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文迪
前年逛書城,淘了一本小書。在收銀臺,一個小伙子排在我前面,他買了本韓寒的《一座城池》,從衣著上看,這是一個挺清貧的大學生。的確是,他只買了這一本書。
這書裝禎精美,不便宜,我問他:“這書街上有盜版,你怎么不買一本盜版呢?”
小伙子不齒地看了我一眼和我手中的輕薄小書,然后盯著柜臺上自己的那本小說,目光中流露出虔誠和堅定,他說:“他的書,我們決不買盜版?!?/p>
這就是偶像的力量,他的話讓我很慚愧,我們這一代也是有偶像的,但就算魯迅、王小波的書,這些年我買的大多也是盜版。而且,我很主觀地斷定,如果王小波泉下有知,我們買了他的盜版,他一定會欣慰的,正如韓寒、郭敬明聽了我上面的那個故事,也一定會欣慰一樣。
前幾代人,生在新中國,長在紅旗下,戀愛在改革開放之初,離婚在社會轉型之際,??歷了凄風苦雨,也沒看見彩虹,年輕時的偶像無非是雷鋒和賴寧,更老點的50后粉的是老一輩無產(chǎn)階級革命家。而陽光下成長的80后,則有太多的偶像可以選擇。
關于80后的偶像問題,這些年已??說膩了,聽煩了,現(xiàn)在,一部分年輕人宣稱:我們沒有偶像,我們和身邊的人、小圈子里的個性明星互為粉絲,簡稱互偶,她們??常說:“我是你的粉絲,愛你!”。
這是一種必然的進步,偶像應該從小眾開始,從你我開始,從“三人行,必有我?guī)煛遍_始。當年,超女火爆的時候,一個老男人在他的博客上說道:你們喜歡韓寒我沒有說話,因為我不喜歡文學和賽車;你們喜歡郭敬明我沒有說話,因為我不以??襲為業(yè);當你們喜歡超級女聲,我只想跟你們站在一起,并且,希望你們不要嫌我老了,把我扔出去。我愛每一個紅眼圈和每一張選票。因為青春如此之美,已??值得我們熱愛一輩子。
是的,玉米和涼粉們熱愛超女身上不同的青春,中性的,個性的,小家碧玉的,渾不吝的,不靠譜的????前兩年,超女和快男已??完成了偶像市場的細分工作。但是,還不夠細。還要更小眾,比如另一位85后巴赫(生于1685年),在兩百多年前的很長一段時間里,整個歐洲只有幾百個職業(yè)演奏者粉他的音樂。真正的偶像,先小眾后大眾,農(nóng)村包圍城市,星星之火,可以燎??。
卡爾?馬克思曾??說過:一切固定的東西都煙消云散了。這是資產(chǎn)階級文明的主要特征。永恒之美消失了,普世的價值觀缺失了,沒有精神向度的青春期迷惘,就算是千百次的仰望星空,那星空之下的偶像,也只是一顆流星劃過。相對而言,歐美的80后、90后卻表現(xiàn)出回歸的態(tài)勢。前年,新浪文化頻道的一則調查顯示,美國小孩的偶像名單里,前兩名居然有耶酥和馬丁?路德,而在中國學生的英雄名單里,沒有孔子,但有劉翔和成龍的名字。
追逐個性偶像的80后,正在影響著初出??湖的90后。我認識幾個90后女孩,她們不再喜歡周杰倫,覺得他做作,更不喜歡韓寒,以為他是作??的名譽主席,要不是韓寒罵戰(zhàn)的宣傳,她們壓根就不知道中國還有作??這樣一個東東。女文青們也不再喜歡海子,覺得他總寫田園野地,以為他是開發(fā)商一伙的。
追求個性是困難的,多數(shù)人更愿意在趨同中彼此安慰,所以,當李宇春說,她的音樂夢想是葛萊美大獎;當黃健翔對記者說,他是知識分子,愛讀余華的《兄弟》;當洪晃在博客上說,韓寒就是中國的詹姆斯?迪恩????生活還需要個性和詩意嗎?
需要,而且更需要,所以才有了這些閃亮的文字,有了這些80后不同的面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