電報:購買100萬蒲式耳的小麥,以從蘇聯(lián)換回價值大得多的皮毛和寶石。哈默在日記里寫到,他的腦子里想的根本不是利潤,而是這樣的記憶:成堆的尸體等著埋到壕溝一樣的墳?zāi)估铮汕У膬和诨疖嚨能嚧巴馄蛴憽?/p>

一天,哈默到文具店去買鉛筆,他發(fā)現(xiàn),一支德國制造的鉛筆在美國賣兩三分錢,在蘇聯(lián)卻要賣26美分。而一只擦不掉筆跡的化學鉛筆賣到1美元,這還是看在他是外國人的份兒上才賣給他,商店里根本就沒有多少存貨。

哈默考慮到,當時蘇聯(lián)政府要求蘇聯(lián)人民把學習文化當做首要任務(wù),這勢必產(chǎn)生對鉛筆的大量需求。哈默立刻去辦理了鉛筆生產(chǎn)許可證,之后急匆匆地趕到紐倫堡和伯明翰,搜羅了一批制造鉛筆的專業(yè)人員。生產(chǎn)鉛筆和鋼筆的工廠比預(yù)定計劃提前開工了,利潤非??捎^,不僅滿足了蘇聯(lián)國內(nèi)的需求,而且遠銷十幾個國家。

列寧知道了這位做好事的美國青年,就在辦公室里會見了他。列寧感謝哈默為蘇聯(lián)人民做了好事,并希望能夠繼續(xù)合作,還親自參加了雙方貿(mào)易合同的草擬。在哈默離開莫斯科前,列寧用英語給哈默寫了張便條:“這個開端極為重要。我希望這將會產(chǎn)生巨大影響?!?/p>

在今天,西方石油公司的總部辦公室里,仍然掛著列寧給哈默親筆簽名的照片。在克里姆林宮國立博物館里,也放著哈默給列寧的禮物:一只凝視著人類頭蓋骨的青銅小猴子,猴子坐在一本書上,書名是《物種起源》。

這時,正是羅斯福即將登上白宮總統(tǒng)寶座的時候,哈默得到了一個確切的信號:一旦新政得勢,就將廢除1920年實行的禁酒令。為了滿足對啤酒和威士忌酒的需求,那時將需要數(shù)量空前的白橡木酒桶,而當時市場上卻沒有存貨。哈默非常清楚,除了俄國,還到哪里去找制酒桶用的桶板呢?他到蘇聯(lián)訂購了幾船桶板,建造了一個現(xiàn)代化的酒桶工廠。等產(chǎn)品出廠時,禁酒令恰好解除,酒桶供不應(yīng)求。

二戰(zhàn)爆發(fā),谷物緊張,政府不準釀酒廠使用谷物釀酒,威士忌酒成了搶手貨。哈默的朋友金伯爾建議他買一點美國釀酒廠的股票,每買一份股票,酒廠就給一桶烈性威士忌酒作為股息。哈默以每股90美元的價格買了5500股。

這次投資,對哈默來說,是最不同尋常的一筆。他是個禁酒主義者,講究實際的個性使他從來沒有股票,但金伯爾的建議促使他下了決心。買了股票,他就和自己的新娘開始了兩個月的旅行?;氐郊~約后,他驚喜地發(fā)現(xiàn),股票價格已經(jīng)飆升到了每股150美元。哈默正準備出售股票,金伯爾又勸阻了他:“你從威士忌里能賺到更多的錢,但股票仍然是你的?!?/p>

哈默把作為股息得到的5500桶威士忌貼上自己的商標出售,很快就賣出了2500桶,哈默準備大賺一筆后就跳出這行。這時,化學工程師艾森伯格闖入他的辦公室。艾森伯格說,如果純威士忌酒摻上80%的廉價土豆酒精,數(shù)量就可以增加5倍,并且,人們也辨不出真假。工程師呈上他帶來的樣品,哈默一嘗,果然像他所說的一樣。這樣哈默剩下的3000桶酒就變成了15000桶。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talentonion.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