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聰明人最愚蠢,呆傻人最智慧(2)

千萬別成熟 作者:王玉新


他的生活簡單到了只是讓他活著的地步,經(jīng)常衣冠不整,臉上帶著肺結核病人特有的紅暈,連走路都在思考問題。一次撞在樹上,還說:“對不起。”一時傳為笑談。

其實,外表平和的他骨子里是一個心氣極高的人。1957年,林群如(著名數(shù)學家、中科院院士)問他:“你的人生目標是什么?”他回答:“打倒維諾格拉多夫(蘇聯(lián)的世界級數(shù)學權威)?!睂λ膱?zhí)著和癡迷,人們也有議論、誤會,甚至嘲諷,他無暇顧及。

正在這時,“文革”開始了。陳景潤理所當然地被批判了,他是修正主義苗子、白專道路典型、白癡、寄生蟲、剝削者。過了一段時間,病重的陳景潤回到了自己6平方米的小屋。雖然下面的鍋爐房煙熏火燎,小屋里沒有桌椅,但他又可以趴在床上讀書運算了。他多么想躲在這顛倒了的世界里的一角,安靜地搞研究?。〉偸怯腥瞬荒芡浰?,每天都有人來敲門查戶口,還把他房間的電燈鉸了下來,開關線也拉斷了。陳景潤買來一只煤油燈,在窗玻璃上糊上報紙遮光,神經(jīng)極度衰弱的他在黑暗中掙扎著生活。他惟一的心靈安慰就是數(shù)學,6平方米的小屋成了數(shù)學研究的天堂。

后來,環(huán)境有所好轉,允許他去圖書館了。支持他的人們把他藏在一個小書庫的幽靜角落里。更為寶貴的是,由于一些研究員的堅持,數(shù)學所一直訂購世界各國的文獻資料,從未間斷。陳景潤就像一個饑餓的人見到了面包,一個久涉沙漠的人見到了水,長久壓抑的工作熱情極大地爆發(fā)出來。因他多年凌晨3點起床學外語,已經(jīng)掌握了德語、法語、日語、意大利語、西班牙語,大學還學過俄語,這些積累終于得到了充分施展。

1973年春節(jié),新上任的數(shù)學所領導看望了陳景潤,還送了他一些水果。已被人遺忘多時的陳景潤激動極了,這是第一次有領導來看望他。他端詳著水果袋:“這是水果,我吃到了水果,這是頭一次?!彼炎约烘i進小屋,再也沒出來。春節(jié)假期過后第一天上班,他就把一份手稿交給領導,說:“這是我的論文。我把它交給黨。”

就這樣,一個世界奇跡誕生了:在惡劣的物質和精神環(huán)境中,6平方米的小屋,借著昏暗的煤油燈和一只筆,演繹了幾麻袋的草稿,證明了“1 2”———后來被英國數(shù)學家哈勃斯丹和德國數(shù)學家李希特命名為陳氏定理。他們認為陳氏定理是“篩法”的“光輝頂點”。在國外的數(shù)學出版物上,“杰出的成就”、“輝煌的定理”等贊譽不勝枚舉。

而此時的陳景潤,生命已幾近垂危。在毛澤東和周恩來的親自過問下,陳景潤住院治療。

由于徐遲的報告文學《歌德巴赫猜想》的發(fā)表,陳景潤聞名遐邇。其原因,一是他的成就,二是他的“怪”和“笨”。當時,許多老百姓把他的“怪”和“笨”作為茶余飯后的談資。甚至于,陳景潤的這種特點成為20世紀80年代中國電影里知識分子形象的范本。

1978年,陳景潤在醫(yī)院對女醫(yī)生由昆一見傾心,也就有了陳景潤人生中惟一一次分心。不要說戀愛,陳景潤和女性相處的經(jīng)驗都沒有。他費盡心思找到了和由昆一起學習外語的借口,盡管由昆并不歡迎,但陳景潤還是用英語說出了:我愛你。由昆馬上用中文回答:“這不可能?!边@時,陳景潤的執(zhí)著再一次顯現(xiàn)出來,他仍然毫不停歇地進攻。慢慢地,由昆了解了陳景潤,她終于接受他了。

1980年,47歲的陳景潤和29歲的由昆結婚了。遲到的愛情和婚姻更容易讓人沉醉,然而,陳景潤仍然每天工作小時以上。更讓人不可思議的是,蜜月開始還沒幾天,陳景潤就獨自一人回到了他在中關村那間6平方米的小屋。他有自己的生活規(guī)律,也許他11點就要休息,也許到后半夜2點又要起床。而實際上,他又多么需要妻子的照顧!

陳景潤“在科學上是巨人,在生活中是孩子”。早在廈門大學讀書時,陳景潤就不會照顧自己。他只有在十分饑餓時才去吃飯,衣服也要等到迫不得已時才脫下來,放在盆里浸一浸、搓幾下,拿起來晾干就算洗過。1952年,系里開展思想改造活動時,陳景潤才當眾保證以后每天刷牙、洗臉。但沒堅持幾天,又擱下了。結婚后,陳景潤也逃避刷牙,每次都被由昆“揪”來刷牙。陳景潤刷牙的時候常常用力過大,把牙齦都刷出血來,由昆十分心疼,干脆替他刷。1984年后,陳景潤一天刷兩次牙,一周洗兩次澡,兩天刮一次胡子,兩周剪一次指甲。這一切他自己都干不好,是由昆替他做和教他做。

對數(shù)學的摯愛,已使他忘記了一切外在的事情:饑不知食、食不知味,與人交談口中吶吶不知所云、神情恍惚……這一切實在是由于過分投入而進入了忘我狀態(tài)。除了事業(yè),陳景潤對做人的其余一切視而不見,目不斜視地向著既定目標。他竭盡全力發(fā)展了自己卓越的數(shù)學才能,而另外的方面則顯得低能,以至于成為世人眼中的“怪人”、“畸形人”。但是,正是因為“怪”,科學家才成為科學家。陳景潤的“怪”和“笨”是與他對數(shù)學的偏愛與癡迷分不開的,“怪”和“笨”成就了陳景潤。

1984年,陳景潤從書店出來,被一輛自行車撞倒,不省人事。幾個月后,主管國家科技工作的方毅見到他呆板的“面具臉”,指示趕緊去醫(yī)院做檢查,被確診為帕金森氏綜合癥。自此,病魔一直糾纏著他。在生命的最后年里,他依然嘔心瀝血地做著沖刺。在最后的幾個月里,陳景潤痛苦得連眼睛都睜不開了,手中還握著一本數(shù)學書籍。數(shù)學家、中科院院士王元痛惜地說:“你就放棄它(歌德巴赫猜想)吧。你已取得的成就,至少本世紀無人能望其項背!”陳景潤搖頭,緩慢又堅決地說:“不!”

1996年3月19日下午1點10分,陳景潤帶著不能企及“1+1”這顆數(shù)學皇冠上的明珠的遺憾,和不屈不滅的永恒追求,走了。他死不瞑目。

2002年3月20日,是英國和美國兩家出版公司懸賞100萬美元解決歌德巴赫猜想兩年期限的最后一天??墒侵钡浇刂谷掌?,仍然無人有緣。

這曾是一個舉世震驚的奇跡:屈居于6平方米的陳景潤,借一盞昏暗的煤油燈,用一只筆,耗去了幾麻袋的草稿紙,居然攻克了世界著名數(shù)學難題“歌德巴赫猜想”中的“1 2”。他那瘦弱的身軀何以創(chuàng)造出這樣的輝煌?

一個人的成功度和他精力的集中度成正比,能夠到達成就巔峰的人,必是那些能夠在某一個領域學有所專、研有所精的人。如果集中心力于某一個領域,全力以赴,那就一定會有所成就。正因如此,這樣的人不可避免地、在他們所不擅長的領域就表現(xiàn)出所謂的“低能”,甚至成為別人的笑柄。亞當·斯密寫出《國富論》這一經(jīng)濟學的不朽名著,但卻不知道如何進行家庭理財;牛頓能解讀自然奧秘,卻也為自己的大貓和小貓開了一大一小兩個門洞;作家流沙河寫出膾炙人口的作品,但不知道打電話是先撥號還是先把聽筒拿起來;哲學家金岳霖居然會忘記自己的姓名,不得不求教于自己的洋車夫……

時間短促,不僅因為人生短暫,更由于人事繁雜。因此,必須集中精力,把有限的時間盡可能地用在重要的事情上。唯有如此,才能超越蕓蕓眾生成為一個成功者。當然,做到這一點十分不易,因為人的欲望太多,誘惑也就難以抵擋。

世界級的數(shù)學大師、美國學者阿·威爾曾這樣評價:“陳景潤的每一項工作,都好像是在喜馬拉雅山山巔上行走?!编囆∑秸f:“中國有1000個陳景潤就了不得!”

☆天才有時會有些怪、異、蠢、笨、呆、傻、癡。凡是常人有的,他們很少有;凡是常人沒有的,他們卻多有一些。

☆有人敏感,滿眼都是彩兒;有人遲鈍,眼前什么也看不出來。敏感地盯著別人,遲鈍地裝著自己。盯著別人的聰明,裝著自己的智慧。前者小勝,后者大成。

O.20

聰明人最愚蠢,呆傻人最智慧

———叫人很難想象的數(shù)學家陳景潤

從特定的角度說,不呆、不傻、不笨,不會成就事業(yè);數(shù)學家陳景潤就又呆,又傻,又笨。

引子

悟道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talentonion.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