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羅馬和獅子教皇(3)

美第奇家族:文藝復興的教父們 作者:(美)保羅·斯特拉森


當利奧十世已經(jīng)繼任教皇職位時,他就已經(jīng)繼承了第五次拉特蘭公會1123—1512年間天主教在羅馬拉特蘭宮所舉行的五次公會。——譯注。1511年,公會曾由他的前任尤利烏斯二世組織召開。這個會議想要與在比薩的法國紅衣主教們的會議作斗爭,法國紅衣主教會議是由法國國王召集,目的是想罷免尤利烏斯二世。第五次拉特蘭會議普遍認為衰退的教廷組織急需改革。當拉特蘭會議被拖延時,某些措施被爭論了數(shù)年之久,但利奧十世似乎對這些不感興趣,他更關心的是已經(jīng)威脅到與法國紅衣主教們的關系,和由此引發(fā)的潛在的分裂。當這件事被解決時,1517年,會議最終被解散。在會議結束典禮上,宣讀了教皇公函,公函聲稱,沒有教皇的特別批準,任何對會議的調查結果提出質疑,或是提出他們自己的解釋的人,將被逐出教會。任何顧及到改革的“解釋”都要停下來。

在這個階段,教皇國庫實際上是空的,神圣的財政看上去入不抵出。教皇的所有過分的娛樂,慷慨的禮物,賭債和昂貴的藝術資助都必須設法支付;一旦需要,利奧十世只能先靠出賣教會的職位,或是叫來他的銀行家要求貸款?,F(xiàn)在,就連教皇銀行家也開始擔心:教皇似乎正走向破產(chǎn)。為了彌補更進一步的貸款,銀行家開始把利率提高到40%,利奧十世漫不經(jīng)心地簽了字,然后繼續(xù)像以前一樣花費。

但是有一個計劃教皇銀行家沒有繼續(xù)提供資金:修建圣彼得教堂的費用是巨大的,按照教皇的標準甚至導致破產(chǎn)。尤利烏斯二世已經(jīng)意識到,支付這么龐大的計劃的唯一方法是廣泛地出賣特赦權,而現(xiàn)在,利奧十世決定以大比率出賣這個領域的主動權。很快教皇的代表和得到準許的牧師們,從一個城鎮(zhèn)到另一個城鎮(zhèn),游歷了歐洲各處,勸誘和威嚇忠實的信徒出錢購買贖罪券。購買贖罪券能夠減輕許多恐懼和煉獄之苦,因為,所有基督徒的靈魂都要經(jīng)過煉獄之苦,為的是“凈化”他們的罪孽,這樣他們就可以進入天堂。購買贖罪券按罪孽的大小浮動計費,出的價越高,在煉獄里度過的時間就越短。

贖罪券觸及了基督教界的要害。中世紀期間,地獄和煉獄觀念、死后懼怕刑罰觀念,對所有基督徒來說都變得非常真實。來自地獄的可怕的場面被描繪在教堂里,改編成神圣的戲劇,并以令人毛骨悚然的方式在布道時講述。地獄的景象,或是煉獄的痛苦,是每個人心里隱藏的恐懼,正是這樣的恐懼心理支撐著整個歐洲的基督徒的信仰。

贖罪券利用了這種恐懼,兜售贖罪券者的叫賣聲,和他的金屬收錢缽,很快變得家喻戶曉:

當硬幣在缽里發(fā)出清脆的響聲,

靈魂跳躍著奔向天堂!

贖罪券的兜售者成為人們普遍怨恨的對象;很多人看到他們的信仰被這些肆無忌憚的委托人褻瀆——宗教統(tǒng)治集團的奢侈已經(jīng)成為基督教界談論的話題。最后,一個年輕的德國牧師決定,不再寬容這樣的事,并決定采取行動。他的名字叫馬丁·路德,1517年10月31日,他把《九十五條論綱》釘住威滕伯格城堡教堂的門上,要求宗教改革。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talentonion.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