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圖1見第11頁上方)(圖略)
若說好吃的果實,一年中就數(shù)草莓成熟最早。進入六月的第三天我就發(fā)現(xiàn)它們了,不過多數(shù)果實還要再等一個星期才能成熟,也就是十號左右,仍早于人工栽培的上市時間要早一些。草莓口味最佳的時候是在六月底,但草場上的草莓就還要推遲一周左右,甚至到了七月還能在草場上采到草莓。
圖澤(1)終身堅守著只為最辛苦的農(nóng)業(yè)勞作寫詩,就連他也不禁在《九月》中用樸實的文字吟唱道:
“賢妻,快到園里,辟一方地,
栽下草莓,須知此物非尋常,彌足珍惜;
藏身荊棘,千般尋得,
精心侍弄,溫柔采摘,果中佳品,此言不虛。”
植物學界前輩吉拉爾德曾非常生動地描述英國草莓,雖然那是1559年之前的事了,仍可照搬形容我們本土今天的草莓:
“草莓的葉子匍匐在地上,有匍匐枝,復葉,小葉3片,橢圓形,邊緣具缺刻狀鋸齒,呈綠色,至頂端漸趨白色?;ò咨蚵詭Ъt色,每花另由五片小葉組成花托?;ㄍ兄行牡S,以后增大變?yōu)槿赓|。其色紅,然味不同于桑椹,近似山莓,有酒香,肉質部分多汁色白,藏有小籽。草莓植株矮小,有短粗的根狀莖,逐年向上分出新莖?!?/p>
他還對草莓的果實進行了補述:“就其營養(yǎng)來說,充其量只是點水份,一旦食后沒有及時排出會令人不適?!?/p>
五月13號那天,我看到的草莓還是青青的。又過了兩、三日,我散步爬上一座光禿禿的小山,然后下到南坡,因為這里多少干燥點,而且也間或有些低矮的樹木,不那么光禿禿。就在這樣的坡地上,我眼前一亮——看到了草莓果的身影。于是這地方立馬讓我喜歡,就在這樣一個貧瘠的山坡上仔細尋覓,發(fā)現(xiàn)在山坡上最干燥也是陽光最無遮攔的地方,總會有零零星星的幾株草莓,掛著紅紅的草莓果。我把這看成是成熟的紅色,其實每個果子只是向陽的部分才紅了而已。后來,在鐵道路基的沙石處我又看到一株幾乎被完全壓住的草莓,甚至在一個牧場上大坑里的沙子中也能發(fā)現(xiàn)它們。好像天意也要珍藏這些寶貝,草莓附近總會有些植物垂下泛紅的葉子,不刻意留心,即使草莓掛了果也很難發(fā)現(xiàn)。草莓就是這么生性謙卑,匍匐而生,猶如不起眼的地毯。這樣貼近地面而生又能食用的野果大概只有這些高地最先結果的草莓了。不錯,還有蔓狀苔莓也是這樣挨著地面蜿蜒,又能結出可食用的果,不過這種果需煮熟加工后方能入口。
古羅馬詩人維吉爾(2)對草莓的描述可謂畫龍點睛:“草莓貼地生”。(humi nascentia fraga.)
還有什么的清香和甘甜能和這精致的草莓果相比?它只是自顧自地在初夏鉆出泥土長成,從未得到人們的眷顧和照料。這種集美麗與美味于一身的天然食物何等美妙啊!我趕緊采摘這些今年野外長成的第一批果實,就算有些靠近地面的部分還泛著綠、還有些酸青氣,也顧不上了。有的就挨著地皮結的果,所以吃起來還有泥土香撲鼻而來呢。我吃了好多,連手指和嘴唇都被染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